吕永中\陈燕飞(璞素)\梁伟(casacasa)\
厉建伟(HC28)\杨熙黎&朱晖(吱音)\
黄国栋(意外设计)\罗霄(梵几)\
周宸宸\蔡烈超\陈福荣\王旭\
BernardVinson(写意空间)\黄全桥(Vitra)\
AlexanderSchandorff(CarlHansen&Sn)\
ThomasDariel(MaisonDada)\
张雷(品物流形)\林宇鸣(见南花)\陈旻\范建军\
杨明洁\史颖(川至悦来)\周宇峰(罗奇堡)\陈大瑞\
Liz&Yuchen(studiososlow)\
何鲜(StudioMonana)\
张宁&杨亚非(共代谢)\王愚(GalleryAll)\
费嘉铭(NineUnitedTAK)\
RiccardoParise(ArktekWorld)\
杨智杰(态思)\TomDixon\
沈宝宏&谭晓慧(U)\薛书平(XUE)\韩轶(班兰)\
向京(稀奇艺术)\蒋琼耳
扫码购买scantobuy
36组人的回忆
个体汇集而成的生态
大概2019年,magazineinto还在创刊筹备期。团队头脑风暴时,会在白板上写下想做的选题。那个时候,他们对into是一本什么样的设计杂志还不是那么清晰,但已经写下了“记录中国设计行业”这样一句话。
在into的众多选题里,有一个曾经是创刊号的候选选题“中国设计十年”。在我们的感知里,这短短十年间,中国设计和它所在的文化背景所呈现的奇妙特性,恰恰催生了magazineinto的出现。但怎么呈现十年才足够丰富、足以称之为“记录”?大量的人物访问必不可少。做了一番调研后,碍于选题过于庞大,into暂时把它搁置了下来。
2023年是“设计上海”的十周年,我们想要做一本书:“深入探讨中国设计10年的变化,也探讨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如何定义好的中国设计。”这与into一拍即合。
有趣的是,2019年into在做选题调研时候,团队伙伴讨论过:怎么才能最快了解每一年中国设计在发生什么?他们逐年翻阅设计上海的参展商名单,并按图索骥地看大量展讯,当策划这本书的时候,这个思路依然可行。于是,关于这本书的框架,很快就敲定下来。
几轮筛选后,最终我们定下了36组受访者的名单。他们包含了不同身份的受访者,既有国内外的设计师也有中国品牌,还有代理商、海外的品牌方和品牌代表等等。在过去十年里,他们都在中国这个新鲜而还未有规则的市场上,摸索着自己的方法。
我们想呈现的,是这些生动的个体所汇集形成的一个生态。在这十年里,他们以各自的境遇为出发点,奇妙地交汇于一个新鲜行业之中,并一起推动、也见到了这里所发生的点滴然而涌动的变化。
没有刻板印象
不那么常规的目录
在整本书的最开篇,有一个不那么传统的目录,这最初来自于中国设计的刻板印象:比如已经不那么中性的“新中式”,比如如今被淘宝用烂了的“原创”,又比如涵义复杂的“生活方式”,还有好像总和中国总是脱不开关系的“山寨”。
在访问的过程里,我们的受访者逃不开谈及这些词汇。但也正因此,它们都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涵义。例如,HC28的厉建伟认为,“山寨”虽然对原创是一种是伤害,但它也潜在地打通了中国的供应链。而CarlHansen&Sn的AlexanderSchandorff则觉得中国消费者非常愿意学习,TomDixon把中国市场形容为一种特殊的景观……
我们将这些语句一一编辑,配以对应页码。希望读者在开卷之初,既能概览书中的受访者,也能对这十年的中国设计留下一个生动、不刻板的印象。
2014-2023,
9个章节与4个维度
我们将2014年起的每一年设定为一个章节,包含2014年以及之后的9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探讨这个行业十年之间的转变。
2014年作为一个新起点,数年积累的中国设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2015年,新生中国设计品牌在各自创业阶段跌跌撞撞的同时,以各自的方式对抗着“山寨”;2016年,一批年轻的独立设计师开始浮现在人们的视线中;2017年,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海外品牌,已经积累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观察;
2018年,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开始有了更多元的表现;2019年,几年的行业积累到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2020年,疫情让独立设计师向内寻找自由创作的可能;2021年,海外品牌也在特殊的疫情期间建立新的方法;2022年,三年向内自我观望,让中国设计的自信在工艺、美学、艺术层面都有了不同的表达……
这些访问不仅呈现设计本身在中国的演化,也从品牌的角度探讨供应链的合作方式、传播形式的变化;此外,市场与消费者的特性也在受访者的讲述里被勾勒出了样貌。
当我们谈论未来,
也在见证过去
在这些宏大的问题被抛出去后,我们得到了许多实际、细节丰富的回答。每一个受访者,也因各自的经历、所实践的方向之不同,给出了多种答案。
就像最初提到的那样,当我们探讨设计在中国的这十年,“设计上海”就像一个线索贯穿其中。因此在这本书中,我们还特别策划了《验证集:设计上海十年记录》,以风琴页立体装帧,呈现“设计上海”十年间的大事记。作为一个行业的推动者与参与者,它所经历的十年也与受访者的十年形成一种相互验证。
我们与书中这40位受访者,或更多尚未被这本书所访问的行业人,似乎都经历着当初同样的出发点——在最开始时候,我们中没有一个人对这个行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把握——几乎所有人都形容自己的选择是“冒险”。但正因为这样未知却又莽撞地迈出了一步,每个人渐渐地走出了自己的路途,也汇聚成了一个更广阔的景象。
他们的十年
预售开启
售价398元
长按上图二维码跳转购买
他们的十年:2014-2023中国设计进行时×1册
约284P中英双语
尺寸236×300mm厚度约20mm
验证集:设计上海十年记录×1册
尺寸180×110×10mm
-全国顺丰包邮,8月15日后依照订单顺序发货
-海外订阅请联系hello@subfictions.com或留言咨询
出品Produce设计上海DesignShanghai
主编EditorinChief许亦舒SueXu/编辑Editors龙玲LongLing周婧ZhouJing郑凌AmberZheng林秋瑜LinQiuyu崔颖VinoCui胡哲娴HuZhexian/装帧与排版设计Designers刘荔琦LizzyLiu高瑾KimGao张芸霓ZhangYunni/品牌商务Marketing林丽LiliLin/翻译Translators周雅芳YalvanZhou向婷XiangTing度度WaverlyLiu张曦元ZhangXiyuan黄秋韵HuangQiuyun/校对Proofreaders罗溪梦LuoXimeng潘逸群PanYiqun王白十WangBaishi/录音整理transcribers林雨婷LinYuting林依惠Lor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