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晚清民国时期殿本逐渐从深宫之中流散出来,成为收藏家们着力购藏的对象,也造就了陶湘等一批著名的殿本藏家。晚清时期殿本的大规模石印,改变了原先有限的流播方式,使其化身千百。北京故宫是殿本的发源地,亦为殿本陈设、存藏的最重要处所。故宫展开了馆藏殿本的全面清理工作,对殿本进行系统陈列、阅览、编目和出版,相继刊行了《故宫所藏殿板书目》《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等殿本目录,成绩卓著。陶湘则是民国时期收藏、整理和研究殿本的代表性人物,主持了故宫殿本图书编订工作,编订了《故宫殿本书库现存目》等书目,还撰写了详细考述殿本源流的《清代殿版书始末记》,其对殿本整理、保护、收藏、流通利用的理念和实践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晚清民国;殿本;出版;研究;《清代殿版书始末记》
【作者】项旋,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02
近代雕版翻刻新式
印刷书籍之出版机构考述
【关键词】近代;铅印;石印;翻刻;出版机构
【作者】孙云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
03
民国时期江南官书局之沿革
【摘要】民国时期,在清同治年间设立的江南官书局经历清末的裁并后,继续经营。江南官书局不仅印售本局刻本,还代印淮南官书局、江楚编译官书局之书版,但后两种书版之所有权归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由于省市纷争、国省纷争,江南官书局又经历馆址、名称、归属等多次变更。最终,在抗战时期,随着版片的被毁,江南官书局名亡实亦亡。
【关键词】民国出版;江南官书局;金陵书局;国学书局
【作者】胡培培,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
04
杜亚泉与商务印书馆史事考略
【关键词】杜亚泉;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东方杂志
【作者】张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商务印书馆
05
郭沫若《武昌城下》的
发表经过及其衍生文本
【摘要】郭沫若的《武昌城下》,是他1933年7月完成的一部反映北伐革命的回忆录,最早以日文缩写版发表在1935年日本的《改造》杂志上。后因国内有人抢先从日文翻译发表,1936年《宇宙风》连载全文时,改题为《北伐途次》。同年,中文缩写版《宾阳门外》也在《光明》半月刊发表。“三位一体”的《武昌城下》《北伐途次》和《宾阳门外》是基于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文本,其中,《北伐途次》是母体,《武昌城下》和《宾阳门外》分别是日文(翻译)和中文的缩写本。考察三个文本创作、发表的过程及盗印盗版情况,分析三个文本之间有趣的细节差异,可以为我们从个案的角度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出版状况、郭沫若传记文学创作,提供一个非常特殊的视角。
【关键词】《武昌城下》;售稿风格;盗版;衍生文本;三位一体
【作者】张向东,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06
近百年来李大钊论著的编辑与出版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关于李大钊遗著整理、编辑、出版的过程,从搜集与保存、编辑与出版、校勘与注释、修订与完善等四个阶段作了简略论述,总结了近30年来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组织编注《李大钊文集》《李大钊全集》的经验与特点,指出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的《李大钊全集》(修订本,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是目前有关李大钊论著的较完善文本,也是李大钊研究领域的新成就。这是时代的进步和学术界共同努力取得的结果。
【关键词】李大钊遗著;《李大钊全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
【作者】杨琥,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
07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张元济致夏曾佑信札考释
【关键词】张元济;夏曾佑;严复;商务印书馆;《中国历史教科书》
【作者】栾伟平,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08
王文川编《英文法讲义》出版考略
【摘要】本文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英文法讲义》一书所夹一纸信札谈起,不仅钩沉了该书编者王文川先生的生平经历,而且详细梳理了《英文法讲义》的版本信息,显示出这部《英文法讲义》在民国时期教材出版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关键词】民国教材;《英文法讲义》;王文川
【作者】肖亚男,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董蕊,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09
三联书店店徽小识
【摘要】本文详细回顾了三联书店的店徽历史,对个中细节展开考证,并指出从苏联宣传画,到生活书店店徽,再到三联书店店徽,虽然店徽的整体结构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其内涵已经嬗变。
【关键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店徽;苏联宣传画;郑川谷
【作者】赵庆丰,中国出版集团编辑委员会办公室重大出版项目处科员
10
古籍印刷界值得纪念的人:耿网秀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金坛古籍印刷厂在耿网秀厂长的带领下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创新印刷工艺,保证印刷质量,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古籍印刷行业的领军企业,对古籍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作者详细回顾了与金坛古籍印刷厂合作印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山东文献集成》等书的经历,对该厂承印其他重大文化项目如《中华再造善本》《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亦有介绍,借此纪念与耿网秀厂长的交往和友谊。
【关键词】古籍印刷;线装古籍;宣纸影印
【作者】杜泽逊,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11
关于技艺的记忆
——金坛市古籍印刷厂访谈录
12
透视晚明清初社会的三棱镜:
评《中国前近代的出版、
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
【摘要】由张志强教授翻译,周启荣教授所著的《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于2023年问世,该书跳出传统出版史研究的桎梏,系统运用新文化史理论,从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活动切入,深入解析当时的经济、文化与权力,揭示了出版对晚明清初社会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扩展了出版史和书籍史研究的路径与视域。此书是近年来较为难得的一部研究中国前近代出版史的力作,内容兼具广度与深度,有鲜明的前沿意识及可读性。
【关键词】中国前近代;出版;文化;权力
【作者】黄一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