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怎样变成文化新地标的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有公共图书馆3246个,图书总藏量14.4亿册。图书馆是人们阅读和学习的空间,也是城市的文化地标,日益成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家图书馆,如何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给读者带来新体验?日前,国家图书馆在迎来建馆115周年之际,通过发布古籍数字资源、举办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发挥“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文化服务阵地作用,为当前图书馆求变求新提供了参考样本。

让读者足不出户阅览古籍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知识资源库,在古籍的保护、整理与传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让古籍不再“束之高阁”、走进人们的生活?推动古籍活化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力量不可或缺。

近年来,党和国家关于古籍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等文件为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深入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9月6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第九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12家古籍收藏单位携手向专业学者和社会公众继续开放一批古籍数字资源。此次发布由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海南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等国内12家单位联合开展,新增发布古籍资源7085部/件。

资源发布后,全国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等数据库平台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将达到13.9万部(件)。其中由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里的专题资源库达到26个,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5万部(件),44家联合发布文献存藏单位发布古籍资源超过3.4万部(件)。

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中,新增发布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古籍数字资源1271部。包括:国家图书馆发布馆藏汉文古籍909部、民族文字古籍115部。其中,善本古籍274部,包括“南宋初建本之精者”的宋乾道七年蔡梦弼东塾刻本《史记》等30部宋元本古籍,以及200余部明清稿抄本;普通古籍635部,主要涉及文学类和经部古籍;民族文字古籍涉及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蒙古文、契丹文、女真文、满文、水文等8个文种。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的还有山东大学图书馆藏古籍205部,多为清刻本、朱墨套印、木活字本,具有较高的文献资料价值;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藏彝文、傣文、东巴文、壮文、瑶文、傈僳音节文字等文种的民族文字古籍42部,7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查姆》《阿黑西尼摩》是彝文古籍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献古籍,《董永与七仙女》是汉族“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彝文传本。

据介绍,“中华古籍资源库”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综合性古籍特藏数字资源发布共享平台,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该平台遵循边建设、边服务原则,目前在线发布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以及馆外和海外征集资源,此次发布前已在线发布古籍资源超过10.4万部(件),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坚持公益性基础上,依托丰富馆藏不断加大古籍数字化发布力度,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纷纷响应并推进所藏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工作。这种基于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互联网共享资源的方式,让读者和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户查找和阅览古籍资源,是中华古籍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

作为“文化客厅”的图书馆

文化展览、纪录片展映、公益演出……图书馆不仅是全民阅读的场所,还是大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由此,图书馆成了被打造为城市文化名片的重要载体。

于是,在全国各地,一座座崭新的图书馆不断涌现,其极富创意的文化空间和主题多样的活动,扮演着大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角色。近年,北京城市图书馆、上海徐家汇书院等迎来如景区一般的读者流量,现身于各大旅游推荐榜单,俨然网红旅游打卡胜地。这些新情况在从前是不曾发生的。9月9日,“亘古巨制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联合国内8家图书馆、博物馆,粹选传世善本与出土文献,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向公众集中展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成果。

展览共展出珍贵展品55种77件册,重点展品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1180)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宋嘉定十年(1217)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1240)淳祐八年(1248)十二年(1252)递修本《四书章句集注》、宋绍兴二年至三年(1132-1133)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资治通鉴》,山东博物馆藏“工典”卜骨等。

同时,9月5-9日,国图艺术中心·国图影院还举办了《时光书影——国家图书馆建馆115周年专题纪录片展映》,由国家图书馆摄制《口述国图》《任继愈》《拓墨铭传》《修书者说》《善本南迁》等多部纪录片也一并呈现。此外,“国家图书馆建馆115周年演出季”于9月9日在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央歌剧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带来了《古籍里的古曲》系列音乐会、《歌声嘹亮》声乐专场音乐会和《我们是一家》主题音乐会等优秀演出节目,其中《歌声嘹亮》和《我们是一家》两场演出为公益免费演出。

THE END
1.传统图书馆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报纸、图书、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开始减弱,一些电子图书和视频极大地影响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在这独背景下传统图书馆受到了决责,但是电子化时代传统图书馆应该拥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入突出图书馆的特色。加强对不同人群特色服务,注重图书馆的公益性等。电子化时代虽然信息丰富,但是并不意味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6448000164027953&wfr=spider&for=pc
2.中国古代藏书:有册有典源远流长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图书馆等藏书场所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作用。从即日起,学习时报推出“文脉传承话藏书”栏目,探寻中国历代图书馆、藏书楼、官方藏书、个人藏书等发展演进轨迹,讲述历史上那些与藏书有关的人物和故事,揭示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而传承至今的文脉所在。https://qinfeng.gov.cn/info/1064/223997.htm
3.长知识:传统文化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图书馆长知识:传统文化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 华传统文化是人类几千年文明进程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发展优秀传统https://www.imnc.edu.cn/tsg/info/1022/1302.htm
4.图书馆的发展方向11篇(全文)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资源共享化已成为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它改变了传统文献资源的存储方式, 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 拓展了文献信息服务领域的新层次, 也促使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模式由单一封闭循环的内部网络向开放式、多功能、高速化、智能型的综合广域网络模式发展。传统图书馆的各种经典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kugrzvp.html
5.新媒体时代与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的载体,应当发挥出其文化强国主阵地的作用,这也是图书馆的责任和使命。而这其中如何吸引人们关注图书馆、走进图书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社会媒体的新闻报道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社会媒体已经与过去的传统媒体有了很大的不同,新媒体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需要引起图书馆人的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126581
6.图书馆的发展研究(精选十篇)21世纪人类已进入了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信息和通讯等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图书馆推向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对于正在不断产生的浩瀚的信息资源的整理、管理、提取和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发展的意义凸显出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l1wdxhs.html
7.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总结(通用14篇)(5)图书管理人员还应根据学生实际,主动介绍一些与学习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把学校图书馆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生知识的宝库、精神的粮仓。在笔者所在学校 “三节活动”中图书馆举办了读书活动、征文活动,针对学生提出《在学习中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的作用》邀请市图书馆研究员开展了专题讲座;利用橱窗、板https://www.jy135.com/guanli/131343.html
8.专题10现代文阅读阅读服务是图书馆最为基础和传统的服务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图书馆逐渐受到了诸多挑战,比如出版商以及书店能够提供更好更舒适的阅读环境,而一些传统图书馆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久远,无论是基础设施设备还是阅读环境等方面,都远远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不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https://www.0516ds.com/69295.html
9.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通用10篇)结合新图书馆的设施完善工作,将“尼山书院”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图书馆建设同考虑、同布局、同建设。在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将传统文化活动与服务读者、传播国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书院的平台和载体作用,让书院“活”起来,成为普及国学、弘扬传统的阵地。 https://mip.wenshubang.com/fangan/676179.html
10.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杂志知识服务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挑战 关键词:知识服务 咨询服务 咨询人员 用户 图书情报 随着网络、通信、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图书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传统图书馆工作封闭、保守,已不能适应用户的新需求。为适应知识服务成为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咨询人员的角色、任务要有新变化,工作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https://www.youfabiao.com/lnjjzyjsxyxb/201304/
11.单位调研报告15篇2、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可扩展性 灵活性是指建筑布局、X面结构、家具和设备等都应具有灵活性特点,即内部的可变性。既能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同时考虑远期发展和改变布局的可能。传统图书馆藏、阅、借、管布局固定分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内部再次出现各部面积重分配,传统的固定式空间布局https://www.oh100.com/a/202302/6262732.html
12.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通用13篇)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尚未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有的图书馆仍然处于传统手工操作阶段,计算机基本操作尚未掌握,谈何熟练应用,即使在一些现代化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图书馆也普遍感觉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一是难引进,二是引进也难以留住。其原因是图书馆行业现状不具备与其它经济条件较好的行业或部门竞争,造成现有馆员队伍面对日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aoyu/39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