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如独基)坑槽工作面宽是以基础外边(非垫层边)开始
计算的,计算回填体积时,是以垫层底(如有多个垫层,则以最底处垫层底面)计算,扣除坑槽范围内的垫层及基础结构体积;
在算量选项-计算规则-参数规则位置选择不同的基础类型之后可以设置工作面宽从基础边还是垫层边计算
2、独基宽度大于调整宽度(2.5m)时,基础钢筋均按0.9倍考虑,
而边筋不应该乘以调整系数0.9,存在多扣现象;此处问题确实是都乘以调整系数0.9,不过是在想不出自动设置一次就能解决的办法,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可以将钢筋拆分成两次布置,第一次布置两根,修改长度公式不乘以调整系数0.9,再布置一次,将数量公式减掉两根。
3、钢筋计算精度默认按四舍五入计算,应按最大值计算;此处个
人按需所取,自己设定。四舍五入和取大的需求都是存在的
4、钢筋计算时,对90度弯折及箍筋公式扣减,比较有利于甲方
审计,应进行调整;先解释一下箍筋的计算,目前主要出的问题再箍筋的弯弧内直径的选择上,可能不同的软件选择的有差异5、梁筋弯锚时,钢筋计算到柱筋内侧,有利于甲方审计,应进行
调整;此处软件考虑了一个止锚区的问题,按照平法图集的要求也是伸止柱纵筋内侧,在2006版的软件中是考虑了柱纵筋内侧与梁弯锚钢筋之间的一个间距,按照25取值,主要是考虑留下空间,以使混凝土更好的握裹住钢筋,2008版软件中按照陈青来最新的
解释,梁直径只需要过柱中线且大于0.4la就可以了,软件综合考虑取了一个止锚区的平均值计算。
6、柱识别时,可能会将柱编号识别错误,需注意;柱编号出错的
情况出现的很大可能是图上的统一编号的柱子界面有出入,另外一个就是柱子的编号离柱子本身较远,而周边其他柱子编号距离差不多,在搜索的时候出了问题,此时建议柱子用框选来识别。
7、柱识别时,如图纸标识为Z,实际应该是KZ,应将图纸进行调
整,软件会将Z识别为普通柱,导致钢筋计算错误;图纸标注为Z,识别确实是普通柱。如果是框架柱,需要处理编号,用文字查找替换一下编号就可以了。
8、进行设计图识别时,应先将准备工作做好,如图纸比例不对的
调整正确,将墙、柱、梁、板分别放到不同的图纸中,有利于加快识别进度;这个没什么说的,就是这个方法
9、钢筋布置时,需注意钢筋符号的大小写问题,如输入小写时,
布置时软件会报错,然后退出系统;这个需要明确一下软件的版本。个人测试了一下,大小写都可以,但是注意全角和半角的转换。
10、如基础顶标高比基础层顶标高低时,软件主筋自动在基础顶截
断,然后在基础顶到基础层顶间再布置一段柱主筋,存在多计算接头的问题;这个主要看工程设置-楼层设置的钢筋接头数量设置是怎么设置的,如果基础层设置了一个,就会计算。
11、柱主筋自动在层顶处断开,计算有误,没有避开柱筋非连接区,
也未按设置按50%接头率进行处理,当存在上下层柱变钢筋直径时,将会少计算钢筋的情况;08版的柱筋平法已经处理了上下变直径的问题。50%的接头率主要影响的是箍筋的根数,此问题已经处理。在06板中,主筋字层顶截断,只不过将柱的主筋错了一个位计算,对量并没有影响
12、梁箍筋根数计算时,软件会将和主梁相交处的次梁宽度减掉
(即主次梁相交处没有布置主梁的箍筋),与图集不符,可在钢筋维护中将梁箍筋根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改,公式2*CEIL((LJM-QT)/SJM+1)+(L-2*QT-2*CEIL((LJM-QT)/SJM)*SJM-JDCD-JLJD)/S-1中的-JLJD进行删除即可;
13、梁端头锚固(弯锚)时,软件默认按MAX(HC-CZh,0.4*LA)+15D,
将其改为MAX(HC-25,0.4*LA)+15D;此问题见第五条
14、框架柱顶层收头时,需注意角柱及边柱,应将角柱和边柱外侧
钢筋属性由竖向纵筋改为纵筋锚入梁内;将角柱和边柱外侧钢筋属性由竖向纵筋改为纵筋锚入梁内主要是指定节点的类型,08版柱筋平法能够自动处理。
15、屋面框架梁在中间支座处存在高差时,软件不能按照图集要求
进行设置;存在高差时的场景比较多,目前软件还不能判定高差时的锚固状况,需要参照图集调整锚固的类型
16、楼层多跨梁布置时,其中有一跨梁标高存在高差时,如该跨梁
标高比集中标注低时,梁上部通长筋和该跨梁底筋计算错误;同上
17、柱箍筋根数公式错误,对非全加密的箍筋,箍筋公式应由
CEIL((LXJM-QT)/SJM)+CEIL(LLD/SJM1)+CEIL(LJM+HB-QT)/SJM+(HN-LXJM-LLD-LJM)/S+1改为CEIL((LXJM-QT)/SJM)+CEIL(LLD/SJM1)+CEIL(LJM+HB-QT)/SJM+CEIL((HN-LXJM-LLD-LJM)/S)+1,对全加密构件应为(层高-100)/间距,软件无法自动计算;箍筋公式部分前面两个皆向上取整,后面一个是四舍五入的,如果要向上取,可以到钢筋选项里面设置一下计算精度,另外个人认为此处应该是向下取整,具体的构造可以看06G901-1第2-6柱箍筋排布构造详图关于分界钢筋的设置。此外对于全高加密的现有的计算方法和上面方法没有实质性差异。
18、对变截面柱,对C>1/6(需自己布置进行判断)时,在本层应
将相应根数的纵筋属性定义为竖向钢筋(上层变截面),对上层钢筋应设置成竖向钢筋(带下锚),注意软件未按图集要求设置下锚长度1.5Lae;06版需要设置判定,08版平法钢筋布置柱钢筋不需要。
19、顶层边角柱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5时,需要按图集要求设置抗
裂钢筋;这部分需要手工处理
20、在柱表设置了箍筋加密区长度,软件不予以认可,仍按默认值
进行计算,存在箍筋少算的情况;是不是识别过程中将箍筋的编号弄混了?如果设置正确,是可以计算的。
21、独基顶部钢筋计算时,未按顶部的尺寸进行计算,而是按照最
大边进行计算的,存在多算的情况;独基顶部钢筋考虑的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