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启春芽·文创美食大集”活动侧记
炫彩风筝墙打卡、趣味市集、欢乐采摘……5月2日,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启春芽·文创美食大集”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情、品尝特色美食、饱览田园风光。这是义勒力特镇持续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动呈现。
近年来,义勒力特镇依托自身优势,推动第一产业“扩面增量”、第二产业“延链升级”、第三产业“量质并重”,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
溪畔雅苑民宿
做强一产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五月的义勒力特镇春风和煦、景色宜人,大棚里种植的各类果蔬长势喜人,已陆续进入采摘期。近年来,义勒力特镇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为核心,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力实施设施农业,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全镇目前有种植大棚200余栋。依托临近乌兰浩特市泰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优势进行销售,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种类繁多的发展格局,实现四季不闲、错峰上市。
眼下,正值水稻育秧、水田泡田的重要时节,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农民们正在为新一年的春耕生产忙碌着。
水稻泡田
水稻种植作为义勒力特镇的主导产业,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5万亩左右。通过持续打造以“兴安盟大米”为主品牌的绿色有机水稻产业,培育支持兴安盟双特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乌兰浩特市银瑀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区域重点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调整。同时加强与内蒙古蒙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科沁万佳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建设有机稻田种养综合示范区,扩大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积极探索一水两用、一季多收,水稻、鱼蟹互利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农民收益。2023年,义勒力特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近年来,义勒力特镇以农村牧区“三变”改革为契机,加快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在查干嘎查、东包达力干嘎查探索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由“农联体·合作社”为村民提供耕、种、防、收一体的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6000亩,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村民每亩地投入将减少30元,养殖户草料成本每户将减少1000元,同时村集体经济收益增长约20万元。”东包达力干嘎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俊杰说。
培优二产升级产业发展链条
走进义勒力特镇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制作精美的孔雀羽毛头饰、胸针、耳环、粘贴画等艺术品琳琅满目,不少游客正在排队选购。
孔雀羽毛手工艺品制作
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培代招”的方式,组织村民免费参加孔雀羽毛工艺品制作培训,由合作社统一回收成品进行销售。随着孔雀羽毛附属产品的开发,不仅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也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增收。今年,蒙雀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海燕入选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
在义勒力特镇幸福嘎查琴义香豆包加工店,空气中弥漫着豆包的香甜,工人们正忙着包豆包,金灿灿的豆包让人食欲满满。豆包以大黄米为原料,采取传统的手工制法加工而成,其色泽黄亮、软糯香甜,深受消费者青睐。据负责人张兆仪介绍,平时一天能加工2000多斤豆包,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2023年销售额达70万元。
激活三产构建农文旅融合新格局
非遗展示
最是一年春好处,乡村旅游正当时。五一小长假,义勒力特镇各个农家餐馆、开心牧场、开心滑草场也迎来了客流高峰。“趁着假期,约上三五好友,赏乡景,品花香,食农家菜、住民宿,别有一番滋味。”游客张女士一大早就和家人来到这里,从市区出发只需要15分钟的车程,就能沉浸式感受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放松身心。
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义勒力特镇按照“旅游+”“+旅游”的理念,以“十县百乡千村”示范创建为契机,建设“一区两环三基地”田园综合体,打造水美乡村,不断丰富民宿、农家乐、家庭式作坊、特色养殖等旅游业态,打造餐饮民宿综合体,健全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擦亮乌兰浩特市“后花园”“兴安航空第一站”等旅游名片,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作者:白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