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范钧的时候,万合天宜出品的大电影《万万没想到》已经进入上映前的冲刺时刻。作为创始人,范钧带着团队刚从绍兴、苏州、杭州“路演”归来,接下来是上海、广州、深圳……
“做电影很有意思,就像打仗一样。”范钧告诉小饭桌,第一,战场形势是多变的;第二,信息是不完全的,要在一个信息不完全的状态下做出决定,同时保证足够的灵活性,应对战场上的各种瞬息变化。
尽管万合天宜生产以搞笑著称的网络剧,但CEO范钧却是一个十足的军事迷,书架上全是二战书籍。他崇拜的,是在兵力不占优势甚至劣势的情况下,以少胜多的精彩案例。
这一次,对范钧来说的确是一场硬仗。剧本改了超过50次,宣传要跑100个城市,作为出品的第一部大电影,口碑和票房决定着万合天宜能在电影这条路上走多远。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范钧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稍微平静了点: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万万没想到》做了两天的限时点映,仅12月12日当日票房就已经超过6000万,两日累积过亿,这可能也是华语电影中第一部正式上映前就已经票房过亿的电影。
“后面才是真正的大仗。”范钧说,战争和做公司有很多相近之处,在那里是用生命去搏,失败了命就没了,而这里是钱而已,失败了人还在。
东四环的一家写字楼大厅,当保安小哥得知我们是来找万合天宜的时候,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找万万没想到是吗?”
当万合天宜等同于万万没想到,这种受欢迎程度给范钧带来的却是深深的不安全感。“其实内容行业的可复制性很差,做出了一个爆款之后,无法保证下一个是爆款”。
这或许可以解释,这样一家前沿的网络剧公司,为什么在前台显眼处供奉着关公像,郑重其事地摆满了水果等贡品。“剧组出去之前都得拜一拜、烧烧香,所有的剧组都不敢不拜,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有用。”范钧笑着说。
在参与创办万合天宜之前,范钧的身份是土豆网北京地区的销售主管、柏忠春则负责运营、易小星当时是土豆的第一播客,混迹视频行业许久,三人比外界更理解内容领域持续出爆款的困难程度:内容的制作能力之外,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因素相互配合。
互联网从来不缺流星式的产品。第一季走红之后,万合天宜在2014、2015年又顺势推出了第二、三季,历时三年的三季全播完了,反倒是第一季成为了口碑最好的一季。
范钧三人的解决方案是增强产品的可复制性,爆款既然可遇不可求,就追求优质的产品,以产品组合去对冲万万没想到的风险。因此,除了《万万没想到》,万合天宜在自制剧上还做了许多尝试:在《万万没想到》第二季上线的同时,还先后推出了《报告老板》、《高科技少女喵》、《学姐知道》等新产品,合作的视频网站也从最初的优酷土豆单一平台拓展到爱奇艺、乐视等多平台。
“这样整个公司才安全,如果是单个产品,观众的兴趣变化快,万一抓不住,你就完蛋了。”范钧说,他对每一个产品的要求,就是它是一个优质的产品,至于能不能成为爆款那要看外部各种因素的催化。
在这个基础上,万合天宜追求的业务模式,就是在互联网上以低成本建立内容品牌,再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电影就成为里程碑式的一步。
生产爆款很难,连续生产出优秀作品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仅仅三年,万合天宜就已经从一个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了400多人的公司,其中有100多人是创作团队,包含编剧、导演、制片人等角色。
对范钧来说,这是不得不的选择。如何在走出《万万没想到》这部单一网剧的同时,持续不断地产出优秀甚至爆款作品,靠的就是可复制的生产模式。
最近一年,万合天宜正加速把自己平台化,成为一个创造IP的大工厂。在上海、北京、南京几个分公司,100多位编剧、导演按照方向不同被分成七个“生产车间”,像一个个实验室一样,自由创作着下一场“爆破”。这样一来,每个生产车间都是一间小公司,并可随公司发展再横向扩张更多的生产车间。
根据范钧的介绍,这七个生产车间目前正在研发着20个左右的新项目,喜剧之外,还在尝试诸如悬疑、玄幻、甚至偶像等诸多类型。
他形容,目前整个万合天宜就像一个创业孵化器,100多人自行分配组队。项目有了雏形即可“过会”。包括他在内的六七个人会组成一个委员会进行评审,手绘加配音而成的动画就像“商业计划书”,而范钧等人则是“天使投资人”,给得到绿灯的项目投钱,没有前途的项目直接毙掉。在娱乐大众的外表之下,万合天宜内部的项目有着一套近乎残酷的筛选机制。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安全:不仅资金安全,市场也安全。“内容行业的核心,不是整合资源,而是去创造资源,买IP就像买别人的一个蛋,其实鸡才是最重要的。”范钧认为,创造资源需要耐心,无论是人才还是品牌的培养,都需要漫长过程。因此,相比较市场正火的直接买IP,范钧更坚持“从养鸡开始做起”。
整个内容产出的过程就像投资一样,万合天宜至今没有设置严格的KPI,和产出率相比,范钧更多地想把赌注押在爆款的转化率上。
“直接做电影的话,基本是20%成功,80%的都废了”,万合天宜选择了先在网络建立群众基础,再在市场基础上推出电影,因此范钧对结局的反转抱有乐观:“也许有80%的可能是成功的”。
这给了范钧更多信心,“这就说明,我们可以持续地做下去”。范钧透露,不仅《万万没想到》会继续推出第二部、第三部,《报告老板》等其他自制剧也可能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在万合天宜的产业链条中,从原创内容开始、低成本试验推出爆款、并衍生出电影等高附加值产品,再和运营推广环节打通,“你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我们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