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导览的出现,改变了博物馆传统的宣教模式,提高了宣教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音导览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追溯语音导览的历史与发展过程,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宏观的介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语音设置情况。分析馆内语音导览在设置上的优缺点。
一、博物馆与导览的产生
二、语音导览器的发展历程
三、语音导览的功能与作用
(一)人工导览——讲解员讲解的功能与作用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所担负的任务,就是使博物馆教育功能具体化,在实物性、直观性教育中,以语言为载体,向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精神文明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引发人们艺术欣赏的兴趣,进行文物、标本审美引导教育,使展览具有更强的思想性、知识性、欣赏性和吸引力。
(二)数字语音导览(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1.可以使参观环境带有动感,内容更加丰富
博物馆是展示自然、社会和科技文化发生发展的公共文化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式的讲解,更需要知识与声效画面的立体结合。采用数字导览方式讲解,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使讲解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也创造了欢乐与动感的元素,使博物馆的展览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2.可以营造公众主动学习的空间
随着博物馆发展的脚步,不管是博物馆的形象还是教育理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开放,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在博物馆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公众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使用数字导览设备(软件)能够营造一些主动学习的环境,使公众自主进行探索和实践。
3.可以提供全面客观的服务
数字语音导览,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服务,避免讲解员因个人因素带来的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语种、不同层次的参观者的兴趣,使博物馆向更广阔的人群敞开了知识的大门。
4.可以提高参观的效率
四、语音导览的应用实践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是一座拥有48个展厅,开放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博物馆。常年展出《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青铜与佛造像》、《中国古代书画》等12个专题展览及其他临时性展览。
(一)导览形式的运用
1.人工导览——讲解员讲解
2.语音导览器
1999年语音导览设备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最初为磁带机,2003年升级为点播式语音导览器。随着科技的发展,语音导览设备也随之不断进行更新。现使用的点播式语音导览器可以提供基本陈列中302件文物,及专题陈列中的200余件文物导览介绍。
3.新媒体导览软件——“文博任我行”本地版
从2011年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发基于手机新媒体的导览软件。最初的版本是基于安卓系统的PAD导览软件——“文博任我行”本地版。相继开发网络版的“文博任我行”,但受当时的手机网络(2G-3G初期)带宽、流量等条件限制,网络版下载速度慢、流量资费高,游客认可度很低,网络版“文博任我行”一直没有得以广泛应用。
4.以二维为介质的自助导览
近年来,二维码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部分临时性展览中,以二维码为介质,通过智能手机的扫一扫功能实现自助导览。
6.智慧导览
随着手机无线通信网络从2G—3G—4G的快速发展,手机上网速度的提升,运营商对流量资费的下调,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加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年度观众接待量的逐年增长,研发一款自助网络版综合服务性导览迫在眉睫。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原有的“文博任我行”进行升级、扩容,改版为——“智慧导览”。智慧导览的logo图标采用甲骨文的“知”,形象美观大方,寓意深远。它是一款有别于目前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上的导览APP,能够为所有博物馆提供导览的统一APP导览软件,观众只需要下载一次,就可以到所有博物馆使用!
(二)不同形式语音导览在应用中的对比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通过使用以上6种导览方式,构建公众导览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让人们能更好地了解馆藏文物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为公众提供大量的服务信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这里收藏的140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体验着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的不同种类的导览服务。
五、综合性的发展趋势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语音导览也因高速发展的科技而具有更多的可能。中国国家博物馆致力于运用多种导览形式提升博物馆服务公众能力,为公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1)在专职讲解员方面,继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专职讲解员队伍。培养出一批知识型、专家型、有特色、有涵养的讲解员,能够把展览讲“透”、把藏品讲“活”,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文化自信作出应有的贡献。
(2)在内容方面,将不断扩大展品的语音导览覆盖面,预计到2020年可以提供近100小时的语音导览服务,达到展出展品语音导览全覆盖。
(3)文博系统走向信息化、现代化之路,必需依靠先进的数字技术
时代的变化带给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生活的改变,移动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为公共文化事业服务带来诸多机遇与启示。博物馆,也在信息化时代更加注重接力新技术应用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为观众敞开“参观”的大门——“永不落幕的展览”,在展览期间,观众可以预览展厅现场,合理安排参观路线,而在展览结束后,观众依然可以虚拟参观,不断回味参观体验。同时,也方便一些不能亲临博物馆的观众,在家中,足不出户观看展览,这极大地延续了展览的生命力。当今时代,采用各种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工作、学习、服务及业务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中国国家博物馆也将通过运用结合新技术、新的运营方式,从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全面打造云生态智慧导览。继续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文博系统资源与社会对接,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内容、产品、渠道、消费全链条设计。更好的体验“智慧国博”带来的方便、丰富的公众服务。同时,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在博物馆提供的导览服务中,看懂展览、理解文明、认知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爱上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