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起,我一直在参与国家图书馆和南京江北图书馆的共建过程。可以说,我是看着这座图书馆“从无到有”。今年10月,南京江北图书馆开馆。作为馆长,我也会紧张,不知道是否能满足大家的期待。但很快,我感受到了江北人对图书馆的热爱、对文化的热爱,也从这座图书馆,渐渐读懂了江北。
01
一场讲座,台阶都坐满了
从开馆第一天开始,我就常常感慨江北人对读书的热情。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图书馆里总是座无虚席。学生、青年、老人、孩子……甚至有的是一家子人一起来,一来就是大半天,彼此陪伴又各自专注,这个画面格外美好。
我们举办的讲座活动也非常受欢迎。10月底,我们推出了讲座品牌“定山讲坛”,邀请歼-20特级试飞员作为首讲嘉宾,在网上招募的时候,就非常火爆。到了活动那天,有些没有预约上的家长问我们,能不能让进去站着听。我们说如果不介意的话,只能坐台阶上了,结果现场连台阶都坐满了。
02
充满感动与干货的留言区
南京江北新区官微在开馆前就开始和我们对接,开馆后也一直给我们反馈网友留言。我看到有很多读者在留言区写了很长一段“小作文”,真实地描述着自己在图书馆里的感受,给了我们很多“夸夸”,说实话,很感动。
03
井然有序的阅览室
江北新区的读者素质都很好,这一点我印象很深。
虽然图书馆里读者很多,但是秩序却一点没乱。我们招募来的志愿者,用于维护秩序的很少,读者们会很自觉地保持安静。儿童阅览区很受小读者欢迎,带孩子来体验的家长们,都一直注意提醒小朋友不能吵闹,手工体验活动结束,家长和孩子们会自觉把废弃材料整理好丢进垃圾桶;读者们看过的书,都会放回原处,自习区的桌面上很少看到残留的垃圾……
也许这些都是点滴的小事,可以小见大,我知道大家是以真心相待,这也让我有了动力,一定要把图书馆运维好,不辜负大家的热爱。
04
与读者“双向奔赴”
我是从国图来到咱们南京江北新区工作的,此前和新区的读者“打交道”并不多,而现在常来图书馆的读者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有位妈妈,经常带着孩子来读书,每次见到我,都会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和我“韶韶”馆里的新鲜事儿。这一份熟悉、亲切的感觉,让我觉着江北已成了我的新家。
10月底重阳节,我们去了顶山街道养老机构,向在那里的老年朋友介绍图书馆。有一位在出版社退休的老人,对图书行业感情很深厚,看见我们也非常热情,拿着我们的读者手册,详细地给其他老人答疑解惑,那一刻,我觉得,他就是南京江北图书馆的一分子。
我们还看到了许多读者还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打卡图书馆的视频、图文、攻略。这些“自来水”的认可让我很感动,大概这就是大家说的“双向奔赴”吧。充满人气的图书馆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文化的浸润熏陶下,读者也腹有诗书气自华。
05
随处可见的科技感
来到创新不断的江北新区,图书馆也自带“科技感”。
南京江北图书馆的这套文献自助分拣系统,只需要把书放在自助还书机器上,它就会自动识别条码,然后通过轨道,把书输送到对应的楼层。这样一来,读者还书方便了,管理员也省劲不少。
06
来自企业职员的感谢
在藏书方面,我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根据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我们有针对性地开设“产业阅览区”,根据企业和产业园区的需要,提供文献溯源、知产查询、论文收引查证等信息服务,把科技产业知识送到科技工作者面前。
每天在图书馆里,听着读者之间的交流,看着一张张专注的脸庞,我很感慨,图书馆承载着读者对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的期待,同时,它又是一条温暖的纽带,连接着这座新的城市和居民之间的情感。
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全国首个共建馆,我知道,南京江北图书馆也是一个展示新区形象,体现区域文化自信的窗口地标。大家来此打卡、阅读、学习,其实也是新区文化软实力的表达,是江北新面貌、新气象的展示。
我们作为建设者、亲历者,也希望把这一方天地维护好、经营好,让更多人爱上阅读、爱上江北。真诚希望更多读者能走进南京江北图书馆,体验读书的乐趣,让“书卷气”飘香大地、浸润人心。
《新区新语》欢迎投稿
xinquxinyu@jbxqmic.com
纸质投稿请寄送到: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宜景路10号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顾杨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