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简述工业工程的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同时,由于工程为外方投资建设,所以也具有很多外资工程的典型特点:
C:HSE要求即所谓“健康,安全,环保”要求,是外资工程中非常看重的,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如本项目中有个生产环节会排出含低含量乙二醇的废水,本地设计院仅根据一般工业项目的经验设计了混凝土外敷瓷砖面层形式的排水沟和蓄水池,没有考虑到防渗漏的要求,而外方专家在现场指导中发现了这一点后,根据他们的使用经验提出了在混凝土基层上加装玻璃树脂防渗层的建议,这个做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含乙二醇的废水渗入地下及污染地下水,经试用效果很好且得到了当地环保部门的称赞。
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给工程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笔者经过2年的工程实践,认为对于具有同样特点的工程,以下做法和经验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能够大大提高业主方的工程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所以又称为是“工具机”或者是“工作母机”。但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在一般的机器制造中,机床所担负的加工工作量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40%~60%,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不论是作为一种商品还是机器它的造型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工业设计中更具探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数控机床和机床的定义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数控折弯机并加工零件。机床是将金属或者复合金属的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机床包括木工机床、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和特种加工机床等。
2数控机床的造型设计
3数控机床的造型因素讨论
在设计专业的角度将,随着设计风格的变化和设计理念的改变,产品设计构型元素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十九世纪的现代主义时期,设计者们在构型的表示和元素上着重于一类非人的,可以以工业化的手段成批产出的,代表工业领域的创新设计。20世纪初,康定斯基、伊顿等一些人特别研讨了构型方式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形态(体、面、线、点;圆、三角、多边形),还有颜色、亮度、材质等,研究后找出规律并且加以利用,这就是那个时期的现代主义造型元素。
数控机床的造型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意识形态的概念与抽象的艺术表现的问题,先进的科技工艺水平、恰当的结构、良好的材等物质条件是前提,这样才能实现产品的用途目的,达到使用便捷、性能优质、技术先进、宜人和资金合理的需求;创造兼有美观的形象的产品,必须动用美学规则、形态构成法则和色彩功能与调配的美学技术原理,更好的表现机床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功能。上面几点是数控机床造型不能或缺的基本部件。因此,数控机床产品族的构成因子讨论不仅有功能还有美学方面和物质技术。
4数控机床组成因子的选取和比较
4.1数控机床形态结构特征
在数控技术发展的同时,机床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增强,略去繁杂的手柄、手轮这些操作部件,复杂的变速机构也简化了,因此整体上性能增强。它的整体性一般包括下面两种操作形式:造型具有块感(体积感、形感)的统一性和清晰性,每一“块”的整合是非常严格的,这主要用在构造受到局限的大型机床。
4.2数控机床造型的特征
数控机床的轮廓线的几何线型需要大体上相同,到达风格线型协调统一的完美高度。物体的主要线型有要求之外,它的辅助线型也必须要调和,应为辅助线型不能脱离主要线型这一主题。比如,拿直线条和小圆角作主要线型的物件在构造操作手柄和手轮等这些辅助工件的时候,必须采用与之相同的多边形、小圆角,使它和主要的线型的形式协调统一。
4.3数控机床的色调搭配
数控机床造型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就是色调元素。数控机床产品的色调搭配说到底是其宜人性的主要体现,但是作为具备特殊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一类机械产品,它的色彩搭配必须具有该产品的独特点,前提是不违背美学的设计原则。色调搭配完美的标志是色彩设计同产品的结构、形态、功能要求达到协调统一。
1)色调搭配的主色和搭配。数控机床通常运用亮度和纯度适度的浅色调、冷色调或者是暖色调最为合适。二色搭配是大多数机床使用的色彩搭配形式,常用的处理方式为:下暗上明、下实上虚、下重上轻;中间部位采用和主色调相差很大的色调带,带来多彩生动的效果,其施色比例采用美学设计原则,一般选用:2:3、3:5、5:8等序列形式的搭配;2)色调搭配的对称性。为了维持色调平衡,我们需要注重色调的对称。一般会带给大家严谨、稳定、庄重、安静、和谐的感觉,一旦稍有失误容易让人感觉到呆滞、无味、单调、没有跳跃性等无趣的心情。色调的均衡是非对称状态的一种,普遍给人以相对稳定的视觉心里感受,作为形式美的再一种表现方式最能适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很多情况下会采用这种搭配方法。
4.4数控机床的材质
物件的材质对人的五感都有着特殊的联系,可谓是沟通人与机器产品的媒介,是一种独特的极具表达力的机械设计语言。尤其是它的可视属性是一个产品给人的第一感。一方面,材质虽然只是无生命的物质形态主体,但是在人的意识形态里它可以具有个性和情感,对设计语言完美应用会使产品与人之间产生情感的沟通。另一方面,材质作为物质形态的主体,它的表现性用来表达设计作品的内在含义时,则会与作品很好的结合到一起,达到意与形的完美展示,表现出产品的深层内涵,使产品具有精神上的魅力。
5结论
参考文献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
人工智能理论进入21世纪,正酝酿着新的突破,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将能够创造出更多更高级的智能“制品”,并使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1.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提高效率,而是用计算机实现人们非常需要做,但工业工程信息技术是靠人工却做不了或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在《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刘玉然指出把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以数据管理和处理为中心,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建立若干个主题数据库,而所有的应用系统应该围绕主题数据库来建立和运行。换句话说,就是将企业各部门的数据进行统一集成管理,搭建人工智能的应用平台,使之成为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关键因子。
(2)智能教学系统(ITS)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的主要形式,也是今后教学系统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的提出和不断完善,推动人们综合运用超媒体技术、网络基础和人工智能技术区开发新的教学系统,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计算机智能教学系统包含学生模块、教师模块,体现了教学系统开发的全部内容,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极大的吸引力。
2.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医学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具有极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作为医生诊断、治疗的辅助工具。事实上,早在198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Miller就发表了著名的作为内科医生咨询的Internist2Ⅰ内科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成果,由此,掀起了医学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目前,医学智能系统已通过其在医学影像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应用于内科、骨科等多个医学领域中,并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2)地质勘探、石油化工等领域是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发挥领地。1978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就研发制成矿藏勘探和评价专家系统“PROSPECTOR”,该系统用于勘探评价、区域资源估值和钻井井位选择等,是工业领域的首个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其发现了一个钼矿沉积,价值超过1亿美元。
3.在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1)在超声无损检测(NDT)与无损评价(NDE)领域中,目前主要广泛采用专家系统方法对超声损伤(UT)中缺陷的性质、形状和大小进行判断和归类;专家运用超声无损检测仪器,以其高精度的运算、控制和逻辑判断力代替大量人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减少了任务因素造成的无擦,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实现了超声检测和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
(2)人工智能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可谓由来已久。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安全是我们关心的重点,因此我们必须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改进和变更,大力发展数据挖掘技术、人工免疫技术等高效的AI技术,开发更高级AI通用和专用语言,和应用环境以及开发专用机器,而与人工智能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能性。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1.专家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一种具有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近年来,在“专家系统”或“知识工程”的研究中已出现了成功和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人类专家由于具有丰富的知识,所以才能达到优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计算机程序如果能体现和应用这些知识,也应该能解决人类专家所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帮助人类专家发现推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现在这一点已被证实。
2.智能信息检索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1)如何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模仿、延伸与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2)由于网络知识信息既包括规律性的知识,如一般原理概念,也包括大量的经验知识这些知识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随机性、不可靠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其进行推理,需要利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元慧.议当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状况[J].福建电脑,2008.
[2]刘玉然.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3.
[3]焦加麟,徐良贤,戴克昌.人工智能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3,(8).
[4]周明正.人工智能在医学专家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
[5]张海燕,刘镇清.人工智能及其在超声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无损检测,2001,(8).
1.“牛鞭效应”的概念及内涵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需求变异加速放大的通俗叫法。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就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因此最源头的供应商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偏差,供应商的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牛鞭效应”最早是由保洁公司在一次尿不湿订货中发现:零售商的销售波动并不明显,但是分销商的订货波动性明显增大。它会造成分销商、零售商的订单和制造商的生产数量远大于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而导致产品库存占用资金链。
2.“牛鞭效应”的危害
供应链结构是产生“牛鞭效应”的根源。简单地说,组成供应链成员个数越多,信息被传递的次数越多,被扭曲的现象也越严重。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2.1生产总成本增加
供应商为了满足客户订单多样化的需求,就需要增加企业库存或者扩大生产规模。由于订单处理不及时导致积压,使编制生产计划难度增加,大量的修订计划导致运输成本和维护成本的增加,进而加大产品的生产成本。
2.2库存成本增加
2.3供应链补给供货期延长
“牛鞭效应”增强了需求变动性,使企业难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容易出现当前生产能力和齑嬗攵┑バ枨笄榭霾黄ヅ洌从而导致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补给供货期延长。
制造商和供应商送货的劳动力需求以及分销商和零售商进货的劳动力需求都随着订单的剥夺你而波动,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供应链的节点企业都会选择者变动劳动力或保有剩余劳动力,这样会增加劳动力总成本。
3.消除“牛鞭效应”的对策
解决牛鞭效应最好的方法是将这个鞭子缩得越短越好,这样引起的变化也会很小。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可以尽量减少牛鞭效应,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并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传统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库存都是各自独立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库存目标和策略,上下游企业间缺乏有效信息交流,因此产生了需求信息的扭曲和时滞放大和扭曲,导致供应商无法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要解决这一现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3.1VMI库存控制
VMI管理系统是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策略。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的执行情况,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策略。VMI的库存不在由各自企业自行管理,而是作为供需双方共同管理的“第三方库存”。打破传统的先产生订单再进行补货供应模式,以实际的或预测的消费者需求作补货的依据,消除了传统库存管理方法需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放大和加工。
3.2建立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订单自动处理系统、条码技术、EDI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POS系统等集成起来。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跨企业的电子商务贸易,企业能够更好地协调采购、生产、运输、存储等环节。确保企业及时获得有效信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率。
3.3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
第三方物流系统(TPL)是供应链集成的一种手段。TPL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业务服务能力,把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第三方物流系统起到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第三方物流系统是一种实现物流供应链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更加强调节省成本,提高生产率。提供的库存管理服务更为经济和可靠,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敏捷性,改善供应链的客户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3.4规避短缺博弈现象
面临供应不足时,供应商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各下游企业以前的销售情况,以此作为向他们配货的依据,而不要根据他们订货的数量,从而杜绝下游企业企图通过夸大订货量而获得较多配给的心理。惠普公司就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在供不应求时,供应商与销售商共享生产能力、供应能力和库存状况的有关信息,能有效地减轻销售商的忧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们的博弈行为。如果供应商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帮助销售商做好订货工作,并通过了解到的更加准确的需求信息,他们就能更好地设计生产能力和安排生产进度,以满足产品的需求,从而能有效地降低产生“牛鞭效应”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杨海蔚.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集成工业工程.2002.
工业革命以来,在物质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类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能源紧张、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生存危机。从表面上看,危机的产生是人类工业化带来的“副产品”;从深层次来说,它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工业文明及其思维方式的危机。危机的产生,激发人类形成了“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诉求,开始认真反思并有意识规范自身的工程行为,进而推动了现代工程文化的发展及其价值观的形成。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工程文化是一种“微观权力”[1],它强调的是工程组织这种特殊组织的文化统一性和对工程组织成员的约束性、引导性。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前的工程文化是无意识的自组织状态,即每个个体的文化素质在相互“碰撞、交融和碎片化”[2]的状态下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工程文化,并开始对工程行为及工程本身产生影响。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尤其是“曼哈顿计划”、“嫦娥工程”和“香港机场核心计划”等大型工程的出现,同一个工程内出现的技术门类和实施主体日益增多,工程的管理与协调愈加复杂,标准化的项目管理已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工程文化的“微观权力”作用日益凸显。管理层逐渐重视工程文化对工程的影响,有意识地推行他们想要传达的工程文化,以引导工程成员的行为,确保工程目标的按时高质量达成。[3]
一、现代工程文化及其价值观解析
工程文化是指在具体的工程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等,其核心内容为价值观[4]。工程文化价值观是影响工程人员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是用以判断工程实践中大是大非的最根本原则,它一旦形成,就会相对稳定、不易改变。工程人员的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工程文化价值观的外在体现,也是价值观得以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从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诉求进行主动呼应的角度来说,现代工程文化的价值观的内涵体系应包括“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守法合规、尽职尽责、求精求新”等五个方面内容,它们之间是层次递进的关系,呈金字塔型结构(见图1),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图1现代工程文化价值观的内容结构
以人为本。一是工程实践应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包括对安全、发展、舒适、便捷及审美等方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人类合理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工程实践只有依靠人的力量才能完成,管理者要树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潜力与首创精神。
和谐共生。工程与自然、社会三者间以及工程实践群体内部都要和谐相处,实现彼此共同发展。工程的建造与运行要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合理改造自然,自觉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注重不损害周边居民的合法权益。在工程实践群体内部,所有人要真诚沟通、团结协作,并积极为实现彼此的共同发展创造条件、提携互助。
守法合规。规范化管理是工程得以安全、高效、高质量完成的保障。工程中的一切活动应在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工程内部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等框架下进行。所有人要有按章办事、令行禁止的意识,尤其是管理层要加强自律、带头垂范,重视内控规章制订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加强对员工的有效教育与检查督促,使规章得以落实、行为得以规范。
尽职尽责。具备胜任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的职业准则。诚信做人,忠于团队,将团队合情合法的利益置于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之上。有高度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把尽职尽责作为维护自己声誉的底线,将严谨务实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工作态度。
求精求新。树立精品意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将自己负责的每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养成、固化勇于创新的品格与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将掌握的最新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二、大学生工程文化素养培育的
1.“工程文化”引论课
“工程文化”引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起对工程文化的整体知识框架,使其认识到努力提高工程文化素养对自身能顺利成长为“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性。
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工程发展的简述,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工程的本质及特征,从而进一步对在工程活动中出现的文化现象――工程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探讨。以引导学生对工程文化本质内涵进行探究为主线,通过剖析苏通大桥建设[5]和魁北克大桥坍塌[6]等大量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引出工程文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对工程本身的影响作用,进而对工程文化的特征、内容及功能进行梳理性阐述。布置学生撰写课后总结论文――在完成所有环节的学习后,凭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凝炼总结出工程文化的内涵及对其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思考并自发形成工程文化的知识体系。
2.“技术演进史”图片展
从知识支撑的角度来说,工程是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综合体,是由核心技术加上配套的技术所重构的集成性知识体系。技术的革新与演进,推动着现代工程愈发向着复杂集成化与巨大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在改善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破坏。这使得人类在追逐技术进步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如何对待合理利用技术的问题――给技术加上“道德与人文关怀”的约束。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演进历史,引导其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技术进步对工程的发展及人类生存条件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使学生明白:追求美好生活是驱动技术创新和工程发展的源动力,但绝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和透支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为代价。
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熏陶往往可以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式的学习感悟,起到“润物细无声”般的学习效果。设计制作出包含典型技术主题的“技术演进史”展板,图文并茂,遍布于工程训练实训区域内,使学生在了解技术发展历程的同时,接受到工程文化氛围熏陶。通过让学生写观后感,引导其思考三个问题:①站在世界历史的角度,如何看待技术的传承与发展?②如何定义创新、技术、工程及三者间的关系?③技术的运用是否不受节制?从对人类社会及大自然负责任的角度来看,如何将技术正确地运用于工程?
3.“工程伦理”研讨课
工程伦理指在工程中获得辩护的道德价值,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兴起,发展至今已比较成熟和规范,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伦理章程与稳定的学术建制,促进了工程的良性发展[7]。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内容体系中虽有思想道德教育的部分,但主要是从宏观的维度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较少从技术与工程等实用角度来切入。尤其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未能获得在未来的工程师职业生涯中正确处理“道德困境”的能力及妥善平衡雇主利益与公众福祉两者间关系的方法。
通过介绍并剖析正反两方面典型工程案例中的伦理困境及应对行为,从“工程师与伦理的关系”、“工程师的责任”和“工程师的角色冲突”等三个方面阐述工程伦理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从伦理角度对工程活动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积极面对、妥善处理工程伦理困境的意识。面向生活与工程实际精心设计伦理困境,让学生撰写分析与对策报告、辩论与共享他们的观点,确立其“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8]的职业准则和“努力实现工程、自然及社会三者和谐共生”的决心,增强学生的道德敏感性、自主性和工程伦理“解困”能力。
4.“大工程观与全球视野下的工程师能力标准”介绍课
“大工程观”的概念是由时任MIT工学院院长的JoelMoses于1993年首先提出的,其本质就是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融为一体的,具有实践性、整合性、创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体系。[9]。“大工程观”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指导解决工程系统问题的思想及方法,它要求我们不但要从整体关联的角度来掌握、运用现代工程技术,也要把非技术因素作为工程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来加以统筹考虑,如此才能正确地处理好工程问题。据此,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新的工程师能力认证标准,指明了新形势下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通过详细介绍“欧美发达国家工程师的培养与质量控制过程”、“工程教育或从业资格认证的国际性协议”和“美国、欧洲、中国的工程师认证”等三部分内容,使学生了解当前全球视野下工程师能力要求标准,主动与国际接轨,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通过更好地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5.“工业设计”训练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是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在产品、使用者和环境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10],其目的是同时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
6.企业工程师讲坛
长期在企业履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是面向真实工程一线的专家,他们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深刻的工程文化感悟。
邀请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程师,请其就“工程中的非技术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工程师的责任”和“工程规范与工程安全”等有关工程文化的感悟现身说法,这样比“象牙塔”内的教师授课更具说服力。组织好互动环节,学生可就感兴趣的问题与工程师们进行交流探讨。亦可将“讲坛”办在企业现场,让学生直观感受工程氛围,并与工程师们进行“零距离”接触。
7.产品工程项目实践
“做中学”与“做中悟”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在学生完成了基础工程技能训练的前提下,以设计制作可以实现一定功能且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产品样机为驱动任务,指导学生按照跨学科(专业)原则和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组成项目小组,分配角色并明确任务,完成“需求调研构思创意结构及外观设计工程分析工艺制订加工制作成本分析环境影响评估运行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最后形成总结报告,培养学生的工程系统观、团队协作与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8.“工程文化”总结课
“工程文化”总结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点进行脉络化梳理,引导其最终形成正确、稳固的“工程文化”知识体系,强化其工程行为自觉接受工程文化素养导向的习惯性。
三、教学设计取得实效的保障措施
教学设计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备的执行机制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为确保大学生工程文化素养的培育效果,在实施教学设计的同时,需要重视跨学科教师团队建设,做到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与规范,活用多种教学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受益。
1.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
工程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子项,属于人文范畴,但又紧紧啮合在融合了众多技术门类的“工程”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科交叉性等特点。因此,工程训练中心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工程教育平台的横跨优势,发挥工程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联合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及工业设计、工业工程等不同学科(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卓越计划”高校可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邀请)共同组成跨学科教学团队,定期举行课程建设研讨会和集中学习、备课,保持与工程实际的密切联系,持续挖掘工程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以教学能力提升为主线,构建学习型教学团队,使团队建设与课程发展走上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之路。
2.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与规范
工程文化的内涵体系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有机整体性。应努力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文化知识体系,避免因简单堆砌而造成彼此间的离散化和杂乱无章。另外,对于跨学科教师团队来说,由于成员的学科背景不同、教学风格迥异,有必要在教学内容的连贯一致性和规范上做好协调工作,包括在开课前集中研讨、制订教学大纲,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准备详细的教学实施方案、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并在正式开课前进行试讲等等。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确保工程文化内容能对大学生“入脑”、“入心”的关键。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研究性教学法(包括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等)、体验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等。教学团队应就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专题研讨、经常交流心得,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4.执行教学质量反馈完善机制
[1]王卉佳.基于系统理论的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文化的构建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26-48.
[2]朱振涛.工程文化的系统复杂性及其演化机理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8-55.
[3]赵婷婷,买楠楠.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6):94-101.
[4]洪巍,洪峰.从“过程主义”的工程本质观看工程文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87-90.
[5]俞春生,姚蓓,王茜.苏通大桥工程文化建设实践与经验[J].中国工程科学,2009(3):92-96.
[6]肖峰.从魁北克大桥垮塌的文化成因看工程文化的价值[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5):12-17.
[7]张恒力,胡新和.福祉与责任――美国工程伦理学述评[J].哲学动态,2007(8):58-62.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健康中国2030”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中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已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会。然而,必须认识到中药质量控制从理论到实践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科技难题,上市中成药80%来自于“地标升国标”,许多中药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某些中成药质量甚至存在重要隐患,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不仅影响中药整体声誉、阻碍中药产品效益增长,而且将危及中药产业的生存环境。由于中药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理念错位和落后,导致中药产品质量可控性较弱,这就对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创新升级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医药产业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要对药品质量以及制药技术升级提出更高的要求,制定先进的制药工业技术标准,打造“中国制药”品牌。本文从国际先进制药科技视角聚焦于关乎中药质量的重大关键问题,寻求中药质量控制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理念突破,探讨建立以过程管控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1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现状、瓶颈问题与破题对策
近十年来,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化学标志物检测为核心的药品标准和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已达到世界医药工业发达国家水平,但尚未建立科学、严谨、低成本并符合中医整体观及中药特点的中药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纵观中药质量控制学科的研究格局,绝大部分专家学者特别重视并致力于研发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研究重心主要落在寻找各种化学成分并以成分为目标建立各种仪器分析方法。
生产制造符合各项质量标准的合格药品并不难,但要制造质量可靠的药品就十分不易。换句话说,质量合格的药品不一定就是质量可靠的好药,仅靠提高标准、改进检验方法并不能确保药品质量。只有贯彻落实“药品质量出自于生产制造方式”的制药工程控制论,精研制药工艺与工程技术,将中药工业现行的粗放型制造方式改造成精细化制药流程,把中药质量控制融入到制药过程中,建立起药品质量控制系统自调整、自进化机制,促使制药技术水平不断升级,才能持续改善和提升药品内在质量,从而提高药品标准。因此,中药质量控制不能只盯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而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科学管控中成药制造全流程上。
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中药质量控制理论创新,重构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以制药过程管控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控制技术落后、质量风险管控措施不力、产品质量声誉不高等中药行业重大现实问题,从而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可控性。
采用全球监管科学理念来审视中药质量控制难题,就有必要认真研究并深刻思考国际公认的先进制药与质量管控规范,尽快科学制定我国中药CMC规则并推动其发展成为国际认可的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应当鼓励制药企业在中药注射剂再评价、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或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中践行CMC质量控制理念,在研发创新中药过程中全面展开CMC研究,并在申报中药新药时提供充足的CMC研究资料,这对于显著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科技价值和监管价值。
2中成药CMC研究技术架构
CMC为化学、制造和控制(chemistry,manufacturingandcontrols)的英文缩写。通常认为,CMC是药物研发的一部分,其研究包括药物的化学实体及药品性质、原料药与药品的制造方式,以及制造过程控制方法(质量可控性)等。美国FDA新版植物药研发指南[2]中的CMC实际上就是从原料药材到植物药制剂的全程质量控制,表明其已从药品监管转向研发监管,突出了从产品研发到上市的全程监管,反映出更加重视药品制造过程管控。
因历史原因,我国当年的药品注册要求较低,没有开展中药新药CMC审评,导致人们的药品质控观进入认识误区,甚至相当一部分专家错误地将中药质量检验等同于中药质量控制,把中药质量控制降格为药材原料与产品成分分析,几乎弃守极为关键的药品生产制造过程管控关,致使非法添加、擅改工艺等违规行为有机可乘,政府监管部门陷入被动应对、防不胜防的境地,这也是造成我国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医药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程翼宇等:创建以过程管控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从国际药品监管实践上看,新药CMC审评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首先须对中成药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中医药临床实践以及药效学研究数据,明确所发明的中药化学实体(即药效物质,通常是混合物);其次应进行动物实验,阐明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评价中药化学实体的安全性,从而科学准确地描述和表征药品化学实体及其质量概貌;然后在人体上开展临床试验,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再将实验室工艺转化成制药工艺,研究确定药品制造方式,使新药研发各阶段的不同批产品互相对应良好;建立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制定药品质量检验标准,以便规模化生产出批次一致性满足临床疗效要求的中成药产品,确保上市销售的药品具有与临床试验药品相似的质量属性。下面论述中药CMC的有关概念。
化学实体“C”:系指通过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确定产生临床疗效的化学实体(中药化学实体通常是混合物,可能是部位,也可能是组分,偶见单体化学成分),进而准确表征药品化学实体,并科学定义和描述药品质量概貌(QTPP,即质量目标产品概貌),最终确定所要制造的目标产物。
制造方式“M”:系指通过制药工艺、制药设备及工程化研究,确定药品生产制造方式。通常,根据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生产制造不同批次的中药样品,分别用于不同的目的。临床批(clinicalbatches)药品适用于研究临床安全性及疗效等;中试批(pilotbatches)药品适用于研究实验室制药工艺的放大及优化;工程批(engineeringbatches)药品主要用于测试制药设备并研究工程化方法等;过程验证批(processvalidationbatches)药品适用于研究考核生产制造方式的实际性能,对制药过程进行验证,确证制药过程处于可靠控制之下、可制造出符合预定质量概貌的中药产品;商业批(commercialbatches)药品则是上市销售用的中成药产品。
质量控制“C”:系指根据药品质量概貌,研究确定药品关键质量属性(CQAs),由此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进而制定中成药质量控制方法,特别是中药制造过程控制方法。通常,中成药化学物质组成十分复杂,制药工艺研究基础薄弱,生产制造方式较粗放,质量可控性不高。因此,应当从QbD理念出发,理性辨识关键物料属性(CMAs)、制药工艺、制造方式、生产规程与药品质量之间关系,建立中药制药过程数字化、模型化、精细化、定量化方法,提高药品质量控制能力。
中药CMC研究的核心目标:科学描述和表征药品化学实体及其质量概貌,确定所要制造的目标产物及其P键质量属性;设计制药工艺,配置组装成套设备,设计建造生产设施,实施工程化验证,确定药品制造方式;将药品质量设计进生产制造流程中,确定药品制造全程质量控制方法。
在中药CMC研究中,应将药品质量控制方法与制药工艺、制药设备、生产设施、过程控制方法、过程管理方法、药材质控方法、物料检测方法、药品质检方法、工程验证方法等同步设计,使得质量控制与制药方式相融合,从而保证药品制造方式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合理、可靠,确保中药制造车间能够生产出满足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一致性要求的药品。显然,中药CMC研究需要在工程理论指导下,紧密联系工业化生产实际,才能建立符合临床疗效要求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实现药品质量控制目标。
目前,我国药品质量控制学科对工程理论的研究极端薄弱,实验室研究与工业实际脱节严重,许多从实验室得到的研究结果及技术观念在工程上无法实施,导致学术界发表的绝大部分研究论文对全面提高中药产品质量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这种局面急待改变。据此,应当多学科协同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学,探索中药质量控制理论的创新,从而突破一系列技术,将论文写在制药工厂的药品生产线上。
要将药品质量设计进制药流程中就必须构建以过程管控为核心的药品质量控制体系,这就涉及大量的工程技术问题,需要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领域拓展到制药工程学、控制工程学、管理工程学等学科范畴。因此,笔者提议将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物分析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控制工程学、管理工程学等学科汇聚在一起,创新研究并建立中药质量控制工程学及其核心技术体系。这既是中药产业的重大现实需求,也是推进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方法学基础,更是创研中药制药过程管控技术的关键突破口,将为破解中成药质量控制难题开辟智慧之道。
3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理论研究
基于工程理论的中药质量控制与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在技术理念和方法学上有着本质区别。前者采用工程方法来检测与调控中药质量属性,需设计建造药品质量控制工程系统;而后者主要采用原料药材与药品质量检验放行方式来控制中药质量,不需考虑工程控制问题。简要地说,前者是工程控制模式,后者是检测控制模式。
31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的若干术语定义为更确切地认知中药质量控制并深入开展质量控制工程理论研究,不妨先定义若干术语。
中药质量稳定性:系指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如:有效期)内,中药产品保持化学、物理、微生物特性以及疗效的能力。
中药质量均一性:系指同一批次的中药产品在性状、化学、物理特性以及重量等方面的相同程度。
中药质量一致性:系指不同批次的中药产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相似程度。
中药质量可控性:系指中药原料生产和制剂生产制造系统控制药品质量属性的性能。
中药质量属性:系指那些影响药品安全性、有效性或一致性的中药物理、化学、生物活性或微生物等特性。
中药质量检测:系指采用特定的测量仪器、仪表或其他适用的量测方法,对中药质量属性进行量测。通常不对检测结果或量测数据作结论性评判。
中药质量检验:系指依据现行药品标准,采用合规的分析测试方法,对相应的指标项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规定值进行比对,判定检品是否符合法定标准或企业内控标准的要求。
中药质量分析:系指采用分析仪器对中药进行分析测试,获取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
中药质量评价:系指采用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测量方法,对中药产品某些质量属性进行量测,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结论。
中药质量控制:系指为保证中药产品满足临床疗效要求而建立的制药流程控制技术体系,包括药品质量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设计、原料药材质量检验、制药过程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检验放行控制等。
生产设施设备:主要指各生产车间中配置的空调、净化、电气控制等设备。
公用系统设备:主要指水/汽/电供应系统、消防系统、环保系统等设备。
中药制药工艺品质调控:系指适时调节CPP,保障制药工艺精密度,使制药工艺每一环节产出的药用物料质量属性满足一致性评价指标的要求。
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系指在制药工艺流程中,对药用物料质量属性执行一系列检测与调控操作,使其在一系列相应的质控点达到预定的质控指标。
过程控制模型:系指对制药过程执行的控制策略等。
过程知识与理解:是建立中药制药过程控制模型的科学基础,这类知识包括制造过程变异源、制药过程控制策略信息、过程状态参数与质量属性关联网络、制药工艺参数与质量属性关联关系等。通常依据过往制药经历中所积累的大批量数据,通过分析、辨识或建模获取过程知识,科学认知中药制药过程。
风险控制系统:具有质量风险控制与生产风险控制两大功能的由软硬件组成的成套装置。
中药质量管控工程系统:能够在中药制造全流程执行检测与调控操作,使物料及药品质量属性达到质量设计要求的由软硬件构成的工业成套装置。
32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理论模型在中医药整体观指导下,以整体性临床疗效为导向、整体性药理研究为基础、整体性质量属性为目标、整体性过程管控为核心、整体性工程优化为策略,整体性同步设计药品生产制造系统与质量控制工程系统,建立符合中药CMC技术规则的药品质量控制与保障体系。在明确药品质量概貌基础上,首先确定药用物料及药品关键质量属性,再全面考察可能影响关键质量属性的所有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操作因素、O备因素、工艺因素、物料因素、检测因素等等),进而同步设计生产设施、制药设备、制药工艺、生产流程、生产管理与过程质量控制等系统,将药品质量设计融入到生产制造系统中;然后展开工程化验证,测试并完善生产制造方式,确保药品质量可控,最后实施产业化投运。这就彻底改变了通常先设计制药车间等中成药生产制造系统、再建立生产管理等药品质量控制体系的传统模式,突出了以制药过程管控为核心的质量控制理念,以及将质量控制工程化的新策略。中药制药过程管控理论方法如下。
物料管控:中成药制造中所需的药材原料、辅料、制药助剂、包材等物料质量直接影响生产终端的药品质量,必须实施数字化严格管控。一方面对制药流程每一环节的输入及输出物料质量进行检测调控,并执行物料投入与产出衡算控制;另一方面应对原辅料从进厂、药品下线直至临床使用实行全程流向追踪、数字标识可追溯管理,并对仓储实施数字化管理,确保物料质量。
工艺品质调控:为提高中药制药工艺精细化程度,应对工艺流程建模,并建立中药工艺精密度评价指标,使中药工艺一致性、质量一致性的提升有法可用。
过程风险管控:根据GMP、AQ/T9006、ISO14000等管理规范,构建质量风险管理(QRM)系统和生产风险管理(PRM)系统,科学设置风险控制点,使各类风险最小化。
中成药制造系统的管理:制药设备性能与运行状态对制药工艺及药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科学管理中成药制造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议参照美国ASTME250007标准指南[3]制定中成药制造系统及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规程,以严谨的工程规范确保中药制造系统可靠地正常运行至退役。
33中药质量控制工程核心技术体系根据上述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理论方法,将会发展形成新一代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中药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中药工业工程技术、中药工业信息集成融合技术、中药制药过程状态全程监测技术、中药工业成像技术、中药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制药工程技术、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质量风险管控一体化技术、中药产品智能MES技术、中药制药过程分析与建模技术、中药化学与生物模式识别技术、中药整合药理学等。
4数字制药工程方法学
为将中药工业从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操作模式,实现中药制药过程管理目标,提出数字制药的“六化”理论。
信息化:定义QTPP,定量表征CQAs,制定质量控制指标群,定量描述CMAs,辨识CPP,并将所有研究结果转换为电子表格,构建相应数据库;将各类数据信息化(包括药理研究、过程状态、物料质量属性、GMP、精益生产、风险管控、质量检验、临床安全性监测等数据),全面、全域、全程感知制药信息。
模型化:中药作用机制建模,定量表征药品质量概貌;制药工艺流程各单元工艺建模,定量表征工艺概貌,进而可将质量设计进制药工艺,精细化执行定量控制;中成药制造过程建模,定量表征各节点物料概貌,进而辨识过程动态规律,衡算输入与输出物料,建立过程控制模型等;数字工厂建模,辨识中药工业流程管控规律,进而持续性改进制药技术,为提质增效、风险最小化提供技术支撑。
可视化:对物料流、信息流、控制流等各类数据可视化表达与展示,不仅使生产制造系统的设备状态、能耗物耗、人员及操作状态等数据可视化,而且使制药过程及物料质量属性数字化透明。
自动化:包括设备自动化、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自动化、质量检测自动化、风险管控自动化、生产管理自动化等。
精益化:实施精细化数字管控,在制药过程中对人、设备、物料、质量、水/汽/电进行数字化精益管理,建立精益制造模式。
一体化:将原料质控、过程控制、过程管理、药品检验、临床安全性监测等系统“五体合一”,并将过程检测、GMP等数据库信息融合,组网建立制造全流程信息链,消除“信息孤岛”,解决信息碎片化所带来的过程管控失措问题,为全面掌控生产制造过程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攻克中药制药过程无法有效管控的难关。
5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理论的工业转化应用
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充满前沿性和挑战性题,解决这些难题对于实现制药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药产品要想得到国际认可,必须谋求中药质量控制科技创新,构建与国际CMC技术规则相通的药品质量管控体系,推动中药制药技术集群创新和转化应用,打造中药制药技术升级版,实现中药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本文从MES
第二章MES在中国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第一节传统的MES(T-MES)
传统的MES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专用的MES系统(PointMES)和整合的MES系统(IntegratedMES)。专用的MES是指为解决某个特定领域问题,如车间维护、生产调度而开发的单独应用系统。整合的MES则是针对一特定行业如航空、装配、半导体、食品和卫生等行业而设计,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并且逐步加强了与上层事务处理和下层实时控制系统的集成能力。
我国对MES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停留在MES思想、内涵及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上,应用系统开发一般局限于MES单一功能。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在MES理论与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目前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1)可集成性差;(2)缺乏智能性和敏捷性;(3)缺乏非常规信息条件下的科学决策方法。
由于工厂可能会从不同的软件供应商购买适合自己的MES模块,使得MES系统包括了很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都有各自的处理逻辑,数据库,数据模型和通信机制。为了实现与外部系统的集成,往往采用API技术,OLAP技术和相应的通信机制。其中,外部应用系统的调用和插入使用API的方式,而应用EDI技术和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换。
虽然专用的MES能够为某一特定环境提供最好的性能,却常常难以与其它应用集成,整合的MES比专用的MES迈进了一大步,具有一些优点如:单一的逻辑数据库,系统内部具有良好的集成性,统一的数据模型等等。但其整个系统重构性能弱,很难随业务过程的变化而进行功能配置和动态改变。为了解决传统EMS
的不足,可集成MES(IntegratedMES,I-MES)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第二节可集成的MES(I-MES)
MES是近10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发展、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实时信息系统,它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在我国实施的CIMS战略中,车间自动化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实施MES则是提升车间自动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MES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力促进CIMS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CAD/CAM及ERP在制造企业的逐步应用,其进一步的信息化需求将迫使企业更多地去考虑在车间层次构建更高效的智能自动化信息系统,发展敏捷化MES无疑是其必由之路,因此MES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国内外现有的MES技术及系统没有充分考虑车间制造信息中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等非常规特点,缺乏在这些非常规信息条件下的科学决策方法,而片面地去追求车间信息的数量或精确性,不仅造成车间信息集成困难和决策效率不高,导致MES缺乏足够的敏捷性与智能性以适应日益不确定的车间制造环境,而且大大增加了MES的开发和使用成本,严重影响了MES这一先进的车间生产管理与控制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与普及。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MES的敏捷化问题,并大大降低MES的开发与使用成本,有力促进MES在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和推广应用。本文提出的应对策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它通过车间信息的有效集成和制造决策过程的智能化来保证车间生产的运行敏捷性,通过可重构和分布式对象技术解决MES的结构敏捷性,从而从根本上来解决MES的敏捷化问题,这对我国整个制造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三节MES的研究意义
MES是美国管理界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ManufacturingResearch)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发现现有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普遍由以ERP/MRPII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软件,以SCADA、HMI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和以实现操作过程自动化,支持企业全面集成的MES软件群组成。根据调查结果,AMR于1992年提出的三层的企业集成模型。由于MES强调控制和协调,使现代制造业信息系统不仅有很好的计划系统,而且能使计划落实到实处的执行系统。因此短短几年间MES在国外的企业中迅速推广开来,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认识到只有将数据信息从产品级(基础自动化级)取出,穿过操作控制级,送达管理级,通过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全集成才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企业生产模式逐渐向敏捷制造发展,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实施、企业环境的异构性以及企业间动态联盟的组建等等对MES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MES解决方案难以适应敏捷制造的要求,面向敏捷制造的MES不仅要费用合理更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adaptable),可重构性(reconfigurable),可集成性(integrated),因此,国外许多组织和研究机构开始研究面向敏捷制造的MES。然而,国内对MES概念和应用的研究却不太多,更不说有成熟的软件产品。随着企业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推广,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渐提高,企业越来越需要车间执行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如何深刻理解MES内涵,把握它的发展趋势,在我国企业中开发和应用MES,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差距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也将是企业信息化水平深层次推进的需要。
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问题是,如何发现企业在实施MES时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对构建我国企业科学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无疑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看来正确认识MES的作用和正确地发挥MES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事情。本文将重点放在至今在国内尚未引起足够注意的,但是对企业发展壮大有着重要意义的MES,以期对这个沟通ERP和PCS之间的关键环节给予应有的重视。
第三章MES的概述
第一节MES的形成
一、MES的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开始由大批量的刚性生产向多品种少批量的柔性生产转变;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大型数据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也开始从局部的、事后处理方式转向全局的、实时处理方式。其间出现了精良生产、敏捷制造等新的理念和方法;在管理系统软件领域从MRP(MaterialsRequirements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到MRPⅡ,直到ERP系统的迅速普及;在过程控制领域,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②。
尽管企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现信息集成的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③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计划过程中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实际生产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得不到切实可行的作业计划,车间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难以跟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不能有效地控制在制品库存,用户无法了解订单的执行状况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管理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相互分离,计划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界限模糊,缺乏紧密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1990年11月,美国的调查咨询公司AMR(AdvancedManufacturingResearch,先进制造研究机构)首次提出MES的概念,作为解决企业信息集成问题的解决方案④⑤。
随着企业信息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向上的不断深入,以系统和集成思想为基本哲理的制造业信息化系统的体系已经基本清楚,如图3-1所示⑥,将企业看作一个球体,以企业、生命周期和价值链为坐标,将集成系统所涉及的各种应用分系统放置在球体空间的不同位置,说明各种系统逻辑上的关联关系。整个企业信息化的系统体系中,MES扮演了承上启下,关联上下的重要作用。
图3-1协同制造管理的应用图
二、MES的发展历史
MES作为生产形态变革的产物,其起源来自工厂的内部需求。为了更好得理解MES的产生背景,我们先回顾一下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的演化历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MRPII(ManagementResource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在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大力宣传和组织推动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推广过程中,MRPII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MRPII对预测需求和销售管理不够重视,对车间的大量实时事件与数据不能很好地利用等等。
许多企业认识到,需要其它系统来解决MRPII在这些方面管理薄弱的问题。于是,为了满足销售、预测的需求,产生了DPR(DistributionResource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同样,为了强化车间的执行功能,MES也就应运而生。
传统的MES(TraditionalMES,T-MES)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专用MES系统(PointMES)。它主要是针对某个特定领域的问题而开发的系统,如车间维护、生产监控、有限能力调度等。2、集成MES系统(IntegratedMES)。该类系统起初是针对一个特定的、规范化环境而设计的,目前已拓展到许多领域,如航空、装配、半导体、食品和卫生等行业,在功能上它已实现了与上层事务处理和下层实时控制系统的集成。
虽然,专用MES能够为某一特定环境提供最好的性能,却常常难以与其它应用系统集成。专用的MES整个系统重构性能弱,很难随业务过程的变化而进行功能配置和动态改变。集成的MES,比专用MES迈进了一大步,具有很多优点:如单一的逻辑数据库、系统内部具有良好的集成性、统一的数据模型等等。
美国AMR研究小组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MES应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可集成MES(IntegratedMES,I-MES)这一概念。它将模块化和组件技术应用到MES的系统开发中,是两类传统MES系统的结合。
从表现形式上看,I-MES具有专用MES系统的特点,即I-MES中的部分功能可以作为可重用组件单独销售。同时,它又具有集成MES的特点,即能实现上下两层之间的集成。此外,I-MES还能实现客户化、可重构、可扩展和互操作等特性,能方便地实现不同厂商之间的集成和原有系统的保护以及即插即用(P&P)等功能。
三、MES的定义
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ManufacturingResearch)将MES定义为“位于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MES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资源(人、设备、物料、客户需求等方面)的当前状态信息。
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Association,MESA)也给MES做出定义:“MES能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整个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当工厂里面有实时事件发生时,MES能对此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这种对状态变化的迅速响应使得MES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能,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MES还通过双向的直接通讯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产品供应链中提供有关产品行为的关键任务信息。”
后者对于MES的定义强调了以下三点:1.MES是对整个车间制造过程的优化,而不是单一解决某个生产瓶颈。2.MES必须提供实时收集生产过程数据的功能,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3.MES需要与计划层和控制层进行信息交互,通过企业的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集成。
第二节MES的作用和特点
一、MES的作用
在许多工厂中,全厂管理的功能目前仍然由文件和人工系统进行,通常有经验的人员执掌着工厂生产效益的钥匙。在大多数运行中,人工系统和有经验运行人员的判断总是起着重要作用,图3-2。但是,市场要求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经常变化,靠人工和经验调整生产显然效率低、反应慢、缺乏竞争力。而且人工系统也不可能适应产品、工艺、技术和用户要求日趋加速的变化。由于生产运行变化如此迅速,MES的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以分,甚至秒的速度进行反应,此时光靠人恐怕不行。因此,采用MES带来的效益不言而喻,图3-3。
图3-2人工决策
图3-3MES决策
MES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具体如图3-4所示
图3-4MES功能模块
二、MES的特点
1、适用多样性生产流程,支持多条生产线,提高管理效率,能将各批次的作业有效的在多条生产线上进行排产,提高了管理效率;
2、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提供强大的查询功能,信息更完整和更具深度,可随时随地搜集生产线上的所有信息,包括生产线上物料与人员产能、维修等;
3、流水线操作防呆预防错误功能,预先防止部件装配错误和产品生产流程错误,并及时提醒指导操作人员进行改正;
4、线上信息实时正确整合,以利最佳的决策,管理者可随时获得生产线上的实时信息,多样化的报表与图表整合分析,如柏拉图、P-Chart柱形图等,提供管理者在做不同的决策时的有力依据;此外,报表与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相结合,使图表的形式更多样化。
5、模块客制化的设计,充分符合企业需求,各模块可专司其功能,又具有整合性,真正达到企业信息流通的目的;模块内功能的复杂或简易程度,完全视企业的本身需求而定;
7、维修数据的整合分析统计、便于知识管理,系统可以针对不同机种,不同的维修项目做前十项的排行,让维修人员可以有维修依据,且将个人的经验值凭借系统显示。建立一个有系统的维修知识库,提供维修人员维修产品时之有利依据与参考,节省重复的思维过程,适当运用经验法则,做最经济的资源支出;
8、提供看板可视化管理,看板显示当前工作站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不良率、差异等信息,也可以显示设定信息,如欢迎词、标语等,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现场的生产、质量情况,实现图视生产和管理;
9、系统架构采用Client/Sever架构,将企业生产流程设定存储,当程序需要更改时,只需在服务器端进行修改,而客户端在使用程序时一般不要进行修改,减少系统维护工作。
第四章MES应用举例——离散制造企业的制造执行系统
第一节离散制造企业
离散制造企业是指制造企业中的一类企业,其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生物质改变,只是物料的形状和组合发生改变,即最终产品是由各种物料装配而成,并且产品与所需物料之间有确定的数量比例,如一个产品有多少个部件,一个部件有多少个零件,这些物料不能多也不能少。按通常行业划分属于离散行业的典型行业有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等。
离散制造企业主要是通过对原材料物理性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而流程生产行业,主要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混合、分离、粉碎、加热等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原材料增值,通常以批量或连续的方式进行生产。在MES需求、应用环境等诸多方面,两者都有较大的差异⑦,在此介绍离散行业的特征。
1、产品结构。离散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如图4-1所示,可以用“树”的概念进行描述——其最终产品一定是由固定个数的零件或部件组成,一般使用物料清单(BOM)表示这种关系。
图4-1产品结构示例
3、工艺流程。面对订单的离散制造业,其特点是多品种和小批量。因此,生产设备的布置有可能不是按产品而是按照工艺进行布置的。例如,离散制造业往往要按车、铣、刨、磨、钳等工艺过程,或者按照典型工艺过程来安排机床位置。因为每个产品具体的工艺过程都可能不一样,而且可以进行同一种加工工艺的机床有多台,因此,离散制造业需要对所加工的物料进行调度,并且往往中间品需要进行搬运。离散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主要是固体,产品也为固体形状。因此。存储多为室内仓库或室外露天仓库。
4、自动化水平。离散制造业企业自动化主要在单位级,例如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由于是离散加工,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很大程度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因此,离散制造企业一般是人员密集型企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
5、批次管理和跟踪⑧。流程行业的生产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协产品、副产品、废品、回流物,对物资的管理需要有严格的批次。例如,制药业中的药品生产过程要求有十分严格的批号记录和跟踪,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品,以及销售给用户的产品,都需要记录。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批号反查出是谁的原材料、哪个部门、何时生产的,查出问题所在。而离散制造业一般对这种要求并不十分强调,虽然现在很多离散制造业企业也在逐步完善产品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的能力。
根据以上概况初步了解了离散制造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MES的实际应用。
第二节公司概况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现代化的企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企业信息化被认为是现代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必由之路,众多企业会首先选择ERP来帮助企业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信息化。湖州巨人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中国乃至全球电梯整机业提供精良部件及完美解决方案的专业制造企业,也引进了相应的ERP来经营管理企业,并购买了一批先进的数控机床(如数控液压转塔式多功位冲床、HDS1303NT数控折弯机、FO-3015飞行光路激光切割机等等)来加工产品。主要为巨人通力提供电、扶梯公司提供各种部件,还提供精密钣金部件、精美电梯装潢和精良电气产品。随着业务的扩大和发展,相继与昆山通力、无锡中秀、西子奥的斯、讯达等知名企业合作,为其进行部件定制生产及加工服务。虽然有ERP的周密计划和先进的机床进行生产,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客户是我们的上帝,失去上帝的信赖,等于失去我们的生命,企业无法生存。更何况现在制造业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暴利行业,而是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企业如何在这个时代获取更高的利润?这是每个企业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企业一直以来使用金碟的ERP系统来组织生产,合理的计划每一份定单所生产的部件,经过ERP的计划打印出许多流程卡,以流程卡上的物料清单来指导整个车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同时作业员在完成一作业时须将日期、人员、生产信息填写在流程卡上,在成品包装前,收集起来,以备日后维修查询之用。这种流程卡的管理方法在一般的电子、家电业中都会实行。这种管理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离散型企业一般在加工完一道工序会将工件存放在暂存区一待下一工序加工,在这其中回出现流程卡失踪,寻找工件难等问题,导致加工沿后,交货期紧张。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在不断的寻找问题的关键,总结、分析客户所提的要求,结合企业本身运营状况,发现企业虽然在计划层和控制层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执行层仍然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下:
1、出现用户产品投诉的时候,能否根据产品号码追溯这批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信息?
3、同一条生产线需要混合组装多种型号产品的时候,能否自动校验和操作提示以防止工人部件装配错误、产品生产流程错误、产品混装和货品交接错误?
4、过去12小时之内生产线上出现最多的5种产品缺陷是什么?次品数量各是多少?
5、目前仓库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后工序线上的每种产品数量各是多少?要分别供应给哪些销售商?何时能够及时交货?
7、影响设备生产潜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调度失误?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人培训不够?还是工艺指标不合理?
8、能否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数据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精确区分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9、能否废除人工报表,自动统计每个过程的生产数量、合格率和缺陷代码?
……
为解决车间生产上的“黑箱”问题和达到“可视化”工厂,并根据离散型造业的特点来实施MES,以达到公司长远发展。
第三节MES实现功能
该MES系统实现了十三个主要的MES功能模块,包括:工厂门户、工序详细调度、WIP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HR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产品跟踪、物料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
MES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整个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跟企业的ERP等系统都有密切的管理,共同组成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系统。MES系统各模块的功能简述如下:
1.工厂门户,供应商、客户、工厂各级管理人员、工人、工程师等均可以在该模块了解到工厂的实时运行信息;
2.WIP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指导劳动者,机器,工具和物料如何协调的进行生产,并跟踪其现在的工作状态和刚刚完工情况。基于计划和实际产品制造活动来指导工厂的工作流程。这一模块的功能实际上也可由生产单元分配和质量管理来实现。这里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来实现。
3.生产单元分配:通过生产指令将物料或加工命令送到某一加工单元开始工序或工步的操作。
4.工序详细调度:定义产品的加工工艺与流程,通过基于有限资源能力的作业排序和调度来优化车间性能。
5.HR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按分钟级更新的员工状态信息数据(工时,出勤等),基于人员资历,工作模式,业务需求的变化来指导人员的工作。
6.维护管理(表4-1):通过活动监控和指导保证机器和其它资产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实现工厂的执行目标。
表4-1设备状态信息表
7.质量管理:根据工程目标来实时记录,跟踪和分析产品和加工过程的质量,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确定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QC七大手法、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对品质进行分析、统计,进而改善品质。
8.文档管理:管理和分发与产品,工艺规程,设计,或工作令有关的信息,同时也收集与工作和环境有关的标准信息。
9.产品跟踪(附件1):通过监视工件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状态来获取每一个产品的历史纪录,该记录向用户提品组及每个最终产品使用情况的可追溯性。
10.工单管理:对ERP排产后的工单进行实时跟踪与管理,了解其生产进度、品质状况等信息。
11.性能分析:将实际制造过程测定的结果与过去的历史记录和企业制定的目标以及客户的要求进行比较。其输出的报告或在线显示用以辅能的改进和提高。
12.产品清单管理:将生产中用到的原材料、半成品的标准用量、供应商、批次等进行管理,再根据实际的用量、供应商、批次等进行比较,为动态库存、JIT供应提供支持。
13.数据采集:监视,收集和组织来自人员,机器和底层控制操作数据以及工序,物料信息。这些数据可由车间手工录入或由各种自动方式获取。
第四节MES目标与设计原则
为离散企业定制的制造执行系统,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和完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根据客户定单、市场预测和内部资源状况来制定生产计划;从整体角度优化、协调生产过程;生产计划的动态调整等等。与此同时,要建立保证质量管理的信息体系,包括在线物料跟踪和质量控制的在线反馈与调整,以及对产品质量零缺陷的追求。以上述两个目标为契机,构建离散企业MES系统可以促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思路的转变,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五节MES信息库设计
在现代离散企业中流动的信息具有强烈的动态特征且大量冗余信息与缺失信息、信息断裂并存的现象,无论是从现场采集来的生产数据还是从市场获得的定单信息都可能因不能真实体现而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保证有价值的信息能对企业决策和运作有着正确的指导意义,在离散企业运作系统中要构建好多种信息库,并且不同的信息库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些信息库都是关系型数据库,建立信息库将降低车间级计算机的数据负担,同时减少了因数据保存和操作故障而引发的一系列后果。物料、定单、产品信息库可供对应的外部人员进行查询等操作,便于结成与供应商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而较稳定的基础信息库为人事、财务、设备方面的日常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生产信息库则是动态性能要求最高的,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流动数据注入其他信息库,因此对它的设计要求也最高。这些信息库常见功能有:报表、保存与备份、恢复与删除,以及口令与权限。
动态的生产信息库中,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的部分成为重中之重,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点、主生产流程的设备运转情况的状态数据采集点,以确保采集的数据可靠而不冗余,充分而不断裂。
第六节MES实施效果
根据企业现在的生产现状和需求,对MES进行实施后的效果评介,主要是比较MES实施前后的生产现场管理,来展现实施MES后企业无穷的发展潜力。
1、流程卡管理
导入前:
目前企业在生产中没有实行这一制度,在一般的电子、家电业中都会实行流程卡的管理。每一在制品附一流程卡片,作业员完成一制程须将日期、人员、生产信息填写在流程卡上,在成品包装前,收集起来,以备日后维修查询之用。
导入后:
不但能把流程卡管理这一制度建立起来,同时因为系统的大部分生产数据的收集均通过自动化设备,大大加快了数据收集的速度,生产线的效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工单追踪管理
利用每日生产表格由生产单位组长填写各工单投入产出,人员出勤等资料,再汇总计算出各指令进度。然而组装生产线流程快速,生产主管永远无法得知各工单目前的进度。
每个加工点需刷流程卡序号,计算机可自动计算出其所属工单在各生产单位详细过程及最近状况,主管办公室之计算机可得知全厂一分钟前工单最新状况。如果主管远在国外,只要其能进入MES工厂门户系统,了解整个工厂的工单运行情况变成了弹指之间的事。
3、在制品追踪管理
目前企业没有对WIP仓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常造成一堆不良品、待修品积压在现场。
利用流程卡完整数据,SFCS(shopfloorcontrolsystem车间控制系统)可追踪每一在制品最新位置、状态,统计整理后,可以依指令,产品或现场区段,追踪在制品分布状况。
4、设备管理
5、品质监控管理
品质资料由质检部人员输入品质表格中,但因是人工填写,资料有限,而完整的检修资料是填写在流程卡中,数量多,少有工厂输入计算机,因此多是事后整理品质报表作为未来品质改善,但又因数据不完整、不正确,不容易找到真正原因。
导入后:
检测修护、维修资料全由计算机立即输入,或从测试检测仪器中实时取出数据进行分析,现场可连接品质看板,实时显示最新品质状况,并可做完整详细统计分析,有效找出品质问题。
6、出货管理
须利用人工记录那些出货序号,给那一位客户,以做售后服务,也因缺乏实时核对能力,常在出货之机种及数量上发生错误,造成不小的损失。
出货同时,输入外箱序号编码,可立即核对,如不符出货条件,可立即告之出货人员。同时把出货信息上传ERP系统。
7、自动化设备整合
企业用的数控液压转塔式多功位冲床、HDS1303NT数控折弯机、FO-3015飞行光路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多独立运作,效益不高,设备管理也不佳。
将MES与数控液压转塔式多功位冲床、HDS1303NT数控折弯机、FO-3015飞行光路激光切割机等整合,可自动得取生产资讯及设备状况。
8、现场物料管理
MES可以随时掌握最新各指令,各产品组装数量,可以实时计算出现场物料状况,以预做供料准备,有效降低这方面人力及补料现象。
9、售后服务
导入前:
10、原料入库管理
如果要进行原料入库方面的管控,MES可以有专门的原材料入库管理模块。只要对原材料进行批号管理。当原材料进行验收时,对其进行入库输入,系统根据其提供的资料,对其按产品、规格进行汇总,同时,系统会与ERP进行接口,将数据写入到ERP的原料库存档中。
11、效益总结
总体上来说,品质得以实时改善提升,制造成本受控,交期缩短;同时由于该MES系统提供给大客户查询其订单实时进度、订单的详细品质记录,因此大客户认为其是一个数字化的可视化的现代化工厂,能让他们随时随地了解工厂的产能状况、订单生产进度、足够详细的品质记录分析报告,进而给该工厂更多的订单。
第七节实施MES后的效益分析
以上列举的若干统计数据是由国际MESA协会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的,具有充分的根据。
根据以上数据为依据,实施的MES公司所得效益:
定性定量
?降低生产周期?降低20%~25%
?提高数据完整性?提高95%以上
?降低库存?降低10~15%%
?减少上述各过程的统计、记录工作?70%的工作量减少
?减少过失?减少过失40~55%
?责任到个人?工人绩效提高25%
?产品品质在线报告?产品品质在线报告,实时性提高90%
?提供ERP实时和准确的生产数据?变成实时、动态数据刷新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MES软件弥合了企业计划层和生产车间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间隔,是制造过程信息集成的纽带。MES通过强调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帮助企业实施完整的闭环生产,同时也为敏捷制造企业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深刻理解MES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把握它的发展趋势,对于如何在我国正确的研究和推广MES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MES对于制造企业的作用已经非常明朗,但人们对MES的认识远远不如ERP、SCM等管理系统。由于认识不清,自然就会导致需求不清楚,也就难以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目前美国的MES发展是已25%速度发展,而国内基本是局部MES功能的发展,具体是一些简单的数据采集,物流管理等,其实这些也属于MES功能的范畴。但随着人们对MES认识的逐步加深,MES在企业中的应用必将会逐步深入。
但现在MES在中国企业的实施状况的确不太尽如人意,致使许多的企业在面对它的时候都有一种“敬而远之”的矛盾心态。既想通过实施MES实现企业新的飞跃,进一步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却又怕MES的实施一旦不成功,企业将陷入一个更加危险的泥潭。
不过也只有敢于吃螃蟹的人,才能获取更大的成功。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真正的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是一定敢于去面对这种风险的。而选择一个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MES产品,选择一个出色的实施团队,也就意味着风险系数的大大降低,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从国外的发展趋势看,已经形成了一批MES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出现了一批以MES为核心产品的工业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公司,而且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焦点已经由ERP转向MES,然而MES的标准化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从技术角度看,MES的功能正在向控制层和计划层渗透,三层结构的分工可能更模糊。MES功能中的计划排产与执行调度模块(APS)越发突出的推广普及。它应是MES的核心。单一功能的MES产品正在向集成的MES和整体解决方案发展。信息技术领域的分布对象技术(CORBA、DCOM等)标准日臻成熟是MES发展和集成的基础。DCS和ERP的普及和提高进一步推动了MES的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
amrresearch.com,1990-06-11.
[2]李铁克.制造执行系统模型综述与分析.冶金自动化,2003(4):1314
[3]余莹.MES,制造业信息化“断层”.北京: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
[4]BillSwanton.MESfiveyearslater:PreludetophaseⅢ.
American:AMRreport13725,1995
[5]中村,正田耕一.MES入门.日本:工业调查会,2000
[6]李清.CIMS制造执行系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7]马万太,戴勇.MES的行业应用.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30):40~41
[8]王志新.MES应用与新进展.世界仪表与自动化,2004
[10]于海斌,朱云龙.可集成的制造执行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6
[11]张志懔.国内外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应用与发展.自动化博览,2004
[12]李铁克.制造执行系统模型综述与分析.冶金自动化,2003
[13]江志斌,胡宗武.论制造系统模式的新进展.工业工程管理,2002
[14]彭宇.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发展和挑战.中国工控网,2004
[15]杨剑,贾仁安.现代制造业生产物流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2004,(09).
[16]范兴美.现代制造企业生产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03).
[17]徐辉.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发展分析与研究[J].江苏商论,2007,(02).
[18]白士强.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2004,(02).
[19]WendyT.MarksMarkN.Frolick.Buildingcustomerdatawarehouses
foramarketingandserviceenvironment[J].InformationSystem
Management.Vo1.18,No.3,Summer.2001
[20]MarchH.Meyer.Makeplatfrominnovationdriveenterprise
growth[J].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Vol.44,No.1,2001.
致谢
浅谈我国互联网安全法律体系/陈晓航,李锦域
浅议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职能/尹娟
浅谈条码技术在我国零售业的应用分析/高首骊
CAMS组网技术在小区宽带网中的应用/杨模和,张俊芳,徐明明
局域网中ARP攻击与防御/齐新杰,姬月梅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制造业企业ERP/苏杭,曾盛绰
基于蓝牙的WPAN无线Mesh组网构架/朱洁净,吕光宏,吴明,聂炜玮
基于实时击键序列的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研究/李苗,刘超
电子标签IT业的新宠/丁勇
JEE技术应用于BPR管理系统的优势分析/赵红,程云
浅谈电子商务网站站内搜索引擎/赵园丁
网络中ARP攻击的发现与定位以及防御方法/祁芸,张士辉
一类具有连通性探测功能的CNN研究与应用/靳慈伟,范俊杰,闵乐泉
安全与虚拟化技术将引领2009年技术市场
发挥计算机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析/李强,曹毅,杨睿
网络化条件下的金融教育改革研究/刘龙,宋丹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开发与利用/肖志向,李国栋
基于Wiki的开放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郭立红,龚锐玲
基于SmarTele语音流程脚本语言构建IVR系统的研究/祁长兴
Java程序到类图和AISD的转换方法研究/马子睿,李生琦,宋丽娟
彻底解决文件“无法删除”的问题
安全高效的财政综合容灾系统的构建/燕霞
盘点傲游贴心功能轻松使用无比顺手
三大拦截两大防御――瑞星2009主要功能体验
酷我音乐盒我的音乐独一无二
巧用一起来音乐助手听流行音乐更省心
妙用PowerPoint2003刻录多媒体光盘
为PPT2007幻灯片添加不间断的声音
安装ADSL注意事项
自动播放插入到Word文档的背景音乐
VISTA利用组策略更改设置
把危险挡在外面:路由安全设置步骤
保护到家:快捷图标也不能随意删
新手设置WindowsVista自带防火墙
绝对实用:解救中病毒的U盘
只需一招就可清除隐藏病毒
菜鸟必学安全上网之“防毒八法”
第2期总第253期
网络出版的利弊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眭蔚
网络安全防范与加密技术的实现/吴子勤,魏自力,张巍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周方案设计一例/张博
浅谈视频监控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发展/王爽
银行业信息系统风险控制及其审计方法/张云志,张震
浅析泛在网络的成长与发展/李文清
实现无线网络隐身的对策探析/鲁娜,翟锦河
网络信息安全浅析/华冰
呼叫中心系统技术的应用研究/关德君,杨政
小学计算机房规划与管理/金哲维
浅析校园网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赵玉秀
网络常见的几种故障诊断/李强
简述ARP原理与防范/王斐人,李毅
搜狗拼音输入法4.0抢先体验
师出同门KMPlayer二代PotPlayer全程试用
一个XP使用者眼中的Windows7
IE8Partnerbuild功能及性能体验
弹指如飞Excel高速输入的技巧
常用重要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技巧
WindowsLive9常见安装问题解答
用WindowsPE找回丢失的管理员密码
教你十二招DVD刻录绝技
教你巧妙去除快捷图标中的小箭头
Nero光盘刻录方法详解
电脑系统维护小知识
WindowsXP下将DVD刻录盘变成移动硬盘
一些快速准确搜索资料的技巧
WindowsXP的一个秘密武器
如何阻止WindowsXP蓝屏发生
巧妙让显示器远离黑屏“骚扰”
三招给系统“添加删除程序”提速
七种影视截图截屏的小方法
绝对不可错过:WinRAR三种安全战术
揭秘C盘文件避免系统无法启动
防火墙还是要和杀毒软件一起用
教你认识到快速关机的危害
第3期总第254期
黑龙江省数据交互平台建设策略/施松
浅谈CIO/陈亮,梁兴华,郑雄,丁龙先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王胜,赵维玲,王艳敏
数据中心2.0时代让我们赢在起跑线上
别让网络成为企业前进的“绊脚石”
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张凤荣
浅谈市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高福江
税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探讨/郭峥
Web服务的事务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模式/卢守东
利用WindowsXP系统工具处理音频/郭美娜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孙文良,刘文奇,丛郁,苏华
技术与管理并重提高内网安全/卫徐刚,王峰,张静,相荣娜
金融风暴来袭企业如何减少网费开支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库安全/刘淑艳
关于计算机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魏栩,边丽英
基于Web技术和XMLBeans的SOA研究与实现/杜理政
对银行业IT审计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几点思考/张震,张云志
ACPI错误提示的分析与解决/吕延岗,李斌,习亚峰
一网打尽802.11n无线路由常见问题解答
选择高性价比无线路由有诀窍
让迅雷在Windows7中下载如飞
带我上天入海游太空――GoogleEarth5.0全面试用
保障无线网络安全的小技巧
杀毒之后Windows桌面不显示之谜
轻松除去Word2003页眉中的下划线
十大家庭宽带共享上网组网方式
使用USB线缆的一些注意事项
巧用eMule实现大文件传输/尹大伟,李见伟
自己动手维修电脑常用的工具
多种方法教你找到电脑中隐藏的入侵黑手
躲避危险:不做黑客肉鸡的七大高招
对症下药:抢救被入侵的系统
按F8键也进不了安全模式的解决方法
让被病毒恶意隐藏的文件重现
第4期总第255期
黑龙江省综合数据库总体框架设计/施松
浅谈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田野,张凤荣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及其应用/赵维刚,金炳权,郑世杰,王艳敏
数字化学习港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与构建/牛国新
无线网络问题不用慌用户自我排错指南
数字家庭成为趋势
无线网络频繁掉线的三大“杀手”
抛弃网线复式家庭无线组网方案实战
基于PDA的库房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荣博,王铁宁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刘辉
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系统的数据安全管理的研究/傅慧
浅谈政府门户网站互动平台的建设/段湘宁,王晓刚
浅谈基于实现的OA系统/赵正德,娄剑,侯晓宇
基于的个人博客网站/黄莹娜,刘源,项仁平
网络性能测试仿真方法研究/周君,王传喜
语音室的规划和管理/钱雁群
数字签名技术解析/文晓晖
浅析CPU维护及优化技巧/陈丽
浅析3S技术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的应用/裴晓丽,高福江
e-HR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董莉莉
中小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吴丽平,宋长青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问题初探/谢波,胡霞,罗光增
黑客入侵方式及预防措施/王波,刘元文
浅谈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优势及发展
修改兼容设置解决无线通信标准异常
无线路由器工作异常的三谜三解
HLA多联邦桥接工具的实现结构/周君,张洋
基于WEB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的开发/刘源,黄莹娜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显示系统/张海龙
伪距误差对于GPS接收机定位解算的影响分析/刘元文,黄迎春
脱胎换骨新引擎Safari4亮点汇总
挂马网站网民安全新隐患
一种修改表数据的简单方法/刘春红
在Excel2007中身份证号码的妙用/张鹏
玩转酷我音乐盒的歌曲播放隐藏技巧
简单三招:巧用键盘快捷键控制音量大小
让新显卡兼容老显示器
第5期总第256期
浅谈计算机软件领域中的哲学问题/刘春红
项目管理信息化在电力施工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夏孝俊
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董莉莉
楼宇自动化控制/刘洋,刘景福
数码相机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何羽佳
校园网中网络流量管理控制技术应用初探/胡俊
基于AJAX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研究及应用/王译
网上虚拟孵化器服务系统研究与实现/王素芬
医院智能化网络建设探讨/张鑫,邵华民,唐龙凯
浅谈高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刘锴
浅析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任军,姬有印
构建高可用校园网/张毅
浅谈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安全预警中的实现/邵学海
基于H.323协议实现局域网嵌入式语音通讯/张学军
信托公司信息系统的构建及会计核算系统的设计/李月英
基于WEB数据库安全的访问技术/白斌
在线考试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胡晓宏,薛京丽,刘红杰
深入研究2.0导航控件/赵正德,庄浩,侯晓宇
浅析C++与C语言的几点联系与区别/陈海蕊,郝世选
个人电脑安全浅析/王海燕,王钧生,冯楠
Java多线程编程技术的研究/吴金秀
技术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初探/马红
关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网络化的探讨/李木西
SAN架构在图书馆网络存储中的应用/刘源,黄莹娜,杨春欣
JSP连接Access数据库/谷铁涛
浅谈网站机房建设解决方案/王晓刚,段湘宁
HLARTI大数据量数据采集与过滤方法研究/周君,王传喜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乌小茜,王千龙,马星
基于.NET的超声波定位系统的开发/李蓓
基于Web应用的业务重组与系统实现/晁胜利
都是升级惹的祸!――升级IE8后傲游怪现象解答
让笔记本电脑的电力更持久
休息时播放DV:巧设Vista个性视频屏保
玩转UUSee常规设置打造个性观影平台
用Vista家长控制功能防止孩子沉迷网络
不关迅雷也照样省资源
详解Vista在非常规状态下数据备份策略
防关键文件被篡改:巧用瑞星为系统加固
关闭数据执行保护提高Vista系统兼容性
第6期总第257期
“沈抚同城化”后沈抚经济总量及三次产业发展预测/王永辉
浅谈电子商务下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符蕾
数码摄像机及电脑非线性编辑的一些概念/何羽佳
基于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许敏,赵天福
存储容灾的脚本化实现/蔡春哲
表面工程技术服务项目中的专家咨询模块分析/蒋超,彭位增
矿山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初探/寇大明
基于MapX的公交查询系统/胡冰
WindowsTDI通信监控的一种hook方法/金玉荣,杨奕
浅谈网络交互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曾三明
网上数字签名技术安全认证的实现/吴子勤,魏自力,徐军
局域网应对搜索软件的防范策略/赵飞,赵日峰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防范策略的探讨/蔡晓莲,李平
在数据库中实现行粒度的权限控制/曾杰,张艳梅
营销管理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的开发/李蓓
用PLC来实现对自磨机系统的控制/张宝秋,赵彦
网络流量监测系统设计/左靖
关于分散型工作流设定的模型和基础结构/庄兵,李国瑞,陈卓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高海,董砚秋,郭巍
病毒检查、识别与手工清除方案/于本成,慕东周
新技术下的网络安全/陈君霖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探究/方献梅,高晓波
论Java技术的未来与发展/张博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耿岩,董砚秋,郭巍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卜泽艳
如何在路由器上配置RIPv1协议/程林
光网络发展应对新业务需加快智能化
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解析无线网络弊病化解无线安全威胁
娱乐也要安全剔除电影中暗藏的木马
关闭系统端口拒绝黑客入侵
增强企业网络安全性的简单方法
防火墙选购必读
漫谈Windows7对固态硬盘的优化
小心:你的文件正在被迅雷“盗窃”!
U盘安装Windows7的方法
5种现象预示硬盘将要出现故障
用摄像头做监控设备
哪种家庭网络更适合你
第7期总第258期
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陈颖
界面清新功能实用――搜狗输入法4.2新功能体验
IPTV的胜利三网融合发展梦想照进现实
浅议计算机犯罪的几个问题/蔡晓莲
无线局域网安全性浅析与防范/陈涛,陈绵献,周超,许江龙
克隆是首选批量安装系统有妙招/涂天剑
论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分布化、综合化和动态化/刘景福,刘洋
多媒体触摸屏查询系统在校园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袁向英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非平稳随机信号处理/王海涛,宋艺
轻松明白网络IP地址以及子网划分问题/程林
土地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的设计研究/刘峰,刘国华
如何建设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王译
辽宁省12000二维电子地图的制作及应用/忻欣
TCP/IP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张霞
财政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浅析/刘晖
基于免疫的入侵防御模型研究/陶晶
浅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周萍
常见路由器测试的类型和方法
拒绝木马入侵四大绝招来防护
美国专利的特点及其检索/孙蔚
使用pathping分析网络连通情况和性能/平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构建视频会议系统技术之IP网络/赵日峰,赵飞
让局域网网络设备远离非法共享
掉线不愁ADSL掉线疑难杂症逐个揭秘
确保Windows7文件系统稳定两则
Windows7虚拟XP模式存在六大缺陷
C盘分区多大最好高手给你建议
认准需求来选择无线网络设备
如何助企业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无线网络产品选购要点
恶意网站挂马手段技术详解析
启动鼠标隐藏的功能
轻松架设无线网络打印服务器
误将Ghost分区恢复到整个硬盘怎么办
解析4GB内存无法识别问题
第8期总第259期
浅谈连锁经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符蕾
无线网络互访故障的现象及应对技巧
没有杀毒软件如何让系统百毒不侵
BT之后是电驴――网际快车3.0电驴功能实测
中国海油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胡悦嘉
红外摄像机概述及系统设计/
网络防火墙安全访问控制的实现/邵学海
大学英语网络平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李庆新
离线编程系统研究/张春斌
从一例循环程序谈C语言的学习/赵俊玲
无线局域网稳定性浅析与举措/许江龙,陈涛,陈绵献,周超
Linux下共享宽带上网/徐波
学生机房常见故障分析与排查/涂天剑
RFID安全解决方案研究/项东吉,赵楠
PacketTracer模拟器在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中的应用/郭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杨龙月,宋辉,乌小茜
一个密码暴力破解系统的设计/郭凤宇,钱怡
浅论数据仓库技术/赖小平
签名体制的研究及应用/姜桦,郭永利
思科网络设备密码恢复研究与实践/王峰
博客网站使用报告/黄敏
应用Excel实现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陈智勇,王海娥
主动红外探测监控器的有效性验证/刘越
政府办公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赵日峰,赵飞
医院信息系统内网安全技术研究/胡晓捷
Linux服务器群集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樊蓬
浅谈商业银行小额支付系统框架及账务处理/周斌
浅析校园网站安全的几点看法/于瀛军
数据迁移技术在房产产权交易系统中的应用/吕开宇
网络通用在线考试系统研究与设计/方献梅,高晓波
工作流信息图示方法的设计与实现/杜梅,周传生
双向转发检测诊断路由器日常转发故障
解析如何评估并且部署Web应用防火墙
了解基本测试命令轻松应对家庭网络故障
如何更好享受网络3G无线上网小指南
几种防范网站被挂马的方法
教你安全专家常用的漏洞分析方法
八种加密方法保护光盘数据不被盗窃
劣质电源对系统的杀伤力不容忽视
第9期总第260期
房产行业绩效考核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吕开宇
电缆受损MSN服务中断UC帮你忙!
虚拟现实技术在辅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刘世彬,刘兴彦
基于网格的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孙宁,刘丹
中国海油公文一体化系统/胡悦嘉
Web服务的状态管理技术及其应用模式/卢守东,刘声田
信息化条件下炮兵训练模拟的基本内涵/刘兴彦,刘世彬
软件侵权及保护措施分析/李健
网络安全管理先从入侵信息收集开始
连锁超市有“神眼”安防管理齐提升
潜伏定时炸弹边界网关协议不可忽略
遭遇挂马网站应该如何处理
找回因错误分区或GHOST后丢失的数据
Web内容安全过滤需注重多层次管理
智能化管理网络让管理员工作更省心
路由器上网行为管理功能浅谈
如何让你的网站更有可阅性
基于多agent的电子商务应用/夏勇,金卫健,田华
思科Pix防火墙、ACS服务器组建VPN/王峰
交换机发生errdisable故障怎么办/吴小蓉
无线网络新时代802.11协议全接触
正确选择多WAN路由器的六大关键问题
无线网络断网修复技巧
重视网络安全实测无线路由器安全功能
本地连接中“修复”功能实用两例
解决无线上网死角的策略
DVD淘汰后,我们该何去何从
解密“高清播放器”
巧妙利用三招保护局域网中的IP地址
C盘系统坏了,但数据都在C盘里怎么办
购买主板几个最先考虑的条件
启用自然语言提高Vista系统搜索效率
驱动器页面文件大小的总数为何总是0
Windows7安装方法及原理
关于系统还原软件的一些误导宣传
第10期总第261期
用公共网络高效运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刘伟,马建羽
进一步加强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思考/崔凯
拼音输入法词库广度及选词精度全测试
我国物联网标准形成未来实现智能家电
国内免费网盘多参数横向评测
电子商务安全性浅析与探索/赵永坚,何树华,周超,黄海
基于Domino的办公平台Web应用改造/胡悦嘉
3G通信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中的应用/吕英
细分行业门户网站的生存模式探索/蒋超,彭位增
网络技术中的信息可视化研究/刘世彬,包雪峰,刘央瑞,刘兴彦,张健
智能化校园前期规划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徐波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信息资源共享规范的研究/姬有印,任军,陈国栋
NS2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程立,张浩军,王珂
基站网络优化受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施媛
针对视频流量的网络优化解决方案/王峰
嵌入式软件测试工具LOGISCOPE/郭群
政府门户网站流量分析与诊断系统的功能运用/赵睿
浅谈网站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法/刘晓知
非线性编辑局域网文件安全上传管理系统的设计/项海飞
IBMNASN5200系统的部署与应用/王锐
Web课件设计中的人因学因素/王丽莉
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分析/孙小英
移动存储介质在政务内网中的安全使用/王锋
基于RDF的资源描述与共享方法的研究/苏天醒,范春晓,邹俊伟,吴岳新
搞好信息网络基础管理工作浅析/卫徐刚,王峰,张静,相荣娜,冯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