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德堡主火车站对面的广场上,几条有轨电车南来北往,在此中间的空旷地带,社民党的竞选标语赫然入目:“DasSozialewiederzurückindiePolitik(将社会要素重新纳入政治)”。弦外之音直指以默克尔为首的基民盟政治主张。显然,社民党认为,在默克尔执政期间,其政治主张过分聚焦“市场经济”,却忽视之前的限定词“社会的”,致使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天平出现一边倒的现象。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项经济指标健康稳定,多为国人津津乐道,这一点就连社民党人也不能视而不见。所以,社民党人的策略只能“环顾左右而言它”,再次重申“社会要素”——即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中的社会保障、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解的重要性。
和自民党一样,绿党也提倡机会均等。在靠近老城的内卡河岸边,耀眼的绿色标语牌上大书:“人只有获得了机会,才可能用好机会”。对此当然可以有多种解释,但在学生云集的海德堡,我们首先可以将其理解为当前的教育资源与分配不均,导致很多年轻人无法获得学习机会,继而失去了把握个人机会的可能性。海德堡地区的绿党候选人中有一位戴眼镜、留短发、干练而稳重的女性,作为女性代表,她再度重申绿党一贯的政治主张:“为了家庭与孩子”。
新锐政党大多用语激进
异军突起的“另类选择党”和“左翼党”雄心勃勃,在海德堡地区颇为活跃。数个周末以来,这两大政党分别占据海德堡的枢纽中心——俾斯麦广场一隅,摆摊设点,为民众咨询,也不时地有路人驻足。有人或许只是对摆放在桌上的纪念品感兴趣,但也有人认真严肃地与党内人士交流,了解其政治主张。
相比较而言,左翼党似乎没有别具一格、能深入人心的竞选口号,那一行小字“为所有人争取社会公正与和平”并不太起眼。而主张民族利益、反对接纳难民的另类选择党总是高调先行,其竞选标语也极其彰显其特色。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广场上,“强化德国农业”的标语映入眼帘。看来,这个标榜绝不融入主流的政党的确另辟蹊径,以振兴农业、拉拢德国农民作为突破口。另外,反对默克尔的难民政策一直是另类选择党的“王牌”,这次也不例外。在横跨内卡河的特奥多尔·豪伊斯大桥上,似乎一夜之间,桥上的路灯上都悬挂上了他们的标语,如“停止难民混乱”等,但是标语悬挂之高,非仰头不能视之。
“海盗党”(Piratenpartei)和“德国马列主义党”(MLPD)在内卡河边也占有一席之地。成立于2006年的海盗党是一个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聚人气的新党,但即使在新媒体上备受推崇,传统拉票方式亦不能被放弃。他们的竞选海报选用干净的白色为底,标语则采用时尚而醒目的紫色,间配有温暖而沉稳的土黄色,形成鲜明对比度。海盗党为筹备2017年的联邦大选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竞选纲领,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不要让2018变成1984”,即保护个人隐私,反对国家出于任何目的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监控。
德国马列主义党行动略显迟缓,在大多数政党已高悬起竞选标语之后,才姗姗来迟。该左翼激进政党主张环保、创造就业岗位、接纳难民、妇女解放等议题,以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追究环境罪犯——VW和RAG等的刑事责任”,在一张竞选海报上,他们指名道姓将汽车生产商大众和能源企业RAG列入破坏环境的黑名单,这不同于大多数政党的竞选海报,足见其激进特性。
只有基民盟敢用“我们”一词
和尚需网罗人气的新兴政党相比,德国老牌政党——社民党和基民盟似乎无需太多的竞选标语,面带微笑的竞选人照片似乎已是最好的竞选招牌。
虽然,基民盟陆续在老城区里悬挂出了今年的竞选纲领,如“强大的经济和稳定的工作”“秩序与安全”“更加尊重家庭”……不同于另类选择党选用语气生硬的动词不定式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纲领,基民盟的话语表述显得温柔而更能滋润人心。似乎也只有基民盟才有底气在其竞选口号中使用了代表德国大众民意的“我们(wir)”一词:“FüreinDeutschland,indemwirgutundgerneleben(为了一个我们愿意在其中生活并且生活舒适的德国)”。言外之意,在默克尔执政的12年间,虽然政治与经济危机不断,但总体而言,德国人生活质量未曾下降,德国人在德国生活的意愿未曾降低,那么当选民仔细衡量与评估之后,得出“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以及“我们喜欢在这里生活”的结论,人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选择这个政党再次执政呢?
目前,无论从选情发展还是从民调结果来看,默大妈大选获胜几乎已是一个没有悬念的话题。这其中固然和默克尔的执政地位与成绩以及德国当前的政局等有很大关系,但就从竞选海报来看,德国总理颇具亲和力的语言特色无疑也为其巩固了民心。所以,看似简单的话语或许最能打动人心。(陈虹嫣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