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是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发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支持,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专业性志愿服务活动。
2016年启动以来,该项活动已连续举办9年,通过招募高校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利用暑期在有需求的收藏单位开展古籍普查工作。
9年来,共招募来自全国的158名高校志愿者,参与完成了全省27个市县、32家古籍收藏单位、近20万册古籍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有效解决了基层古籍收藏单位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突破了古籍普查工作长期面临的瓶颈,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省的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
山西历史久远、遗存丰厚,版刻印刷事业有着光辉悠久的历史,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省份,但是基层古籍保护力量薄弱,古籍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所开展的古籍整理、著录登记、古籍数字化、古籍保护宣传等工作有效帮助各收藏单位摸清了家底、发掘了馆藏,明确古籍价值,为进一步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随着该项目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更多的古籍收藏单位主动申请志愿服务团队上门普查,逐渐实现了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在文物、教育、医疗等多个系统的跨界融合。
“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活动积极倡导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激发年轻学子对古籍保护事业的热爱,培养古籍保护的后备力量。
由于古籍普查工作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严格,工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更因为古籍本身的珍贵性和不可复制性,对志愿者的工作责任心和道德素养要求也很高。山西省图书馆坚持以严格科学的流程招募和培训志愿者。
所招募的志愿者均为高校在校学生,专业以历史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为主,经过遴选考核、择优录取。随后以专家授课和实操演练的形式对志愿者开展古籍保护意识和普查技能的专业培训。
专业工作人员全程带队,与志愿者共同进驻受援单位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用志愿精神进一步汇聚行业力量、推动山西古籍保护事业发展。“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项目,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古籍保护成果,也使得古籍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充分发扬,开创了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