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玉红单位: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肌质美的艺术表现
三、独特的审美价值
今天所讲的风格通用与各门艺术类别中,主要用来指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相当于外来语style。风格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可以细分为个人风格、民族风格、时代风格等。这里探讨的现代平面设计的用色风格,就是在借鉴中西方先哲们对艺术风格的见解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偏重于一个整体的范畴,指的是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作品在色彩运用方面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形象特征、艺术风尚和审美趣味。
二、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运用的“自由主义”或“个性化”风格
在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中,个性化的、自由的色彩运用随处可见,把我们生活其间的社会装扮得五颜六色。我们现在所生长的环境,就是一个色彩审美自由、可以全方位运用、享受、表达色彩之美的时代。这种自由化、个性化的用色风格,既包括色彩选择自由又包括色彩表现自由的色彩观。
1.平面设计色彩选择的自由
2.色彩表达的自由
创意是一个设计师的灵魂,没有意念的色彩设计,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躯壳。当平面设计走向程式化之后,设计的创意和视觉表达就更应具有能自由表现自己个性精神的个性化风格。创造新事物,创造者必需超脱于所知,有身心的自由。个性化是设计师对设计的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基于对传统的理解通过视觉传递的模式,去无限超越自我,随心所欲的表达。当然,我们所说的设计色彩表达的自由并不是对自由的放任,更不是设计师个人风格的随意发挥。对那些喜欢张扬个性的设计师来说,设计师的自由也许就变成了滥用自由,纵观我们今天的设计领域,那些发挥自由个性的劣质设计作品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在设计师发挥自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自然也要考虑一些客观因素,如:受众群的特点、需要,乃至政治、民族的差异。“目标受众”是为消费者、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更方便与高品质、高享受的视觉设计作品和设计自由发挥的基本前提。
三、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运用的“简约主义”风格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论述“简化”时曾特意说明:“结构特征是为了总体式样而确定的,局部成分的特征、色彩越少,其总体结构的特征、色彩的数目反而可能会越多,换言之,局部越简单,整体反而可能越复杂,”因此“简洁主义”绝非“简单主义”。对于平面设计艺术来说,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使人在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往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这才是“简约主义”用色风格的真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张连生.色彩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
[2]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镂空;书籍封面设计;审美
封面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称为“书衣”,在书籍的整体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书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浏览书籍内容,首当其冲的就是封面的设计构思。作为实用的装饰艺术,封面的设计形式、格调与美学品位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封面也是书籍内容的精华凝练,更是书籍精神意蕴的形式化体现。因此,充分了解书稿的风格与内涵,合理开发新的封面设计形式,做到构思新颖独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设计的最终目的。随着近年来镂空艺术在各类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其独特的立意风格能为现代设计带来独特的审美形式。不断挖掘传统韵味,反映时代精神,从而折射出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及对形式美的追求与创新。
1镂空的表现手法
书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须服从此书的精神内涵与装帧的整体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与书籍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符合读者审美要求,具有时代感的封面设计。镂空是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体空间内进行挖透的一种艺术手法。传统民间工艺剪纸就是比较常见的镂空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书籍封面中的镂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镂空为主,不同于整体镂空,局部镂空仅限于单个页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细节表现。在局限的封面上进行镂空设计,除了位置、形态与大小,镂空部位与封面上的图形、文字的结合以及与周围页面的关系均需考虑,设计师应根据书籍封面的材质特性,有意识地对镂空形态进行调整。若镂空面积过大,可能会破坏封面的整体效果,也不易于存储。此外,镂空线条交接处的处理也需注意,可将原本复杂的形状简化,或放大镂空形态之间的链接处。根据镂空形态、位置、大小的不同,观者更容易从视觉、触觉上理解设计师所表达的意图,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随着激光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引入,这门技艺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镂空形态变得愈加多样化与精致,也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镂空的审美趣味
2.1体现传统韵味,丰富视觉语言
书籍封面设计首先要符合书籍的整体风格,可根据内容匹配传统的镂空形态。例如,曾被评为最美的书的《蓝印花布》摄影集(图1),不同于传统的书籍封面设计模式,不是单纯使用蓝印花布吉祥图案来填充封面,而是在局部做了蓝印花布纹样的镂空工艺处理。封面中透出的一块块蓝色花卉实为扉页的底色,体现出书籍整体的纸质工艺与镂空艺术的传统韵味,是蓝印花布技艺的微型直观体现,很好地传达出这门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清新之美,素雅宁静,独具匠心。由于镂空之后的页面会被分割成形态各异的部分,每部分的面积大小、疏密对比形成了一定的节奏与韵律。镂空后的空白之处与封面上的图文版面之间形成虚实对比,整体视觉效果上的不完整性打破了原本沉闷的单一化的设计方式,改变了观者对传统书籍封面的视图方式,加强了书籍自身的可塑性,丰富了书籍整体视觉语言。图2的中式菜谱封面,采用了阳刻剪纸镂空的工艺手法,将轮廓线以外的面积除去,线线相连,流畅地体现出图案的负形,整体效果玲珑剔透,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体现出中式菜品的品种精细与精美烹饪。这种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嵌入也是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的回归。
2.2虚实光影,营造空间层次感
好的封面设计应在内容的安排上繁而不乱,层次分明。镂空的形态与其在光线下所形成的影子可产生光影呼应的形式美感。书籍的形态亦由原本的六面体变成多面体,由此带来了更为立体的视觉效果,让设计师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镂空的一个重要语义即“透”,不仅透出了各种形态,也能透光、透气。图3的书籍封面使用整齐的镂空线段营造出一个鲜明形象的囚笼空间。扉页的人形似乎透过囚窗向外呐喊,直观的设计表现方式与封面传达的语境信息一致,有一种打开封面即可解救的冲动。通过镂空页面去探索书中未知的知识,纵深感强烈。图4的规则圆形重复排列本是单一与秩序的表现,通过局部镂空丰富了封面的层次变化,浮浮沉沉,让点具有了灵动跳跃性,增添了封面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局部既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由此可见,镂空元素所体现的负空间可以营造出空间层次感,好似在一个拥堵的密闭空间中出现的透气口,让观者感受到另一种视觉空间,极大地发挥了镂空的互动效果。
2.3主体形象突出,激发想象力与趣味性
3结语
参考文献:
[1]费佳鑫.镂空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赵媛媛.剪纸艺术中的镂空工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沈伟伟.浅析海报设计中的镂空形式的意义[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沈伟伟.剔透之美——书籍设计中的镂空艺术[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