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各类AI跨学科专业也随之建立和逐步完善,成为很多人择校时的首选。工业、交互、建筑、时尚xAI的交叉设计新方向,也是如今艺术设计生们公认的待遇好、就业好的专业。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些艺术生可以申请的人工智能跨学科设计专业吧~
#1
工业交互x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个研究和应用范畴非常大的技术。麦肯锡《2024技术趋势展望》中把目前AI领域的15项技术分为五大类进行拆解:人工智能革命、构建数字化未来、计算和连接前沿、尖端工程和可持续世界。
如今各个大学的专业也大多围绕这些话题来开设。
工业设计
AI在工业设计当中的运用离不开工业4.0这个概念。这一概念强调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智能化、灵活化和定制化。
着眼于院校的教学上,很多院校除了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外,还开启了更偏向探索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的工业设计方向,比如伦艺的工业设计5.0、港大IDT、港理工的智能制造和智能系统设计等等。
汉艺国际教育23届学员Z同学
获香港理工大学智能系统设计MDesoffer
交互设计
创意计算机,简单理解--AI其实可以被视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模拟和执行类似于人类智能的任务。AI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联系大致有以下几种:
如康奈尔大学的设计技术理学硕士(MSDT),由康奈尔旗下的5大学院联合开设,是不折不扣的多领域跨学科专业。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融合艺术设计知识,在数字工具、产品、建筑环境、材料等领域进行AI技术创新。
麻省理工的媒体艺术与科学(MAS),同样也是将AI技术与设计相配合。不过,该专业并非用AI技术做设计,而是将AI技术与设计融合。比如用“AI技术+产品设计”做智能可穿戴项目;用“AI技术+展览设计”做展览空间项目、用“AI技术”做系统设计项目等。
而卡耐基梅隆的艺术硕士,不同于上文提到的那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人工智能专业,在艺术设计学院中的人工智能专业更加偏向“设计专业+科技”。融合了设计、艺术与科学、工程、商业和人文学科。根据导师们的研究方向,同学们可以在这些方面专精:设计未来、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体验设计、人机协作、机器人等。
人机交互
美国:
卡耐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等
英国:
伦敦大学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等
北欧:
EIT硕士双学位项目,学制两年,可以在“Entry”类大学中选择一所吸收第一年的基础理论教学,在“Exit”类大学中选择一所进行第二年的实践类课程。
汉艺国际23届学员G同
获伦敦大学学院HCIMSc
帝国理工学院设计工程MSc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设计MDes
爱丁堡大学信息设计MSc
华盛顿大学技术创新MSc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设计与创新MSc
南洋理工大学信息系统MScoffer
工业交互与人工智能领域还有个跨学科分支:虚拟现实技术。不过虚拟现实技术也非常适合视传和建筑专业学生学习,所以一起放在下一节来给大家讲解。
#2
视传数媒x人工智能
将视觉传达、工业交互、数字媒体等专业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学习,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非常重视。
国内如同济大学,旗下就有“视觉传达设计-人工智能”本科双学位培养计划,以及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硕士专业。
图源:同济大学
国外的诸多AI艺术元素很多都会作为游戏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方向下的部分课程供学生学习,比如连过去最传统的伦艺坎伯维尔插画,现在都开始自发玩起了AI生成。
比如自苹果VisionPro头显的推出,不仅让交互形式由平面变空间,也让建筑、空间设计学生,以及做UI、动效的视觉设计师都拥有展示才华的新机会。游戏的呈现形式也正在超越界限往提供数字活动的虚拟世界发展,有的虚拟平台会提供音乐会,有的企业通过提供沉浸式的品牌互动,正在重塑消费者的参与度。
院校专业上可供大家选择的项目也很多,例如伦艺的虚拟现实、布里斯托的沉浸式艺术(虚拟和增强现实)、金匠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汉艺国际23届学员L同学
获布里斯托大学沉浸式艺术(虚拟和增强现实)MA
悉尼大学设计创新MA、悉尼大学交互设计与电子艺术MA、昆士兰大学交互设计MAoffer
#3
时尚x人工智能
虚拟技术在时尚领域也有诸多体现,皇艺和LCF都已经玩好几年了。同学们申请的也比较多,咱就不多聊啦。
这里想给大家介绍两个香港理工大学的特殊专业:
一个是由香港理工大学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共同开设的人工智能设计研究所AiDLab。
旗下有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是:人体工学与包容性设计、创新产品与服务设计,以及智能时装设计与质量控制。
三个研究方向均提倡将设计和AI结合起来,利用新技术对日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流程产生影响,增强人机互动,增强用户体验,满足社会对创造力、效率和可持续性的需求。
另一个是港理工的智能可穿戴技术硕士。
作为中国首个可穿戴技术研究生学位,这门专业围绕着人工智能(AI)、元宇宙、软机器人、智能时装和纺织品以及先进材料进行研究。
核心课程包括高级纤维材料、可穿戴系统中的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用于可穿戴技术的柔性电子器件等等。
汉艺23届学员C同学
获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产品设计MA
伦艺圣马丁工业设计MA
香港理工大学智能可穿戴技术MSc
并获得欧洲设计奖TopDesign、IDA银奖、米兰设计周全国决赛一等奖、NCDA未来设计师全国一等奖等共计11项大奖
#4
建筑x人工智能
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重视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转型。既然要“转型”,那就离不开新技术。
如英国巴斯大学的人工智能工程与设计专业,它就独爱招建筑背景的学生。
巴斯大学www.bath.ac.uk
目前随着AI的发展和与建筑设计的深入融合,海外一系列高校已开展了同时基于建筑学设计学科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研究项目,非常欢迎建筑背景的学生申请:
☆宾夕法尼亚大学
RoboticsandAutonomousSystems,MSD
☆卡耐基梅隆大学
MasterofScienceinComputationalDesign
☆麻省理工学院
MasterofScienceinArchitectureStudiesinComputation
☆康奈尔大学
MasterofScienceinDesignTechnology
☆伦敦大学学院UCL
ArchitecturalComputationMSc/MRes
☆建筑联盟学院
EmergentTechnologiesandDesignMSc
☆丹麦皇家艺术学院
ComputationinArchitecture,MS
☆卡迪夫大学
MScComputationalMethodsinArchitecture
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MSc,在一年的课程里除了学习编程、材料结构、算法设计、建筑+工程、物理等理论知识,还有接触前沿设备的动手实验机会,获得机器人制造、仿真和人工智能的技能。
www.design.upenn.edu
而UCL的建筑计算硕士课程则是建筑设计和计算机交叉的一个交叉专业,从专业名称上也能很直观的体现出来,由建筑师、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专家共同授课。
汉艺国际教育23届学员L同学《“Pix2pixAIDiagram”,2022》项目
获宾夕法尼亚大学RoboticandAutomanousSystemsMSD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ArchitectureandUrbanDesignMS
offer
以上,从未来人才培养趋势来看,传统单一的设计现已很难单独求存,学习新技术,做交叉设计,着眼未来,这是很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