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舞台上,任剑辉与白雪仙演活了一个又一个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任白迷们觉得二人合演情侣是天作之合,那么在舞台下,在现实生活中,二人上演的更是一出人间的传奇,令人在回味之余生出敬意。仙凤鸣剧团组成之后,任白二人再没有找过其他合作者,只要是公开场合亮相,从来都是寸步不离,48年中相依相随,上演了一出“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大戏。繁华旧梦中,这种在艺术上、性情上志同道合,生活里相伴相依,或许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姐妹深情,或者说男欢女爱。
人物词典任剑辉疑幻似真,戏迷情人[“女桂名杨”·“任派”]任剑辉自小喜爱粤剧,随姨母小叫天学戏后,又得她的引荐,得以拜女武生黄侣侠为师。而她同时又非常欣赏桂名杨的唱做,经常在闲暇时到戏院去偷师学习,故她的身形台步,甚有桂名杨的影子,因而有“女桂名杨”的称号。几年后任剑辉已升为正印小生,并以《西厢待月》一炮走红,经常在梧州、佛山等地演出。在广州期间,她已经开始活跃在戏台上,经常参与“群芳艳影”、“梅花影”、“梅花艳影”、“金星”及“新声”等剧团的演出,这期间与许多花旦合作过,著名的有红线女、余丽珍、邓碧云、罗艳卿、吴君丽等人。从1935年至1945年十年间,任剑辉一直在澳门“金星剧团”、“新声剧团”等担当正印文武生。此时她的唱腔做派已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她表演时注重眼神面口,喜、怒、哀、乐、爱、憎、恨运用自如,唱腔圆润柔和,清脆明亮,高声不尖,低音不沉,口白清楚流畅,字字对板,深受行内外的好评,人称”任派”。
[仙凤鸣剧团]1956年,任剑辉与白雪仙组成“仙凤鸣剧团”,从此达到了一个艺术生涯的顶峰,演过的名剧多不胜数,《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及《再世红梅记》等令戏迷百看不厌,津津乐道。不过,在创建初期,仙凤鸣票房惨淡,直到《紫钗记》大收旺场,仙凤鸣剧团才最终成为香港最红的戏班。仙凤鸣剧团的宗旨是要扭转当时粤剧的颓风,除加强演出阵容外,还聘当时著名编剧家唐涤生为剧务主任,从彩排到公开演出严格认真,推出了一系列的好戏,如《唐伯虎点秋香》、《牡丹园惊梦》、《蝶影红梨记》、《花田八喜》、《帝女花》、《紫钗记》、《九天玄女》、《西楼错梦》、《再世红梅记》等。仙凤鸣剧团的演出给当时的粤剧界带来了蓬勃朝气。这期间是任剑辉的黄金时代,与她合作的包括白雪仙、唐涤生、梁醒波、靓次泊等诸多名角。她一生对粤剧敬业育人,认为如果没有培养后继的传人,就不能说是艺术上的成功。她和白雪仙培养出“雏凤鸣”剧团,至今长盛不衰,其门徒龙剑笙、朱剑丹等人颇有任的台风。
芳华绝代
[电影明星·院士]在仙凤鸣之前,白雪仙于1947年便开始拍电影。拍的是从前新声的戏宝《晨妻暮嫂》,由冯峰和白雪仙担任主角,这部片是和平后她在香港拍的第四部影片。第一部是歌唱片《沙三少与银姐》,是白雪仙和新马师曾主演的,可以说白雪仙在电影界是早期的明星,后来与任剑辉最后一部自资、自导、自演的《李后主》,更是空前大制作。白雪仙先后主演了诸多著名电影,包括:《歌唱沙三少》,《画里天仙》、《帝女花》、《紫钗记》、《九天玄女》等。1961年,白雪仙为演出《白蛇新传》而招募数十名少女担任舞蹈艺员,后经筛选、培训、改组,成为雏凤鸣剧团,是过去二十年香港最受欢迎的粤剧团之一。1967年创立仙凤鸣影片公司,斥资数百万,拍摄大型古装片《李后主》(1968年)。该片于1990年重映,为“任白慈善基金”筹款,哄动全港,盛况空前。白雪仙醉心粤剧,演出态度认真严谨,为求改革不遗余力。1996年获得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又捐款予香港大学兴建工程大楼,并亲笔题写“任白楼”三字悬于外墙,成为一时佳话。
地理记忆先施公司1910年,香港先施公司集资40万元,在广州长堤建五层洋楼(即现广州华厦商场位置),1912年开始经营,当时称为广州先施粤行,成为广州当时唯一的游玩康乐中心,以及当时最大的百货公司。先施粤行开设三年,就获利两倍,跟着又在广州十八甫和中山五路开设分行。1914年,广州先施公司就在旁边建起了东亚酒店,附设酒吧、餐厅、桌球室。开设先施乐园是先施公司经营手法的一大特色。它虽然是先施百货公司副业的一部分,但为先施招徕了不少顾客。先施乐园有西欧的电影、歌舞,有民间曲艺戏剧的表演,花样繁多,节目丰富,但入门只收一次门票,便可随意欣赏。这种经营吸引了顾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并扩大了先施公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先施公司的天台戏院,任剑辉初次登台,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广州各百货公司天台游乐场任剑辉出道之后,先后加入当时广州著名的粤剧全女班如潭兰卿的大观剧社及梁少屏的群芳艳影剧团等,曾被天台戏场长期雇请演出。群芳艳影剧团的演出地点基本都在各百货公司天台游乐场。西堤和惠爱路的大新公司、长堤的先施公司,十八甫的安华公司及真光公司的天台游乐场均设有大戏场,上演粤剧、京剧和新派剧(早期话剧)。城内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设有全市独一无二的京剧戏台,众多著名演员都曾在此长期献艺。
传奇任白的超凡之爱
“没有任剑辉,舞台没有颜色。”“世事是很奇妙的,我今日领奖一半为自己,另一半是为另一个人,得到这个不迟又不早的终身成就奖,成就了另一个人的成就。”——白雪仙
初识自从组建仙凤鸣剧团以后,任剑辉再没有和别的花旦搭档过,而白雪仙也再没有伙拍其他的文武生。在戏迷们中,不仅将舞台上的任白二人相提并论,对生活中的任白情也是津津乐道,二人似乎是不可分割的。以年龄来论,任剑辉长白雪仙十四岁,但两人互为推崇,如影相随,造就了—段舞台与生活中的传奇。说起来,二人的结识颇有一段渊源。在日军侵略期间,白雪仙随父亲居于澳门,当时,她在日月星剧团中做陈艳侬之二帮花旦。有一天晚上演出,她在台上演戏时看到任剑辉正在第三行位看戏。此时,白雪仙对著名的文武生任剑辉已经非常仰慕,她能来看自己演戏,白雪仙心中一阵激动。完场后,却又不见了座中任剑辉的身影,没想到回到后台,竟然见到任剑辉就坐在她的箱位旁,白雪仙忙着跟她打招呼,连洗粉卸妆都顾不上了。这是二人的第一次见面。
相守香港光复后,任剑辉在香港组织新声剧团,以陈艳侬为“正印花旦”,以白雪仙为“二帮花旦”。1956年,任剑辉与白雪仙正式组建仙凤鸣剧团、从此二人一直合作到双双息演为止,缔造了香港舞台上的任白传奇。在今天的香港,即使不是粤剧迷,大概也没有人不知道任白其人的。任剑辉白雪仙,一起合作的48年中,演绎了数不清的舞台与银幕角色,任白并称似乎成为一个固定模式,缺一不可。舞台上的合作组合无数,合久必分差不多是个规律,像任白这样生死与共的组合实属罕见。从组建仙凤鸣剧团,到1972年参加“六一八”水灾义唱后彻底告别舞台,两人始终都是“出必一双,入必一对”。舞台上任剑辉是“戏迷情人”,与白雪仙演尽痴男怨女的故事,舞台下犹如姐妹共同生活,如影随形,一直到任剑辉去世。
怀念任剑辉故去之后,在给任剑辉的挽联中,白雪仙写道: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大意是说,如果能够代替你,我愿意死一百次,悲痛之心溢于言表。此后她一个人甚少公开露面。粤剧界曾多次邀请她重出江湖,但被她一一回绝,她说:“没有任剑辉,舞台没有颜色。”——为纪念已故好友,白雪仙成立“任自慈善基金”,于1990年重映两人告别之作《李后主》,疯魔万千戏迷;——1996年,白雪仙获香港演艺学院颁授荣誉院士,又捐款于香港大学兴建工程大楼,并亲笔提写“任白楼”三字悬于外墙,成为一时佳话;——2001年,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终身对粤剧鞠躬尽瘁的任白中的“花旦王”白雪仙,白雪仙致答谢辞时说:“世事是很奇妙的,我今日领奖一半为自己,另一半是为另一个人,得到这个不迟又不早的终身成就奖,成就了另一个人的成就。”
写照《剑雪浮生》《剑雪浮生》是1999年由香港春天舞台创作演出的舞台剧,根据粤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及著名编剧唐涤生的故事改编,由杜国威编剧、钟景辉导演,并邀请引退多年、有“影迷公主”之称的陈宝珠出演任剑辉一角,谢君豪饰演唐涤生,区嘉雯演白雪仙。《剑雪浮生》就是写香港粤剧两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和大编剧唐涤生的奇缘。在上演之前,已经创出预售百场满座的骄人成绩,可见任剑辉、白雪仙及唐涤生的影响力。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刘炜茗
下期预告明天我们将解读一位擅演悲剧角色的名伶——楚岫云,她曾师从薛觉先等人,深得其神。她台风庄重,圆场功、水袖造诣尤为深厚,一曲《胡不归》唱得柔肠百转。更难得的是其人洁身自好,几无绯闻,在行内评价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