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精选5篇)

图书馆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正逐渐减弱对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馆员体力的依赖,而是增强了对信息资源和馆员知识的依赖。然而,一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都离不开人,在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中,人力资源已成为最重要、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列宁曾经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无数事实证明,在图书馆所有的资源中,馆员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开发及利用,并给予他们报偿的一系列活动。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组织行为,开发全体馆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使每一位馆员树立神圣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尊严感,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全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实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通过能力测评、岗位分析、绩效评估、薪酬管理、激励计划等一系列管理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的战略性重组,有效盘活人才资源存量,改进人才资源增量结构,使人才资源的宏观结构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图书馆领导要为馆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为馆员自身价值的提高和个人才能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达到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

2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弊端

2.1人事管理制度缺乏激励功能

由于图书馆属事业单位,其人事管理包含行政干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两个序列,行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二者之间享有不同的职级待遇,其工资待遇分别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执行,馆员晋升工资的唯一途径是靠工作年限积累、职务升迁和职称评聘来实行,工资制度缺乏激励机制,难以真正与馆员个人的实际能力和绩效相挂钩。而在管理的具体过程中,则将人当作一种被动体,馆员都受制于各种规章制度,受制于人为的过细的指令。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是不自在的,类似于一个会说话的工具供他人驱使,无法激起馆员的积极性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2.2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缺陷

从目前多数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的情况来看,由于制度的原因,普遍都侧重于计划配置而忽视了市场配置的机能,馆员的招聘需求计划往往带有经验色彩。由于缺少明确的岗位说明和馆员跟踪制度,馆员和图书馆、管理层彼此之间缺少了解,导致岗位配置带有主观性和盲目性,造成某些岗位人员紧缺,而某些岗位的人员又过剩的现象。馆员的调配也仅仅从图书馆工作需要出发,较少考虑馆员个人的意愿,致使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主人翁意识不强,团队的整体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2.3人力资源开发重学不重用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使馆员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最大地实现其个人价值。主要包括图书馆与馆员开发的制定,馆员培养和继续教育的投入、实施,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及馆员的有效使用等。以往的人力资源开发,只是注重馆员的培养与继续教育,而往往忽略了馆员的有效使用。对人才只注重拥有,而不注重有效使用,其潜能得不到挖掘和发展。事实上,对馆员的有效使用是一种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通过有效使用馆员,充分发挥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身潜能,便可产生较大的劳动生产率。当馆员得到有效使用时,对馆员而言,其满意感增强,劳动积极性提高;对图书馆而言,则表现为馆员得到合理配置、组织高效运作、劳动生产率提高。

2.4馆员考核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

目前,许多图书馆都未建立健全馆员工作分析制度,对馆员的考评标准使用事业单位统一的“德、能、勤、绩、廉”这一类抽象、模糊的指标,考评中的感情分、印象分占有很大比例,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和评价体系,使绩效考评缺乏可衡量性与可操作性。而且现行的绩效考评制度既缺乏公开的交流与反馈,不能使馆员通过考评而明确自己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又不能实现绩效考评的最终目标,即促进图书馆整个部门的绩效得到改进与提高。

3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正逐渐摆脱传统的服务手段,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注重的是信息的内容和价值,图书馆只有将人员、文献、设施等有形物的管理,扩展到网络、技术、信息等无形知识产业的经营上来,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满足读者的需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图书馆可从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建立与完善新的用人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1调整组织结构

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是建立在信息的物质化基础上的,根据文献载体形态的不同,将书、刊、电子出版物分开管理,这就需要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分别进行管理和开展服务。而一个合理的工作流程,可以理顺图书馆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重复劳动。因此,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对现有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在管理上,实行扁平化管理,精简职能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在业务上,对相应的业务部门进行合并,采取采编合一、藏借阅合一的管理模式,以达到精简机构、简化关系、减少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另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资源建设部和网络信息部等重要部门给予倾斜。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调整,真正从管理模式上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

3.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只有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人的知识各有所长,能力各有大小,水平各有高低,应按照和谐互补、高效精干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智能、专业、年龄、爱好,合理配置现有人员,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状态。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岗位设置实际和业务情况,针对馆员各自不同的知识、技能、动机和态度,给予馆员不同的岗位。总之,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一个朝气蓬勃、心态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合理使用人才

3.4实行工作岗位动态管理

实施工作岗位动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馆员固定岗位终身制的状况,建立合理、有序的馆内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其做法主要是在全馆范围内实行轮岗制。实施轮岗制,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整体运作的情况,熟悉和掌握多种技术,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上进心,避免角色单一,消除其心理疲劳和职业倦怠。同时,轮岗制还有助于馆员形成全局观念,消除各部室之间的隔阂,克服部门及馆员之间相互指责,只强调自己工作重要而不顾全局的狭隘意识。特别是新入馆的年轻馆员,应尽量给他们提供到各个部室、各个岗位实习的机会,这样可以避免新馆员对本部门以外的工作范围、工作方式一无所知的情况。

3.5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一个完善的考核制度可以激励组织成员的上进心,能激发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图书馆整个组织的绩效得到改进与提高。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各类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建立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绩效评价为核心,量化评价为基础,人员和组织单元为考核对象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相应的、强制性的量化考核指标,并在聘用合同中予以明确。明确定性考核指标,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结协作等;明确定量考核指标,如岗位工作量及基本分值、科研成果及基本分值等量化指标;明确考核的原则和考核结果的运用,对成绩优异者和出现问题者,应奖惩分明。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后进人员的工作表现,通过绩效考核要让馆员明白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清楚自己的优势、不足和努力方向。

总之,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满意感,增强馆员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全馆成为一支高效、竞争、和谐、创新的团队。

参考文献

[1]桂昭明.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8-50.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是用于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各种文献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文化及科研的重要信息技术研究基地。大数据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用于发展经济的新的“天然资源”,传统的信息存储技术和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已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师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引入大数据技术来解决供需矛盾势在必行。数据的研究和管理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是重要的,更是迫切的。

一、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功能有所扩展,在继承传统业务功能的基础上还需具备对馆内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总结的功能。因信息资源载体的多元化,如虚拟网络、计算机等,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收集各种音频、视频等,并进行整理和保存,同时还要整理分析读者信息、阅读数据等,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业务功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不断朝智能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由原来的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操作,简单的人工管理逐步被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所替代。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的图书馆基本业务知识,而且还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管理及应用等能力。很显然,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大数据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但能够通过结构化数据了解现在客户需要什么服务,也能够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深度挖掘高校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正在发生什么,以及预测和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从而使高校图书馆能够找到更好的服务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还存在以下困境:

(一)高校图书馆现有体制机制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不适应大数据时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很多在职人员都是高校在改革发展中转岗或安置的人员,没有专业背景,有的年龄还偏大,他们业务管理水平不高,而且管理手段模式单一,甚至缺乏服务意识,有混日子的现象,这从根本上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的高校图书馆虽然引进了一些专业的人才,但因人数少或缺乏领导,形不成团队,处于单打独斗或被边缘化的状态,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与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不相适应的,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图书馆现有人力资源

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不适应大数据时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采取封闭式管理机制,竞争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依然蒙着“人治”的浓厚色彩,缺失公平竞争,吃大锅饭现象严重。传统的管理理念,导致工作人员只能采取低层次、消极等待的被动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水平不高是师生常反映的问题。同时,考评制度和评价体系也很笼统,这使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没有危机感,更体验不到事业的成就感,对所从事工作的前途感到迷茫,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失去进一步创新发展的主动性和动力。大数据时代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而当前高校图书馆的考核制度与评价体系明显与之不相适应,束缚了人力资源的发展,不适应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全适应大数据时展需要的图书馆管理体制

(二)健立适应大数据时展

需要的图书馆人力资源队伍大力培养能够运用大数据进行图书馆管理的人力资源队伍,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生命线。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大数据人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对数据的捕获、过滤、分析、挖掘和利用能力。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不仅是重要的,而且也是迫切的。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管理人才。高校应加快引进信息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和国外高端图书馆管理人才,利用高层次人才去指导高校图书馆馆员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三是大力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开展各类培训,培养一支专业扎实、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图书馆人力资源队伍。

(三)完善适应大数据时展

参考文献:

[1]秦红.浅析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发展策略[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5)

[2]刘英飞.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才智

[3]李凤念.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受到的挑战及其发展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3)

[4]罗桦.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传统读者服务变革的思考[J].信息技术

[5]汪斌.浅析加强高职图书馆馆员绩效评价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问题,关系到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但多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上始终处于探索阶段,更多的还停留于理念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种种困境,不突破这些困境,人力资源管理就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那么,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哪些困境又该如何突破呢笔者试就这一系列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3.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落后。一些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还在延续着传统的管理方式,在思想观念、人事管理、分配制度上仍然继续沿用平均主义做法,致使职工的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有限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管理理念上管理者往往实行家长制模式,强调服从安排,重事轻人,只重视现代技术设备的添置、图书数量的增加,而忽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知识的培训。在人员的使用、提拔、考核等方面,不是以人的能力、绩效为衡量标准。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图书馆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是很重视,不仅没有图书馆人力资源培训计划,而且在经费安排上也很少,认为图书馆工作本身就不需要多少技术能力,无非就是借借还还,只是重复劳动而已,没有把图书馆员工当作一种人力资源来对待。

4.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与馆员的社会地位之间的落差极大。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文化职能。在知识经济日益进步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智力资源库,犹如人类社会的心脏,受到普遍的重视。中国的高校图书馆对高校本身的教学、科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的社会文化教育职能也非常重要。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较低,图书馆员不是一种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以至于图书馆职业没有吸引力。在社会上,图书馆员的职业地位排在第58位,每年工资只有2~5元万人民币。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而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管理学界经久不衰的热点问题,如何根据图书馆自身的特点,搞好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图书馆界一个新的议题。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特征

1.数字化图书馆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运用当代信息技术,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和储存,并向所有连接网络的用户提供服务,它以各种载体形式并存,包括各种电子文件、光盘、多媒体、微缩载体等。

2.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及必要性分析

人力资源指的是人本身内存在的一种生产能力,表现为人的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合理地、科学地“引进、分配、培训、教育、使用”广大馆员,帮助馆员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协作关系,激发馆员的潜能,全面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最大限度实现图书馆目标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建设诸要素中占主体地位的第一要素资源。离开了这一资源就谈不上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而当前的问题是图书馆普遍缺乏这些人员,这一人力资源建设的不良状况,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队伍,是当前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急需。因此搞好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迫在眉睫。

二、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配置上有很大的“人为性”

长期以来,图书馆往往是学校其它部门各类“下放”人员的“收容所”,是解决学校教职工子女就业和引进人才‘的配偶就业问题的首要选择,这就形成理科人员配置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图书馆领导往往是非图书馆或情报专业出身,图书馆专业知识程度不高,这使得他们在进行图书馆建设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眼光,同时非专业人员担任图书馆领导对馆内专业能力较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容易产生消极影响。

(二)缺乏高层次人才的发展空间

高层次人的缺乏、优秀人才发展空间的狭小及图书馆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度不够是当前各图书馆的一个严重现象。图书馆的领导者多为学校直接任命的非专业人员,这些领导者对图书馆的本质和发展普遍缺乏专业的眼光,对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把握度不够,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层次上,即不重视对馆内优秀专业人才的应用。图馆内部员工制度多是铁饭碗形式的终身制和世袭制,许多对职位被专业素质较低的员工占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馆外专业技能强、学历水平高的高素质人才无法进入图书馆。

(三)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滞后

图书馆领导对学科馆员制度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图书馆都还没有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有的高校图书馆在人力资源建设的时候虽然注意吸收不同学科背景的馆员,但是在具体服务工作中却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不同学科背景员工的实际效用。

(四)图书馆人员绩效考评工作做的不到位

三、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在图书馆建设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有调查反映: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源占20%,而图书馆员要占到75%,可见图书馆管理员在图书馆发展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深化,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少、工作热情欠缺、年龄老化等现实问题显得更为尖锐,为此,要加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优化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以人为本,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近年来,人本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是指在管理中,通过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馆员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把这一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开辟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建立增强动力的竞争机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内部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引导竞争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创立一种融洽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图书馆要有一个可操作的衡量标准和考核制度。以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来衡量,择优录用。同时,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定期定量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估考核,让能者上、庸者下,打破一岗在手、不思进取的局面,使竞争成为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提高应变能力、完善自身的动力源泉。

(三)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最直接的目的是激发全体工作人员的动机,引导他们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图书馆可以根据员工的敬业精神、实际工作情况和业绩,作不同级别的分配,可设立全勤奖、研究成果奖等奖项,鼓励员工多出绩效、多出成果,实行多干多得,少干少得,奖勤罚懒。运用科学的激励理论来分析员工的心理行为,倾注关心、理解与支持,让员工在实现工作目标的同时也使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

(四)建立挖掘潜能的培养机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挑战。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员工学习各种知识,如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知识产权保护等前沿知识;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将社会需求、图书馆培养目标和工作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人员在职进修或培训,让他们开阔视野,挖掘潜能。

结语: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它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各图书馆应紧跟最新发展趋势,努力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服务,以满足数字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只要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智慧,挖掘图书馆的优势,数字图书馆的前景就会是美好的。

[1]王预.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计算机

技术与发展,2007,(2).

[2]李青.试论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J].图书馆论

坛,2005,(2).

关键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系采用一系列管理活动保证对人力资源实行有效管理,其目的是实现个人、社会、企业或团体的目标、利益的最大化、理想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图书馆组织构架内对全体员工在自然状态、心理状态、动机、情绪、知识、技能、工作主动性、伦理道德标准及创新创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资源管理。有效利用现有和潜在的人力资源,合理的配置、管理与利用,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通过组织或自我行为,发掘馆员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绩效,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很多高校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作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以“馆员”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为其安排最适合他的工作,使其在工作中尽量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其中组织文化的作用就是让组织中所有成员都对本组织有着一种自豪、忠诚的责任感,且具有为组织目标献身的执着精神,从普通物的管理升华为文化、精神的塑造和对事业的一种理念、信念,而其载体就是文化。“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图书馆组织文化的缔造者、实践者、受益人。因此,必须坚持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实施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战略,依据馆员的不同需求层次与变化,以不同的诱因作为激励,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图书馆运转通过馆员的劳动去完成,人才和资源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壮大的两大要素,大学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必须通过迅捷的电子信息技术、海量文献资源以及高技能并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馆员来实现。

人才引进时,除对竞聘者进行传统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学历、年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外,对专业化程度高、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如采编部)人员的任职资格提出了更严格具体的职责、学历、职称和学术要求;而对偏重服务方面部门(如流通阅览部)人员任职条件则主要考量是否掌握馆藏书刊内容、布局,是否熟知借阅规则、权限、范围、职责,是否对本校学科设置、科研对书刊的日常需求比较了解。

大学图书馆是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机构,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是第一要务;图书馆是现代化大学的重要标志,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一支。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综合地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流动和管理。要打破论资排辈模式,按照任人为贤、效率优先、优胜劣汰,兼顾公平竞争的原则,建立一套卓有成效的激励、选拔和淘汰机制。人才群体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平衡系统,合理使用人才,使其学有所用,必须优化用人环境,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才可确保图书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重视人的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使日常管理与服务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确保图书馆合理、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THE END
1.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发展由谁来主导?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于2024 年 10 月 23 日-25 日举办“AI 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暨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 2024 年年会。参会同行给我分享了几张报告PPT(详见延伸阅读部分)。北京大学原副馆长陈凌《AI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思考》提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5/6690723_1141550696.shtml
2.科学网—圕人堂话题:什么样的图书馆是好的图书馆?(1)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方向迷失。各自各行其是,走一步是一步。某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原馆长感慨:“行业引领的大馆们,没有行动一致,所以就比较散乱。”圕人堂发起“什么样的图书馆是好的图书馆?”话题,一方面期待“如果”能有更大的作用范围,一方面期待更多“如果”脱颖而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4387.html
3.中国图书管理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应对阅读需求不足的困境中国图书管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明、普及知识的使命。目前,中国图书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应对。 首先,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图书管理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压力。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成为提升图书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关键。然http://share.office369.com/yingyong/107040.html
4.濉溪县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揭晓产品与服务5、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总结规划实施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濉溪县图书馆最新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推动本地文化的繁荣发展,我们将全力以赴,为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濉溪县图书馆而努力。http://www.zhongtuosheji.com/post/8247.html
5.蓝田县图书馆最新发展规划,蓝田县图书馆最新发展规划蓝田县图书馆作为本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和公共服务机构,承载着传播知识、推广阅读、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功能定位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蓝田县图书馆特制定最新发展规划。 https://wap.wh-yx.com/post/682.html
6.2025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调研:政策产业链现状与前景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技术处理与存储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形式,实质为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跨越区域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查询与传播。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其虚拟性、无围墙性、可扩展性、超大规模、分布式、易用性、无时空限制及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等优势,成为现代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 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56/digital-library
7.对于智慧图书馆各位有什么想法?在当今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522719/answer/42935565460
8.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总结:图书馆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源不足、空间利用率低下、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缺乏创新动力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数字资源系统、优化空间规划、提高服务质量、多元化功能定位、引入新技术和探索合作与全球化等办法来改进图书馆的运营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并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https://wenku.baidu.com/view/cad3d98d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7.html
9.土木工程实习报告3000字(精选13篇)1)中山图书馆简介 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位于文德路。原为广州学宫旧址。由美洲华侨集资捐款25万元兴建。林克明建筑师设计,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10月建成。该建筑布局紧凑,功能合理。主体建筑设在原高地上,四角尽端以小亭屋顶形式处理。四周采用回廊式,构成一个正方形平面。中央有一个大跨度的八角形大阅览室。主体https://mip.ruiwen.com/word/tumugcsxbg.html
10.分析图书馆网站建设(精选十篇)分析图书馆网站建设(精选十篇) 随着我国高校网络化,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图书馆网站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过程。但是就目前而言, 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还不太理想, 存在着各方面的缺陷。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 提高高校图书馆建设水平, 成为了本文将要分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0xmji5.html
11.图书馆2017年,图书馆主办的这份《高职教育研究参考》,聚力学院教学改革,围绕学院建设进行相关资料的摘编整合。这一年,本刊围绕学院新措施,实施导师制、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进行可行性研究文献摘编;围绕工作热点,社会热点及时编辑“教”与“学”、“高职党务工作”专辑或专栏;曾带问题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了解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528.html
12.超星平台登录入口/i.chaoxing.com1、大家首先登陆超星学习通app进入主页,点击“移动图书馆”; 2、点击“课程”;在上面的课程列表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需要学的课程,点击“收藏”,即可选择成功; 3、大家进入主页就可以看到很多图书、名著,没有的话可以输入书名进行搜素,然后点击后面的“收藏”按钮即可选择成功。 https://www.dongrv.com/a/16132/
13.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总结(通用14篇)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即使有再高的专业才能和组织才能,也难于发挥出来。我认为政治素质主要包括: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具有不断进取和创新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要深刻理解图书馆的工作意义和作用,强化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https://www.jy135.com/guanli/131343.html
14.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4月23日,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开展了“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活动在图书馆举行,由教务处图书馆组织,阅行读书会、兰亭书画协会、民族协会、乒乓球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师生参与了“读书日”活动联谊。活动中,有唱歌、跳舞、朗诵等节目表演,期间还穿插了诗词有奖竞猜,内容丰富多彩。https://lib.ynenc.cn/xsdt/9262428255.html
15.中专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13篇拥有实习工厂、各类实习实验室共28个,计算机800多台,多媒体电教室、闭路电视演播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各种文娱体育设施。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计算机管理,实行开架借书,电子阅览室亦可网上冲浪。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拓展德育内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暨技能节。活动贯彻整个https://www.wenshubang.com/zhiyeguihuafanwen/4614665.html
16.《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一红色经典名篇读书分享会2019年10月21日,知青文友会在河西文化馆视听室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一红色经典名篇读书分享会,与会的老知青十八人参加了分享会。将本次分享会上朗读的作品集结在一起做此美篇,一是做为资料可以保存起来,二是为没到现场的文友提供阅读的机会,三是为大家留下分享会美好的回忆! https://www.meipian.cn/2gw4pr92
17.《自然》:科学家探测到“地中微子”《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基因缺陷,猫咪不识甜滋味 猫以馋嘴贪吃出名,但它为什么不喜欢吃甜食呢?原来是基因出了问题!美国莫内尔化学感官中心的科学家在猫的身上找到一个失去作用的基因,有可能导致猫儿尝不到甜味,而这是地球上几乎每一种哺乳动物或多或少都具备的一种感官能力。研究人员从六只猫科动物身上采集唾液https://worldscience.cn/c/2005-08-26/608013.shtml
18.EPC项目管理工作总结(精选18篇)城镇建设规划日新月异,使得已经确定的管道路由与城镇新规划冲突较多;新规划对管道输气能力的要求也有提高,使得设计重新做可研和初设,在当前新规划的人口密集区增加了分输场站和分输阀室;同时,由于初设已时隔三年,管道穿越河流点环境的变化和个别河流穿越方式有变化,致使目前xx河、xx河和xx河等三条河流需要重新做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4281750.html
19.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通用13篇)4.在学校期间,多去图书馆看书,增加各种知识,做一个多才多艺的综合人才。 5.毕业后两年内取得自考毕业证书。 6.勤奋、认真、负责,多向前辈请教。 7.三年内成为公司技术骨干。 8.积极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收集所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机会。 结语: 通过之前的测量专业学术计划,我真正意识到学科的真实情况,毕业后可以https://m.oh100.com/a/202301/5893283.html
2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补充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什么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是一种脂肪。它们是正常大脑发育所必需的,存在于鱼类(ω-3 PUFA)和植物油(ω-6 PUFA)等食物中。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什么作用? 一些证据表明,ADHD可能与低水平的PUFAhttps://www.cochrane.org/zh-hans/CD007986/BEHAV_duo-bu-bao-he-zhi-fang-suan-pufabu-chong-ji-yong-yu-er-tong-he-qing-shao-nian-zhu-yi-que-xian-duo
21.职业规划自我监控范文(通用10篇)"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组织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并具备相应能力。典型职业如: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投资分析员。 4、现实型:(R) https://3g.yjbys.com/jiuyezhidao/zhiyeguihua/160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