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社长兼总编辑主持开幕式
中华医学会姜永茂副秘书长回顾了中华医学会百年办刊历程,学会期刊的创办和发展为推动我国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和学术繁荣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表示,科技出版正在经历一个空前变化的时代,而开放科学的出现,对科学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科学出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希望各位期刊界同仁通过中华科学出版大会这个交流平台,实现促进科技期刊与新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提升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目标。同时希望通过ChatGPT辩论赛能够激发大家对于人工智能在科技出版领域应用的思考和探索,为我国科技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图2中华医学会姜永茂副秘书长致辞
中宣部出版局倪轶巡视员表示在卓越行动计划等众多国家重大项目的带动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内容质量、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均快速提升,并在集群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有着可喜的成绩。随后,倪轶巡视员提出了三点热切的希望:第一,学术期刊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紧盯学科前沿,保障学术质量;第二,坚定推进集群化建设,提高出版质量与效率;第三,加强数字化、平台化建设,通过研究分析新技术,吸引更多优质资源。
图3中宣部出版局倪轶巡视员致辞
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刘兴平部长在致辞中提到,当前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为科研工作者、科学家等,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与机遇,中国科协也将规范并推动科技期刊高效、合理、安全地使用新型技术,同时刘部长表示将大力支持中宣部统一开发国家级、一站式、公益性的学术服务平台,促进学术互联、资源互通,并呼吁广大期刊积极参与科学数据汇交,推动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共用。刘部长也期待中华科学出版大会越办越精彩,能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界有高度有深度的品牌活动。
图4中国科协科技创新部刘兴平部长致辞
图5全体合影
主题报告环节
中国开放获取出版进展及展望
张铁明理事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张铁明理事长,总结了全球范围内开放获取出版的实践经验,并重点探讨了中国在开放获取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同时,还介绍了开放获取出版中的科研诚信的体系建设。最后表示开放获取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主流趋势,也是全球科研合作与创新的需要。
开放出版环境中的科技期刊同行评议
任胜利总编辑《中国科学》杂志社
如何提升同行评审质量——以《Research》为例
史永超副社长中国科协科技导报社《Research》负责人
中国科协科技导报社史永超副社长,以《Research》的创办为例,重点介绍了创刊时如何提升对稿件质量的控制水平,从学术质量控制流程和《Research》的学术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指出,稿件的质量控制必须通过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流程和制度,营造出敢说真话的学术评价环境,量化评价指标和质量标准,为投稿者提供良好的评价和出版服务,在业界营造出良好的口碑,才能使得期刊良性长久发展。
数据出版中数据质量的评估与作者提交数据指引
刘闯研究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
刘闯研究员指出,数据出版中数据质量的评估和作者指引是数据出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制定合理可行的作者指引,从而提高数据的质量和价值,促进数据出版的发展。
同行评议环节
开放科学成因及核心驱动力分析
宁笔业务总监Clarivate科睿唯安
开放科学的标准规范研究
顾立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同行评议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及防范对策
丁佐奇主任《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
开放型同行评议:模式、技术、问题与对策
刘雪立社长新乡医学院期刊社
新乡医学院期刊社刘雪立社长系统地为大家分析了同行评议,从同行评议的起源入手,介绍了其发展进程及意义。除了目前较为常用的单盲以及双盲评审外,刘社长主要对开放同行评议的概念、特点、分类、模式、发展进程以及代表性平台的开放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着重介绍了开放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并强调了无论国际上同行评议的主流趋势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期刊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浅谈同行评议的优势与挑战
刘可高级出版人WoltersKluwer威科集团
WoltersKluwer威科集团高级出版人刘可从同行评议困难和挑战出发介绍了应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并以其旗下期刊Medicine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如何提高审稿效率和质量。
如何培育激励和引导优质审稿人
季媛媛副主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
预印本平台对期刊及作者的影响
初景利主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初景利主任从什么是预印本,什么是预印本平台,预印本平台对期刊出版的影响以及对作者的重要意义等方面,总结了预印本平台的出现对期刊和作者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预印本平台,以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和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生。
ChatGPT辩论环节
5月13日上午9点,第二届中华科学出版大会辩论赛正式打响,本场辩论赛的辩题为:借助ChatGPT撰写的论文可否在学术期刊发表?
本场辩论赛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市场部及《母胎医学杂志(英文)》编辑部潘旸主任担任主持,由中华医学会王健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许岩丽总编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宗成庆研究员,Wiley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周洪总监担任评委。在潘旸主任介绍比赛规则后,令人期待的辩论赛正式拉开帷幕。
立论阶段:
正方一辩李辰提出ChatGPT对于作者和编辑出版者而言,可以优化基础且重复性的工作流程,极大程度地提升工作效率,并通过翔实的数据说明借助ChatGPT撰写、发表论文已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应迎合趋势,规范制度,合理合法地开展借助ChatGPT撰写的论文发表工作。
反方一辩王露露首先表明借助ChatGPT撰写的论文在作者贡献方面无法明确,其次对于编辑和评审专家而言,如允许借助ChatGPT撰写论文,则必须加以监管,从而增加审核等后续出版环节的难度和工作量。
攻、辩及补充阐述环节:
正方二辩闫峻通过作者、编辑及技术视角分别阐述了应积极接受技术变革所带来的益处,并表示应通过完善规则、制度来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反方二辩毛慧贞表示现阶段ChatGPT并不符合学术发表的要求,诸多学协会和出版商均不认可ChatGPT的作者身份,部分期刊也不允许在论文准备阶段使用ChatGPT,同时还会出现知识产权争议。
正方三辩张宁表明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双刃剑,ChatGPT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但ChatGPT只是工具,责任人应该是使用者本身。同时指出ChatGPT的出现在信息获取渠道上使得人人平等,不失为一柄科研利器。
反方三辩夏爽认为使用ChatGPT缺少批判性思维,无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发表借助ChatGPT撰写的论文也背离了学术传播文化使命以及劳动创造价值等观点,同时表示,现阶段人类文明还很幼小,不应故步自封,让ChatGPT代替人类工作。
自由辩论环节:
总结陈词环节:
反方四辩楚青就ChatGPT的使用在创新性、原创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款款而谈,并指出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远远多过其带来的便利。最后她表明人类的思考和真诚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正方四辩刘爽认为就使用者而言,不会因ChatGPT的出现而懒惰,反而应更加深思熟虑地掌控和引导ChatGPT的使用,同时希望在座的期刊工作者们把握机遇,拥抱新技术,描绘更精彩的学术篇章。
专家点评:
精彩的辩论环节就此告一段落,各位辩手运用精辟的见解、犀利的语言,向现场评委和观众们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最后点评环节,几位评委对各位辩手翔实的准备与高涨的热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表示此次比赛可谓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既有“辩”的剑拔弩张,也不失“论”的雄浑气势。最后魏均民社长指出,辩题无谓对错,希望通过此次辩论赛的能够为期刊同行们带来更深刻的思考。
最终,经过评委和现场观众的评分,正方代表队最终获胜获得本次辩论赛团队优胜奖。反方代表队获得了本次辩论赛的团体优秀奖。最佳辩手是正方四辩刘爽。
至此,第二届中华科学出版大会辩论赛环节圆满结束,本次会议通过辩论赛这个环节能更大程度地加深与会者的参与和思考。
ChatGPT与学术出版环节
ChatGPT与科研诚信
宗成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ChatGPT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展望
周洪总监Wiley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
ChatGPT对知识服务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张智雄副馆长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结语
第二届中华科学出版大会聚焦开放科学、同行评议以及当下最新AI技术——ChatGPT对出版行业的影响,通过探讨科学出版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和新趋势,促进科学出版的创新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期待明年与更多的期刊出版界同仁相聚第三届中华科学出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