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室内装饰工程;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实践探索
一、“室内装饰工程”课程教学特点
“室内装饰工程”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授室内装饰工程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室内空间界面常用装饰材料的装修构造及施工方法、施工质量验收及通病防治等内容。目前,“室内装饰工程”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理论课以多媒体PPT为主,并通过图像、视频资料展现施工真实场景,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启发、讨论、案例等教学模式,实验课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讲授与实践使学生能够根据室内设计方案,合理选用装饰材料,科学确定装修施工方案与工艺过程。
二、“室内装饰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加强学生家国情怀、高尚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努力实现思想品德、知识传授、科学思维与方法、人文素养的充分融合,不断使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争做时代新人。根据“新工科”建设理念以及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充分考虑行业人才需求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诚朴勇毅”的办学精神,确定“室内装饰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主导思想,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崇尚科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装修职业道德、素养和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程理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培养新时代装饰装修卓越工程人才。
三、“室内装饰工程”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挖掘
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灵魂,也是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重点环节[4]。“室内装饰工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育人价值和潜力,团队教师从不同角度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探索思政育人元素的切入点和融入路径。
(一)“室内装饰工程”课程本质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
“室内装饰工程”是采用适当材料和正确结构,以科学的技术和工艺方法,塑造美观实用、具有整体效果的室内环境,通过装饰装修施工改善室内物质功能条件,塑造人们精神需求的室内环境气氛,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好需求。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全方位的,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物质文化需求就包括其中,适宜居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根基和民生建设的基石。因此,可从“室内装饰工程”的目的出发,引出报告的精髓内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未来从业者的责任和光荣使命传递给学生,从创造美好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立志为“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室内装饰装修设计风格中的文化自信教育
装饰装修风格是室内环境整体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个性,也是装饰工程项目的内在追求,风格虽然表现于造型、颜色、肌理、陈设等形式要素,但能体现出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这是培养学生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新中式风格是借助现代设计语言,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材料等设计元素通过提炼并加以丰富,融入到现代生活环境和审美习惯中的一种装修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演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5]。在讲述室内装饰装修设计风格时,从新中式风格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赋予室内环境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深入讲解新中式风格隐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东方古韵与现代时尚简约的交融碰撞中体会浓厚的中华人文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此外,还可将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峰会等场馆的装饰装修设计作为案例,让学生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新设计完美结合的同时,体会大国文化形象,培养爱国情怀。
(三)室内装饰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教育
室内装饰工程项目的实施包括业务洽谈、方案及施工设计、工程预算、工程的施工、管理、验收以及决算等不同环节,施工周期短、种类多、内容繁杂,各环节之间关系密切,各工序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为了实现装饰工程项目的预定目标,各团队之间应协同一致,进行有效规划和协作,建立良好沟通交流渠道,团队成员之间应互相信任,个人与集体利益相互统一,在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中推进装饰工程项目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挖掘可从系统论的观点讲解装饰工程项目执行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团队协作和互利共赢的重要意义,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四)室内装饰工程项目中的工程伦理教育
(五)室内装饰行业发展中的激励教育
四、“室内装饰工程”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探索
(一)团队教师积极学习,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二)修订课程质量标准,确保课程思政有效实施
为确保课程思政育人落到实处,课程团队修订了“室内装饰工程”课程质量标准,明确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要求、思政内容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确保了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教学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中明确本课程的思政育人要求,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三)融入典型思政案例,提升课程价值引领功能
(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团队教师积极推进“室内装饰工程”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翻转课堂、小班研讨等教学方法,推行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课堂教学改革,避免将思政元素直接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针对有限课时,加强学生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课程考核环节除了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考评外,还将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品行修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等纳入考核体系,提高了课程思政育人的质量。
(五)加强师生深度互动,延伸课程思政育人过程
五、“室内装饰工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
首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后,学生政治素养明显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美好需求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思政案例让学生能够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角度去深入思考和正确理解装饰装修从业者的职业使命和责任担当;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精髓和新中式风格创新应用案例中的文化熏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也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其次,课程思政案例中蕴含的法治、诚信、爱岗、敬业、奋斗、创新等价值要素不断激励着学生,使得学生思想境界和学习动力明显提升。高度专业化、集成化、人性化以及智能化的行业发展引发学生对高素质人才成长背后的价值讨论,让学生在感受行业巨变的同时认真思考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最后,实施课程思政后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在2019年度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在修完本课程后针对学习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参与及课堂气氛、课程总体效果等评价指标的打分分别为97.78分、97.49分和98.24分(评价标准0~100分),学生认为学习“室内装饰工程”课程很有必要,收获很大。
六、结语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后,“室内装饰工程”课程已经成为向学生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渠道之一,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了本门课程的积极作用,初步实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初衷。今后,课程团队还要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及时进行总结,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才能深根固本,持续发挥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6).
[2]朱漪.高校实施“课程思政”若干问题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
[3]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
[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5]孙迟,王合连.新中式风格中文化元素的传承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8).
[6]郭师绪.殷述青:对建筑装饰业提升的再思考[J].新产经,2018(2).
[7]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