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关于“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壮大古籍人才队伍要求的全国性活动。本次为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首次联合在京高校开展系列活动,旨在更好地落实《北京市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实施方案》。
首都图书馆毛雅君馆长在致辞中提到,首都图书馆历来重视高校的古籍保护工作,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古籍事业发展。我们希望借助“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继续与在京高校在古籍普查、古籍修复、人才培训等方面保持密切深入的合作。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常林表示,自《北京市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以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动站位、积极作为,在提高古籍保护水平、加大古籍宣传普及力度、强化古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富有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副主任张献民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开展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校园的阶段性成果,将更好地培养年轻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致辞中提到,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起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已在10个省市开展了70余场专题讲座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社会反响热烈。本次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邀请中直高校共同参与,意在为古籍保护事业培养出更多青年人才。
首都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带来据馆藏明天启元年(1621)《新镌草本花诗谱》和清乾隆八年(1743)《晚笑堂画传》制作的雕版,带领青年学子体验雕版印刷之美。由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中国民族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联合推出的“中国民族典籍文化展”同期开幕,展览通过古籍文献展现了中国各民族的交融与融合,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