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忘初心,相伴一生,你说你会用最初的心陪我走更远的路,我心亦然。愿我们可以勿忘初心,相伴一生。
2、决定你未来的所有一切,都是此时此刻的力量。当下所想,初心不忘!
3、忘不了在树上的温柔风,不懂叶的心,带走叶的一切。是谁不忘初心,世间人,世间事。我何时才能独守一城与你共享繁华。
4、一个人,一百个故事,一千颗心,一万种遐想。安然前行,不忘初心。
5、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耐心去完成的。
6、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7、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渐渐迷失了自己,被脆弱打败,衍生出心里的恶魔,将原本的自己消失殆尽,我们都还是孩子,追求梦想并没有错,只希望我们都能坚强勇敢,保持一颗善良勇敢的心,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只有加倍努力,证明你想要的不是空中楼阁,胜利是在多次失败之后才姗姗而来的。
10、一年一年,秋去冬来,花开花落,生生不息,忆苦思甜,涩涩回味,不忘初心,铭记童年。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1.5分,共30分)
1.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A)
A载体B纸张C光盘D磁盘
2.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一次文献(A)
A期刊论文B百科全书C综述D文摘
3.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二次文献(D)
A专利文献B学位论文C会议文献D目录
4.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三次文献(C)
A标准文献B学位论文C综述D文摘
5.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出版物类型的选项有(C)
A图书B学位论文C科技期刊D会议文献
6.下列选项中属于特种文献类型的有(D)
A报纸B图书C科技期刊D标准文献
7.纸质信息源的载体是(D)
A光盘B缩微平片C感光材料D纸张
A图书B报纸C期刊D会议文献
9.使用分类语言对信息进行描述和标引,主要是可以把(B)的信息集中在一起。
A同一作者B同一学科C同一主题DA+B+C
10.《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将图书分成(A)
A5大部分22个大类B5大部分26个大类
C6大部分22个大类D6大部分26个大类
11.《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常用的分类法,要检索农业方面的图书,需要在(A)类目下查找。
AS类目BQ类目CT类目DR类目
12.利用文献末尾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是(C)
A倒查法B顺查法C引文追溯法D抽查法
13.至少由一种文档组成,并能满足某一特定目的或某一特定数据处理系统需要的一种数据集合,称为(A)
A数据库B记录C字段D文档
14.广义的信息检索包含两个过程(B)
A检索与利用B存储与检索C存储与利用D检索与报道
15.狭义的专利文献是指(C)
A专利公报B专利目录C专利说明书D专利索引
16.中国国家标准的代码是(A)
AGBBCBCZGDCG
17.我校图书馆所购买的下列数据库中可以检索期刊论文的是(A)
A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B超星数字图书馆
C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D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18.期刊论文记录中的“文献出处”字段是指:(C)
A论文的作者B论文作者的工作单位
C刊载论文的期刊名称及年卷期、起止页码
D收录论文的数据库
19.以下四种信息检索语言中,不受《词表》控制的是(A)
A标题词语言B元词语言
C叙词语言D关键词语言
20.以下检索出文献最少的检索式是(C)
AaandbBaandborcCaandbandcD(aorb)and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文献按其加工深度不同可以划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和零次文献。
2.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和信息道德素质。
3.连续出版物的主要类型有期刊、报纸和年鉴。
4.构成文献的三要素是信息内容、记录符号和载体材料。
5.CNKI的中文全称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
6.信息检索常用的方法有:常用法、回溯法和综合法。
7.专利有三层含义:专利文献、专利权和专利发明。
8.标准文献的主体是技术标准。
9.期刊论文的文献出处包括出版刊载论文的期刊名称、年卷期和起止页码。
10.世界三大农业文献数据库是指CABI、AGRIS、AGRICOLA。
11.在计算机信息检索中,用于组配检索词和限定检索范围的布尔逻辑运算符包括:and(*)、or(+)和not(-)三种。
12.所需信息被检出程度的信息量指标为检全率。
三、判断改错题(共20分,若陈述正确,请在括号为打“√”;若陈述错误,请在括号内打“×”,并给出正确答案。)
1.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维纳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改: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2.从文献检索的角度来看,一次文献是检索对象,二次文献是检索手段。(×)
改:从文献检索的角度来看,一次文献是检索的对象,二次文献是用于检索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知识门类的学科体系的逻辑次序进行分类。(√)
4.核心期刊是指经常使用的期刊。(×)
改:核心期刊是指那些信息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被引率、被索率、被摘率、借阅率也较高,能代表某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期刊。
5.关键词和叙词都是表征文献实质性内容的词汇,前者是经过词表规范的,后者是未经词表规范的自由词。(√)
6.一项发明创造要获得专利权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7.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其中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10年。(×)
改: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其中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
8.题录型检索工具,其著录项目主要包括文献篇名、作者、文献出处。(√)
9.TCP/IP协议的作用是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
10.EBSCOhost数据库中的BSP(BusinessSourcePremier)是学术期刊数据库的简称。(×)
改:EBSCOhost数据库中的BSP(BusinessSourcePremier)是全文商业数据库的简称。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解释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并简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不同领域对信息的定义不同,图书情报界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客观事属性和运动状态的外在表现。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信息是生产知识的原料,知识是被人类系统化后的信息,文献是存储、传递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与知识这种包含关系可以表示为:信息大于知识。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信息是物质世界表征其存在的一种形式。
知识是有组织的大量的信息,获得知识有赖于获得信息;信息是知识得以形成和传播的中介,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是经过精心研究、领会后的有用信息,是人类对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产物。并非所有信息都可成为知识,在信息时代,源于众多复杂客体的大量信息,只有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并通过掌握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认知主体,才能真正转化为知识。
2.在数据库检索中,当检出的文献数量较少时,分析其可能原因,以及采用何种对应措施,才能增大文献信息的检出量?(至少列举5种情况)
答:在数据库检索中,当检出的文献数量较少时,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检索词拼写错误;
②遗漏重要的同义词或者隐含概念;
③检索词过于冷僻具体;
④没有使用截词算符;
⑤位置算符和字段算符使用过多;
⑥使用过多的逻辑“与”,过于严格。
⑦被检索的数据库数量较少
因此需要扩大检索范围,增加文献信息的检出量,具体措施如下:
②在词干相同的单词后使用截词符();
③去除已有的字段限制、位置算符限制(或者改用限制程度较小的位置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