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阅览区里存在不少占座现象
现象
开馆前一小时门前排起长龙
早上8点,距离国家图书馆开馆还有一个小时,许多人已经来到了总馆北区门前排队,他们将书包放在地上排成一排,人躲到了一旁的阴凉下。8点20分,门前五颜六色的书包与穿插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沿着台阶一直延伸到广场上,又来回拐了5道弯。
9点整,各个阅览区正式开门,中文图书阅览区的上千个座位很快便所剩无几,带插座的座位几乎都已“名花有主”,有的人只能在没有书桌的沙发区读书学习。10点15分,在各阅览区的书架旁、墙角处、窗台边,已经有不少找不到座位的人席地而坐,捧着书阅读。
丰台区图书馆在暑期同样火热。即便是工作日,馆内一层阅览区带有桌子的64个座位也都全部满员。从一层走到四层,放眼望去,大长桌、会议桌、小圆桌旁都坐满了人,就连书架旁用来取书的梯子上也坐了人。“馆里前不久更换了座椅,座位数量增加到了300多个。很多读者8点多钟就来,就为了抢到一个座位,周末人会更多。”馆内工作人员说。
探因
浓厚氛围带动学习效率更高
记者观察发现,在图书馆里读书“充电”的人以中学生和备考的年轻人居多。他们的桌上摆满了书籍、习题册和学习用的电子产品,在宁静清凉的环境中互不打扰,各自静心阅读和学习。
“放假第二天我就来这里读书学习了。”即将升入高二年级的男生刘文博说,父母上班后,他就一个人骑着车到国家图书馆学习,从早上待到下午五六点。刘文博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上午写暑假作业,下午专心读书。“我喜欢历史方面的书,国家图书馆就像一座知识宝库,有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书,这些书可以拓宽我的视野。”
亲子阅读,也成为暑期图书馆的一道风景线。丰台区图书馆的阅览区里,李女士正在陪身边的儿子读一本天文主题的图书。“孩子放假在家玩手机、看电视是一天,来图书馆看书学习也是一天,这里的学习氛围浓,给孩子也能带来一个好的影响。孩子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对他来说终身受益。”李女士说。
问题
占座却不学习浪费公共资源
临近中午时分,许多读者离开座位外出吃饭,然而鲜有人随身带走私人物品。尽管桌角贴着“文明阅览,请勿占座,个人物品,妥善保管”的标识,但他们对此熟视无睹。“背上包走,再回来肯定没位置了。我早上这么早来排队抢的座位,占座是最稳妥的,大家也都是这样做的。”一名正打算与朋友结伴外出吃饭的女生说。
一边是占座者的悠闲自得,另一边则是寻座者的焦虑与无奈。一些手捧书籍的读者在阅览区里穿梭徘徊,目光在每个空座上扫过,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空座,刚想坐下,就被一旁的人提醒,“已经有人了。”而半个小时后,个别被书包、水杯等物品占据的座位上依然没人。
有的读者找不到座位,干脆坐在地上,弯着腰,把书放在腿上,尽管姿势并不舒适,但他们仍在认真阅读。“看到那些占座不学习的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大家应该珍惜图书馆这么好的环境和公共资源,让阅览室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小李无奈地说。
建议
采取监督措施
引入智能管理
为了应对“一座难求”的情况,不少图书馆纷纷采取了暑期延时开放、优化空间布局、增加座椅、专人清理占座等一系列措施。在丰台区图书馆四层阅览区,读者不带走随身物品离开座位,工作人员会进行登记,读者超过30分钟未归,工作人员会将占座物品集中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