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城—嘉兴,不仅仅是舟楫便利、富庶繁华。“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这才是嘉兴最底层的骄傲。
1904年这里矗立起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嘉兴图书馆,她的成立比京师图书馆还早4年。
新中国的诞生对嘉兴人有一份特殊的含义,一个可以在平静书桌上安心读书的时代到来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嘉兴图书馆成为国内闻名遐迩、有口皆碑的示范性图书馆。
总馆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服务体系总藏书量260余万册,古籍10万余册,善本12127册,有17部5493册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年接待读者400万余人次,年外借图书超230万册次,年数字资源访问量达上千万人次,年活动举办量5000多场。
嘉兴市图书馆的几代文化工作者,抱定“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信念,薪火相传,辛勤耕耘,把这座馆营造成为嘉兴人心目中的文化殿堂、精神家园。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嘉兴图书馆在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开启了一场坚韧不拔的长征式探索。
农村看书难借书难,一直是图书馆界的心头之痛。上世纪50年代,嘉兴市图书馆馆员也曾背着一摞摞沉甸甸的图书,穿越炎夏溽暑,穿行在弯曲的乡村道路上
2007年,嘉兴市图书馆率先开启了以总分馆为基本结构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馆藏资源统一采购、工作人员统一培养、活动服务统一策划、服务标准统一规范、绩效成果统一考核。优质服务不变,服务半径却扩展到了整个嘉兴。
截至2019年底,嘉兴市图书馆已经建成了城市-乡镇-农村的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总馆1个,区分馆2个,乡镇(街道)分馆18个,村(社区)分馆32个,智慧书房20,礼堂书屋20个,图书馆流通站345家。
嘉兴市图书馆没有停歇!因为嘉兴人读书的渴望从没有停歇,而且越来越强烈!
知识创新一日千里,个性化需求千姿百态,图书馆服务如果止步于打造宽敞的空间,把读者请进来,其被动、单一和僵化就不可避免。如何借助城乡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品牌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活动运作,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五死角无缝隙的全息服务网络,拓展知识转化和图书馆服务的新境界,嘉兴图书馆一直在思考和实践
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从少年到老者,从科技到自然,从新读者的图书馆启蒙到精深的文化讲坛,葛剑雄、叶辛、刘魁立、傅国涌、鲍鹏山、张泉灵等名家纷纷走进嘉兴图书馆,这也让读者们把这里作为了生活的轴心。
聚焦少儿需求的“禾禾”系列、聚焦新读者短板的“图书馆第一课”、聚焦专业性文化需求的南湖讲坛、聚焦老年人辅导的“夕阳红e族”信息素养培训、聚焦网络阅读的“京东快借”线上荐购、聚焦深度思想交流的“尚书”经典阅读沙龙、聚焦红色主题文化弘扬的红船朗诵艺术团等。
世界图书馆学大师阮冈纳赞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如今,在嘉兴图书馆,一个多媒体、跨平台、广服务、全覆盖的数字化阅读服务体系蔚然成形。
2010年底,建立在跨行业共同体之上的嘉兴市数字图书馆开通。
2012年嘉兴电视图书馆、嘉兴市图书馆APP先后上线。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一万多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已建设完成一个更加资源全息化、管理系统化、功能生态化、内容分众化、服务精益化、理念开放化的样本式图书馆正在建构之中,而越来越多的社会同盟也加入其中。华为、阿里巴巴、喜马拉雅、罗辑思维!
这里,有的不仅仅阅读的全新体验,更贯注着一种精神力量!
这里,崛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