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记上海图书馆收藏研究利用家谱服务社会的事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亲团体世系、人物、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中国家谱源远流长,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发展史上都堪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充分肯定家谱的重要性,曾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还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可见,家谱中蕴涵着大量的社会学、历史学、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教育学、遗传学等重要信息资料。

提起上海图书馆,很多人都知道家谱收藏是其最具特色的一个亮点。2017年7月中旬,本刊记者走进上海图书馆,对上图收藏研究利用家谱服务社会的事进行采访调研。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建华告诉记者,目前上图馆藏家谱有3万余种、30余万册,共计365个姓氏,收藏的家谱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是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原件最多的公藏机构,享有“全球中国家谱第一藏”“中国家谱半壁江山”等美誉。上海图书馆致力于成为中国家谱的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和服务中心。

民间家谱大抢救

在上图采访调研,说起家谱收藏,工作人员都会用庄重、敬仰、怀念、感激的神情,讲述一生以“收书、编书、印书”为己任的老馆长顾廷龙的护书情怀与治学精神。

顾廷龙(1904.11.10~1998.8.21),号起潜,苏州人。著名古籍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即投身于图书馆事业,先后担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采访部主任、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总干事、董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委员、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主编,文化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有《说文废字废义考》《四当斋书目》《顾廷龙文集》《顾廷龙书法选集》等。

顾廷龙早年在燕京大学工作。七七事变后,他不忍江南文物遭日本侵略者肆意掳掠,毅然从北京辞职回上海,与文化名人张元济、叶景葵等创办私立合众图书馆,藉以保存濒临毁灭的文献典籍。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十余年来收集的合众图书馆近30万册古籍及近代中外珍贵文献悉数捐献给国家,使之成为上海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记者看到一套10卷本的国家“十五”期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家谱总目》,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兼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先生撰写的《前言》里,清晰地记载着:“上图的家谱收藏,肇始于顾廷龙。”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顾廷龙与张元济携手办“合众图书馆”时,就开始了对家谱的收藏和研究。大批家谱集中进入上图,是在土改运动中。当时,作为“封建余孽”的宗祠被毁,家谱被烧。顾廷龙作为当代古籍版本目录学的一代宗师,面对大量珍贵历史文献毁于一旦心急如焚,经过多次艰辛的工作,终于说服当时的“文管会”同意上海图书馆对家谱等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民间“收购”。于是,顾廷龙很快组织职工分头向十多个省、市进发。他们从造纸厂的化浆机旁、收破烂的废旧商店中以及民间百姓手中,购得了堆积如山的家谱等书籍,把家谱抢救出来。

1955年秋的一天晚上,顾廷龙接到上海市文化局来电,上海造纸工业原料联购处从浙江遂安县收购了一大批废纸,大约有二百担,其中或许有线装书,准备送造纸厂做纸浆。顾廷龙连夜赶赴现场察看,发现“废”中藏宝,翌日立即组织6人花了11天从中选择有价值资料共计2000斤,一大批珍贵历史文献被抢救出来。顾廷龙后来回忆说:“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朱卷与家谱之所以能成为上海图书馆的收藏专门,与这次在废纸堆中披沙捡金是分不开的。”

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经顾老等抢救入藏上图的家谱,共达8011种,47711册。

1958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历史文献图书馆、上海科技图书馆、上海市报刊图书馆合并,顾廷龙任馆领导,直接抓历史文献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对家谱文献的采购工作,并组织特藏部人员奔赴安徽屯溪等地,从民间采购了大量的家谱文献,总计5700种,27571册。“文革”期间,上图又通过各种渠道接受捐赠家谱文献1257种,10180册。

改革开放以后,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图加大了抢救历史文献的力度。自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馆所投资1360余万元采购家谱文献,共计6073种,96000册。与此同时,随着民间修订家谱的逐渐升温,全国各地民间新编家谱,也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捐赠给上海图书馆。

几代人共同努力,才有了上图“全球中国家谱第一藏”之美誉。耀眼的历史光环里,上图人和每一位到上图查阅家谱的知情书客,都会深情地缅怀这位谱牒收藏与研究的一代宗师顾廷龙。

谱牒研究硕果累累

在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建华等新一代谱牒学研究者心中,都有这么一个概念:对家谱而言,以顾廷龙为代表的老一辈主要做的是收集、抢救、归藏工作;而以王鹤鸣为代表的继任者,其主要贡献则是进行整理、研究,特别是相继推出了《中国家谱总目》《中国家谱资料选编》《中国家谱通论》等一批重量级研究成果。

目前退休在家的王鹤鸣先生,仍在从事家谱研究。从他为《中国家谱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撰写的“前言”部分,记者了解到这项研究的一些始末。

以1996年底上海图书馆新馆开馆为契机,上海图书馆将家谱的整理与研究开发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图每年投入数十万元经费,组织技工对破旧的家谱进行修补整理,还专门成立了谱牒研究中心,负责家谱的整理、开发与研究工作。

1998年11月,上图召开全国谱牒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家谱的学术价值、纂修体例、开发利用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后出版了《中国谱牒研究》论文集。

2000年5月,上图又召开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近百名学者参加,会后出版《中华谱牒研究》论文集,标志着海内外谱牒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2000年6月,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网络化的大趋势,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了全球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42家中文图书馆和中文文献资源收藏单位参加。会议确立8项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编纂《中国家谱总目》是其中一项,并确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完成。

该项目是将全世界公藏和私藏的中国家谱,编纂成一部带有内容提要的联合目录。这是中国古籍整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深受海内外华人欢迎的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2001年5月,该项目被审定批准为“十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之前,海内外编纂的家谱书目尽管有几十种,但大多是各单位的馆藏书目,现在要将全世界近千家收藏中国家谱的文献机构按统一要求,编纂联合目录,而且还要尽可能将散藏在民间的家谱也收到《总目》中,编纂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在长达九年的编纂过程中,主持该项目的上海图书馆领导和历史文献中心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副主编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以及各编委单位积极支持、通力合作,海内外近千家中国家谱收藏单位、广大谱牒研究人员、千余名《总目》编纂人员和五千余家谱私人收藏者共同协作、无私奉献,终于使这部10卷本的《中国家谱总目》于2009年7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次编纂《总目》,是对全世界存世的中国家谱开展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大调查,摸清了存世中国家谱种数超过5万种。《总目》出版首发式上,时任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总目》主编王鹤鸣研究员不胜感慨地说:“大家都是怀着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耕耘,才使这部煌煌巨著得以问世。”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说,“家谱中保存了大量的人物、经济、移民、文化、民俗、教育、人口等资料,对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民俗学、人口学、遗传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均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专程来沪的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主席沙其敏则表示,《中国家谱总目》的正式出版是中国目录史上一件大事,所汇集的巨大家谱数据量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非常详细的线索。

继《中国家谱总目》之后,上海图书馆在谱牒学领域里推出的另一重大成果,就是2014年1月首发的《中国家谱资料选编》。本书为国家清史项目,于2005年立项,由上海图书馆编纂,陈建华、王鹤鸣主编,历时九年,始告完成。全书18册、1930万字,所辑录的家谱资料,按其内容分为十一卷,依次为凡例卷、序跋卷、传记卷、诗文卷、家规族约卷、礼仪风俗卷、经济卷、家族源流卷、教育卷、图录卷、漳州移民卷。出席首发式的有关专家对此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的出版,将为学界提供一部经过系统整理的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家谱原始资料集,填补了这一领域长期以来的空白,从而推动社会诸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查家谱到上图”

家谱的收藏、整理和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早在1996年,上海图书馆就开辟了大陆最早成立的家谱阅览室,不仅可查阅上图馆藏家谱,还可查阅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提供的微缩胶卷家谱。海内外读者到上图查阅家谱寻根问祖或开展谱学研究的人络绎不绝。“查家谱,到上图”,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口头禅。

在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多达200余种的名人家谱是一大亮点,有名宦政要如李鸿章、左宗棠、翁同龢等,文人雅士如董其昌、胡适、鲁迅、钱钟书等,科技精英和商界巨子如徐寿、贝聿铭、张謇、包玉刚等名人的宗谱。

据公开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和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都曾亲到上海图书馆查阅过自己的家谱。1997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来到上海图书馆视察,也顺便查阅了《荣氏家谱》。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兼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回忆说:我们当时为他准备了三本《荣氏家谱》,分别是清代同治年间编修本、宣统年间编修本和民国年间编修本。当荣老看到“第31世毅仁”的名字时,兴奋不已!当我表示要把世系表复印一份给他时,荣老高兴地连说三声“好!”。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专职谱牒整理研究的副研究员顾燕在家谱阅览室介绍说,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的繁衍兴衰,承载了家风美德,更蕴含着中华民族世代流传的核心价值。随着近年修订家谱在民间的复苏升温,来上图查阅家谱的普通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记者看到摆在他面前谱架上的,却是《姚氏宗谱》和《郭氏宗谱》。仔细询问,才知个中原由:他们的《张氏宗谱》是民国十三年修订的,目前正在组织进行续修,但有些史料年久缺失,在上图也未找到本村张氏的有关资料。可喜的是,找到了两个邻村的《姚氏宗谱》和《郭氏宗谱》,从中查到很多有价值的史料,对他们验证、补充、勘误正在续修的《张氏宗谱》很有帮助。张进十分恳切地对记者说:“很感谢上海图书馆,感谢家谱阅览室!”

“少数民族也有家谱”

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决定了中国文化本身的多元特征。那么,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我国各少数民族,是否也有自己的家谱呢?

“少数民族也有家谱,而且历史悠久,种类也很多。”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陈建华告诉记者,“国家对少数民族家谱的整理与研究十分重视,我们上图五年前就开始做少数民族家谱研究,其中一个课题就是《中国少数民族家谱目录》,早已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三五规划,2016年底已完成书稿,目前正在走出版审批流程。”

陈建华等课题组成员曾到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深入的实地田野调研。他介绍,我国家谱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民族家谱,其中存世的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编修的家谱数量最多,达数千种以上。而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苗族、白族、佤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当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家谱,不过只是口述家谱。他们一般的家族成员都能背诵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年长者可以背五六十代甚至更多。儿童从记事起,就开始背谱。之所以如此重视,形成风气,除了表示敬宗收族,另外就是为了防止同姓婚姻。男女青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见面先要对谱,家谱越往上,祖宗不能是同一个人。

另据公开报道,中国现存少数民族家谱有6796种。中国家谱出自于民,也藏之于民,记者觉得这个数据应该是个概数,现今究竟存有多少,恐怕很难有一个准确数字。

传播家谱正能量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没有中断过,就和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家族都有修家谱的文化有关。家谱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它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同样值得重视。特别是家谱中记录下来的家规族约,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所产生时代的封建糟粕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蕴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比如教育族人爱国敬业、积极向上、孝顺和睦、诚信友善等普遍价值观念。中华民族诸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思想品德,都与千百年来各家族世代传承的家规族约密不可分。

近年来,上海图书馆在整理、研究家谱文献的同时,注重发掘和传播家谱文化中的正能量,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土补元、培根固本。

在2014年首发的18册《中国家谱资料选编》中,就专门编纂了上、下两册《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家规族约卷》,从240个家族的族谱中辑录出家规族约,包括“义庄规矩”“同居诫言”“家规”“家训”“祠规”“族约”“乡约”等等。

2014年9月,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上海图书馆承办的“修心正身扬清厉俗——中国家谱家训族规资料展”,在上海图书馆目录大厅揭幕。这次展览旨在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作用,以“名谱巡礼”“四海一家”“啜英咀华”“千年传颂”四个主题,分为孝顺、修身、和睦、敬业、治家、爱国、诚信、教育、守法、廉洁十个类别,向公众展示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家谱家训族规,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在这次展出的名人家谱里,参观者还现场观摩到毛泽东、刘少奇、荣毅仁、鲁迅、胡适、李鸿章、盛宣怀等名人的家谱。西河堂家藏《韶山毛氏族谱》(2001年五修版)的《家族规范》共计256字,里头写到:“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文武兼济,建立功勋。敬宗爱祖,德泽绵长。诗书传世,振我家声……毛氏子孙,个个争荣。”

这次展览在上海乃至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各地有关部门纷纷来电来函,请求上海图书馆前往巡展。上图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先后到安徽、陕西、甘肃、贵州、武汉、长沙、连云港等40多家省、市图书馆进行联展,观众络绎不绝,赞不绝口。

THE END
1.北京城市图书馆创意创新不断要闻首都之窗银幕上正在放映威尔第的歌剧《假面舞会》,男高音咏叹调飘荡在空气中,和艺术文献馆的黑胶唱片世界奇妙地融为一体。一位读者正在聆听黑胶唱片。李凌霄介绍,千余张开架阅览的现代黑胶唱片中,包含中外歌曲、戏曲、器乐曲等多种音乐类型,馆内提供6台高端的黑胶唱机以及播放系统,让读者对城市图书馆又多了一个割舍不掉的理由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zt/ydbj/yw/202412/t20241212_3963656.html
2.毕业季锦囊②毕业之后还有哪些免费资源可以使用?那么,毕业了,还有哪些免费的电子资源可以使用呢?别着急,本期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Q1 毕业之后还可以继续使用学校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么? 小图:答案是否定的哦,我校图书馆购买的网络资源都是IP控制的,也就是说图书馆网站所列资源除了免费资源外,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I0MTQ5Nw==&mid=2247506841&idx=1&sn=5bb14fe66efe62a52c09bc4ba73ede01&chksm=e87390004b4a0267d00be6be0410b7477e2a1288dea9f8ffcac97f665b377d26f54bba575663&scene=27
3.70张淄博老照片曝光!老城墙老城门老街道都有合并到第一文化馆改称 “博山文化馆”。 淄博市工人疗养院 前身为 1953年建立的 淄博工矿区工人疗养院, 院址博山峨嵋山下,床位50张。 1955年改为 淄博市工人疗养院,隶属市工会。 博山东关 东关街长221米,宽4米 有博山区图书馆、博山区文化馆等单位, 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196/2021-03-17/wQfRN2Oy1U659FHf.html
4.藏书楼里的秘密探索收藏家小说中的神秘故事二、什么是“收藏家小说”?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收藏家小说”的定义。它并不仅仅指那些被珍视和保存的古老文学作品,而是在于这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历史与个人故事,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时间而变得更加珍贵。 三、文脉与情感:书籍之所以被珍视 在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室里,都有一些特别的地方,每https://www.topno.cn/wen-hua/590987.html
5.温州大学第六届“学术搜索达人”大赛抢答题题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之温州大学第六届“学术搜索达人”大赛决赛将于2021年6月2日下午13:30在育英图书馆四楼网络直播会议室举行(腾讯会议网络直播),届时进入决赛的10支队伍将同台竞技,展示学术搜索成果。 为增加本次活动的普遍参与性,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知识,特别在比赛中间设置了https://lib.wzu.edu.cn/info/1180/7705.htm
6.数字化学习资源及其应用专题培训用户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信息时,往往会得到成千上万的记录结果,其中充斥着大量非学术性的站点信息,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用户选择信息的难度,因此,面向学术研究的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数字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互联网的应用工具,将互联网上相关的各种资源的URL地址(包括有关的研究机构、实验室、电子书籍、学http://www.zpxx.wj.czedu.cn/html/article731078.html
7.图书整理范文9篇(全文)作为一名期刊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对工作、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更要具有一定的业务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与掌握每一种期刊的特点与内容,这样才能确保期刊的装订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茜.期刊合订本著录与装订工作疑难问题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9(6):26-30. [2]程淑一.外文期刊装订中的几个相关问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58wjs69.html
8.KES昆廷网络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可以在此区域中直接选择您所需的一种资源类型,进入该资源浏览页面。 1.4 我的图书馆 使用个人账号或手机号登陆进入到个人图书馆功能区,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站内邮箱、访问记录、收藏及订阅。 1.4.1 站内邮箱 站内邮箱分为求助邮件和信息邮件两种。 求助邮件:用于接收原文服务中发送至站内邮箱的邮件,可点击附件http://kes.kuntin.cn/Help.aspx
9.市县图书馆如何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精选8篇)现在大多数市县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都分散收藏于各个业务部门,没有设立总书记库的馆,分散的现象更为突出。在目前各馆书库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可以暂时维持分散管理的状态,但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在地方文献上加上特殊的标记;二是要做一套地方文献所在地址的目录,以防止散失。从长远看,应创造条件,建立专藏库及专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337pa57.html
10.书香家庭申报事迹材料(精选34篇)平时工作虽然忙,但我们认识到只有学习的家庭才是健康向上的家庭。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读书是一种捷径。书——能让我们获得知识,能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更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升华,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强大。我们通过讲故事、去图书馆看书等方式让雨萱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地爱上了看书,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https://www.ruiwen.com/word/shuxiangjiatingshenbaoshijicailiao.html
11.杨慎《全蜀艺文志》版本及流传考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我国部分省市及高校图书馆收藏《全蜀艺文志》的刻本情况如下:1.嘉庆二年(1797年)朱遐塘刻本: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2.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张汝杰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2种)、南京图书馆(3种)、北京大学图书馆(2种)、清华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2种)、http://www.sass.cn/109004000/30005.aspx
12.图书馆借阅管理制度(通用22篇)图书馆借阅管理制度 4 1、图书、资料严格编目、登记制度,借出收回簿册齐全,不定期检查防盗、防湿、防霉、防鼠害、防虫害、防火等设施是否完好。 2、图书、资料分等级存放,特别贵重书刊的借阅实行校长特批制度,贵重书刊要有专人、专橱收藏,保管人应定期核查。 https://www.jy135.com/zhidu/1550093.html
13.我我是如何收藏期刊的一番探索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说,收藏期刊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投资,因为它能为他们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但是,有没有想过,收藏期刊怎么样?为什么要选择这份杂志而不是那份?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收藏期刊,并且探讨了其背后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不同的人可能会对“收藏”这个词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的https://www.godyood.cn/jiu-kuan/802122.html
14.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以收藏()文献为优势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以收藏( )文献为优势题目标签:图书馆四川农业大学农业大学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农业科技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中式面点制作现状是南式点心(),北式点心南移。 A. 西传 B. 中传 C. 南传 D. 北传 查看https://www.shuashuati.com/ti/40689fd5f7c04cb9900d0a47d0e6350e.html?fm=bde068b1ff7fd84fada35b2dfa6af9697e
15.图书馆倡议书(通用20篇)在此,我们倡议:即将离校的你们行动起来吧!感恩母校,感恩图书馆,请向图书馆捐赠你们在工业大学期间所创作的各类作品、各类获奖证书的复印件等,图书馆将为你们永久收藏、管理和展示,让你们的学弟学妹们一同分享你的成果与快乐。 捐赠时间:从即日起每周一至五上午9:00—11:30,下午14:00——16:30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shuxingeshi/changyishu/20221214173137_610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