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研究ResearchontheDesignofPublicSpaceinUniversityLibraries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

收稿日期:2024年2月10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1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16日

摘要

在全球科技化的进程中,云时代来临,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催生了各行业“智慧”的理念,各类图书馆也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实践。鉴此,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时代的需求,人们需要探寻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更有效地获取信息。目前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探索和其概念界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成熟,智慧图书馆所依托的是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科技,使读者能够享受到智慧服务一体化的一个新型平台空间,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网络科技和先进信息技术都是其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目前我国的智慧图书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很大一部分会受到信息技术的限制。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科技时代的全面普及,毫无疑问地会成为时代主流,必然对当下网络科技图书馆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功能空间,网络科技

ResearchontheDesignofPublicSpaceinUniversityLibraries

ShuaiXu

GuangxiPreschoolTeachersCollege,NanningGuangxi

Received:Feb.10th,2024;accepted:Mar.1st,2024;published:Apr.16th,2024

ABSTRACT

Keywords:UniversityLibrary,Intelligence,FunctionSpace,NetworkTechnology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1.引言

图书馆作为高校校园内最重要的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部分,代表的是校园内的知识中心,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等新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功能需求也应该发生转变。传统单一模式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知识需求了,图书馆从单一的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空间模式,开放型的多样化功能空间,现代高校图书馆是校园内的知识储备和交流中心的场所,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功能的场所。现代图书馆的开放性要求使得开放空间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空间,公共空间为读者提供了交流、展示、思考的场所,增加了图书馆的开放度和趣味性。

1.2.研究背景

在高校图书馆的场所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共功能空间,它是连接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也是读者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活动空间。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往往不再只局限于纸质藏书的需求,更多地需要的是互联网资源、信息媒介、电子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图书馆的功能形式也需要改变,需要多元化的选择方式。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功能空间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广大师生的精神需求和当下社会日益发展的趋势,5G时代的到来象征着有更多技术的支持来改变这一传统图书馆单一、不够便捷方便的公共功能空间。

在时代的背景之下,网络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入社会之中,智慧化不再是一种只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概念,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正在朝着智慧化这一方面发展,将网络科技技术运用在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功能的场景建设之中,现在我国对于图书馆的智慧化功能空间建设还只是处于发展之中,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目前处于一个上升阶段,高校图书馆是作为学校的标志,它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为广大师生在图书馆内提供科研和交流的场所,在高校里面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也在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进,高校对校园内的环境规划建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虽然通过对学校校园环境进行了适当的提升和改建,但是,随之而来带来的问题是建筑速度的提高导致了建筑设计周期过短,图书馆内部空间结构不够完善,部分空间功能使用率不够高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图书馆在设计之时除了考虑到了最基本的藏书和阅读的功能之外,而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空间;公共空间,由于公共空间的缺失,使得图书馆的活动空间使用率不足,高校图书馆应该怎样适应新的环境下公共功能活动空间的需求,并能充分地提高其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现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研究现状

图书馆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用来进行信息储藏的场所,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的发展为未来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建设提出变革要求。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内最核心的区域,其主要特殊性体现在所处的环境之中,它处于校园环境之中,所依附的对象为大学校园之中,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教学和科研教学工作服务。

本文所指的图书馆公共空间,也属于学生在公共区域可使用的活动空间,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只有单一模式的阅览室的概念,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衍生了新的公共空间,公共功能空间为图书馆带来了大量的可共享的各种平台,并且可以在其中体现出多元化的功能需求。在新型的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共空间。如;入口大厅、走廊、电梯通道、室内一角,都有可能成为其交谈学习发生的场所。意指除了储存纸本信息资源或数字媒体资源之外的室内空间。其表现模式有着多元化的设计。它没有明确的边缘界定,没有明确的范围,公共功能空间就是跳脱束缚的范围之中,跳出其中的限制,将其无限延伸在图书馆室内外的空间之中。

公共功能空间这一概念意指将人们从固有的阅览空间,自习室的概念之中解放出来,公共功能空间是放松之时的绝对定义,倡导人们在图书馆室内进行无边界的交流学习,激发人们的各方面的探知需求。

2.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

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在人类历史中一直是作为储藏知识的一个场所,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

人们在原始时代就懂得利用知识的纪录方法,内个时候没有文字进行记载,只是用最简单的图画进行雕刻记录,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人类世界生活的场景模式。

后来人类发明了文字,纪录这些信息的载体也应运而生,使得人类知识得到更好的保存,使得逝去的时光得以进行保存[1]。20世纪是的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中,随着各种媒介载体的发明,人们现在可以通过新的途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信息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图书馆空间功能的转变,国内传统的图书馆主要还是以纸质媒介的储藏方式,功能模式相对较为单一。而今国内图书馆的形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不仅能够保存传统的纸质媒介,也保存着电影、音乐、艺术作品。有传统的电子阅览室,还有着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社会活动、咖啡厅等,现在人们不仅能在图书馆阅览群书,也可以欣赏艺术品,休闲娱乐,学术交流等。图书馆不仅可以成为知识文化的交流中心,也可以成为信息媒介的传播交流中心,使得图书馆更具有时代特征。

2.1.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的一个发展历程[2]。在古代时期成立的学子学习最高学府叫国子监,是国家最重要的教育部门。古代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是书院,书院就如同现在的高校,学习教学功能也近乎相似。

我国历史上的近代图书馆是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是从古代图书馆走向现代图书馆的一个台阶。20世纪中期,国内才真正开始按照西方国家建造近代图书馆,建造外形和设计模式都仿照着西方图书馆进行设计和建造,有许多的图书馆都成为了第一批近代图书馆的代表,如:清华堂图书馆、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9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内一流的高等院校需要建设能够满足广大师生对教育科研等功能需求的图书馆,并配置现代的科技技术。因此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图书馆不光仅仅只是满足广大师生的教育职责,还要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意识地体会到知识的获取途径不仅仅是在单一的课堂上,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图书的阅读过程,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提升自己进行知识获取的一个手段和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职责,更是要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为培养国家栋梁和科研学子做出贡献。

2.2.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2.3.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出来文化产物。文艺复兴时期建造了多种类型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此时的图书馆由于纸质媒介的书籍不多,在布局模式上略显单一。

2.4.国外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相对于长一些,并有设立专门的研究型图书馆组织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有参与到其中的学术研究之中。进入20世纪,美国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较为迅速,是首个提出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概念的国家,他为研究和学术探讨提供可采用的信息资源,并且按照约定会定期举行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图书出版等。对推动高校图书馆发展和未来图书馆的方向带来了可探讨性。

2.5.国外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

国外对高校图书馆现状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功能的配置灵活、信息化的资源获取、多元化的学习空间等。

对于国外的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内部功能结构有一定程度上会随着办学质量的提高而提升图书馆的空间功能[4]。使图书馆成为校园内的资源信息中心、学习研讨中心,高校的文化氛围的推进也会影响着图书馆的学风建设。在功能配置上会更加灵活化,新形式的图书馆功能更加倾向于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国外传统图书馆只有阅览空间的不足,增加了多人学习、学生作品展览等不同空间功能的区域。让学生上网查阅、信息索取等区域,功能板块灵活,可以满足未来图书馆进行一些其他功能的探索发掘。

2.6.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将是以创新协助开放为主体,现代图书馆的开放性要求使得开放空间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空间,公共空间为读者提供了读、息、展示、交流、思考的场所,增加了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和趣味性,在未来也应该能够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

1、促进知识共享的开放空间

目前国内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设置更多偏向于学生独立的空间学习研究,以团体空间为交流学习的活动较少。相对于国外的图书馆空间功能设计会更加倾向于团队之间的交流学习,强调团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够激发思维火花的碰撞,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并发现新的创新活动。

国内图书馆开放空间应该更具有空间配置灵活度,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互动,区别于传统高校图书馆中过于空旷的空间,在室内功能空间设计上应该更倾向于具有交流研讨的知识共享的开放空间[5],可以承载一个集学习、互动、读、息、研讨的图书馆空间的创新场所。

国外的学习大多是以自主的知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为展开的学习研究。图书馆相对于国内在空间布置上会更加偏向于交流型空间,提供一个知识共享性的学习空间。

2、创造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境

在图书馆之中,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受到图书馆环境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图书馆的学习模式的以个人安静的自习为主要目的,以自己为中心并不会产生交流行为的单一封闭模式学习。现在图书馆的创新学习模式更多的是以多人以上的小组为组合,进行的学习研究、知识获取。所以,传统图书馆的学习模式并不能够很好的应对未来研究型空间学习的灵活程度,需要在两种模式之间设立一个过度的非正式学习空间。

现代教育的发展揭示了传统学习模式交流互动的缺乏[6]。需要更加强调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交流互动,逐渐地将之前传统模式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情境,强调集体化、团队化的研究模式和学生形式,重视课堂之外对学生能力、知识、自主的培养作用。

3、构建创新科研的信息平台

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交往,这要求图书馆以个人知识形成并为共享交流基础前提,将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中空泛的大功能空间,设置具有交流特征的公共交流学习空间,提供一个可以创新学习、知识交流特征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承载创新学习、知识共享的图书馆建筑空间构造[7],为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做一个有效的实体支撑。

形成一个创新科研活动平台的网络构架是学习交流空间和非正式的学习交流空间场所的结构支撑,是开放交流行为和个人学习研究的场所,为高校图书馆构建产生创新的知识科研的场所提供坚实的信息平台。

3.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论述

从建筑空间功能上分:是指除了阅览空间、藏书空间、办公空间、交通空间等最基本的功能空间以外的供广大师生使用和提供方便的空间,如:资源共享大厅、展览厅、音乐茶室吧、咖啡厅、室外庭院、研讨会议室、大学生活动中心。

公共空间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学习氛围、文化氛围、校园氛围、交流研讨的必不可少的空间。本文中所涉及的图书馆公共空间主要是只广大师生提供的交流研讨、休闲娱乐、信息检索的空间,这种空间存在不确定性,并没有具体的专属特性。

3.1.公共活动空间的界定

在图书馆之内,公共空间是在图书馆内可以活动交流的一个空间形式,意指由建筑实体围合而形成的空间,如附带阅览功能的公共功能活动空间有门厅、过道、走廊、楼梯等,附带服务功能的公共功能活动空间有信息检索区、查询区、咨询区等。附带有活动形式的公共功能活动空间有多媒体厅、学习交流中心、咖啡厅、智慧书吧、餐厅、商店等。

3.2.公共活动空间的特性

1、非正式性

在图书馆内人们的阅读方式,往往都是自由的形式,每个人之间有着不同的习性有着不同特点,所产生的行为特点也大不相同。人们往往会觉得单一的阅读模式会有一定的束缚,在公共功能空间这一区域往往会更加的自然而然的应发深思,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阅览书籍,享受不被束缚的一个氛围[8]。可以站着、躺着、坐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人们可以在咖啡馆、角落庭院等地方释放自由的空间、可以进行交流、学习、娱乐,相对于传统型的阅览空间,这一非正式的学习模式往往会使人觉得更亲切、更舒适。

2、开放性

回看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开放性的发展越来越吸引学生们进入图书馆内部[9],所以提高图书馆的内部空间使用效率是一大要求。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提高更加体现了开放式图书馆的重要性,以开放的姿态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图书馆,搭建一条资源更广泛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复合性

4、灵活性

公共功能空间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往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12]。空间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能够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来进行不同的变化组合,灵活性较强,也可以根据时代的信息化发生改变,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

4.结论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之下,网络科技环境下的图书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打破传统图书馆的阅读界限,数字化的技术与媒介带来了更多元化的数字信息知识储备势[13]。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进行模式选择。更多的是,网络科技图书馆能够给学生带来数字化的智能体验,超越面对面的交流模式,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的传统图书馆,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因此,更好对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升级改造是摆在目前的一道新课题。

基金项目

此论文为《基于五感体验的绿色校园墙面景观装饰研究(课题编号2022YZLSCXA04)》;《基于美育视角下美术与设计学院育人环境优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2022GCCRC14;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绿色低碳理念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研究》2023KY0990阶段性研究成果。

THE END
1.清水县图书馆迈向智能化与现代化,最新发展动态报道清水县图书馆正积极迈向智能化与现代化。该图书馆致力于采用最新技术,提升服务质量,为读者带来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通过智能化改造,图书馆可实现自动化图书管理、数字化资源分享以及远程服务等功能。这一变革标志着清水县图书馆向https://todo8.cn/post/8428.html
2.2025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调研:政策产业链现状与前景网络文学影响:网络文学作为数字图书馆馆藏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三十年发展,已对文学生产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37亿,多部网文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及国际图书馆,网络文学综合影响力显著提升。 五、未来趋势研判:数智化转型与全领域服务覆盖 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56/digital-library
3.202420242030年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与前景趋势洞察报告 摘要 2 第一章 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洞察 2 一 公共图书馆概述与分类 2 二 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3 三 行业重要性探讨 3 第二章 公共图书馆运营环境剖析 4 一 政策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9257470.html
4.图情动态信息(2018.3)信息服务黄淮学院在他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本届SILF的主题: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因为智慧和包容对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而言是存在的理由,是反映我们公共图书馆本质属性的,更是我们图书馆的核心的职能和使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图书馆始终守护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 http://cms.huanghuai.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60503.html
5.研究方法视角下国内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评述摘要:准确把握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梳理与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可更好地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参考。对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域未成年人服务的中英文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发现,本领域3226篇论文按照研究方法可分为实证研究类论文、比较研究类论文、综述研究类论文与其他非实证研究类论文https://www.ccc.org.cn/art/2022/6/28/art_52_40273.html
6.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2019年第24期[结果/结论]知识内容层面的变化带动知识管理技术以及图书馆治理结构的连锁变化与适应,并带来图书馆机构的整体性变革。 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现状与展望 关键词:科学数据共享 数据管理 数据服务 [目的/意义]分析科学数据共享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促进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文献https://www.youfabiao.com/tsqbgz/201924/
7.现代信息服务业12篇(全文)目前,愈来愈多的专业用户已经或正在成为包括因特网在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的利用者,专业用户的信息需求结构由以传统型为主体向电子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用户信息需求的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反映在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上便是图书馆知识信息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服务的要求。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v3s5id5.html
8.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服务提供:在国外,众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为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丰富的免费服务,包括提供市场趋势数据库、举办商业辅导班、提供孵化空间等。这些服务有助于优化社区和区域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展。虽然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此方面仍有巨大潜力,但随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推进和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未来图书馆在创新创业领域https://www.huiyi-123.com/article/3053-179.html
9.2024年公共图书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docx在本公共图书馆市场行业分析报告中,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一个深入、全面且实用的公共图书馆行业市场分析,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该行业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各种权威数据来源,确保在您做出关键商业决策时能够依据可靠的信息。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26/6222145001010152.shtm
1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4. 中国公共养老金体系研究:模式选择与改革路径 张熠 上海财经大学 5. 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振兴中华变革论 田国强等 上海财经大学 6. 公共住房的未来:东西方的现状与趋势 陈杰等 上海财经大学 7. 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 丛树海等 上海财经大学 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