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建设实践研究福建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第四期

曾绍文(三明学院图书馆福建365004)

摘要介绍国际流行的低利用率图书资料主要储藏方式,以三明学院图书馆密集书库建设为例,分析地方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建设的必要性,探讨密集书库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突出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良与创新,为密集书库建设提供经验。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密集书库图书储藏

随着图书馆藏书量的逐年增加,图书馆流通库的物理储藏空间日趋紧张。在未新建馆舍或扩充书架的前提下,将低利用率的图书资料密集存储,成为缓解这一矛盾、节省管理成本、提高图书馆空间利用率和馆藏文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1低利用率图书资料储藏方式

1.1建立独立储藏图书馆——大型综合大学的做法

在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就为其90多个图书馆建立了一个高度密集式的储藏馆,其容量可最终建筑15个主储藏单元,约占2.85万平方米。到2003年,已启用6个储藏单元,藏有518.62万种文献,包含图书、音像、缩微品、胶卷等多种载体,其中有480万册图书。[1]

从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对这种高密度储藏馆的需求同样巨大,特别是争创国际一流大学的高校。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拥有26个院系分馆和其他院系资料室,2009年将原昌平校区图书馆大楼改建为北京大学储存图书馆,专门存放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含工具书)、期刊和报纸。储存图书馆由4个书库、3个报库组成,建筑面积4952平方米,规划存储100万册馆藏,截止2010年5月,馆藏量已达84万册。[2]

1.2建立联合储藏图书馆——高校联盟和大学城的做法

在美国,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开始兴起,低利用率文献的合作储藏也成为联盟建设内涵之一,如马萨诸塞州的五院校贮存图书馆(Five-CollegeLibraryDepository)合作储藏印刷型文献、明尼苏达图书贮存中心(MinnesotaLibraryAccessCenter)的“期刊交换”等。截至2003年,美国至少有8个高校图书馆联盟性质的大学贮存图书馆,对州内参建图书馆的低利用率文献进行了合作储存,如NRLF、SRLF、Re-DAP、SWORD、LSC等。[3]在国内,高校联盟和大学城的建设也在持续发展,如联盟包括C9联盟、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上海电气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大学城包括良乡大学城、长安大学城、福州闽侯大学城、厦门集美大学城等。尤其是大学城以其明确的功能定位、集中的地理位置、相对的资源整合,为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合作共享与联合储藏提供了良好的物理条件。我国学术界也在进行广泛的讨论和理论研究,逐步推进联合储藏图书馆的发展。

1.3建立密集书库——地方高校的做法

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是通过几所当地的大专院校、高职高专等合并升级而成,其地理位置一般相对孤立,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其图书馆藏书中旧书所占的比重大,且因其发展迅速、学校定位升级和学科专业发展方向转变,使得图书馆收藏空间紧张的状态格外显著。

2以三明学院图书馆为例研究密集书库建设

三明学院是在2000年由原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3所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图书馆于2009年3月搬入新建的逸夫图书馆。新馆藏书因经历多次馆藏地点搬迁、数据整合、磁条改造等,必然存在许多遗留问题,这些问题也为密集书库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1密集书库建设的曲折探索

由以上经历可以得知,密集书库的建设不能够投机取巧走捷径,必须走规范化的道路。在有关部门的多方协调下,我院图书馆密集书库建设于两年后再次启动。

2.2图书分批次藏入密集书库

密集书库的旧书采用分批次加工上架。三明学院图书馆三馆合并到今天已有13年,第一批进入密集书库的图书大部分是合并前的大专院校图书馆的藏书。由于此类藏书主要面向大专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已经不再适应学校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趋势,借阅率极低,且大部分图书老旧,需要整体下架藏入密集书库。要注意的是由于经过多次整合和馆舍搬迁,有少量珍贵文献和古籍可能从特藏室或古籍室中流出,混入下架图书中。在对此批次图书进行入密集库加工处理时要注意甄别,及时发现挽救此类图书,使其重新进入特藏室或古籍室珍藏。

第二批进入密集书库的图书为储藏空间最紧张、更新速度最快、淘汰率高、借阅率低下且过时的TP、TU类图书。这类图书一般开本大且厚,内容及版本的时效性较强,易于鉴别与筛选,下架难度较低。

第四批进入密集书库的图书为其他存储空间紧张,需要下架的老旧图书,如Z类图书等。

第五批进入密集书库的图书为其他各类利用率低的旧书。

当然,为缓解物理存储空间的压力,仅靠旧书下架是不够的,需要在必要和可行的地方增加书架,缓解新书上架压力,提高流通库容量。

2.3密集书库的容量规划

在密集书库建设的容量规划上,必须预留有充足的空间。美国图书馆学家F·W·Laencaster在实验和统计的基础上对图书利用率进行的推定指出:图书馆流通的图书有60%集中在10%的馆藏中,80%集中在20%的馆藏中;R·W·Trueswell认为,一个图书馆不到50%的馆藏能够满足99%读者的需求,一本书进馆7年没被利用,则今后也不会被利用了。[4]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根据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中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中,以综合类院校为例,要求生均图书100册。[5]以此计算,以一个1.5万人的综合高校为例,图书馆需要有藏书150万册,但是其中80%的图书流通量都集中在20%也就是30万册的书籍中,余下的120万册图书仅占了流通率的20%。而且只要在流通架上保留75万册图书,就可以满足99%的读者需求。同时,密集书库的图书仍然是可以外借流通的,余下的1%的读者也能够在密集书库中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所以简单地说,密集书库的容量规划要求是可以满足总藏书量一半以上的存储空间。

2.4书库建设方法改良与创新

密集书库建设的过程相对艰苦,工作量大,是一件脏活、累活。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是长年累月堆积下来的无人问津的旧书,普遍粉尘多,霉变、虫蛀、破损现象极为常见,且图书可能存在历史遗留的各种各样的系统数据问题。因此许多人都不愿意入库工作,图书馆一般只安排新员工对图书进行简单的处理,没有统一的管理,工作质量无法保证。为此,新密集书库建设在工作方法和结构设计上必须有所改良和创新。

②工作团队的组织建设。就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来看,主要有3个类别:第一类为旧书整理、搬运和上架等工作,偏向体力劳动;第二类为图书加工、系统数据修改等系统操作;第三类为图书数据检查、成果质量监控和人员管理、内部沟通反馈、应急事件处理等管理工作。根据工作的需要,可建立一个有梯度的工作团队。由于第一批加工的旧书数量就达到10万册,且随着下架工作的进行,工作量将陆续增大,人员紧、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仅仅依靠本馆几名工作人员突击是无法完成密集书库建设预定进度的,尤其是在建设前期,旧书的整理和搬运占很大的工作量,需要引入学生义工参与书库建设。

2.5工作质量监控标准

2.6书库建设运行结果

在我馆密集书库建设过程中,经过方法改良和管理创新,在学生义工的帮助下,书库建设进展顺利。由于学生义工的流动性和随机性较大,人员特点、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各不相同,对其的工作指导与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及早发现各种问题并及时纠正,因此对学生义工的有效管理也成为密集书库建设管理的一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宋力生.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系统及馆藏管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6(2):132.

3金旭东,李国庆,李海鹏.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65-268.

4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3-64.

THE END
1.从空间布局看国际学校图书馆设计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信息素养、丰富课余生活等多种功能。本文将从设计公司的角度,探讨国际学校图书馆设计趋势,以期为我国国际学校图书馆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一、以人为本,注重用户体验在国际学校图书馆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日益凸显。设计公司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关注师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147497466702152&wfr=spider&for=pc
2.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应分类制定高校图书馆建设标准为此,我们建议,分类制定高校图书馆建设标准,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生均面积的最低标准。对于确实急需兴建的图书馆项目,进行资金和政策扶持。还应加强高校特色化馆藏建设,重视高校的特色资源建设、利用工作。引导各高校以人力、物力、经费的保障来推动自有特色资源的建设以及本校科研数据的管理。融入资源共建共享理念与知识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67596
3.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 高职高专院校是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合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是高职高专院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全国https://library.jxcfs.com/info/1030/1250.htm
4.图书馆布局攻略来咯~新的学期,新的环境下,图书馆已建设成为集文化、教育、展览、阅读、学习、休闲、社交、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目前,图书馆各书库均采用自助化、智能化、全开架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流通、借阅、服务制度,实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为丰富馆藏内涵、增进文化自信搭建平台。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E2MDY2Mg==&mid=2649660385&idx=3&sn=25f68c4267e5a0aa20ada6625760eb07&chksm=899b1e82da45e15c7992323a1bdfbea98d64cf1c3e5c92278cde1bab08177a296e54cdc4406b&scene=27
5.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12篇(全文)总之, 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 实现技术设备自动化、检索服务现代化、信息资源网络化、馆藏资源数字化、馆藏建设特色化、业务工作标准化、服务手段主动化、馆员素质现代化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点, 而其突破口应该选择在馆员素质的全面提高上。高校图书馆员必须更新观念, 强化现代意识, 加速自身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o5n68ag.html
6.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标准化建设实践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几年出现的编目业务外包,让图书馆在文献处理时间与编目成本上获得很好的效益,但同时又给编目工作带生新的困扰.外包公司数据制作人员水平参差不一,片面追赶书目数量,其质量要求很难保证,馆藏书目数据质量的标准化面临冲击.本文从本馆馆藏书目数据标准化建设的实践出发,结合文献编目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conference-cn_meeting-61726_thesis/020222781663.html
7.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的集团采购规范化建设@集采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全球信息资源激增, 驱动了新时代知识体系更新迭代的步伐, 也为高校数字资源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数字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科研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为丰富数字资源结构、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各类数字资源采购联盟, 通过把图书馆联合起来, 借助集团https://group-purchasing.com/article/3651
8.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关于发布《高等院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要求依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审查,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现批准发布《高等院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要求》(T/CAUI 005—2024)团体标准,自2024年3月31日实施。现予以公告。 联系人:孙老师、张老师、武老师 https://www.ttbz.org.cn/Home/Show/72402/
9.学校图书馆工作计划(精选15篇)学校图书馆是利用书刊资料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见解人才的知识宝库。要使图书馆发挥最大效益,就必须进行科学管理,使学生的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一、指导思想 图书管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遵循图书馆的工作规律,加强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对图书报刊管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ongzuojihuafanwen/xuexiaogongzuojihua/20230120130458_6296642.html
10.图书馆电子信息(精选十篇)1,系统性原则。即从时间、空间、数量三个方面,尽可能保持运行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完整性、连续性,特别是要重点保证与学校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献信息以及学校特色资源的系统性,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2,针对性原则。高校图书馆通常拥有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教师(讲师、副教授、教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u00x08.html
11.试论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关系论文(通用8篇)由于知识的载体形态和种类多种多样,对其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比较普遍的一种分法是将图书馆的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应的,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也可以分为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 2.1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管理 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包括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既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又有网络虚拟资源。对图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onggongguanli/398035.html
12.图书馆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 助推高校“三全育人”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职业行动能力培育的“五个意识” 创新素质培养体系 培养军工品格人才 在生产现场造就更多能工巧匠 上好花式选修课还需下真功夫 扬长教育 让职教学子定制人生之路 “三管齐下”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918.html
13.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采选原则与标准编制指南本指南可单独使用,编制单独的文献采选原则与标准;也可作为《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时,对文献采选原则与标准做详细的规定。 1引言介绍文献采选原则与标准的基本内容、编制目的、适用情况。 2文献采选责任依据《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之“文献资源建设责任”,https://www.cqepc.com.cn/lab/info/1173/1199.htm
14.基于创新力标准的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队伍现代化建设新探如何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各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提出:馆员是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根基。大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支信念坚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馆员队伍作支撑。这支队伍由具有现代化理念和领导力的馆长班子带领,由具https://www.fx361.com/page/2023/0416/21607406.shtml
15.信息公开网2005年,安徽电大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2010年,在教育厅支持下立项建设“安徽省远程教育数字文献服务中心”,该中心是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 2017年通过引进、共享、共建、自建等方式,建设、共享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数字化文献资源,用户通过VPN可校外访问。 https://www.ahtvu.ah.cn/xxgk/detail?id=ljrtaiuphlhlqiksel14na
16.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全民阅读,传递阅读之美,弘扬阅读精神,点燃阅读激情,建设书香校园。4月23日,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开展了“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活动在图书馆举行,由教务处图书馆组织,阅行读书会、兰亭书画协会、民族协会、乒乓球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团师生参与了“读书日”活动联谊。活动中,有唱歌https://lib.ynenc.cn/xsdt/9262428255.html
17.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标.doc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指标分值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评估内容与评分标准依据 A 体制与管理 100 A1 体制 0.40 A11 办馆指导思想 0.35 有明确的符合图书馆规程和学校发展规划的定位与目标(30分);有清晰的办馆理念和发展思路(30分);有中期规划(例如:十二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10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806/7056124016002045.shtm
18.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通用10篇)(1)分类标准化——立规矩。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是制定档案分类的标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来说,制定档案的分类标准就是“立规矩”分类标准一旦确定,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档案进行分类,并建立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 https://mip.wenshubang.com/fangan/67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