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把文化和历史记录并传承下去北晚新视觉

2018年4月19日讯,“挽留正在消逝的文化现象,抢救正在流失的记忆资源,这是我们正在做的。这也是身为图书馆,其记录文化、历史的功能的本职工作所在。”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中国记忆组组长韩尉说,如果能尽可能丰富地记录下当代的文化历史,后人在认知的过程中就能更客观地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这正是‘中国记忆’项目的意义所在。”

这个项目从2012开始进行口述史料、影像文献等新类型文献的建设和服务。迄今已建设“东北抗日联军”、“传统年画”、“大漆髹饰”、“蚕丝织绣”、“我们的文字”、“当代重要学者”、“我们的英雄”等20多个专题,收集到逾1800小时的口述史料、影像文献和大量历史照片、手稿、非正式出版物等文献资源。

如今,李在德老人已经101岁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同志们仍然保持着每年去探望她的习惯。“老人已经记不起更多往事了,但仍旧每次都提醒我们珍惜得来不易的好日子。”

这位老人1918年出生,1935年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曾任东北抗联六军二师保安连一排排长,在战斗中屡次负伤,1939年3月养伤时与部队失散,弹尽粮绝,被迫弃枪回家。1946年参加汤原剿匪战。“因为负伤在家养病,没能跟上队伍的步伐,多年以来,他的老战士身份一直得不到承认,甚至一直有传言说他是‘逃兵’,让老人多年来一直十分懊恼。”在讲述当年的情形时,老人情绪有些激动,“说着说着,他掀起上衣,用手在肚子上比划着当年子弹是从哪边打进去、从哪边打出来的,说到肠子流出塞吧塞吧用毛巾堵上,就好像那不是自己的肚子而是身外皮囊一样的举重若轻。”老人一再重复当年连长说过的话,“誓死也不能投降。”

“他是一个出生入死的普通战士,多年来却被传说成‘逃兵’,他希望有更多的渠道表达自己,为自己‘正名’成了他的心愿。”韩尉和同事们意识到,史实,在变成史料,通过媒体或研究者成为公开出版物后,会变得更有力量。于是,他们把潘兆会老人的口述史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以此协助老人在当地民政部门得到了身份的承认。

老人如今已经去世,但能在离开之前帮助他完成心愿,让国图的工作人员们感到欣慰。

比如,中国记忆项目在蚕丝织绣专题中记录的国家级非遗蜀锦,过去有“寸锦寸金”的说法,正是因为其技艺之精巧,一位熟练的织工每天也仅能完成大约一寸宽的幅面。而现在使用电脑设计、机械生产,一天能织出很多。“在表面效果上,机器织出的蜀锦要比人工织的好一些,因为它十分规整,没有丝毫人工制作的‘破绽’。但是,这样也就少了过去的织锦中能够体现出的技艺和手法特点。我们的工作就是用影像的方式把这些祖先留下的智慧和记忆都记录下来,保存在图书馆里,现在或者以后大家想了解的话,就可以通过看视频、听录音等这些比较直观的方式了。”

在记录蜀锦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让韩尉感到一丝遗憾。在成都采访一位专工“挑花结本”的蜀锦项目国家级传承人时,这位70多岁的老人在追忆起师傅当年教授他技艺的过程中,说着说着忽然间泪流满面。情况的发生令工作人员倍感突然,在平复了激动的情绪后,老人没有继续主动回忆当时的情形。工作人员试图追问,老人不愿再说,绕开了话题。

“其实受访人在讲述中情绪的变化是有很多隐含信息的,我们也明白,老人应该是主动‘过滤’掉了一些他不愿提起的内容。这是我们收集口述史料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遗憾情况,很无奈,一方面我们特别希望受访人能够敞开心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接受受访人在口述过程中对自己记忆的选择和加工。”韩尉说。

现在,这样的影像记录工作已经在全国广泛地开展起来了。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各地的非遗保护中心开始对当地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访问,对他们的非遗实践和传承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影像记录,并对和他们有关的各类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由于在非遗影像记录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为这项“抢救性记录工作”起草了工作规范和操作指南。

“重要人物专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图书馆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而这项内容的纪录则是以国图自己的老员工朱岩推动国图采编工作自动化的故事为开端。“每一个图书馆人都讲好自己的故事,我们留给后人的必将是一个更加完善的当代图书馆史。”韩尉感叹。

THE END
1.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临时闭馆公告公告您好!为了给您营造更加温馨、舒适的阅读空间,我们决定对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 因此,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决定于2024年12月14日起临时闭馆,对部分区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工程。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陪伴,让我们共同期待重逢的美好时刻。 https://www.bplisn.net.cn/announcement/1269.html
2.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资格审查贯穿整个招聘过程,应聘人员应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凡弄虚作假或有舞弊行为的,任一环节发现资格条件不符的,一经查实,即取消其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已经聘用的,取消聘用。 特此公告。 咨询电话:010-88545529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邮编:100081 国家图书馆 2024年12月10日https://www.nlc.cn/web/dsb_zx/zxgg/20241209_2642183.shtml
3.美国十次啦怎么看不了用户反映无法访问平台官方回应正在修复中与此同时,此事件也促使其他类似的平台重新审视自身的安全策略,以确保不会重蹈覆辙。一些专家建议,各大互联网公司应定期进行系统测试和漏洞扫描,以提高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此外,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也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美国十次啦逐步恢复正常运营,我们可以期待它在未来采取更多措施来增http://hk.ssqf.vip/qfsgl/4569.html
4.为什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不能看书1 版权问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所有图书的版权因此读者只能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内阅读免费的书籍。如果读者https://www.hongxiu.com/ask/qvxkgjdfo
5.为什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不能看书1 版权问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所有图书的版权因此读者只能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内阅读免费的书籍。如果读者https://www.xs8.cn/ask/qurfozfpe
6.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门户是国家图书馆推出的数字资源综合检索平台,旨在有机地整合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多文种、多学科、多载体、多类型,且分布式存在的印刷型和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检索和信息获取服务。该系统具有整合检索、数据库查找、期刊查找、原文查找、个人空间等功能。您可以一次对多个数据库进行检索http://dportal.nlc.cn:8332/zylb/zylb_szzymh_faq.htm
7.学术相关最新整理!绝对不能错过的130个学术网站和26个科研工具《大公报》于1902年在天津创办,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大公报(1902-1949)数据库完整收录1902-1949年间《大公报》天津、上海、重庆、汉口、桂林、香港及大公晚报等不同版本的全文资料,是目前《大公报》版本收集整理最为完整全面的数据库。大公报(1902-1949)全文数据库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原始图档。 https://blog.csdn.net/fengdu78/article/details/126169115
8.我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员张一南,关于《红楼梦》里的“人设”及相关的我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员张一南,著有《红楼人物》等。关于《红楼梦》里的“人设”,及相关的一切,欢迎向我提问! 思想2023-04-02上海进行中 1521 Ta的其他4个话题 我是文化学者张一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神仙鬼怪,问吧! 我在北大、社科院精研中古文学二十年,关于唐代文学及相关的一切,问吧! 我是北大中文https://www.thepaper.cn/asktopic_detail_10025502
9.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开放资源不论是否搞科研,了解同行业的最新动态都必须要看文献资料。 其实,远不止期刊文献的下载哦,回想你大学图书馆都有什么!再想想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会有什么! 如何远程免费访问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是中国公民,有身份证,30秒办理好读者卡。 https://lib.bwu.edu.cn/info/1191/1535.htm
10.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往在黑白图录中难以辨识的朱点、朱笔文字、淡墨字迹,以及因纸色暗淡而不能清晰显示的字迹,在本书中将得到清晰呈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是《敦煌文献全集》的其中一种,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的原大高清彩色图录。本书的出版旨在将这批珍贵的文献化身千百,服务更多的研究者和读者。本书为第一八册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2257
11.老子两千五百多年前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典籍里的中国》问道继上一期节目带观众随“中国第一旅游博主”徐霞客感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侠客行”后,本期《典籍里的中国》将引领大家走进熟知的中国哲学鼻祖老子。你知道老子当过“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吗? 两千五百多年前,学成后的老子入守藏室为吏。如果按现在的说法,“守藏室”就是国家图书馆,老子可以被称作是“图书管理员”https://tv.cctv.com/v/a/ARTIHPF0VIs3LTj7DrdpdowL210912.html
12.*简讯要闻*.2009年第2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5月12日,“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四川分馆”签约暨挂牌仪式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国家数字图书馆是政府主导建设的一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目标是建成世界最大的中文数字信息保存与服务基地,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中文数字资源服务,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四川分馆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在西南地区的第一家分馆。“地震文献展”也在http://sass.cn/916156/8313.aspx
13.“世界读书日”:最美人间四“阅”天3.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中国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分为总馆南区、总馆北区和古籍馆。目前馆藏文献超44https://www.gzszx.gov.cn/gzzxb/web/doc/detail/3515/A4
14.盘点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图书馆中外文化双语阅读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始建于1862年,当时名为莫斯科公共博物馆及鲁缅采夫博物馆图书馆,1925年改名为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随后,这座图书馆收藏了所有发行的俄文著作,还有大量地图、札记、乐谱和音频文件。该馆藏有1092年《阿尔汉格尔斯克福音书》的斯拉夫语手抄本。与很多国家图书馆相似,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贮藏空间日渐不足,他们https://www.kekenet.com/read/201606/448891.shtml
15.育儿“宝藏网站”大集合!假期带娃再不愁国家图书馆少儿馆官网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可以在线看儿童期刊、绘本、动画,还有名师公开课。 “中少快乐阅读平台”中有《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儿童文学》等近20种报刊杂志可以在线阅读,论坛讲座版块也很适合家长自学提升。 网站地址? 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Detail?Id=1ca3692e-15a4-45fb-a080-c990b0475ed9
16.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心立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由国家投入和支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心目前收录的文献类型包括中文期刊、外文期刊、集刊、古籍,https://www.ncpssd.org/
17.全球18家顶级国家图书馆馆藏照片,为你图说20世纪中国该系列由曾掀起“画传”风潮的媒体人、《凤凰周刊》前主编师永刚主编,借由全球18家顶级国家图书馆的千余张中国照片,带领读者,特别是年轻人,重回百年历史,认识自己的祖国。 师永刚称,再度重写这套系列计划为十本的宏大当代史丛书,不只是回顾梳理这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真实意义,更是试图通过这样一套符合当下年轻人,新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1/12/c428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