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怎样提升吸引力聚焦

部分高校图书馆借阅量逐年下降,引发对“大学生不爱看书”的担忧——

高校图书馆怎样提升吸引力

学生们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龙子湖校区图书馆内阅读。左冬辰摄/光明图片

重庆大学图书馆一角。孙凯芳摄/光明图片

学生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内阅读。新华社发

春暖花开日,正是读书时。记者走进大学校园,探访有关阅读的故事。

大学生真的不爱读书了吗

任鹏今年23岁,是一名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科生,但他对文史书籍很感兴趣,每年从图书馆大致借10本书。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与任鹏同龄的在校大学生,发现他们每年借阅图书平均不超10本,有人坦言一年内未曾借过书。

“高校纸质书借阅量逐渐减少是正常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王君超是一名图书馆文化爱好者,在进入高校教书前还做过联络国家图书馆的“跑口记者”。他认为,伴随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不断丰富,学生可以很快获取知识与信息,纸质图书借阅量自然会减少,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大学生不爱读书了。“比如,我在课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参考资料,很多都会提供电子版或在线链接。”

纸质书借阅量减少的同时,电子图书阅读量却在迅速增长。以湖南大学中文数字资源下载量为例,2021年为905万次,2022年为2357万次。浙江省社科联2022年公布的有关“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研显示,浙江省大学生纸质图书的人均阅读量为8.48本,电子书的人均阅读量为13.5本。

不过,武汉大学学生李果发现,周围有不少人对深阅读不太感兴趣,那种“短平快”且经济实惠的电子产品更容易让人沉迷。

“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各有利弊,但长期的‘碎片化阅读’值得警惕。”湖南大学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刘舸认为。

“一些网站、公众号、短视频平台为了攫取流量,多会提供浅显易懂、无需过多思考的信息,完整、系统、深度的论述与作品却不常见。”刘舸表示,长此以往,这些碎片化信息会损害学生的阅读专注力,提升他们的阅读刺激阈值,甚至让人形成阅读惰性,降低对经典书籍的理解能力,造成知识结构狭窄化、知识储量浅薄化等问题。

图书借阅量缘何不断下降

记者在探访中发现,高校图书借阅量下降的同时,入馆人数却居高不下,很多馆区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更有部分学生开启了“凌晨线上抢座”模式,让“泡馆”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那么,“沉浸”在图书馆中的大学生都在做什么?

湖南大学图书馆老师黄筱玲在馆里工作了30多年,她观察到,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中,大约一半是为了准备考试。“馆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自习室,每天一早6点半开门,晚上10点半关门,座位常常供不应求。”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发现,入馆学生中自主学习的最多,其次是借阅图书,再次是开展研讨等活动。“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存包柜。在秋季申请存包柜的读者中,写明考研考博用途的人数占全体申请人数的31%。”

与此同时,对于想要从图书馆借书的人来说,借阅图书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我之前很想看女性文学类的书,但查阅显示,我想借的书一直在订购中;有时想找不同版本的书籍,也会发现不太齐全;一些国外小众作家的作品就更少见了。”李果说。

黄筱玲对此也很有感触:“有时候,购买纸质图书经费有限,但每年出版的新书又非常多。为了满足学生诉求,我们会在‘保品种、减复本’的基础上,买更多数字资源作补充。比如,一种新书的复本是1到2本,有时放在主校区,分校区可能就分不到。学生查阅不到,就得通过文献传递或者电子书来做替代性阅读。”

一些受访者也表示,高校图书馆在改善服务、促进发展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比如“人才”与“经费”的压力。

“在编人员逐年减少、年龄相对偏大、专业人才不足。一些具有拓展性、创新性的业务又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来承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馆内业务的发展。”黄筱玲说。

“图书馆在采购各类文献上存在一定压力。”王琼认为,一方面,选择适宜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资源,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开展调研和统计分析工作;另一方面,数据库购买价格急剧增长,使原本紧张的文献经费捉襟见肘。在外文数据库采购时,汇率的变化也会影响馆藏决策。

让“万亩书田”滋养青年学子

据了解,湖南大学图书馆升级“新书闪借”服务后,读者可以在线上自主选择所需图书,采购费用均由图书馆承担,读者收到新书后,在30天内阅读并归还图书馆即可。记者了解到,河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也开展过类似活动,为师生量身定制“你借书、我买单”的服务模式,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馆内服务质量。

黄筱玲对一次活动印象尤深:“学校请了北京法学界的一位专家前来开展讲座,当时现场座无虚席。当月阅读统计数据显示,法律类图书借阅量较平时有一定增加,这也表明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可引导性。”

2021年,教育部提出要鼓励一批高校试点建设“未来学习中心”,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提供发展契机。“我们应该根据未来教学和科研需要,在提供优质数字资源、打造智慧图书馆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建设集智慧服务个性化、教学支持专业化、学习场景多样化于一体的新型学习空间。”王琼对此充满期待。

THE END
1.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精选十篇)高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新的形势, 加强服务创新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 1 更新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等院校的信息密集区。高校图书馆服务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a4d9p8.html
2.理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馆藏新浪财经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资源,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图书馆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做出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8-20/doc-inckfzcq8876005.shtml
3.为建设书香校园贡献高校图书馆的力量[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应该积极响应“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时代要求。要切实做好阅读指导和阅读服务工作,从提升纸质馆藏质量、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深化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打造舒适阅读环境和特色阅读空间等方面着手,形成阅读推广品牌,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4/t20230424_2111032474.html
4.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是一个集中展现中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成果的平台。通过这个比赛,不仅可以推广和分享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优秀实践,还能够激励图书馆界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信息[1]提到的研究目的是探索中国本土情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要素及其https://www.360doc.cn/article/75092861_1131358985.html
5.关于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创新的研究思考关于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创新的研究思考在崭新的教育模式下,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总体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高校对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无论是图书馆的建造规模还是图书数量、读者数量都呈现显著增长,由此,对于图书馆工作的要求也同样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图书馆本身服务于人,所以服务工作始终是图书馆实现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83044
6.我校承办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暨研讨会(图文)“我们没有眩目的头衔,青春是我们最好的装饰;我们没有丰富的经验,赤子之心引领我们去探索,去追求;给我们舞台,你将看到不一样的精彩。”这是我校图书馆代表队在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决赛现场带来的案例作品中的点睛结语。 5月21-23 日,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活http://www.fimmu.com/info/1139/1158.htm
7.智慧时代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在分析具体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智慧时代发展的理念,详尽阐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体系以及运行模式。最后在体系与运行模式构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具体策略,以提供参考和借鉴。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领域: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关键词: 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5519655.nh.html
8.《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精编》(陈进主编)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精编》,作者:陈进 主编,出版社:海洋出版社。最新《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精编》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精编》,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3713142.html
9.第三届安徽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大赛案例汇编第三届安徽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大赛案例汇编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49620 出版年:2020 作者:储节旺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馆藏地在架状态索书号 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三层北区流通阅览书库在架上G258.6/33 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三层北区流通阅览书库在架上G258.6/33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b0f3d3c1c1311320abc34b1002ad0e7b
10.以网络日志形式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论文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应如何顺应时代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利用网络创建相应的服务育人网络日志,提升图书馆服务育人的水平。文章阐明了网络日志的来源于含义,概括了网络日志的特点,分析了网络日志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可行性,并给出了简历高校图书馆网络日志的具体方式方法。 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11369.html
11.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读者服务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的新变化,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改进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策略举措。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图书馆 读者服务 创新 http://vip.hnadl.cn/article/detail.aspx?id=1002022520
12.大数据驱动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构建研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和管理优化的重要力量。本章将介绍大数据技术如何在高校图书馆中发挥其独特作用,从自动化信息处理到用户行为分析,以及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信息的重要集散地,面临着处理和管理海量数据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https://blog.csdn.net/weixin_35189483/article/details/142440157
13.探析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环境中创新信息服务二、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途径 1.丰富优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建立有特色的资源共享平台 (1)不断丰富实体馆藏资源,开展实体馆藏资源数字化。经https://www.xuexila.com/lunwen/PM/library/43505_2.html
14.“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创新研究当今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理念正逐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在“互联网+”展开更多 作者 梁君丽 机构地区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出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 流通服务 创新 分类号 G252 [文化科学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000367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