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0引言

1数字技术在博物馆

展示中的应用形式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中的应用得益于上世纪计算机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发展,不同于数字化在今日所被期望的展示功能,实物藏品向数字信息资源的最初转化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博物馆藏品。博物馆本着“内向利己”的原则引入数字技术,在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之后,逐步拓展到展示传播领域。根据藏品数字化展示在博物馆中的发展与应用,大致可将其分为如下两类形态。

1.1线上数字平台

1.2线下数字展览

2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现存问题

在数字媒体蓬勃发展的21世纪,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交流方式无不受之影响。现在,多媒体设备展示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公众接受并吸收,逐渐成为最受公众青睐的文化艺术传播方式之一,众多博物馆纷纷将数字技术投入到博物馆及其展览的建设之中,引发了全球博物馆的数字浪潮。但就展示而言,数字化只是博物馆藏品众多展示形式或手段之一,而非唯一途径和最终目的,也无力满足解决博物馆藏品展示所有问题的过度期待。此外,因其成长于实践,发展过于迅速,缺少理论探讨和总结反思,许多博物馆尚未认真思考便被迫卷入到数字化潮流之中,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2.1本末倒置:藏品的数字化展示不能取代实物藏品

数字化展示起源于图书馆对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储存和展示,但藏品区别于文献资料,数字技术不能取代人脑解读藏品信息,其所蕴含的非言语性和非视觉性信息无法被数字储存或展示。此外,脱离了实物的数字化展示,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观看藏品本体的临场感和仪式感,这些感觉很难由方寸间的屏幕或是投影表现出来。而经过复制和转译的图像更无法全面转述文物的信息,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博物馆应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展示的局限性,不能过度依赖数字手段而忽视了藏品本体信息的展示和阐释,“物”始终是博物馆存在的根基,公共博物馆理应承担阐释物的使命[4]。利用数字技术展示阐释藏品,应以是否更好地阐释和展示藏品信息为评价标准,避免过度神圣化数字展示技术,从而丢失了藏品本身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主体地位。

2.2华而不实:数字技术在藏品展示中的滥用

2.3昙花一现:藏品数字化展示设备的维护成本过高

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现存问题的原因探析

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剖析,目前数字化藏品展示利用存在着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形式和内容脱节以及过于求新导致技术保障薄弱等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数字化展示利用本质上是期望利用多媒体及其多层信息的解读和展示能力,将蕴藏在藏品中的故事具象地表达出来,同时作为博物馆又“必须区分他们提供的东西和主流商业企业提供的东西[7]”,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负责任地向公众解释和说明藏品,避免“徒有视听觉的喧闹,却没有文化性的温情[8]”,成为藏品数字化展示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唯技术论”导致的技术局限

“认识到人类传播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统,我们就能看见所有形式的媒介都生活在一个动态的、互相依赖的宇宙中。当外部压力产生、新技术革命被引入以后,传播的每一种形式会受到系统内部自然发生的组织过程的影响[9]”。传媒形态的技术表现是由人所创造的,传播活动是人有意识的信息行为。如何理解人是传播的主体和各类媒介在传播中的作用,不局限于技术本身,一直是技术发展和传播准确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矛盾。传播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藏品数字化展示利用需要超越单一的技术视野,这要求博物馆及学界必须克服技术发展导致博物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技术至上的倾向,回到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展示思维里,重新审视媒介形态和媒介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高质量发展。

3.2藏品数字化展示模式单一

应用模式单一是导致博物馆藏品信息资源浪费的又一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兴起,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数字技术已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技术一方面代表着新的展示方式,另一方面也代表着用不同的方式来看传统的展示内容。而作为知识传播的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兴起颠覆了博物馆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播方式,数字技术的方式多样和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观众深度领悟藏品内涵和历史知识。从博物馆知识传播的本质意义出发,所谓颠覆,其实就是一种回归,以往难以透过实物传递出来的知识信息可以透过数字设备毫无保留地全方位呈现于观众面前。但目前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展示,主要以转换媒介展示藏品本体的方式为主,将拍摄或三维扫描的实物本体通过简单地复制拷贝,以不同的数字媒介呈现出来,其本质是依靠技术革新实现展示创新。数字化的复制和拷贝显得过于容易,但不能将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的展示方式看作创新,它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诉说同一件事情。

3.3研究与应用之间的道器相离

藏品数字化来势之快,以至于博物馆行业内还没有制定出合理的与之相配的行业标准,研究的滞后性导致应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2021年初国家博物馆所公布的博物馆300个线上资源中,可以明确地看出对于“在线展览”“网上展览”“文物数字化展示”“数字全景展厅”等展示方式,在发布之时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和划分,存在严重概念不清的情况。除此之外,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市场乱象,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生态发展。多数商业展览打着“沉浸式”“多感官”等新概念,收取高额门票,大大折损了博物馆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如何立足于当下的现实环境,运用数字技术与藏品的结合满足公众新的审美冲动、学习习惯和精神要求。特别是在藏品数字化展示已逐步成型的今天,如何由器而见道,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服务于众,需要加强数字化展示的理论探讨和标准建立。

4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建议与展望

当今博物馆正逐步通过创新藏品信息应用方式,将数字化的藏品从计算机显示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件件可观赏、学习、体验、触摸甚至穿戴的数字展品,这些发展改变了博物馆传统的学习和参观方式。也许最初的博物馆数字化倡导者并不会想到,这些数字化的藏品如今正以影像、印刷品、应用软件、艺术创作等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全方位加以传播。传统博物馆的典型特点是让所有知识信息都集中于“物”上,观众只能依靠现有的知识体系接收到其中的部分信息,而如今的博物馆正不断探索观众与馆方的双向交流模式,信息不再被单向度地推给观众,相反,观众可以从博物馆或者数据展示平台上将感兴趣的信息拉出来,甚至参与到创造传播信息的活动中来。这一变化意味着,博物馆不再是藏品信息传播的唯一媒介。

4.1信息平台: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满足观众多元需求

“公众主导”则是由博物馆或资源平台提供藏品并制定相应规则,由公众根据自身情况主动探索藏品叙事和展示方式。在此基础上,数字化藏品将改变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观众本身将作为更加重要的角色,不需要再去依照策展人的文物分类或是博物馆认为值得参观的藏品路线亦步亦趋。过去因为顾虑大众需求而弃之不用,无法对外公布的文物,现在都能为观众所选择。例如疫情期间伯明翰博物馆信托基金会与游戏“占领白墙”的合作(图3)。该游戏基于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所拥有的数字藏品资源,让观众从中任选出200件藏品,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策划、设计和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艺术展览,这个展厅将成为这世界上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版本。国内博物馆近期也开始积极尝试该类模式,2021年10月,杭州博物馆发布了“粮道山18号——人人都是策展人”计划,活动向观众提供了馆藏的150件数字藏品,观众可以任选10件藏品,自定展览主题和叙事,生成属于自己的策展海报并发布。该活动仅上线一个月就吸引近2000名用户参与游戏,共计发布803个展览。这意味着未来通过数字化藏品,无论是专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或是观众,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展厅,并拥有对外阐释和设计展览的权利。

4.2展示空间:打破藏品利用局限,提升展览陈列丰度

文物在诞生之初主要具有观赏、把玩、触碰和社交功能,自博物馆诞生之后,文物便作为藏品被安置于展柜之中,以往的功能仅剩下依赖目光的静态凝视。数字信息技术对提高文物藏品的展示利用率、藏品信息传达的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品在被数字化之后,成为一种信息被广泛储存与传播,同时借助影音互动媒介进入实体展示空间[11]。观众的观看方式、赏玩方式又重归多样。加之科技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认知方式、知识获取模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通过新媒体技术处理加工的藏品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首先,传统博物馆展示中由于文物保护或展示空间限制而无法展出的藏品,现在不仅通过数字技术展示出来,还能有效缓解藏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带来意想不到的展示效果。自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一共展出了2次,反响极为热烈,引发了“故宫跑”这一博物馆现象。为了能让更多观众一睹《清明上河图》之芳容、领会汴梁之美,故宫着手策划了2018年《清明上河图3.0》(图4)互动艺术展演,展览以360°全息沉浸交互经典舞台艺术和4D球幕影像等技术手段营造出真实的体验。这次创新的尝试,既保留了作品原有的美学价值,又从观众体验和文化信息获取的角度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不仅让观众可以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一气呵成地体验繁华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而且使得深藏于博物馆内的珍宝“活”了起来。

最后,可以通过藏品数字化展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观众反复前往参观往往是因为博物馆开启了其对未知实物的好奇心或是对一些经历过的事情的联想[15]。如2019年故宫博物院新年数字沉浸体验展《宫里过大年》(图5)共动用885件藏品,通过提取故宫历史及院藏藏品中的过年元素,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清宫过大年场景,形成春节文化与观众的互动,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交织,组成全新的艺术文化体验空间,让观众在博物馆体会了传统的清宫年味。较之于传统展览,数字化展示更加注重引导观众兴趣、调动观众情绪,触发人们对于美和好奇的本能追求,博物馆中的数字艺术是结合历史、人文和科技的新型艺术形式,它以创新、交互和沉浸的形式提升了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是博物馆对观众好奇和幻想的创造和回应。

THE END
1.校图书馆积极推进期刊剔旧工作为整合藏书空间,提高校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和藏书活力,提升读者阅读质量与时效性,建立结构合理的藏书体系,提高图书利用率,努力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到实处。校图书馆于本月对现有书库和期刊进行了集中剔旧、下架、打包、封存工作,并在近几日完成此项工作。 https://part.csmu.edu.cn/dynamiccontent.html?id=1867447773713002498
2.科学网—圕人堂话题:什么样的图书馆是好的图书馆?(1)美国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信息技术支持队伍。国内高校图书馆,好大比例在萎缩,甚至有的彻底没有了(有同行戏称为“摇人”,遇到相关问题,联系技术支持商家或者学校内部信息化处相关人员)。国内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还得“回归“正道。有句谚语:有样没样,且看世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64387.html
3.濉溪县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揭晓产品与服务濉溪县图书馆作为本地区重要的文化机构,肩负着满足广大读者阅读需求、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濉溪县图书馆需要制定最新的发展规划,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推动本地文化的繁荣发展。 http://www.zhongtuosheji.com/post/8247.html
4.濉溪县图书馆发展规划,现代化知识殿堂助力全民阅读时代濉溪县图书馆最新发展规划旨在打造现代化知识殿堂,助力全民阅读时代,通过硬件设施改造、服务模式创新、资源建设与创新、智能化与数字化发展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等方面的努力,濉溪县图书馆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推动全民阅读普及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http://www.ipinshou.cn/post/2083.html
5.关于中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现存问题的调查我们是中南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我们拟建立这份问卷来调查中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的现存问题,希望通过收集和整理同学们的看法和建议,为共创一个更为和谐美好的图书馆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本次调查不记名,全部资料通过计算机处理,所有回答只用于统计分析,绝对保密和安全。您只需根据您的自身情况回答,请放心填写,谢谢合作!*https://www.wjx.cn/jq/22456931.aspx
6.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图书馆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用发展的眼光来探讨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是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创办特色教育和品牌学校的选择。目前关于民办高校图书馆和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于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的研究数量比较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94-1014160726.htm
7.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65. 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 范并思 华东师范大学 66. “神人关系”及其信仰方式的构成——基于“长三角”地区的数据分析 李向平等 华东师范大学 67. 先秦出土文献语料类型分析刍议——以《包山楚简》与《郭店楚简》为例 刘志基 华东师范大学 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6395
8.《金匮要略》的成书与现存版本问题《金匮要略》的成书与现存版本问题 真柳诚梁永宣段逸山邹西礼 【摘要】现存《金匮要略》直接源自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16卷中杂病部分的可能性较小,实应成书于北宋时代。包括日本版在内,《金匮要略》现存版本,均由元代之后至明代的五版本系统而派生,属大字本系统;新近发现仅藏于上海图书馆、与原体https://www.nytcm.net/h-nd-669.html
9.智慧树走进故宫见面课测试答案20211、问题:根据朱老师所讲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清内府编修机构中属于常设书馆的是? 选项: A:国史馆 B:起居注馆 C:方略馆 D:实录馆 答案: 【国史馆; 起居注馆; 方略馆】 2、问题:四库誊录是有定额要求、有奖励、有惩罚措施的。 选项: A:对 B:错 https://shouyou.3dmgame.com/gl/354080.html
10.什么样的图书馆是好的图书馆?“问。什么样的图书馆是好的图书馆?馆舍面积大、资源丰富、特藏多、经费充足、一个名人或网红馆长、每日座无虚席、信息系统齐备、论文多……'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和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各自特色是什么?谁才是我们的偶像?”紧接着,提出“个人观点,仅供反驳”共十条。图谋第一时间将现场图片分享进圕人堂QQ群。会后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1/16/6690723_1141726789.shtml
11.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精选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1 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zhicheng/612998_2.html
12.西安决策参考城市安全发展如何解决系统脆弱性问题 “智慧城市”的济南实践:城市有“生命”群众有幸福 “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治理纪实 西安图书馆编 ----------------- 2018年第3期总第21期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45号邮编:710018电话:86521355-8202传真:86521358http://www.xalib.org.cn/info/72409.jspx
13.档案管理考题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毕业生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信息咨询员,可在众多信息中帮助人们提供重要资料,从而解决问题;(2)图书馆员,负责人事部或档案部管理资料工作;(3)信息主管,通过专业技能收集并处理信息,从而作出辅助决策。考研专业【学硕+专硕】难度分析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理学类工学类https://www.danganj.com/news/20308.html
14.“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现状及问题分析·北京海运仓社区案例养老设施方面,社区内部配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和下沉广场,提供文化馆、图书馆、社区电影院、综合健身中心、舞蹈排练室、休息座椅等多种休闲设施,周边配套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三和养老公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各项服务。医疗设施方面,社区内部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周边配建东直门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大型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548535
15.四川省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在物质文化层面,基层员工营房、图书馆、健身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如高速公路基层大队营房面积普遍偏小、缺乏健身房、图书馆配备不足等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够完善,给基层高速公路交通执法机构工作生活带来了困难。在制度文化层面,虽然四川省高速公路行业行为制度规范比较健全,尤其是交通运输部“四个统一”建设以来各项http://www.sass.cn/109005/46475.aspx
16.违法建筑处置法律问题研究桂晓宽为了便民,有关部门会设置一些公共设施,比如医院、学校、图书馆、社区医院等,如果这些建筑物的用途被改变,居民的日常生活就会多少受到影响;其次,禁止审批过后擅自改变建筑物的用途,也是为了保障建筑物质量、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居民的居住用房改造成了歌厅或者餐厅,就会噪音不断,十分扰民,同时影响周围的环境,影https://lawyers.66law.cn/s2e22638774951_i1350826.aspx
17.福州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即将“退休”“榕图邮你”接替“上任”卢先生认为书籍流动性小、设备维护成本高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现存的问题。 福州市图书馆贴出的公告显示,因设备老化,运维成本高,且阅读方式多样化,福州市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将于2025年1月1日起“退休”,后续将由“榕图邮你”接替“上任”。 记者咨询福州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获知,“榕图邮你”计划于2025年1月1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4-11/13/content_2914403.html
18.汇思想美国威尔斯利大学图书馆藏1917年9月6日宋美龄致艾玛·米尔斯函 问题的缘起和研究回顾 1982年,日本学者仁木富美子在日本发现两只空信封。信封是1914年前后由中国寄到日本转交宋庆龄的,发信地址是“628CYuhangShanghai China(上海有恒路628C)”。 1985年左右,在宋庆龄表弟倪吉士带领下,中福会会史组与部分宋庆龄身边工https://www.whb.cn/zhuzhan/jiaodian/20140317/4389.html
19.SDN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网络智慧化转型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技术的飞速崛起,移动设备及各类终端的数量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这使得公共图书馆的传统网络架构逐渐暴露出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求的问题。更为严峻的是,公共图书馆https://www.cjwk.cn/journal/guidelinesDetails/1866366225404301312
20.国博举办第二届舆图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近公开的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云南三迤百蛮图》,包含了《舆地图说》与《百蛮图说》两大部分,经与《滇省舆地图说滇省夷人图说》等相关图册的对比,可判定其为清嘉庆年间成书的《伯麟图说》之又一版本。该图册的绘制应始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四月,最终完成并上奏的时间是嘉庆二十四年(1819)二月初,由时任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309/t20230906_259290_wa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