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图书馆藏书310.85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039.90万元。
学校于201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学科专业布局,积极服务于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专业特色。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35个,其中网络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并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财务管理3个专业通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验收;软件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商务英语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1项;建立了381个校外实践基地,其中省级基地9个;与东莞市商贸促进会、冷链协会等行业协会共建有4个产业学院,与东莞证券、莞通股份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16个创新班。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1.32%。先后有21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854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共575篇;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65项,其中省部级127项;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89部;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23项,其中省级重点重大项目65项。主持国家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2项;2017年、2019年连续获得第八、九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积极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稳步推进“以体育文化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体育教学品牌。
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我校学子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生就业率持续提升,年平均就业率达99%以上,其中,2018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位居东莞本科高校第1位和广东省本科高校第21位,2019年分别位居东莞本科高校第1位和广东省本科高校第9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日、韩及港澳台地区近3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语言培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夏令营、莞港学生双向交流、暑期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营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给学生搭建国际化视野拓展与综合素养提升的多元化平台。近年来,先后有120余名优秀学生考取英国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经过17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等荣誉;在中国社会信用研究院、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知名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各类高校排行榜中,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分别为“2018中国民办高校信用指数榜单”广东省第1位;“2019中国民办大学排名150强”华南地区民办大学五强(区域一流民办大学);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结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1位;2018-2019年度、2019-2020年度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2位。
学校将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四个方面的特色,即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模式特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学科专业特色、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地域特色、以弘扬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特色,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致敬英雄:凡援鄂抗疫医务人员子女在2020年参加高考录取并入读广东科技学院(本科、专科),学校予以全额免除在读期间学费、住宿费和教材费。
疫情无情,英雄逆行;广科有爱,践行担当,让我们携手相助,守望未来!欢迎英雄子女报考。
招生计划:(表格)
合作交流: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积极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开拓了丰富多元的交流合作项目,为学生到英、美、澳、日、西、泰等国及港澳台地区交流学习提供了便捷通道。
国际合作交流
中外本硕联合培养:学校本科学生,在本校修完学士学位所需的所有课程后,语言成绩达标,可参加3+1+1/4+2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申请赴英、美、澳、日、西、泰等国合作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美国带薪社会实践:学校学生经面试选拔,并通过语言测试及签证,可于暑期前往美国企业参加带薪社会实践。在美国感受24小时浸泡式全英语环境,提升英语水平,获得实习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2016~2019年,我校已有100余名学生顺利赴美国企业参加带薪社会实践活动。
中外本科交换生:学校学生经面试选拔,可申请赴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斯托特、澳洲西澳大学、日本樱美林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合作高校交换学习一学期,交换期满,国外合作大学将为交换学生颁发交换证明及成绩单;学校承认学生在国外合作大学所修学分,并予以转换。
中英联合培养国际版:学校与英国高校开展联合培养“3+1”学分互认国际班。采用“3+1”学分互认模式,即学生前3年在我校学习,修完我校英语专业全部课程及英国合作高校国际商务专业部分课程;第4年赴英国合作高校学习1年,主要修读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学生修完中英两校要求的课程学分,可同时获得我校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及英国合作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计划招生40名。学费标准:2.98万元/学年,学生第4学年除了需要缴纳我校学费外,还需按英国合作大学公布的学费标准缴纳费用。
港澳台合作交流
台湾合作交流:学校与台湾树德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开展合作以来,已选派300余名师生赴台湾高校进行一学期研修学习,吸引100余名台湾高校师生来我校参加了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交流营活动,协同主办2018年第三届莞台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约100名莞台学子入住我校,参加了为期10天的精彩交流活动。
港澳合作交流:学校与澳门城市大学合作开展硕士推免生项目,我校优秀学生经推荐可获得免笔试资格,通过面试后,可被录取为澳门城市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校积极开展莞港学生双向交流活动,已选派150余名学生赴香港交流考察,接待700余名香港学生来我校开展志愿服务及专业交流活动。
办学成果:(图表)
就业创业: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通过“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创业促就业,打造三创实践平台为特色的育人模式,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升。
搭建了高质量的就业平台。与地方政府、行业标杆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开展“政校行企”合作交流会。新增了100多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其中有60多家东莞100强企业;聘任了以纯集团、搜于特集团等18家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董事长、高管担任创业导师;举办了大湾区名优企业进校园招聘会、2020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700多家企业共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就业服务平台“博思云人才网”正式上线,已注册企业用户600多家,个人用户6000余人。
学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了“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019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挑战杯”、“赢在东莞”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共29项;在2020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大二学弟招聘师兄师姐”这一热点新闻经广州日报等媒体报道后一跃登上微博热搜榜第18位,总阅读量达8900万次,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2019年,我校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为99.79%,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院校、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十强的荣誉。
考研深造: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把激励学生考研作为学风建设的主要抓手,采取配备考研自修室、网上考研专栏、开设考研培训班等措施,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指导,积极鼓励学生考研。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考研工作喜获丰收,考研人数逐年上升,考研学生分别被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录取,进入知名学府继续学习深造。
(表格)
校园文化:
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引领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
通过每年举办“三会两节一表彰”(即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元旦文艺晚会、社团嘉年华晚会;校园文体艺术节、校园创新科技节;五四表彰),构建校园大思政教育格局,通过校园文体艺术节、参与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大型活动,在省市获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美誉。
现有学术科技类、社会实践类、文化艺术类、体育健身类、兴趣爱好类五大类55个学生社团,每年举办社团嘉年华、社团开放日等特色活动。近年来,团学组织共开展各类活动12000余次,参与人数达36万人次,参加校外各类比赛获奖达700多项。每年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雷锋月系列活动、“壹加衣暖冬行动”、校外基地定点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连年获省、市表彰。
专业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通信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
该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突出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128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32人,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超过60%。
该学院建有机械设计实验室、金相实验室、液压与气压实验室、PLC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高频电子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等56间实验室、以及机械加工中心、汽车工程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等,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中心被定为省级实训教学基地。
近年来,该学院教师承担或参与专业领域内国家级课题4项,省、市级课题50余项(其中省级重大科研项目12项),院级课题100多项,出版教材16部,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900余篇,获得各类专利90余项。2011年以来,150多人次学生参加50多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业竞赛获奖,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27项。
该学院与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百分百实业集团、中国平安财产保险东莞分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运用现代知识、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面向东莞地区机械行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机械CAM技术、现代制造工艺学、机械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等。
就业去向:机械产品设计与开发、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质量监控、检测与分析、设备管理与维护以及生产过程运行、组织与管理等。
机械电子工程
本专业主要面向东莞地区机电一体化行业,培养具备机械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基础、控制理论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现代企业管理等。
就业去向:自动化产品系统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PLC编程、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产品测试、销售及技术服务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专业主要面向东莞地区制造行业,培养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形工艺、先进制造技术、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CAD、模具CAE、模具CAM、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快速成型技术等。
就业去向:新材料开发、材料成形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E/CAM、数控加工编程、检测与控制、销售、生产管理等。
汽车服务工程
本专业面向东莞地区汽车行业,培养具备机械工程、汽车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懂技术、善经营、能服务、会管理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汽车电子商务、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金融、车辆鉴定与评估、汽车商务与服务管理、汽车国际贸易理论、汽车设计软件与应用、汽车构造等。
就业去向:新能源汽车推广与服务、汽车产品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商与营销策划、汽车金融服务、车辆鉴定与贸易、汽车企业管理等。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面向东莞地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电子系统设计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息论与编码、高频电子线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通信原理、EDA技术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原理与应用、电子系统设计与开发、MATLAB基础与应用等。
就业去向:电子产品设计、信息通信系统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应用开发、使用维护、销售和技术管理等。
自动化
本专业面向东莞地区自动化行业,培养具有自动化检测和控制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及拖动基础、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原理、过程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工厂供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
就业去向:产品设计、制造、调试、运行、维护管理、PLC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测试、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岗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面向东莞地区电能生产、传输、利用等行业,培养具有电气及其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及拖动基础、电气CAD、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工厂供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绝缘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人机界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等。
就业去向: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组织管理等。
机器人工程
本专业面向东莞地区工业机器人生产、使用行业,培养具有机器人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电路原理、工程力学、电机及拖动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机械设计基础、工业机器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工业机器人编程及仿真、现场总线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机器人视觉技术等。就业去向: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生产、编程、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管理、维护、技术支持等。
通信工程
本专业面向东莞地区移动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培养具有现代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移动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技术、接入网技术、计算机通信系统、网络系统工程、程控交换技术等。
就业去向:移动通信开发、通信产品设计生产、通信线路规划、智能通信技术应用、通信设备运行与维护、新一代通信服务与推广等。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开设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网络工程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为中华教育工程学会(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平台项目-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专业。
计算机学院拥有一支学历高、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建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承担或参与专业领域内国家级课题11项,省、市级课题39项,主编、参编教材28部。
计算机学院建有云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智能楼宇实训室、物联网应用展示厅、移动互联实验室、华为网络实验室等47间专业实验(实训)室。建有IT技术应用与研发中心、网络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物联网研发与应用中心。逐步形成覆盖IT行业软件、网络、物联网等领域的专业实践基地群,与讯方技术、中软国际、东软睿道、广州粤嵌等80多家知名企业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截止目前,计算机学院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与企业共建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8项。学生在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获得国家级奖项4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3项。网络工程专业有28名学生通过了华为互联网专家认证(HCIE)。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软件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能力,能解决软件设计、开发和工程服务中的具体问题,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智能制造应用开发、智能制造WEB开发、JAVA程序设计、JAVAWEB应用开发、现代物流应用开发、PHP程序设计、PHP框架应用开发、电子商务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
主要IT认证及去向: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毕业后能在大、中型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及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
物联网工程
本专业培养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行业生产、服务一线需要,能解决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具体问题,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一定技术研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网络工程
主要课程: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编程技术、企业级路由交换网部署、企业级网络性能优化、企业级网络工程项目部署、应用密码学、网络安全攻防技术、网络安全编程等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主要课程:经济学、网页脚本编程(JavaScript)、运筹学、网页开发技术、IT项目管理、Oracle信息数据分析、Oracle备份恢复与系统调优、Oracle数据库安全、企业信息管理与运营、生产与运作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大数据行业应用等专业技术及应用能力,能够承担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和大数据公司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挖掘、管理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大数据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Linux操作系统、Python基础与应用、NoSQL数据库技术、数据可视化、Scala技术与应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流处理平台Kafaka、查询分析计算、流计算Storm等课程。
财经学院
财经学院开设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资产评估、经济与金融7个本科专业。该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3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5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8人。建有校内金融工程实验室、银行业务综合实验室、成本管理分析实验室、财务报表分析实验室、国际贸易实训室、电子单证实验室、资产评估实验室等44间校内实验实训室。与广发证券、东莞证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东莞分所)、东莞金桥会计师事务所、东莞市捷报进出口有限公司、广东玖华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保障。
财务管理
主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管理会计学、高级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投资学等。
就业去向:在企事业单位、金融证券机构从事财务管理、纳税筹划、资本运营等工作。
金融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管理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企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营销、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金融学、宏观经济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计量经济学、衍生金融工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学等。
就业去向: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经营机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企业从事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工作。
投资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能够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企业中从事投资管理与咨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证券投资学、计量经济学、投资银行学、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分析、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工具、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
就业去向:在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信托机构、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从事投资咨询、投资分析、客户服务等工作。
经济与金融
主要课程: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学、金融经济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保险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
就业去向:在经济管理部门,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及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
会计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投资实务专业技能,具有诚信品质、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企业中从事投资管理与咨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投资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财务报表分析等。
就业去向: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会计核算、审计实务、资金管理等工作。
资产评估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资产评估项目管理、资产评估中介服务等专业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资产评估基础、财务软件应用、统计学、成本会计学、房地产评估、金融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实务等。
就业去向:在金融证券投资公司、资产评估机构、房地产开发与交易机构、典当拍卖机构、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评估部门从事资产评估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专业培养具备跨文化的商务外语交际和跨境电子商务技能,能在外贸企业从事经营管理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外贸函电、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谈判等。
就业去向:在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外贸企业、证券投资企业从事经济贸易、经营管理和经济投资分析等工作。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开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5个本科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博士24人。建有工商沙盘实验室、网络营销实验室、港口物流实景模拟实验室等2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与东莞市江南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建6间电子商务类校外专业实验室。学院十分注重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东莞冷链协会合作共建冷链产业学院,开设有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电商两个创新班。有校企合作单位100余家,与家乐福集团、华坚集团、顺丰速运、德邦物流、江南市场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2011年以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省、市级课题40项,校级课题100余项,有《网络营销》和《市场调查与预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各项专业技能竞赛,共有340人次在66个项目中获奖,其中国家级20余项、省级40余项。如:2017年第二届大学生跨境电商大赛全国一等奖、2018年第二届全国跨境电商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智慧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以及2019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特等奖和最佳创业奖。
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组织行为学、质量管理等。
就业去向:在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从事企业规划、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客服咨询等管理类工作。
物流管理
本专业培养能掌握现代国际与冷链物流的供应链系统分析、规划、运营、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提出创新的物流综合解决方案,具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物流学、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运营实务、国际物流等。
市场营销
本专业培养具备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开拓市场的营销策划能力和管理者的素质,能在企业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网络营销、营销策划、连锁经营、服务营销等。
电子商务
本专业培养重应用、重技术,能解决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等具体问题,有较强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电子商务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电子商务导论、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网络营销、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
就业去向:在互联网行业及其他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与推广、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等工作。
跨境电子商务
本专业培养运用电子口岸进行关、检、汇、税、物流、金融、支付、保险等无纸化操作,利用网络营销工具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在跨境贸易、营销、运营与推广、客服、美工、创业实践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国际商法、国际商务谈判、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
就业去向:在外贸公司、跨境电商服务公司、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从事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电子结算、数据化管理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管理。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开设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日语4个本科专业,其中商务英语被立项建设为省级示范专业,英语专业被立项建设为校级重点专业,翻译专业、日语专业被立项建设为校级特色专业。
学院聘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仲伟合担任首席指导专家;现有教师157名,其中专任教师137名,高级职称教师27名;拥有1支省级教学团队,承担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6项,校级课题54项,公开发表论文657篇,出版专著4部,出版教材17部,建有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优质课程6门,在线开放课程7门。2011年以来,学生中有287人次在市级及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项45人次,获省级奖项179人次,获市级奖项63人次。
学院建有同声传译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笔译实验室、国际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现代化数字语言实验室等先进实验实训室共23间。
学院拥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校外实习基地145个,目前与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深圳市网贸会及东莞市翻译服务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与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同时,学院长期与国(境)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交流与互访,各类各级交换生项目和双学位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
英语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具有国际商务运营、管理或具有在语言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或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第二外语、高级英语、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口译基础等课程。
主要证书及去向:可考取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等,可在外贸企业、外资企业、涉外机构等单位从事商务策划、商务运营与管理;或在教育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或管理工作。
翻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系统翻译理论知识、较流利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翻译批评和鉴赏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写作、英汉/汉英笔译、交替口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西方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联络口译、会议口译、第二外语等课程。
主要证书及去向:考取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全国翻译资格证书等,能在涉外企业、翻译公司从事笔译、口译和语言服务等工作。
日语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学知识、商务日语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日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本概况、高级日语、高级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语口译、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本文学作品选读、中日语言比较、同声传译入门、商务日语笔译、国际商法等课程。
主要证书及去向:本专业与日本知名高校(东亚大学等)合作共建,开展短期研修、2+2双学位等项目,同时建有海外实习基地,学生可赴海外参与为期半年的实习交流,也可在涉日企业、机构从事国际贸易或翻译工作。
英语(中外联合培养)
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共建中英(国际商务)创新班,实施英语(中外联合培养)计划,实现课程设置、授课教师、授课模式和教材建设国际化。
主要课程: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语法、雅思入门、雅思进阶、商务统计、企业战略管理、跨境电子商务、商业研究方法、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商务管理等课程。
主要证书及去向:同时获得我校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及英国合作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可在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等从事国际商务代表、国际商务师及国际化经营工作;或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从事对外经营管理或策划工作。
商务英语
本专业以“1+N+1”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联盟,实施“双导师”育人机制及“学生准员工”计划,共建共管共育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国际贸易、国际会展等方面知识能力的专门商务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翻译、商务英语口译、经济学导论、第二外语等课程。
主要证书及去向:考取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在涉外企业、机构、外资公司等单位从事国际贸易或在国际会展企业从事国际会展管理等工作。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5个本科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建有美术基础实验室、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工艺及制板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视觉传达设计实验室、装饰材料及模型制作实验室等26间实验室,以及服装研究所、应用视觉研究所、环境设计研究所。与东莞质品服饰有限公司、以纯集团、东莞市鲁班装饰有限公司、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东莞市司索家居有限公司、东莞市天宝商业设计集团、东莞市运河创意公社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011—2019年,该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15项,院级课题30多项,在省级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30多篇。2011年以来,艺术设计学院学生有360多人次参加20多个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22项、省级32项。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了解服装审美,掌握服装设计原理及方法,服装材料、设计、生产营销及管理等知识,具备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生产管理及营销能力,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三大构成、素描及应用、CorelDRAW、Photoshop、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效果图、成衣设计、服装制版与工艺、立体裁剪、服装CAD、民族服装设计、服装展示设计等。
视觉传达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本专业培养面向数字影像、网络新媒体和数字游戏设计机构一线,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创作,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立体构成、3DsMax、premiere视频剪辑制作、影视后期包装制作、摄影摄像、动态图形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特效制作等。
就业去向:在电视台、影视动画单位、传媒公司、数码艺术公司、展示公司、形象企划公司、多媒体公司从事动画设计、游戏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
环境设计
本专业培养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掌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室内外装饰、景观设计、环境规划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环境艺术设计学、人机工程学、三大构成、快速表现技法、Photoshop图像处理、工程制图、三维空间设计(3DsMax、SketchUp)、装饰材料及模型制作、展示设计、快题设计等。
产品设计
本专业培养重应用、重技术,能解决产品设计具体问题,有较强的产品创意与策划、产品设计与表现、产品模型结构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工业设计史、人机工程学、产品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表现、Photoshop图像处理、设计制图、产品设计调查与研究方法、交互设计、快题设计、模型制作等。
就业去向:在工业设计公司、工业产品制造、家具设计公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企业从事产品创新设计、家具产品设计、智能产品设计、模型制作、产品展示设计等工作。
招生问答
学校是什么性质的院校?院校代码是多少?招生录取批次是什么?
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院校代码为13719,本科学制四年。招生录取批次:本科,具体详见各生源省份招生专业目录。
学校今年招生计划情况如何?
学校今年拟计划招收普通高考本科生8000人,计划面向广东、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河南、贵州、山西、四川、河北、新疆、安徽12省招生。
学校今年有什么新增专业?
今年,学校根据珠三角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新增了通信工程、经济与金融、跨境电子商务共3个本科专业。目前,学校本科招生专业达到35个。
学生入学后是否允许转专业?
学校的生活环境如何?
学校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校园风景秀丽,湖光山色,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学校配置有多个现代化食堂,有功能齐全的图书馆,有室内体育馆、标准化足球场、网球场等诸多体育活动场所,并设有超市、西餐厅、美食街、银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服务场所。学生宿舍和教室全部安装空调。
学校为学生升学深造提供什么便利条件?
学校十分重视在校学生的升学深造。为满足学生升硕需求,学校开办了考研辅导班,大一即可报名,免费循环听课,优秀教师授课,圆广科学子硕士梦。学校与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开展合作,每年选派学生到台湾高校进行研修学习;学校积极与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大学城、贝勒大学、东新墨西哥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等国外高校探索开展2+2双学位、本升硕、交流互访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为在校学生到美国、英国等国交流学习提供了多层次的便捷通道。
学校学生社团情况如何?
学校设有学生社团联合会,现有学生社团55个。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由学生社团策划、组织的校园及社会活动,不仅让学校充满了青春的时代气息,更为同学们提供了张扬个性、锻炼自我的大舞台。每年一届的校园科技节、工商模拟市场活动更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盛会。社团纷纷举办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东莞市位于经济发达的广东珠三角地区,具有良好的就业环境,现有外资企业两万多家,民营企业三十多万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建校以来,学校历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均在99.7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