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图书馆2023年度报告襄图年报

襄阳市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11月,原为鄂北图书馆。近百年来,历经数次分合、搬迁和更名。2020年4月30日搬至襄阳市东津新区东津湾路60号。现馆地处汉水之滨、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故里鹿门山之侧。2020年7月,经市委编办批准,襄阳市图书馆与襄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合并,现定名为襄阳市图书馆(襄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隶属于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副县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2.建筑及基础设施情况

3.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情况

襄阳市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36.4万册(件),古籍40416册,馆藏图书包含22大类所有学科。文献信息组织达到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一级馆的标准水平,具备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多载体服务能力。

4.党总支、领导班子和内设机构

(1)中共襄阳市图书馆总支部委员会

书记:郝伶俐

副书记:汪全新

委员:曹禹

(2)中共襄阳市图书馆在职人员支部委员会

书记:彭晓梅

组织宣传委员:刘培培

纪检委员:姜懿(代理)

第一党小组长:李璐

第二党小组长:邓辉

第三党小组长:李雪西

第四党小组长:蒋成翔

(3)中共襄阳市图书馆退休人员支部委员会

书记:王丽珍

组织宣传委员:冯莲妹

纪检委员:王冬秀

(4)行政领导班子名单

馆长:郝伶俐

副馆长:汪全新、曹禹

襄阳市图书馆(襄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现内设机构有:办公室、采编部、图书借阅部、报刊阅览部、科技部、业务研究辅导部、特藏部、古籍部、少儿工作部9个部室。

5.人员构成情况

编制数为65人,员工总人数118人,其中在职在编员工55人,公益性岗位和长期聘用人员18人,离休1人,退休44人。在职在编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48人,占在职在编人员总数的87.27%;大专学历5人,占在职在编人员总数的9.09%;高中及以下学历2人,占在职在编人员总数的3.64%。高级职称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5.69%;中级职称1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3.33%;初级职称2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98%。

二、社会法人治理情况

2023年襄阳市图书馆社会法人治理理事会分别在6月29日、12月12日召开第二届第六次、第七次会议。

2023年6月29日,襄阳市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郝伶俐在襄阳全民健身中心主持召开了襄阳市图书馆社会法人治理第二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会议通报了2023年上半年工作情况,重点介绍了襄阳市图书馆推动文化资源共享与交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当前文创产品的研发情况。会议围绕如何打造襄阳市图书馆文创特色品牌及展现地方特色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对襄阳市图书馆在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社会法人治理理事会是加强图书馆内部管理和社会监督、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积极实践。襄阳市图书馆社会法人治理理事会的圆满召开是襄阳市图书馆社会法人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图书馆与社会双向参与、互动发展模式的重要一步。襄阳市图书馆社会法人治理理事会将继续在图书馆事业建设、业务开展、提升服务等多方面建言献策,推动图书馆主动作为、求新谋变,更好地满足读者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襄阳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三、年度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定力

1.抓理论武装,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

2.抓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

一是组织全馆干部职工召开了作风建设奋进“实干年”动员大会,制定了《襄阳市图书馆奋进“实干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举措和实干目标。二是开展“实干年”典型案例即时通报,及时晾晒成绩与问题,做好宣传教育督导提醒。评选了12名“奋进型”馆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2名“优秀共产党员”。全年共通报表扬76人次,批评教育2人次。通过总结经验做法、表彰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确保“实干年”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圆满完成馆35岁以下年轻干部和部分优秀干部到局办公室跟班轮训,激发全馆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实干担当的本领。

3.抓调查研究,提升党群工作的凝聚力

一是将调查研究和全馆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和读者服务结合起来,全馆所有干部职工不管哪个岗位均要参加服务总台值班工作,在服务读者的前沿了解读者需求。全面推进分馆、城市书房、流动图书馆站调研活动,全年走进9家分馆、6家城市书房、13家流动图书站实地调研,先后8次深入基层开展业务辅导工作,6次到驻村帮扶点保康县后坪镇前坪村开展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缔造奠定基础。二是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汉江讲坛”“齐悦读”“少图课堂”“市民大讲堂”“市民沙龙”走进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理论宣讲、科普惠民活动,将优秀文化输送到基层,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抓“双报到”工作,提升党建工作的聚合力

5.抓正风肃纪,提升清廉文化的引领力

(二)聚焦读者需求,推动公共阅读服务提质增效

2023年襄阳市图书馆到馆读者约925645人次,新增注册读者16862人,文献外借180023人次,文献外借675800册次,文献咨询4351人次,信息、事务咨询5911人次,整理图书1261813册次,志愿服务读者31864人次,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486场,接待团队研学、参观109场,团体读者15434人。

1.以资源建设为抓手,推进图书馆服务供给侧改革

二是科学采购纸质文献,夯实服务基础。2023年襄阳市图书馆共采购图书6683种18992册,验收、记到、分类、上架2023年度期刊9401册,报纸30305份,更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并通过新媒体服务矩阵开办“新书速递”“馆长荐书”栏目,向读者推荐图书资源,将过刊投放到城市书房、分馆,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

三是加强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拓展特色文献服务形式。2023年面向社会征集特色文献资源1813册,接待读者查询特藏文献20人次,开展定题服务2次,开展“典藏精品传承创新”特藏馆开放日活动和“传承红色家风品读襄阳文脉”读者开放日活动,接待社会各界参观特藏馆400余人次,让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特藏文献、了解特色藏书资源。调整完善了政协文史资料馆布局,并结合胡绳同志亲属来访襄阳、参加胡绳先生首次到襄阳85周年座谈会契机调整了胡绳藏书馆布局。

2.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导向,多渠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襄阳市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围绕重点工作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特色化的阅读推广活动。2023年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486场,其中线下362场,线上124场。襄阳市图书馆工作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湖北日报、湖北省人民政府网、荆楚网等国家级、省级、市级综合性新闻媒体和学习强国等主流平台宣传报道212次,被各类媒体宣传报道3380次。

一是把握时代脉搏,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继续打造公益性品牌“汉江讲坛”“市民大讲堂”“市民沙龙”,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宣讲”组织策划了专题系列讲座,深入学校、社区、乡村、机关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全新推出“光影襄图”品牌活动。2023年举办“汉江讲坛”讲座19场,“市民大讲堂”22场、“市民沙龙”17场,“齐悦读-线下阅读”28期,“光影襄图”开展优秀电影展播22场。

二是创新少儿阅读项目,助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23年开展“少图课堂”“相约乡读班小组读书会”等少儿阅读品牌活动183场次,服务少儿读者2万余人次。创新推出“襄图剧场”阅读推广项目,让“阅读在舞台中呈现”,让文献中的文字立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灵起来,目前已开展四期,吸引千余名家长带领孩子前来沉浸式体验。

三是开展节庆日特色阅读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春节期间开展“玉兔纳福”春节系列活动,举办了“翰墨飘香传书韵玉兔迎春联万家”翰墨笔会、“馆长拜年”等活动,向读者致以新春祝福。清明时节举办“清明寄语·寻找典籍中的红色记忆”亲子共读主题活动。端午佳节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智慧树”文化志愿服务队书香伴粽香主题活动。此外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精心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烘托了节日氛围,弘扬了优秀文化。

八是积极组织开展讲书荐读活动,提升全民阅读引领力。襄阳市图书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图书馆和单位,以及广大读书爱好者参与第四届长江读书节讲书人大赛,共有271人上传视频参赛,推荐优质图书200余种,最终有29名选手入围全国500强,2名选手入围全国百强。襄阳市图书馆先后获得长江读书节“十佳阅读组织”“十佳阅读推广品牌”等荣誉。助力创建书香机关,将参考咨询、图书资源及阅读活动等服务融入各机关单位,邀请机关干部积极参与讲书荐读活动,8月底,“襄阳好风日”2023年襄阳讲书人大赛暨“书香机关”荐读会在襄阳市图书馆成功举行。同时襄阳市图书馆与市文旅局、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共建机关图书室,将阅读氛围融入机关,用阅读赋能助力书香机关创建。2023年已开展“书香机关”活动20余场,提供参考咨询服务1600余人次。

3.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稳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服务水平

4.以完善服务体系为目标,大力延伸服务触角

一是强化分馆和流动图书站管理。为全面发挥襄阳市图书馆总分馆的服务效能,全年实地调研了9家城区分馆,6家城市书房,13家流动图书站;实施动态管理,撤销高新分馆、九丘分馆、科技分馆等分馆,并对撤销分馆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清点、复核、上架,为新建的昭明小学流动图书站和襄阳市儿童福利院流动图书站进行授牌,并配送图书3000余册。

二是拓展服务半径,开展“流动服务进万家”活动。流动图书车延伸服务触角,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先后走进保康县后坪镇前坪村、小北门文化广场、南漳县东巩镇昌集村,为流动图书站配送图书,并开展“小种子进山乡”等主题阅读行活动。

五是拓展期刊投放阵地。2023年在襄阳市图书馆主馆一楼增设期刊合订本专架,并及时更新主馆、车城书房和南城分馆期刊合订本500余册。在两会期间,向现场两会代表提供80余册期刊合订本,为代表们提供针对性、前瞻性和专业性的文献支撑。

5.以媒介网络为载体,继续扩大图书馆传播影响力

6.以紧跟时代步伐为目标,深化专业学术研究

一是强化学以致用,推动学术成果转化。襄阳市图书馆的“典亮襄阳”和“‘襄十随神’悦读行”阅读推广项目荣获省级全民阅读示范项目;襄阳市图书馆“襄图剧场”平台推广活动入选湖北省社科普及项目;1项课题研究获得省级一般课题立项,全省有10个项目立项(公共图书馆仅有3个立项,其他7个均为高校图书馆);1项课题获2023年“汉江智库”立项;在全省学术论文征文活动中,我馆年轻馆员李雪西撰写的《图书馆联盟背景下地方文献服务城市群地域文化发展的路径探索——以“襄十随神”图书馆联盟为例》以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荣获论文一等奖(一等奖共7篇),另有1篇获二等奖(二等奖共14篇),2篇获三等奖(三等奖21篇);在“襄十随神”学术论文征文活动中,我馆共有2篇论文荣获一等奖(一等奖共4篇),2篇获二等奖(二等奖共6篇),1篇获三等奖,2篇获优秀奖。

二是强化理论创新,推动专业学术研究出新出彩。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图书馆积极参加“襄十随神”征文活动,襄阳市图书馆共有7篇论文获奖,襄阳市襄城区图书馆陈勇、张心悦撰写的《文旅融合背景下基层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提升研究》荣获论文二等奖,湖北文理学院图书馆郭清秀撰写的《高校馆阅读推广的“名人效应”思路》荣获论文三等奖。组织开展“襄阳市图书馆2023年度调研活动”,结合各部室自身职能,确定8个课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十四五”期间襄阳市图书馆事业发展摸清“家底”、诊治“病根”、找到“良方”。

三是强化学会活动,推动社团组织建功立业。在湖北省公共图书馆馆员风采大赛中,襄阳市图书馆选送的3个参赛节目全部获奖,分获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舞蹈《相和歌》参加颁奖演出;由襄阳市图书馆学会推荐的南漳县图书馆获得省级全民阅读示范基地(襄阳市图书馆2021年已是示范基地),湖北省仅4个公共图书馆获此殊荣;襄阳市图书馆郝伶俐当选为两个专委会副主任,一个专委会委员,襄阳市图书馆黄雪松当选为古籍专委会委员。在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中,襄阳市图书馆学会被评为“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优秀组织”,襄阳市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郝伶俐荣获“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优秀工作者”。

四是强化服务基层,推动业务指导辅导走实走细。襄阳市图书馆把基层图书馆(室)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先后深入枣阳市、保康县、襄城区、谷城县、南漳县、宜城市等基层图书馆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古籍普查等8次基层业务辅导工作,为基层图书馆把脉问诊,将基层业务辅导工作落到实处。

7.以学术交流为支点,全面推进图书馆发展质量

(三)助力融合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方式模式

1.推行活动联办,打造区域阅读推广品牌

2.打造研学基地,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

为提高全民阅读水平,推动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宣传与推广,襄阳市图书馆推出春季研学基地特色服务。研学基地开营以来,研学接待6419人次,研学文献服务29700册次,志愿服务研学读者7706人次。

3.开发文创产品,助力文旅融合

4.延伸特色化服务,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为做好边疆行惠民服务,助力“文化润疆”,襄阳市图书馆在新疆精河县开展“墨香留痕—襄阳珍贵古籍图片展”展览,40部珍贵内地古籍图片首次在新疆地区展出,以此推动两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同时,襄阳市图书馆积极协调蔚蓝基金会和湖北成蹊公益慈善基金会为精河县图书馆捐赠4117册图书,极大地丰富精河县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深化科学管理,提升单位美誉度影响力

1.完善管理体系,增强管理的社会性

2.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服务的高效性

3.加强文明单位建设,提升单位社会形象

4.加强平安单位建设,筑牢安全生产堤坝

5.夯实责任担当,奋力创先争优

2022年6月—2023年3月,第七次评估定级工作在全国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深入进行。2023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襄阳市10家参评馆全部榜上有名。其中,襄阳市图书馆、襄阳市襄州区图书馆、老河口市图书馆、枣阳市图书馆、宜城市图书馆、南漳县图书馆、谷城县图书馆、保康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另有两家图书馆获评国家三级图书馆。此次评估定级,湖北省117家参评图书馆有65家图书馆获评一级图书馆,襄阳市全域10家参评馆共有8家公共图书馆获评一级图书馆,在全省比例最大,襄阳市图书馆再次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极大地提升了襄阳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进步的知名度美誉度。

四、年度读者阅读报告

(一)累计开放62151小时,各项服务数据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3年底,襄阳市图书馆建有城区分馆16个,城市书房7个,流动图书站262个,各类自助图书馆6个,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随着我市公共图书馆“一网通办、通借通还”创新服务的持续推进,襄阳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服务效能越来越高。2023年,我市图书文献跨馆外借量和异地还书量排名前三的城区分馆和城市书房分别是星火书房、三顾分馆、昭明书房,其馆际借阅量分别占襄阳市图书馆图书外借总量的6%、5%、5%。

(二)中年读者阅读量最大,94岁阅读达人爱钻研中医

在襄阳市图书馆注册读者中,男性读者56426人,占比42.5%;女性读者76299人,占比57.5%,其中,青年读者(19岁—44岁)占据总借阅人数的64%,仍然是阅读主力军。2023年,我市中年读者(45-49岁)人均阅读20册,首次成为人均阅读量最大的群体。

数据显示,襄阳市图书馆最年长的读者94岁,最年幼读者2岁。94岁的曹先生喜欢钻研中医,2023年借阅了《本草纲目》《中医方剂精编》等生活保健类图书;2岁的小闫宝喜欢少儿绘本,2023年借阅了《奇幻女孩米粒》《奶奶的花布头》等绘本类图书。2023年借阅量最多的读者孙先生全年借阅图书431册,经常借阅散文和小说等图书类型。

自2021年起,襄阳市图书馆及所属分馆、城市书房启动“信易阅”惠民借阅服务,通过信用积分将电子借阅证外借图书数量从原有固定式管理改变为积分制管理,电子借阅证可外借图书权限由借阅3册提高至8册,同时优化文献续借流程,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目前,“信易阅”信用积分排名前三的读者分别是孙剑936分、刘家亘907分、金华904分,按信用积分管理规则,排名900分读者每次均能借阅7册图书,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便利。

(三)青春散文集荣登借阅榜首,经典书目热搜持续霸屏

2023年襄阳市图书馆图书借阅排行榜显示,排名前十的成人类图书分别是:《且做青春的见证》《中轴线》《狂飙》《UGNX10基础技能课训》《中国政治哲学史》《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集》《骆驼祥子》《“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策略研究》《博弈论》《新行政诉讼法逐条注释》。值得一提的是,位列成人借阅排行榜榜首的图书《且做青春的见证》作者曾是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该书荣获2017年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二等奖。《中轴线》曾入选“2021年度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名单”,是一本多角度梳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建筑和艺术美学等特质的可视化百科。

排名前十的少儿类图书分别是:《米小圈上学记》《郑渊洁十二生肖童话》《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皮皮鲁分身记》《寻找大熊猫》《萌宠总动员》《少年特种兵》《漫画名人故事》《动物的朋友圈》《探密昆虫世界》。

(四)数字阅读力量凸显,全媒体矩阵表现亮眼

2023年襄阳市图书馆借阅排名前十的电子图书分别是《沙丘》《局外人》《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你是那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全集)》《城南旧事》《人间失格》《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小王子》;借阅排名前十的电子期刊分别是《中国新闻周刊》《女友》《第一财经》《十月》《读者》《奇妙博物馆》《十月(长篇小说)》《南方人物周刊》《快乐作文》《中国自行车》。

五、大事记

(一)读者服务,再上台阶

(二)阅读推广,推陈出新

2023年,襄阳市图书馆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486场,其中线下362场,线上124场。持续打造“汉江讲坛”“市民大讲堂”“市民沙龙”“少图课堂”等公益性品牌活动,创新推出“襄图剧场”阅读推广项目。2023年4月16日,“阅‘襄’新时代奋进新征程”4·23世界读书日主题文化展演暨“我是小小讲书人”颁奖仪式在襄阳古城第一胜迹——昭明台举行。4月20日,“襄图剧场”正式开演,首场演出儿童话剧《雪孩子》。本次开演首批接待了新世纪红星幼儿园、上都府金色摇篮幼儿园、新世纪辰羽幼儿园等600名师生,让读者通过参与表演、观看演出,更深层次地理解襄阳历史文化和经典文学作品,有效促进全民阅读,以文润心。8月19日,“襄阳好风日”2023襄阳讲书人大赛暨“书香机关”荐读荟在襄阳市图书馆成功举行,在全市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引领建设“书香襄阳”。12月29日晚,相“悦”襄图——2023图书馆之夜活动在襄阳市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是襄阳市图书馆首次在闭馆后夜间延迟开放,为广大市民打造一个其乐融融、风雅别致的文化跨年夜,为市民在书香中奏响了新年的优美乐章。

(三)思想引领,旗帜鲜明

(四)阅读网络,开放多元

(五)文化传承,丰富多彩

襄阳市图书馆让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时代共振,做好古籍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坚持开发利用襄阳市古籍文献资源,发掘地方特色文化。2023年举办“传承优良家风赓续红色血脉”中华传统家训文化主题展览、“荆莽旧筑:襄阳古山寨图片文献展”等各类展览活动9场。开展“典藏精品传承创新”特藏馆开放日活动和“传承红色家风品读襄阳文脉”读者开放日活动,让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特藏文献、了解特色藏书资源。襄阳市图书馆建馆以来,首次开展了古籍修复工作,并自主对《前汉书》进行修复。2023年2月26日,襄阳市图书馆馆藏珍贵善本《水经注》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CCTV-1)《典籍里的中国》节目。9月12日,“墨香留痕·襄阳市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图片展”在“枸杞之乡”新疆精河县展出。这是内地古籍图片资料首次在新疆地区展出。9月26日,《襄阳市图书馆社会贤达古旧籍捐赠图录》新书首发式在襄阳市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这是全省首次对社会捐赠书籍进行系统的整理阐释出版,为开发利用襄阳市古籍文献资源,发掘地方特色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六)数智阅读,引领风尚

(七)融合发展,多点发力

2023年,襄阳市图书馆探索多平台合作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共建品牌项目,跨单位、跨区域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0余场,持续开展“襄十随神”悦读行活动5场。2023年2月3日,由襄阳市图书馆、科技馆、规划展览馆主办的第二届“我们的节日——良辰美景共赏三馆元宵齐乐”主题文化活动让市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切实发挥了襄阳市图书馆、襄阳市科技馆、襄阳市规划展览馆的公共文化教育作用,收获了市民的一致好评。7月26日,全国十一城市政协书画交流会开幕式在市图书馆举行。12月14日—15日,襄阳市图书馆成功举办“襄十随神”图书馆联盟“书香汉水共同缔造”文化交流活动。

(八)社会治理,同心同行

(九)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六、年度获表彰、奖励情况

(一)单位获奖情况

1.2023年1月13日,荣获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第十九届“童之趣”杯全省征文大赛“优秀组织奖”。

2.2023年3月1日,襄阳市图书馆“齐阅读”读书会项目被襄阳市文明办评为2022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3.2023年3月3日,《相和歌》在“全省图书馆员风采大赛才艺展示”项目中荣获二等奖,并参加颁奖演出;《小黑鱼》在“全省图书馆员风采大赛绘本讲演”项目中荣获二等奖;《黄莺之歌》在“全省图书馆员风采大赛红色经典诵读”项目中荣获三等奖。

4.2023年3月24日,《“典”亮襄阳阅读推广项目》被湖北省图书馆学会评为2021年度湖北省阅读推广示范项目。

5.2023年3月27日,被中共襄阳市委平安襄阳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22年度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6.2023年4月,被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读书节组委会授予长江读书节“十佳组织单位”称号。

7.2023年4月14日,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省交通运输厅授予首届万名司机讲家乡故事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8.2023年5月12日,襄阳市图书馆廉政建设教育基地被市文旅局机关党委评为2022年度市直文旅系统清廉文化示范项目。

9.2023年5月17日,襄阳市图书馆“凿齿读书会”文化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2年“文艺点亮生活”——湖北省文化志愿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最佳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襄阳市图书馆“凿齿读书会”文化志愿服务队荣获“最美志愿服务团队”称号。

10.2023年9月,被湖北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授予“长江读书节第四届讲书人大赛”优秀组织奖。

12.2023年10月12日,被市文旅局机关党委评为2022年度党建工作“好”等次。

13.2023年12月,被湖北省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授予2023“亲子共读·陪伴是最美的童年”亲子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14.2023年12月,襄阳市图书馆提交的《“襄十随神”悦读行》被评为2022年度湖北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示范项目。

15.2023年12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一级图书馆”。

16.2023年12月,被湖北省图书馆学会、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授予2023年“图书馆杯”湖北省英文配音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17.2023年12月25日,襄阳市图书馆“凿齿读书会”文化助残志愿服务活动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2023年湖北省文旅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18.2023年12月29日,被襄阳市妇女联合会授予襄阳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1.2023年1月,姜懿被授予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第十九届“童之趣”杯全省征文大赛“优秀工作者”称号。

2.2023年3月,邓辉被评为2022年襄阳市最美志愿者。

3.2023年3月,郝伶俐同志的《基于文化传播力视角下全民阅读品牌化建设研究》项目获得2022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学术项目一般课题立项。

4.2023年3月,李雪西撰写的《图书馆联盟背景下地方文献服务城市群地域文化发展的路径探索——以“襄十随神”图书馆联盟为例》论文荣获2022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一等奖,徐崴、王治华撰写的《开展绘本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启示——以湖北省襄阳市图书馆为例》论文荣获二等奖,杨敏撰写的《智能化环境下图书馆业务与服务创新发展——以襄阳市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发展为例》论文荣获三等奖,张颖、徐崴撰写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启示》论文荣获三等奖。

5.2023年5月,姜懿被评为首届湖北省社会科学“十佳宣讲员”。

6.2023年5月,吴楠在2023年襄阳市社会科学知识竞赛中荣获“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7.2023年5月,陈攀被评为2022年“文艺点亮生活”——湖北省文化志愿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优秀文化志愿者。

8.2023年6月,江洁雅被襄阳市直属机关妇女工作委员会授予2023年市直机关“阅读书香最美家庭”。

9.2023年10月,姜懿被评为2023年襄阳市十佳科普使者。

10.2023年11月,许中华荣获“强国复兴有我”2023年襄阳市职工兵乓球比赛三等奖(女子团体)。

11.2023年12月,喻骆、李争芳、张冰冰在2023“亲子共读·陪伴是最美的童年”亲子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中,荣获阅读导师奖。

12.2023年12月,郝伶俐被评为2023年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优秀工作者。

13.2023年12月,王治华、徐崴、杜好好撰写的《浅谈地方特色藏书资源助力区域协调先行发展实践探索》和徐崴、吴楠、吴德志撰写的《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之路》论文获2023年“襄十随神”图书馆征文活动一等奖,胡梓秋、黄雪松、李雪西撰写的《古籍修复档案数字化标准浅析》和吴记坤、果树奕、马燕双撰写的《公共图书馆信用借阅体系的搭建与探析》论文获2023年“襄十随神”图书馆征文活动二等奖,许中华、张颖、李亚琦撰写的《从儿童视角谈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获2023年“襄十随神”图书馆征文活动三等奖,郭慧撰写的《新媒体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策略分析》和胡梓秋、黄雪松、李雪西撰写的《襄阳市图书馆古籍保存现状和工作方向浅析》论文获2023年“襄十随神”图书馆征文活动优秀奖。

THE END
1.县图书馆最新动态,推动文化事业迈向新繁荣阶段气动元件县图书馆发布最新新闻,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该图书馆正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增加图书资源、举办文化活动等,以提高公众对阅读的热情和对文化的参与度。此举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文化素养,进一步推动当地文化事业不http://m.jnsjj.cn/post/4698.html
2.数字图书馆行业调研:2023年全国各省市级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总量已从细分领域来看,网络文学已成为数字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三十年的发展,网络文学的主流化程度显著提升,其综合影响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被国内外知名图书馆收藏,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强劲增长点。 四、未来趋势:数智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43/digital-library
3.葛剑雄:图书馆不仅是“硬盘”,还是文化场所和精神空间来源:南方南方周末:你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图书馆馆长,和之前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当馆长相比,有哪些差异?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是一个老馆,规模比较大,藏书多,学生和馆员人数也很庞大。这里是个新馆,学校建校才10年,图书馆建成大概也不过6年,现在纸本图书还不到20万册,这些是不能比的。另一方面,它的建筑理念和功能都https://www.bplisn.net.cn/news/3497.html
4.拉孜县图书馆最新项目,塑造未来文化枢纽的壮丽篇章该项目将融合现代化技术与传统图书馆功能,打造集阅读、学习、交流、休闲为一体的多元化文化空间。通过丰富馆藏资源、优化设施服务,该项目将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促进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助力当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文目录导读: 拉孜县图书馆现状http://www.rongjingtea.cn/post/1248.html
5.区图书馆多措并举推动馆藏资源建设与利用二是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微信书房小程序有60余万册电子图书、音视频等资源达20TB,让读者一部手机畅享海量资源。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好书推荐、线上讲坛讲座、阅读分享等方式,促进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是基层阅读站点建设。开展送图书进社区活动,向红旗、东正等社区赠送图书共783册,有效拓宽基层阅读阵地,https://www.ahyingjiang.gov.cn/xwzx/bmxx/2024180409.html
6.洱源县图书馆最新动态报道生活照料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阅读推广的重要场所,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作为洱源县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洱源县图书馆近年来在提升服务质量、丰富馆藏资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将为您带来洱源县图书馆的最新新闻,展示其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方面的积极贡献。 http://www.shhaoyly.com/post/8658.html
7.全国古籍大普查:基层图书馆古籍保存状况堪忧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正式开始。但近10年过去了,古籍普查仍未完成。基层存藏单位缺少古籍专业人员是造成普查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与绵竹县相邻的绵阳市安州区图书馆存有2.9万余册古籍,2013年评为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但囿于人员经费不足,一直未能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03/15/39564225_1119323426.shtml
8.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2015年第S2期基层科技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型服务体系层级架构模式——总馆和分馆纵向一体化管理,建立合作共享联盟,各成员馆启用开放式联合目录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馆的文献资源,对利用率低的文献采用"云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图书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用户满意,学科馆员在科研中发挥全程服务的作用。充分运用馆藏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人力https://www.youfabiao.com/tsqbgz/2015S2/
9.图书馆办公室工作总结6篇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 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https://www.yjbys.com/gongzuozongjie/bangongshi/3874730.html
10.泸州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公示根据《泸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泸市府发〔2017〕51号)规定,现将泸州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成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单位和个人若有异议,请于2021年6月18日前向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提出书面意见。 联系地址:泸州市连江路二段94号 http://www.lzskl.com/jsp/detail_content/7061
11.临床医学硕士论文范文医院图书馆馆藏主要为医疗、科研提供服务、方向,基于经费、馆藏的限制,在大量的国内外各种相关医学文献资资源面前,要反复比较、筛选,加强医院特色学科和有关基础学科的收藏,相应增加前沿学科、边缘学科的资料收集,适当收藏预防、保健、康复等科普文献以及医院管理方面的核心期刊,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读者要求,形成医院图书馆https://www.gwyoo.com/haowen/3585.html
12.南大之星档案管理同时重点做好新数字资源的考察评估工作,适度引进高质量的数字资源,加快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以均衡我馆的数字文献资源与纸质文献资源,更有效地为师生服务。 (二)要以馆藏现状和读者需求为依据,以满足读者、适应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需要为宗旨精心组织纸质书刊和电子书刊的采购。吸纳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图书订购工作,调整“https://www.danganj.com/news/21341.html
13.现代信息服务业12篇(全文)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组织,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它不是传绕图书馆联合馆藏书目简单地上网和馆际传递,而是将图书馆服务融入信息网络的大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综合性服务。网络信息资源二次开发与综合服务旨在代利用“网络”弥补图书馆馆藏的不足,进行网络信息“下载”,将其经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v3s5id5.html
14.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通用10篇)(一)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充馆藏图书。根据图书馆建设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馆藏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逐步升级。新采购一批高质量图书,合理规划新馆与老馆的图书服务种类,适应文化设施建设的新形势。 (二)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应有作用。应用现代科技,引入计算机和网络管理技术,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现代https://mip.wenshubang.com/fangan/676179.html
15.论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阶段虽然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使得这一现状有所改变,但是仍旧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差,缺乏专业人才,且工作人员的整体年龄较大。 (四)馆藏资源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主要是为当地居民提供图书阅读活动以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但是从目前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状况来看,居民借阅率以及文化活动https://www.fx361.com/page/2020/1228/7393991.shtml
16.国博携手人民大学举办“革命文物保护修复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中国国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李沫在《馆藏近现代藏品的多层级保护——以金属材质为例》的报告中梳理了国内外近现代金属藏品保护发展现状、要点及工作流程,并以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央礼品类金属藏品养护项目为案例,分析了近现代金属文物藏品中常见的病害情况和处理方法,为馆藏近现代金属藏品的日常养护及保护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311/t20231114_265438_wap.shtml
17.成都社会科学在线荣誉奖( 1、《巴蜀历史文化论集》(专著) 巴蜀书社 2002年5月 胡昭曦 (四川大学) 2、《禅宗美学思想的嬗变轨迹》(专著)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 一等奖(6项) 1、《邓小平理论史》(专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 https://www.cdsk.org.cn/detail.jsp?id=1249
18.浅谈新时代地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其是在一些小城市或地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更是捉襟见肘。故而,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对馆藏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开发和利用,以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面临的又一挑战。然而,有限的馆藏资源并不意味着无法提供优质的阅读推广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优化馆藏结构、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开展个性化推荐等方式,https://www.zzqklm.com/w/hxlw/3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