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在带来生命安全威胁的同时,也为中国本年度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普华永道基于疫情现状,分析疫情对经济增长及个别行业的影响,并就国家已出台政策提出应对及宏观政策建议。
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体来看,本次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将会明显超过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一方面,无论是确诊人数还是死亡人数,本次疫情的规模都已明显超过上次。另一方面,与“非典”时期相比,当前的增长环境、产业结构与政策刺激空间都已发生变化,对缓解及应对冲击都相对不利。不过,与任何灾害引起的冲击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冲击必定是短暂的。当疫情结束之后,经济增长将很快回到由基本面决定的正常轨道上来。
综合国内外机构的主要分析预测结果,我们认为,如果疫情在3月底或4月初进入收尾阶段,那么今年4个季度的增速可能分别为4.5%、5.0%、5.8%和5.7%,全年增速将在5.2%~5.3%。
“
疫情对经济增速的影响,主要来自对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具体影响。
消费方面
值得指出的是,经过多年的需求结构调整,2019年消费在我国GDP中的占比约为60%,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也是本次疫情冲击强于2003年“非典”疫情冲击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资方面
由于投资受到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加上政府对投资的刺激有望加大,预计2020年投资对GDP增长贡献度将有所提升。
进出口贸易方面
综合来看,无论是疫情期间(第一、二季度)还是全年,我国经常项目仍将保持一定的顺差,但相比2019年可能有所下降。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与2019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由于国际收支保持基本稳定,加上在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中承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计也将继续稳定。
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国内不同行业将产生不同影响。大致而言,对旅游、线下娱乐、酒店、航空、物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将产生较大负面冲击,而对制药、电子商务、网上娱乐和保险等则会产生相对有利的影响。
受负面冲击的行业
01文化休闲及旅游业
疫情全面升级后,文化和旅游部接连发文,暂停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产品业务。同时,各地方文旅主管部门也积极部署防控工作,例如,北京市取消了包括庙会在内的各类大型活动,故宫博物院也首次因疫情而闭馆。全国文旅系统内的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全部关闭并取消文化活动,各大旅游景区均已关闭。另外,文艺院团也已取消或推迟演出活动,剧场暂停对外开放。
以上活动的暂停,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群聚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何时能重启,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疫情防控进展。以2019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规模推算,2020年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损失预计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
02影视娱乐业
每年“春节档”都是电影市场重头戏。2019年8部电影在7天假期累计收获票房58.4亿元,刷新了春节档票房纪录。2020年春节档排片,有9部电影同时上映,原本被寄予厚望,市场预测票房有望接近70亿元。然而,随着疫情升级,居民在家不出门,使得这些影片不得不集体撤档,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损失严重。
从历年数据可见,随着春节档票房收入攀升,该期间收入占全年票房比例越来越高。从2016年起占比超过5%,2018、2019年的占比均超过9%。可见春节档重要性也在上升。由于疫情影响,预计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窘况或将导致全年电影票房收入“零增长”,甚至出现轻微负增长。
03餐饮及零售业
春节本是消费旺季,但为配合疫情控制,政府号召广大人民减少外出、留在家中,此举对餐饮及零售业无疑是沉重打击。多家连锁餐饮企业今年春节期间营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例如,旺顺阁2020年60家门店同期营收仅为455万元,较2019年同期2157万元下滑79%;眉州东坡春节假期共遭顾客退订11144桌,损失收入约1700万元;海底捞从1月26日起全国550多家店停业至今已10多天,收入损失及人工成本预计超过7亿元;西贝往年春节整体营收接近7亿元,但2020年几乎全部归零。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餐饮和零售企业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估计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该部分收入或减少50%至70%,相当于损失额5000亿~7000亿元。
04交通运输业
往年1月至2月正值春运客流高峰期,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封城”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外加返乡或外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给交通运输业带来显著影响。据交通运输部估计,2020年春节假期10天(1月24日—2月2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9亿人次,比2019年春运同期下降近73%。
随着疫情扩散,交通运输业将持续受到冲击。以民航业为例,据飞常准数据,2020年春运前24日,国内计划执行航班约47万架次,取消航班九万余架次。从2月起,每日取消航班超过一万架次,许多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取消率超过50%。跨境航线方面,全部取消来往中国内地航班的外国航空公司数量也在增加。预计疫情将给交通运输业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带来巨大压力。
05制造业
06房地产业
为有效预防疫情蔓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1月26日向全行业发出倡议,房地产开发企业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行恢复。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截至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售楼处已关闭,部分城市更是直接关闭网签系统。此外,建筑工地已基本停工,土地拍卖暂缓,地产中介也悉数停业。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开发商成交量相比往年春节期间暴跌95%。另据克而瑞监测,春节前后一周房地产销售数据基本为零。随着疫情持续,预计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开工和竣工都将受到不小影响。
带来机遇和利好的行业
疫情在给一些行业带来负面冲击的同时,也给另一些行业带来机遇和利好。
01医疗卫生物资及制药
另外,随着医疗专家在新冠肺炎救治方面的探索,各类中西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如火如荼展开。譬如,最近多家医疗机构就瑞德西韦组织开展临床试验,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认为,本次疫情过后,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改进,制药行业将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02电子商务
受疫情影响,预计额外需求将让2020年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回升到30%左右,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也将攀升至30%。
03在线娱乐、在线教育
由疫情导致的“宅经济”,除了网购以外,也包括其他以互联网作为载体的休闲娱乐活动,例如各类视频和音频、直播、网络游戏等。
春节假期结束后,2月3日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已陆续有企业开始复工,2月10日起,上海等又一批城市企业复工。不过,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复工企业仍以居家弹性办公为主。受本次疫情应对推动,远程办公正加速成为一种工作模式,并有可能在一些领域常态化。不过,过去第一周情况显示,许多企业远程办公并未达到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多个工具均“掉链子”。例如,一些企业使用的远程办公工具出现消息延迟或者显示未读现象、视频会议卡顿;企业远程通讯工具也出现崩溃现象。
05保险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已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保险密度已超过3000元/人,保险深度则达到4.30%。本次疫情初期,有部分疑似或确诊病人因负担不起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或耽误病情,更有确诊病人因此拒绝治疗、甚至隐瞒病情,间接导致更多人受到传染。
国家已出台政策应对及政策建议
自疫情在武汉地区爆发以来,湖北阻断了向外的人员输出,省内多个城市通过停驶公交、小区封闭等措施限制人员流动。湖北之外其他省市也进一步升级了交通和人员管控。在患者救治方面,中央调配全国各地医疗团队支援湖北。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后,接诊能力逐步提升。方舱医院建造、征用学校和宾馆建立轻症患者集中收治场所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床位供给。这些措施对控制疫情蔓延、降低致死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政策措施的宣布和实施,对于疫情控制及缓解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已产生积极成效。展望未来,更多应对措施有望陆续出台,在此提出以下宏观政策建议,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