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培养适合铁路货运生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针对职业院校的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与铁路货运技能大赛竞赛内容的差异,应从课程的授课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使职业院校“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常态化。
【关键词】职业院校;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技能大赛
一、引言
近年来,技能大赛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逐渐扮演指挥棒的作用,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和行业前沿发展联系紧密,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形成通过参加大赛提升办学质量的意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从理论向实践从单一向复合性转变。[1]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是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培养学生掌握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铁路货运组织实训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训过程中的实践性和交互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对学生的创新性和激发思维培养较少,实训环节很难满足学生对一线技术技能的要求。[2]如何通过技能大赛,将其先进的理念和行业前沿动态运用到课程的实训环节?进一步提升学校为行业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能力和实力,使大多数学生通过课程的实训就能掌握现场的新知识、新技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铁路货运组织技能大赛分析
1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课程开发与设计
2.1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生产管理;教学体系;工作质量;可靠性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体,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尤其是高速铁路、城轨交通进一步投资兴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不体现了铁路运输的重要性,由此对铁路设备可靠性运用提出更高要求。对人员检修设备的效率和标准也越来越高,而铁路生产的主要人员大都是来自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的学生,这些人员的素质决定着铁路的生产水平,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参与生产的能力决定着设备的安全可靠运用,要在学校期间就让他们知道铁路现场的作业程序和关键点。所以说,抓好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学生现场生产管理知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铁路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二、提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摘要: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诊改思路为题开展分析与研究,首先诊断了目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建设方面的思路,以期可以提高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更优秀的铁路交通人才。
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践教学;标准建设研究
1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实践教学体系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
1过程管理的内涵
过程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由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三部分构成。它强调对全程的全方面把握和对关键点的监督,因此更加适应柔性管理的需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可运用过程管理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解构: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
2实习过程管理
2.1“六到位”工作法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步伐。文中以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为背景,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目的、内容与收获。
关键词:高职;双师型;下企业锻炼
一、绪论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要求其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素质,就是高职教师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1]但是就目前现状分析来看,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都普遍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可以通过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这一途径,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步伐。
二、下企业锻炼的目的
从教师个人的发展角度来看,下企业锻炼可以让教师亲身参与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去,通过担任通信工,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总结了不少的现场工作经验,学到了通信设备日常维护与检修。[2]同时,进一步明确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并且对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调研。[3]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摘要:以“铁路客运礼仪”课程为例,按疫情前、疫情中、疫情后时段,分别对高校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相融合将成为在线教育常态化的结论,以期为后疫情时代构建信息社会教育新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客运礼仪;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肺炎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控制,学生陆续返校复课,线下教学活动逐步恢复,但这并不意味着线上教学只是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线上教学虽然在落地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开启,无论何种课程,只有通过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在挑战中总结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体制改革的助推作用。
一、教学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实施
“铁路客运礼仪”是高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个人形象塑造基本知识及服务行业的主要礼仪规范,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铁路客运礼仪”课程以铁道运输、城轨运输行业的服务工作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礼仪素养为核心,通过企业专家的参与及指导教师的讨论、分析,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剖析,筛选出适学够用的课程内容,并进行专题细化,最终设计为五个教学模块,即职业形象礼仪、社交基础礼仪、车站服务礼仪、高铁列车服务礼仪和知识拓展。教学过程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规律。针对主要岗位(如列车乘务员、列车长、客运值班员、运营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的工作性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综合技能—拓展知识。在教学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应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剖析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确定教学实践项目。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货运实务》课程学习性工作任务
论文摘要:高职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了解现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所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相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重视学习任务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课程质量。本文作者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以《国际货运实务》课程为例,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细分学习性工作任务并科学实施。
一、典型工作任务分解
为实现上述课程任务,根据学生和学科特点,我们与实践专家一起分析了《国际货运实务》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海上货运的流程及单据的使用、国际多式联运的应用;熟悉航空运输的货运流程及单据使用情况、铁路货运的货运流程;了解国际货运企业从事传统货运业务的责任风险划分、租船运输业务。
根据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将传授国际货运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作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通过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兴趣;采用影像资料等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特点和任务的重难点,我将上述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以下各种学习情境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见表1。
摘要: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如何对待和妥当处理既有建筑是房建设计者的难题。通过利用闲置既有建筑改造为实训基地,对既有建筑进行了结构鉴定,根据鉴定结果进行了加固设计,总结了建筑加固的施工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为后续铁路建筑改造加固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铁路既有建筑;闲置;改造;加固设计
1工程概况
2改造方案
按照业主的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最大限度利用闲置土地和闲置房屋,减少拆迁工程量,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原则进行改造。根据实际调查及建设单位实际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利用既有加冰所制冰车间拆除南侧低矮部分改造为实训教室、图片展览室、实物展示厅、工具室。该既有建筑由于采用盐水制冰工艺,对结构腐蚀较大,又闲置多年,拆除设备后未做必要的维护,且大部分柱子,部分梁、板出现顺筋裂缝及钢筋暴露、严重锈蚀现象。根据规范规定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修复时,需重新设计,既有结构设计前,应根据现行国家规范进行检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