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经验互鉴

摘要: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图书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资源、服务、技术等方面分析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有利经验和不利经验,并基于此提出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借鉴与协同策略,分为技术协同、资源协同和服务协同三个方面,以期实现两者之间的经验互鉴,促进图书与档案事业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慧档案馆;档案馆建设

1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

1.1智慧图书馆建设优点

智慧图书馆建设在信息化时代为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其成果具有以下三个显着优点:

1.1.1数字化资源丰富多样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传统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转换,使得读者借助网络平台获取图书、期刊、论文等资源。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不仅包括数量上的增长,更体现在多样性和广度上的提升。传统图书馆受空间和实体储存限制,可供收藏和展示的图书资料数量有限,而智慧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处理,突破了这一限制,使读者可以便捷获取来自各地的资料,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同时,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也推动了图书馆的多元化发展,从纸质图书到电子书、数字期刊、在线数据库等形式的资源集合,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

1.1.2网络化服务便捷高效

1.1.3智能化系统支持个性化服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致力于构建智能化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智慧图书馆能够分析用户的阅读偏好、借阅行为等信息,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阅读内容和服务项目[2],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智能化系统还可以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对图书馆的自动化运营和管理,提高了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智慧图书馆通过智能化系统的支持,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更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智慧图书馆建设缺点

智慧图书馆建设在取得显着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2.1数字鸿沟问题

1.2.2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2.3技术更新与系统升级

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为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智慧图书馆技术和系统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然而,系统升级和技术更新所需的成本往往较高,且更新过程中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系统不稳定等问题,给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和用户服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智慧图书馆亟须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确保图书馆能够及时适应新技术和新需求的变化。

2智慧档案馆建设现状

2.1智慧档案馆建设优点

智慧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在数字化时代下的一种全新变革形式,其建设成果具有以下三个显着特点:

2.1.1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放共享

智慧档案馆建设以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开放共享为宗旨,致力于传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图书馆侧重于书籍、期刊等文字性资源,而档案馆的特点在于其收藏的对象是具有高度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原始文献和档案资料。通过数字化技术,智慧档案馆对珍贵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起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库,通过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历史文献、档案影像、官方文件等各类档案资源。同时,智慧档案馆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些数字化档案资源,倡导开放共享理念,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2.1.2信息挖掘与数字人文研究

智慧档案馆建设强调信息挖掘和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与图书馆主要提供文献检索服务不同,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往往是非结构化的原始文本和影像资料,需要借助文本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智慧档案馆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检索和分析系统,实现对档案资料的内容提取、关联分析等功能,为学术研究和数字人文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工具支持。

2.1.3数字化管理与长期保存

2.2智慧档案馆建设缺点

智慧档案馆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2.2.1数字化转型与资源保护

2.2.2信息管理与标准化

鉴于档案馆所收藏档案资料的高价值,需要进行精细化的分类整理和信息管理。然而,档案管理工作因档案资料的海量和多样性,往往面临着信息混乱、分类困难等问题。因此,智慧档案馆需要建立起标准化的档案分类规范和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以提高档案资料的检索准确性和管理效率,保障用户能够即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的档案内容。

2.2.3数字化服务与用户体验

3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建设的互鉴与协同

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档案馆是图书馆和档案馆建设的重要趋势,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档案馆应当相互借鉴,共同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实现协同发展。

3.1技术协同

现代信息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基石,同时也带来了技术应用与创新的巨大挑战,这是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档案馆建设中的首要问题。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都早于智慧档案馆,在方兴未艾的智慧图书馆发展浪潮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技术应用经验,能够为智慧档案馆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在数字化资源的处理与管理方面,智慧图书馆能够对文字、图像、音频等多模态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模态转换[4],从而进行云端保存,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内容的保存,这对于智慧档案馆中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具有借鉴意义。智慧图书馆致力于定位图书存放位置并标记,从而建立立体化图书馆,便于即时定位图书位置,这对于档案库房的管理也具有参考价值。

在信息检索与推送方面,依托现代大数据技术,智慧图书馆在检全率和检准率上都得到了显着提高,检索速度大大提高,检索功能也逐渐多样化,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检索服务。同时,结合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智慧图书馆得以从海量文本数据中发掘高频词汇、总结主题、形成内容摘要,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文本主要内容,同时作为检索的重要依据,提高检索质量。

3.2资源协同

智慧档案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人文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智慧图书馆提供借鉴和启示。档案界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在智慧档案馆中保存着珍贵的历史档案。相较于以图书和文献为主的智慧图书馆,智慧档案馆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在面向社会普遍开放、全民共享方面,智慧档案馆要稍逊一筹。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推动和社会对档案资源利用需求的召唤之下,未来的智慧档案馆也应积极转变思路,突破传统档案馆的资源管理模式,从“重藏轻用”向“资源共享”[5]转变,积极搭建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跨馆室、跨区域、跨领域的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保障文化数字化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6]。

3.3服务协同

参考文献

[1]胡安琪.AIGC驱动下图书馆智慧服务生态模式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4(3):68-77.

[2]柯平,王洁,刘倩雯.生成式AI视域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路径[J].现代情报,2024(1):4-10.

[3]王珏,李涵霄.加快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智慧服务能力建设:“第二届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23(10):148-151.

[4]周林兴,张笑玮.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图档博(LAM)协同发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4(1):146-154.

[5]任越,问宇鹏.智慧档案馆知识服务的构成要素及服务层次探析[J].山西档案,2021(3):15-23.

[6]孔高敏,吕彦池,陈雅.我国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以江苏省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23(12):44-52.

[7]常大伟,刘菁菁.LAM(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协同服务的“碎片化”困境及其治理策略[J].山西档案,2022(1):21-26,39.

【基金项目】2020年四川省医院管理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CYG2020-09);2021年泸州市社科联项目“泸州市‘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模式下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69)。

【作者简介】何雯(1984—),女,汉族,四川泸州人,西南医科大学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医学情报、图书馆学、医学图书馆教育及计算机信息;通讯作者:王琼(1984—),女,汉族,贵州兴义人,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及医院领导管理。

THE END
1.2025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调研:政策产业链现状与前景数字资源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省市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总量超2万TB,达21756TB。高校数字图书馆也在快速发展,形成专用数字图书馆体系。 网络文学影响:网络文学作为数字图书馆馆藏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三十年发展,已对文学生产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37亿,多部网文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及国际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56/digital-library
2.数字展厅的不足之处有哪些1. 技术限制。数字展厅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但目前技术水平还存在不足,如设备http://www.mansitine.com/ask/87476.html
3.2023年版中国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终端数分析研究报告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 ¥ 58 元,已有0人下载 付费下载 文档简介: 智库在线 共7548篇文档 相关文档2023年版中国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终端数分析研究报告 0 相关搜索 2023 年版 中国 公共 图书馆 电子 阅览室 终端 分析 研究 报告 评论 发表评论 http://www.zikoo.cn/doc-11793.html
4.图书馆数字资源试用指南中文会议论文库、中文学位论文库、中文专利论文库、个人对比(自建库)、互联网库等庞大的主流的元数据,且更新及时,从毕业论文和期刊论文两种类型的写作流程进行充分的场景研究,从论文选题到查重交稿和与老师的互动,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论文写作环节,以数据加服务的形式,同时链接图书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MzU0MTU0Nw==&mid=2247514916&idx=1&sn=d358032f9508812ffac3301fa96bf4a5&chksm=fb0b2b60cc7ca276f8d8a4482770b360087341ce117fad509468998045b610005ceec021485d&scene=27
5.电子书阅读器是否仍能在数字阅读设备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产品行业市场分析显示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在这一趋势下,一种曾经引领潮流的产品——电子书阅读器,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那么,电子书阅读器是否仍能在数字阅读设备中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子书阅读器(eBook)是如何进入我们的生活中的。它最初https://www.jhsjdh666.cn/ke-yan-dong-tai/567238.html
6.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发展由谁来主导?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于2024 年 10 月 23 日-25 日举办“AI 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暨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 2024 年年会。参会同行给我分享了几张报告PPT(详见延伸阅读部分)。北京大学原副馆长陈凌《AI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思考》提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5/6690723_1141550696.shtml
7.数字图书馆研究11篇(全文)数字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是指数字化文献或数字化信息资源, 包括以数字形式出版的数字信息资源 (原生数字资源) 和通过扫描等数字化技术转换生成的数字信息资源 (数字化信息资源)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其实质是建成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数字资源从存储的地点可分为:光盘、磁盘、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各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qs5nyx2.html
8.图书馆工作总结(精选20篇)5、做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捐赠的2万册图书的编书工作。 图书馆工作总结 2 一、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可行分析 1、从全社会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角度分析 近些年来,受书刊涨价及一些民办信息机构的纷纷崛起等因素影响,全国多数文献情报单位,在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情报服务方面,都遇到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文献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750727.html
9.分享古文献检索常用网站一.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http://mylib.nlc.cn/web/guest/shanbenjiaojuan 国图是国内古籍资源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其线上的“中华古籍资源库”收录了国图的古籍影印本。检索框内输入繁简字体皆可。 检索结果包括题名、著者、刊刻年代、现藏卷数、版式等信息。页面下方虽然提供了“在线阅读”功能,但对mac用户不https://www.douban.com/note/672862528/
10.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精选十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汲取知识、获取信息、探索未知的重要的阅读与检索方式。数字阅读以其便捷、迅速、高效、环保的特点,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所谓数字阅读, 也即阅读的数字化, 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取或传递知识、文化、信息等的过程。数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84kw3h.html
11.医院科教科主任述职报告(通用17篇)2、 我院现共有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 四、数字云图书馆建设 xx市中医院图书馆升级改造成数字云图书馆,网上使用,满足院内职工的教研需求,丰富了职工的知识储备。 五、六批师承 1、根据《xx市中医管理局文件关于召开xx市20xx年度中医药专项经费绩效考核督导会议的通知》, 7月24日https://www.ruiwen.com/baogao/6425132.html
12.数字图书馆的总结(精选21篇)数字图书馆的总结(精选21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总结(精选2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https://mip.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2627949.html
13.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2.3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电子图书馆和数字资料库 在企业中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数据的计算,同样在工程项目建设前和建设过程中以及最后的信息集中处理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及数据的计算,在项目建设之前,第一要做的便是对规范而标准的手册等资料进行整理。如果是纸质文献就会造成携带与检索的不便,这时候,只需要将资料电子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suanji/733226.html
14.数字图书馆中译本参见[日]柄谷行人:《迈向世界共和国:超越资本=国族=国家》,墨科译,台北:台湾印书馆,2007年。 三者结合之道路。在这过程中,他试图透过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1818-1883)来重读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并透过康德来重解马克思,当然在其中不可缺漏的就是对黑格尔的批判。因此,这本长达504页https://www.enaea.edu.cn/sztsg/wenhuakejisuyang/zx/123105.html
15.知乎高赞:17个高质量网站1.3 中国国家图书馆 可以说,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是图书天堂,据说该网站数字资源总量超过 1000TB。不仅有图书,还有期刊、报纸、论文等各种资源。但缺点是这个网站的大多数图书资源由于版权问题不能远程网络访问。 1.4 苦瓜书 据说,苦瓜书是国内最早的免费电子书网站,该网站拥有 26 个不同分类的书籍和小说。缺点是仅仅只有https://www.lianxh.cn/news/89083c103fc91.html
16.电子书PDG(图文资料数字化)格式是超星公司推出的一种图像存储格式,具有多层TIFF格式的优点,由于采用了独有的小波变换算法,图像压缩比很高。超星公司将PDG格式作为其数字图书馆浏览器的专有格式。 阅读软件:超星阅读器SSReader4.0 CAJ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简称 CAJ)是清华同方公司的文件格式,中国期刊网提供这种文件格式https://baike.sogou.com/v65538.htm
17.数字馆藏按数据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页、多媒体资源等类型。 特点 ①优点:方便快捷、便于查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符合用户需求、利用率高;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不占用馆藏空间或空间占用少。②缺点:对技术、设备依赖性强;介质易损坏;管理难度大,长期保存困难;自建数字馆藏及其后续维护需要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78240
18.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数字资源加工标准与操作指南(36页(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项目版权声明本报告研究工作属于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我国数字图 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一部分,得到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编号为2002DEA2001按照有关现定,国家和《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 课题组拥有本报告的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628/7151005052002144.shtm
19.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四、解决了全校教职工、研究生在家里、宿舍访问学校数字图书馆问题。 由于数字资源提供商有协议规定:数字图书馆资源只允许校园网内用户使用,而我校延安路校区研究生大楼及松江校区宿舍的网络都不是直连校园网的,再加上这些网络运营商服务不到位,使得大量研究生和在家上网的教师无法访问数字图书馆资源,由于问题解决牵涉很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nianzhongzongjie/20230530073254_7190921.html
20.专利法律状态检索途径解析推荐阅读专利检索日文版日本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网页上有三个数据库可提供日本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检索,分别为:法律状态信息检索(經過情報檢索)、复审检索(審判檢索)、审查文件信息检索(審查書類情報照会)。 法律状态信息检索(經過专利情報檢索) 可以提供日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具体可以通过“号码查询(番号http://www.ipcoo.com/fenxi/201506/00000526.html
21.2024图书馆阅览室工作总结(精选17篇)2、电子阅览室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及二次文献开发与利用方面还有待加强,读者利用数字资源的意识以及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3、还要继续提升电子阅览室管理员能真正适应现代化电子阅览室的素质要求。 图书馆阅览室工作总结 3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学校图书阅览室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理想场所,是教师继续培训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1709706.html
22.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文史纵横理论频道成都夺冠 《2015年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在中国数字阅读城市指数榜单中,成都、深圳、北京名列前三。 阅读时间 成都每月人均阅读天数为5.1天、每月人均阅读数量为7.4本。去年成都数字图书馆的访问总量达276万篇(册),服务读者约150万人次。 社区书屋 成都数字图书馆已建立起覆盖15个主流商用数字资源、30个子类共计约880https://www.workercn.cn/254/201604/20/1604201559409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