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电子设备的装联通常在总装阶段进行,一般根据整机实体的装配情况及个人经验进行布线,布线过程中根据工艺布线的原则和整机的具体情况,来不断纠正不合理的布线,最终实现整机布线。传统的电子设备的装联,需在结构设计、电路设计完成之后才能在样机上进行现场布线缆,从而得到线缆的走向、长度、绑扎方式等参数,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结构设计的空间或大或小从而导致线缆无法走线等不合理的问题。
2)线扎制作过程中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3)布线缆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若要进行更改,过程复杂且易出错。
1)建立线缆数据库,包括线缆规格等参数,为布线工艺提供依据。
2)在三维模型图特殊位置,可检验布线工艺是否能满足要求,验证线缆的弯曲特性。
3)测量并检查线缆与线缆之间、线缆和结构件之间的电气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三维布线缆工艺流程
用Creo2.0/Cabling进行三维布线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在对电子设备进行三维布线之前,首先要对电子设备建立三维实体结构模型,并且按照连接表在对应位置装配好相对应的连接器,形成完整的产品三维模型图。在此三维结构模型图上,进行三维布线工艺设计,在Creo2.0/Cabling中绘制NETWORK网络路径,根据网络路径自动布线。
关键工序
在三维布线工艺设计中,线缆的三维设计以及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线缆数据库和连接器数据库是进行三维布线的基础,而建立数据库需要供应商提供比较完善的标准件等参数,同时也需要动态维护。
图1Creo2.0/Cabling三维布线设计流程图
图2Creo2.0/Cabling三维布线设计逻辑图
三维布线实际操作
本文以某项目的音视频输入输出装置的三维布线缆模型为研究对象,在其三维结构模型上进行三维布线工艺设计。主要包括Harness(线束)的创建、Cabling(线轴)的创建、Network(布线网络)的创建、Component(连接器)的创建、自动布线及修改。
Hamess(线束)的创建
创建Harness(线束)为Harness1.prt。线束创建完毕将以零件的格式出现在左侧模型树中。
Cabling(线轴)的创建
创建电子设备中需要使用到的线缆,包括线缆的直径(THICKNESS)、颜色(COLOR)、转弯半径(MIN_BEND_RADJUS)等参数。注意此时创建线轴时命名需按照一定规律来命名,能从命名中直接区分出线轴。具体参数如图3所示。其中12_BLACK是指直径为12mm的黑色线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