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RFID新闻中心

国外对图书馆空间建设模型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DonaldBeagle[1]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两层论,二是JimDuncan和LarryWoods[2]提出的三层次的概念,即物理层(physicallayer)、虚拟层(virtuallayer)和支持层(supportlayer)。图书馆空间不仅包含线下学习、合作、活动的物理空间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线上知识共享、交流协作的虚拟空间,信息服务与背后的技术支撑也是图书馆空间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笔者将从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与服务支持三个层面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的空间类型建设现状进行如下梳理。

1.1物理空间

(1)朴素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UNCC图书馆IC馆员RussellBailey[4]认为信息共享空间除了要有强大的数字环境,还需要拥有可以为用户提供研究指导与技术支持,能满足教学、学习等诸多需求的硬件支持。吴建中[5]教授认为信息共享空间就是一种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检索信息的、测试软件和硬件的研究“场所”。在以上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孙瑾[6]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将信息共享空间物理空间建设方案具体化,将信息共享空间划分为信息台、小组学习区、个人学习区、多功能室、图书资料区、打印扫描区与休闲区,并详细地介绍了所需设施明细,配备利于学习、交流和协作的装备与设施,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多媒体制作设备、无线网络等。国内高校比如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宁夏大学等的信息共享空间物理空间建设的实践也基本在这种朴素的建设方案上发展完善。

(2)注重协同合作与人文关怀的学习共享空间。随着信息共享空间逐渐向学习共享空间甚至科研性更强的学术共享空间发展,国内对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也有了更多的观点。基于学习共享空间强调学习协同合作的支持的特点,尹雪[7]等认为学习共享空间应由开放学习区、小组学习室、参考咨询台、多媒体工作室、写作指导室、休闲区等服务区组成,强调需要同时兼顾个体和群体两方面的学习需要;朱小梅[8]的研究更加具象化,主张在家具设计与空间布局样式上应有鲜明的风格,使空间更具有人文性、趣味性和亲和力;长安大学图书馆交通分馆的建设理念充满人文关怀,将能体现公路交通学科的特征信息如公路、桥梁、隧道等有机融合在环境中,使读者感受浓厚的学科气息[9]。

(3)面向创新创造的创客空间。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一次转型升级,创客空间的建设又引发广泛探讨,高校图书馆也积极响应,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都成立了创客空间,电子科技大学成立“创新实验室”等。由于创客空间强调实践操作及其创新创造能够带来社会价值的独特属性,因此在物理空间设计上又有所增减与创新。赵杰、曹美琴[10]认为场地中划分的加工制造区、创意作品展示区、创意产品孵化区使创客空间的社会价值与创新创业服务属性最大化;曹芬芳、刘坤锋[11]建议创客空间可建设移动式物理空间作为实体创客空间的移动式分支;孙建辉、戴文静[12]通过调查发现用户对于3D扫描仪、3D打印机为首的各类新型数字制作工具有诉求。

(4)智能技术规模性应用的智慧空间。目前我国对智慧空间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未有详细的建设阐述,国外论文多采用“smartlibrary”“smartspace”[13]。大多数研究都将“智慧空间”或“智能空间”泛化为“智慧图书馆”,但二者是有差别的。目前的研究中,刘宝瑞等[14]认为智慧空间是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从社会中收集知识,并通过自组织、自优化、自创新将其返回给用户的智慧图书馆的空间样貌之一;卢章平等[2]则明确指出智能空间依赖于RFID(射频识别)、普适计算、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VR/AR等技术,智能技术的规模性应用在智慧空间的物理空间的建设中起关键性作用。

1.2虚拟空间

(2)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虚拟空间建设。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交流协作与互动不再局限于网站等PC端平台中,移动端的开发对虚拟空间建设有了重大启迪和推动作用,提供个性化推送、SNS在线讨论、实时咨询等服务,成为了虚拟空间的重要建设内容[17]。在移动学习环境中,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开发学习终端的操作系统或客户端软件,实现学习资源无缝集成,另外微课程、MOOC、学术视频等在线教育模式也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和平台服务。创客空间的虚拟空间更加具有应用性,用以辅助实体创客空间,为用户提供线上创客活动的平台,比如可以在云服务器下载或上传项目进程、文献和各种资源[18]。

1.3服务支持

(1)不断智慧化的信息服务建设。图书馆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人性化的物理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还提供优质的虚拟信息服务。除了传统的信息咨询、资源查找、在线交流之外,图书馆共建信息服务正在朝个性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比如许多图书馆已开展数据挖掘与推送的个性化服务、利用动态交互平台随时随地参考咨询与协同探讨。

(2)多元并进的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是构建图书馆空间和支撑系统运行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信息服务技术方面,多种技术齐头并进:web2.0技术为图书馆虚拟空间的构建提供了交互软件工具和知识共享环境[22];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通过采集、分析用户在空间中的各种行为信息,辅助图书馆进行参考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读者数据的精准细分,提供个性化的跟踪式服务[23]。在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方面,云南电大图书馆[24]配置了多级网络安全设施,建立全面的校园网管理规章制度及网络安全措施。

(3)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要求。人力资源与信息服务密不可分,不同的服务应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来负责,现今图书馆空间建设对人力资源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李朝晖等[25]提出创客空间应注重培养智慧馆员,引进技术专家、市场顾问和志愿者以支持创业创新项目的顺利运作。

2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问题

基于以上梳理可以发现,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图书馆空间的发展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强大。物理空间的建设已较为成熟,各种类型的空间功能分区及设备设置配置都已成体系,更加注重空间品质的提升与注重专业化、智能化硬件设施的应用。同时,随着web3.0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虚拟空间建设越来越重要、使用越来越频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成为图书馆的建设趋势。但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问题。

随着web3.0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需求、习惯的改变,虚拟空间的功能与内涵也相应的改进。图书馆的虚拟空间建设越来越重要、使用越来越频繁,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融合还不够,二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等各种形态的空间之间的鸿沟大,可以运用智能技术实现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与信息服务间有机融合。同时,作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开展智慧化信息服务的载体与基础,智能化设备设施对提升物理空间品质有重要影响。

在信息服务方面,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是图书馆的建设趋势,如今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已经尝试通过分析用户来判断其喜爱偏好,为其推送个性化内容,但也仅停留于此。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对数据进行采集与存储,而是应充分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最终实现知识创造和服务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空间中的应用,有机融合了用户、资源、环境与服务,为读者带来了视听触嗅全面丰富的感知体验,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在图书馆中应用模拟人的各种感知的虚拟现实技术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2.2信息安全的保障不足

2.3馆员素养与图书馆建设进程不匹配

虽然如今高校图书馆空间中用户的自主性增强,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按需自行索取资源、享受信息服务,但有些需要人参与的更复杂、更真实的服务仍然是不可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如今大多数馆员缺乏专业化、技术化,不能很好的适应目前空间“智慧化”的发展趋势,也缺少智能化设备的使用经验,只能为用户进行简单的、传统的指导,因此智慧化馆员的培养仍然很有必要。

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不受重视、人文精神价值偏离[26]、空间建设理论多于实践、资金投入不足等也是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还未发展至更加智慧化的阶段,仍需要改进与完善。

3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对策及趋势分析

在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对策进行探讨,并预测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形态。

3.1合理增置智能化设备设施

图书馆除了配备传统工作设备、数字制作工具等外,还可在空间中配备如智能机器人、PAD等移动设备、媒体触摸标识、座位预约、射频识别设备、可穿戴智能设备、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全球定位系统、iBeacon室内定位系统等新型设备设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高级的线下感知体验,提升用户使用空间的兴趣与效率。

3.2运用智能技术有机融合各形态的空间

图书馆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机器人技术、VR/AR技术、RFID技术、iBeacon技术、数字空间整合技术、普适计算理论及应用等,增强用户与有机一体化的空间的交互,可以使其通过视听触嗅等感知来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如RFID技术可以智能控制管理空间内部设施,使整个空间变成一个智慧感知系统;利用VR技术为用户提供模拟空间场景,使用户远程体验实体空间,或者模拟纸本翻阅;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代替人工咨询、导航、借阅等基本服务,给用户更新奇的交流体验;利用iBeacon室内定位技术,让用户在空间内不同位置时收到相应的读者服务与资源。

3.3利用数据挖掘为用户推送智慧精准的服务

充分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更加主动地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智慧的信息服务,而不仅仅是移动端的推送内容,最终满足用户的复杂需求。空间中广泛应用的各种终端设备让图书馆积累了海量的客观数据,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每一个用户的行为习惯与资源偏好等深层价值,图书馆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进行用户细分,预测用户信息需求,为其推送个性化的精准服务,还可追踪跟进用户,及时调节改进服务策略。

3.4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保障用户信息隐私,让用户安全享受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保障庞大的信息资源不受侵害,一方面配置网络安全系统,过滤不良信息、垃圾信息,防止病毒入侵破坏网络;另一方面,制定全面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与应急预案,从制度层面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3.5培养高素养智慧馆员

智慧馆员除了应有传统的、基本的素质技能要求,还应该掌握更多的技术,并且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高质量解决问题。图书馆应设立培训部门,提高空间内人员信息素养,如加强馆员职业道德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设备使用等业务能力。同时,用户培训也不可忽视,这有利于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使其更好服务于用户。

纵观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物理空间的质量将会越来越高,虚拟空间功能愈发强大,图书馆服务不断转型,越来越智能和主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并规模性运用到图书馆建设当中,高校图书馆空间的智慧化趋势逐渐明朗,“智慧空间”作为图书馆空间发展的新类型,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趋势。

4结语

信息共享空间在我国出现并迅速发展后,它衍生出的众多发展方向“学习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等都被图书馆学界广泛探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空间不断向着智慧化方向迈进,一种更加高级的图书馆空间形态“智慧空间”逐渐成型,智慧空间终将会成为下一阶段空间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将超越以往的图书馆空间,带给用户更加生动、高效、优质的体验。无论图书馆空间形态再如何发展进步,其实质都是为了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智慧空间建设的初衷与终极追求。图书馆空间的建设应顺应当下“智慧”时代的要求,坚持用户至上的建设理念,吸纳新技术,探索新服务,不断优化图书馆空间智慧化建设。

THE END
1.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docx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图书馆作为一个传统的阅读场所仍然在我们身边存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接下来,本文将对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一、图书馆的布局问题 现代图书馆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17/5202304220011011.shtm
2.图书馆借阅量“断崖式”下降,需要关注哪些真问题?媒体札记“纸质图书借阅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目前借阅量大概是10年前的13%,这和全国高校图书馆的趋势基本一致。”不久前,在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发布的《2023图书馆年度报告》中,列举了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断崖式”下降的数据。 正如这份报告所言,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并非只在个别学校发生。根据湖南大学图书馆年度阅读报告,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403/t20240323_15150744.htm
3.图书馆调查分析报告(精选6篇)学生是否会利用图书馆,与她的知识面的宽窄和他的功课好坏有很大关系,而图书馆只能的发挥水平又是通过读者的实际利用情况反映出来,为此,我们针对本校本科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高校图书馆利用现状,分析同学们在利用图书馆资源时的走向,并对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同学们的真正需求,达到合理有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d0w3o9.html
4.数智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迎接挑战?长三角公共图书馆发展论坛举行新民晚报讯(记者宋宁华)数智化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10月22日,“第四届长三角公共图书馆发展论坛(上海)暨第十五届浦东图书馆学术论坛”在浦东图书馆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智空间与新质阅读——公共图书馆的新发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670187602972223&wfr=spider&for=pc
5.2024《2024-2030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在多年数字图书馆行业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数字图书馆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数字图书馆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24-2030https://www.cir.cn/9/37/ShuZiTuShuGuanShiChangXuQiuFenXi.html
6.高校图书馆宣传现状分析及对策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02期高校图书馆宣传现状分析及对策董和生 就高校图书馆宣传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针对高校图书馆宣传的现实,提出应从现代图书馆宣传理念、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优化组合现代与传统宣传措施和提高馆员素质、提供深层次优质信息服务等方面开展高校图书馆宣传、提高图书馆效用。 https://wap.cnki.net/qikan-SZHD200902035.html
7.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以国家图书馆和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调研、问卷调查、有效性测试等方法,对中国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并与美国排名前25位的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普及率偏低,服务模式主要为WAP和APP;移动服务和移动https://www.oalib.com/paper/4384577
8.2021年中国公共图书馆业发展现状分析(附机构数量有效借书证数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大部分是在省,市,县,乡等地域划分的基础上由政府投资建立的。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987982.html
9.行业动态当前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特色资源网站500多个,市级图书馆特色资源网站虽然数量庞大,但总体建设水平不高,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地方公共图书馆缺乏特色网站建设资金,建设费用均来自国家拨款或省级财政支持,即使在网站建设完成以后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护网站正常运行。 https://www.hy755.cn/article/23816.html
10.学校图书馆的工作计划(精选14篇)5.坚持定期防火教育和监督检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确保图书馆安全。 6.加强向总局、主管领导请示汇报,主动联系年级、科级,征求意见,做好教材室、图书馆工作。 学校图书馆的工作计划 篇4 一、现状分析 “书自有金屋,书自有颜如玉书”。书籍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是人们知识的源泉。为了让孩子们随时都能接触到书籍,提高他https://www.ruiwen.com/gongzuojihua/3239773.html
11.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员的人格因素和职业现状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图书馆员的人格因素和职业现状分析,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数。方法:于2005—06/08纳入大连理工大学伯川图书馆馆员72人作为人格测试组,男7人,女65人;同时纳入2005-07前在职的全部馆员122人作为职业现状分析组,男26人,女96人。采用国际公认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人格测试组进行人格https://www.xueshu.com/zgzzgcyj/200739/26658730.html
12.图书馆编目规则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本文对文献编目规则在图书馆编目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具体编目实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提高书目数据质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编目;编目规则 1 我国图书馆编目现状 目前,国内图书馆界有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中科院系统、社科院系统和上海文献https://www.xuexila.com/lunwen/PM/library/42973.html
13.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通用10篇)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纸本记录为主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网络化、数字化成力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方向,作为数字化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已成发展之趋势。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状https://mip.wenshubang.com/fangan/676179.html
14.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十五”发展规划(一) 湖北省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 湖北是我国的教育大省和教育强省。全国第一批进入211的61所大学中,湖北占了6所。同样,湖北高校图书馆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据1995年年统计,湖北高校图书馆藏书总量达2460万册,居全国第四位;馆舍面积34.2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二位;工作人员2440人,居全国第三位。1995http://old.lib.whu.edu.cn/tgw/txt/15.htm
15.浅谈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将强调合作理念、重视数字技术运用,并且更新管理理念,实现数据驱动。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趋势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分析 本文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多家图书馆管理系统,剖析了目前图书馆管理http://www.dbnyb.com/10/qiyeguanlilunwen/2018/1113/30588.html
16.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之我见二、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2005年年底,我们对全国31个直辖市、省及铁道部、新疆兵团共33家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33家图书馆中,在中文数据库订购方面,订购超过6种数据库资源的图书馆共25家,占76%。只有两家图书馆没有外购数据库,占6%。在中文数据库订购中,订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dx.pingliang.gov.cn/xxhjs/art/2022/art_88d4f67d89604e318b6da8bf2cf6f4c4.html
17.物联网技术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组成包括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技术、云计算、数据分析等。传感器负责收集数据,微处理器负责处理和分析数据,通信技术则负责数据的传输,而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则用于存储、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最终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 1.2 物联网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创新点 https://blog.csdn.net/weixin_29215509/article/details/14234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