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20〕67号)要求,由大赛组委会提交的《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创新设计大赛赛项规程》,经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审定通过,现将赛项规程予以公布。大赛组委会要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各项竞赛组织工作。请各高校按照规程要求,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参赛。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
2023年4月27日
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创新设计大赛
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安徽省大学生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创新设计大赛
英文名称:AnhuiProvinceStudentInnovationDesignCompetitiononNetworkandDistributedSystem
赛项组别:研究生组、本科组、高职组
二、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巢湖学院
技术支持: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
(一)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储常连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副主任委员:高原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朱定秀巢湖学院副院长
委员:朱永国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吴先良安徽省电子学会理事长
陈恩红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朱明巢湖学院教务处处长
(二)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吴先良安徽大学教授
副主任委员:方潜生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顾乃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委员:李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徐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蒋建国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罗斌安徽大学教授
仲红安徽大学教授
孙怡宁中科院合肥智能所研究员
鲁昌华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李敬兆安徽理工大学教授
宋万干淮北师范大学教授
苏本跃铜陵学院教授
陈桂林滁州学院教授
郑尚志巢湖学院教授
吴其林巢湖学院教授
陆克中池州学院教授
胡庆华合肥师范学院教授
陈晓光南京秉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三)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煦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委员:郑玲巢湖学院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
李淼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四)秘书处
秘书长:陈蕴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秘书:郑尚志巢湖学院教授
王一宾安庆师范大学教授
赵生慧滁州学院教授
许航巢湖学院教师
三、竞赛目的
四、竞赛内容
(一)竞赛内容
本届比赛分为作品赛、技能赛和竞技赛三种类型。作品赛主题分为:网络系统与安全设计及应用、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技能赛主题分为:大数据及其应用、区块链创新创意设计与应用;竞技赛主题为网络漏洞挖掘与防范。
(二)竞赛方案
大赛主赛场设置在巢湖学院。在专家和评委在仲裁委监督下,通过主赛场对参赛队进行评分,按照评分排序产生获奖名次。
五、竞赛方式
作品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初赛是通过评审专家匿名网评,初赛获胜选手再参加决赛。决赛通过选手对作品的展示、答辩、PPT汇报和专家的质询,展示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
技能赛只有决赛,通过技能操作展示参赛选手的实践操作能力。
竞技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六、竞赛流程
内容
参加人员
地点
方式
4月12日
(星期三)
大赛报名
各参赛学校
网上报名
4月23日
(星期日)
环境审核
网上测试
4月28日
(星期五)
大赛提交材料
网上提交
4月29日-4月30日
作品赛初赛
(网络评审)
专家、评委
巢湖学院(主赛场)
网络评审
参赛队员
各参赛学校(分赛场)
5月6日
(星期六)
(会议评审)
各评审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会评
技能赛、竞技赛赛前培训(免费)
指导教师(技能赛)
巢湖学院、各参赛学校
线上和线下结合
5月7日
指导教师及工作人员
线上
5月13日-5月14日
技术指导
分赛区技术人员
5月19日
决赛报到
线下
5月20日
开幕式
大赛组委会、专家、评委、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部分参赛队员
决赛
七、竞赛试题
(一)作品赛分网络系统与安全设计及应用和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应用两个主题。
主题一:网络系统与安全设计及应用(组别:研究生组、本科组、高职组)。该主题主要考察选手通过对该主题的理解和网络知识的掌握进行创作设计。内容包括组网设计、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安全方案设计、网络应用等。综合考察参赛作品网络系统与安全设计的创新性、科学性及实用价值。
主题二: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组别:本科组、研究生组)。该主题综合考察分布式系统设计作品的创新性、科学性及实用价值。内容包括:云计算系统,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
(二)技能赛分为大数据应用、区块链应用两个主题。
主题二:区块链技术应用(组别:研究生组、本科组、高职组)。该主题考核在区块链架构设计、底层技术、系统应用、系统测试、系统部署、运行维护等基本技能考核的基础上突出企业所需专业技能及新技术应用命题。除了基本技能外,还考察参赛团队、选手创新创意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及组织管理能力等。
(三)竞技赛为网络漏洞挖掘与防范主题。
主题:网络漏洞挖掘与防范(组别:本科组、高职组)。该主题考核漏洞安全基础知识:WEB安全、主机安全、协议分析、数据库安全和加解密隐写、数字取证、无线安全、基本编程、Python等。针对面向互联网的业务系统,模拟白客进行系统扫描,有效识别、发现安全漏洞和隐患(包括但不仅限于通用性漏洞、数据库漏洞、服务器软件漏洞、Windows密码获取、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漏洞),通过分析漏洞原理,通过技术手段对业务系统的漏洞进行加固和防范,保障业务系统安全运营。
八、竞赛规则
(一)报名资格
1、报名学生:全省各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含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参赛选手不受性别、年龄、学历、国籍和民族限制。
(二)报名要求
1、以学校为单位报名。每校参加作品赛的队伍不超过6支、参加技能赛的队伍每个主题不超过2个项目,参加竞技赛队伍不超过2个项目且每个高校总参赛队伍数不超过10支;有硕士点的高校作品赛和技能赛允许各增加1支队伍参赛(增加队伍仅限研究生可以参加)。
3、报名时间。2023年4月12日前,各参赛高校指定一名专门的联系人,将本校选拔出的参赛项目报名汇总表(推荐单位教务处签盖公章)、参赛学生承诺书(参赛学生签字)、指导教师承诺书(指导教师签字),签字盖章后的扫描件连同报名汇总表的电子版通过邮件发送到大赛秘书处(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1)作品报名表的电子版、作品诚信承诺申明(需参赛学生、指导教师签字和推荐单位教务处签盖公章方为有效)的扫描件,竞赛信息有异议时以纸质版的报名表为准。
(2)作品设计方案、作品展示资料(可以提供图片或视频,要求:图片为jpg格式,不超过10张,视频为mp4或flv格式,展示资料总大小不超过20MB)、实现代码和答辩PPT(见附件4)。
参加技能赛及竞技赛的高校,根据竞赛要求做好准备,组织队伍直接参加线上决赛,不提交电子资料。
所有参赛选手需在决赛前,将所在高校的报名汇总表、参赛学生承诺书、指导教师承诺书的原件扫描件(含未参加现场赛的参赛选手)提交给竞赛会务组,参加作品赛的队伍还需提交作品报名表和作品诚信承诺申明原件扫描件。
(三)赛前准备
1、赛前培训
(1)对工作人员及指导教师培训。内容包括各分赛场布置、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作品赛线上答辩环境及技能赛比赛环境的熟悉等。
2、技术测试
4、大赛的专家、裁判和大赛组委会及秘书处成员均签署承诺书交组委会。
(四)比赛期间
1、竞赛过程中,监控系统全程监控参赛人员行为,过程监控,事后备查。
3、组委会组织人员可在平台导出所有参赛人员提交的报告,进行评分,全程接受专家组监控。
5、评分完成,组织排名,传真给专家组进行签字确认。
6、竞赛结束,下载录制的竞赛过程视频提交给组委会。
(五)成绩公布
九、竞赛环境
(一)竞赛场地
1、主赛场环境要求
巢湖学院准备有网络的会议室7间、工作室1间,开通腾讯会议系统7个(开通人数为200人/个);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可以和来自分赛场的竞赛室、工作室的监控画面、语音与主赛场共享,可以让主赛场专家远程随时查看各个赛场情况,并可以与分赛场竞赛室、工作室工作人员交流。
(二)基本设备
1、主赛场:
每个会议室配置投影、音响、笔记本电脑(可上网)各一台,并且可通过投影仪投屏、笔记本连接音响,需要准备不低于1G的外网带宽,分别供两个技能赛的服务器使用。
技能赛和竞技赛赛场,对每个竞赛队配备摄像头1部、电脑3台。摄像头放于考试侧后方45度且不逆光,用于竞赛过程中观测参赛成员活动及周边环境情况。
十、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1、作品赛—网络系统与安全设计及应用评分标准
评分类别
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
设计创新
(40分)
科学性(10分)
方案的设计及实现方法符合科学规律。
创新性(10分)
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有创新点。
可行性(10分)
通过方案论证,可以实现方案的主要功能。
实用价值(10分)
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要求
网络系统拓扑结构的合理性(15分)
满足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等主要特征,拓扑结构设计合理。
技术难度(15)
网络协议选择、设备选型、配置准确性、网络优化。
安全性(10)
网络安全性设计。
展示答辩
(20分)
作品展示(10分)
完整展示作品设计的功能。
阐述答辩(10分)
作品程序语言精练准确,答辩思路清晰。
附加分
(10分)
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10)
2、作品赛—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应用评分标准
实现云计算系统主要特征(30分)
满足云计算系统的主要特征:虚拟化、弹性服务、资源池化、按需服务、服务可计费等。
技术难度(10)
3、技能赛—大数据应用评分标准
分值
本科
高职
数据采集
15
20
了解采集工具的使用以及数据库建表的规范性,能够完成在数据库中建表的操作,检查表结构是否合理,并通过采集工具将数据全量抽取到所建的数据库中,不丢失有效数据,最终完成数据导入。
数据清洗和分析
25
掌握数据清洗和分析的方法,能够通过合理高效的代码完成数据清洗和分析,对包括空值、异常值等异常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合理数据,生成数据表。
算法分析
能够根据实际的数据特性选择合适的算法模型进行分析,检查代码确认数据源的提取和载入是否正确;能够根据对应模型提供的可调参数,结合正确的调节方法与合理的参数设置,输入历史数据进行参数调节训;本科组学生能够对更多,更为复杂的模型参数进行调节训练。
数据预测
能够通过选中的模型进行指定数据结果的预测,确保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的欧式距离接近最小值,并完成数据归档;再结合合理的分析依据,实现更深层次的结果预测。
能够通过选中的模型进行指定数据结果的预测,确保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的欧式距离接近最小值,并完成数据归档。
数据可视化图表构建
其中技能赛中,硕士的试题内容及其各部分的评分分值与本科相同。
4、技能赛—区块链技术应用评分标准
区块链理论知识考核
项目
评分细项
评分方法
区块链
理论知识
围绕区块头、交易哈希、哈希指针、共识算法等区块链底层技术进行考察
本科院校组:40分
专职院校组:40分
系统评分
围绕加密、签名、区块结构等区块链技术原理进行考察
围绕典型的区块链实现机制进行考察
围绕区块链在金融、资产、通证等应用领域的结合进行考察
围绕区块链的防篡改、可追溯、去中心化等技术特征进行考察
区块链实操技能考核
实操技能考核
区块链的创建与区块存储
本科院校组:60分
专职院校组:60分
区块链钱包创建
区块链地址生成
区块链钱包交易与存储
智能合约应用案例分析
合约运行环境的构建与适配
智能合约开发
智能合约部署测试运行
5、竞技赛—网络漏洞挖掘与防范评分标准
赛项
得分(占比)
本科赛道
高职赛道
说明
初赛
漏洞安全技术理论知识考核
100%
考察选手日常的安全意识、安全运维及安全攻防等技能,涉及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密码学、恶意代码、移动终端安全、安全工具、编程基础、Python、攻防渗透、应急响应等专业知识。
考察选手日常的安全意识、安全运维及安全攻防等技能,涉及安全管理、安全体系模型、安全设计运维、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库安全、编程基础、攻防渗透等专业知识。
资格赛,未进入决赛资格的,得分无效;进入决赛资格的,初赛成绩占总决赛成绩的30%;初赛不设奖项。
漏洞挖掘与防范演练
决赛是线下漏洞挖掘与防范演练竞赛,成绩由系统自动评分;
(二)评分方法
1、作品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初赛是通过评审专家匿名网评,作品分发由巢湖学院按照组委会提供的网评专家名单将选手的作品按编号(选手姓名、单位加密)进行,专家分别对选手提交的作品电子档材料进行评审。同一作品有3位(或以上)专家给出A、B、C、D(强烈推荐、强力推荐、一般推荐、不予推荐)四个等级中一个级别,其中D级以不超过40%为限。大赛组委会组织会评专家根据网评专家给出的等级,推荐总参赛选手60%的队伍参加决赛,剩余队伍中成绩靠前且成绩及格的情况下至多20%授予优秀奖。
2、参加作品赛决赛的选手,通过线上抽签随机分组,评委采用回避方式分组抽签(评委不会分配到有本校选手的小组)。评委通过对选手的作品展示、介绍等内容进行线上质询,由三名(或三名以上)评委根据选手提供的材料和答辩情况,按照作品赛成绩评定规则对作品给出成绩,并按平均成绩高低排序。未按要求参加决赛答辩或答辩成绩较差的队伍不予授奖。
3、技能赛只有决赛,评分系统或评委按照技能赛成绩评定规则,对选手的答题、技能操作、文档提交等进行评分或评审,再按成绩高低排序,保留成绩靠前的60%,对成绩靠后的40%中成绩靠前且成绩及格的情况下至多20%授予优秀奖。
4、竞技赛分初赛与决赛。初赛为线上方式,采用线上知识竞赛进行本科组和高职组分组比赛,按初赛得分从高到低60%的队伍进入决赛(凡是报名参赛的高校最少1支队伍进入决赛,如排名在第60%的队伍分数相同,一同进入决赛)。
十一、奖项设定
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占初赛参赛队伍数的10%、20%和30%,获一等奖参赛队伍的第一指导教师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组织参赛队数满额、参赛队获一等奖且对大赛有突出贡献的学校可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不超过总参赛学校的20%。
十二、赛项安全
赛事安全是技能和竞技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事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赛项组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工作人员及观众的人身安全。
(一)比赛环境
决赛的赛场设在巢湖学院,包括作品展示、选手答辩、技能实操等,具有特殊要求的设备由协办单位提供支持;初赛的成绩会评,由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提供支持。
(二)生活条件
大赛组委会、专家组、评委、监事会、秘书处等人员的食宿由巢湖学院根据所在学校条件提供(住宿设在主赛场附近的宾馆);参赛选手及领队、指导教师的住宿条件由巢湖学院统一安排,由参赛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比赛期间餐饮由巢湖学院免费统一提供,并确保学生食品和人身安全。
(三)组队责任
参赛队报名由各学校统一负责,队名、参赛人员等信息以有学校印章的报名表为准。对于增加、更改参赛选手或指导教师姓名等重要信息的不予受理。
参赛队总个数不得超过报名规定要求,如超过需重新申报,否则按照上报名单的先后顺序将排在后面的队伍自动删除。
(四)应急处理
十三、竞赛须知
(一)参赛队须知
应按照竞赛规定组队,每只队伍的队员数不得超过3人,队员中的本科、专科或硕士学生不得混合参与,否则视为无效。
参赛成员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竞赛资格。
1、携带规定以外的材料或者电子设备参加考核的;
3、视频监控范围内有其他无关人员的;
4、未经考场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座位或脱离视频监控范围的;
5、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6、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的;
7、其他形式违纪、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即取消竞赛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
(二)指导教师须知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必须凭大赛组委会发布的参赛通知单或参赛证(加照片)进入分赛场,按规定配合做好安检工作。
2、不得在比赛场所和会议场所吸烟。
3、除按赛项规程规定的比赛用具外,不能携带与参赛无关的物品入场,禁止使用通讯工具,参加技能赛的选手不能将移动存储设备(如优盘等)带入赛场,也不得将提供的工具、材料等物品带出分赛场。
4、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规定区域活动,不得擅自离开。
5、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停止工作时应关闭设备电源开关。
6、对比赛过程安排或比赛结果有异议,须通过领队向仲裁委员会反映。对于违反赛场纪律、扰乱赛场秩序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直至终止比赛、取消比赛资格。
7、在比赛期间发生特殊情况时,要保持镇静,服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遇紧急情况,服从安保人员统一指挥,有序撤离。
8、要妥善保管好自身携带的物品,贵重物品(含钱款)妥善存放。
9、技能赛选手在完成任务之后,将任务完成结果提交到教师机,与监考教师确认提交成功后,由本人(或参赛选手队长)签字离场(签工位号)。
10、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导致不能参赛的情况,则视为自动放弃。
(四)工作人员须知
1、全体工作人员要按分工准时到岗,服从大赛组委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尽职尽责做好比赛服务工作,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2、赛项评委专家组在大赛组委会领导下工作,负责本赛项的竞赛技术指导、评审和总结比赛结果。技术人员要始终在线上现场,随时准备解决竞赛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5、工作人员对于参赛选手的问题,需按大赛规定或正确的操作技术来解答,不清楚的要及时请示组委会,不得随意答复,否则,将追究责任。
6、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总工作组报告,同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大赛圆满成功。
7、留档备案。检查各部分材料包括裁判判分和最终成绩等,要有裁判、评委、裁判长和仲裁委签字,帮助核对材料和密封并交学校存档。
十四、申诉与仲裁
(一)申诉。本赛项在比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代表队领队可在比赛结束后2小时之内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二)仲裁。仲裁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如有参赛队因提起申诉或对申诉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比赛甚至滋事,均按弃权处理。比赛不因申诉事件而组织重赛。
十五、竞赛观摩
竞赛设置观摩区域和参观路线,向媒体、企业代表、院校师生及家长等社会公众开放,不允许有大声喧哗等影响参赛选手竞赛的行为发生。指导教师可以观摩,但不能进入赛场内指导。为保证大赛顺利进行,在观摩期间应遵循以下规则:
1、除与竞赛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巡视员、评委、裁判员、参赛选手外,其余人员均为观摩观众。
2、请勿在选手准备或比赛中交谈或欢呼;请勿对选手打手势,包括哑语沟通等明示、暗示行为,禁止鼓掌喝彩等发出声音的行为。
3、请勿在观摩比赛时使用相机、摄影机等一切对比赛正常进行造成干扰的带有闪光灯及快门音的设备。
4、不得违反大赛规定的各项纪律。请站在规划的观摩席或者安全线以外观看比赛,并遵循赛场内工作人员和竞赛裁判人员的指挥,不得有围攻裁判员、选手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
5、请务必保持赛场清洁,禁止将无盖饮料带入室内,请勿随手乱扔垃圾等杂物。
6、为确保选手正常比赛,观众席内严禁携带手机及其他任何通讯工具,违者除将本人驱逐出观摩场地外,还将视情况严重程度对所在代表队的选手的成绩进行扣分直至取消比赛资格。
7、如果对成绩产生质疑的,请通过各参赛队领队向组委会仲裁委员会提出,不得在比赛现场发言。
十六、竞赛直播(竞赛录像)
1、赛场内部署无盲点录像设备,能全程实时录制并播送赛场情况;
2、在赛场外设置大屏幕或投影,同步显示赛场内竞赛状况;
3、有条件的可使用网上直播系统;
4、多机位拍摄开幕式、闭幕式,制作优秀选手采访、优秀指导教师采访、裁判专家点评和企业人士采访视频资料,突出赛项的技能重点与优势特色,为宣传、仲裁、资源转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