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哪一天?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来历和主题回顾(图)

导语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每年的5月12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目的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

2009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对组织开展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进行了研究,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了要求,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是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2.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4.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演变过程

2005年初,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综合协调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及抗灾救灾等工作。

2007年8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了中国“十一五”期间及中长期国家综合减灾战略目标。

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水污染防治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级、宽领域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对灾害应对、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事项做了规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汶川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法制保障。

2009年5月11日,中国政府发布首个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中国的减灾行动》。

1990年,中国第一次宣布灾区可以对外开放。中国在减灾领域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建立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减灾合作。

2005年9月,中国政府主办第一届亚洲部长级减灾大会;2008年12月,举办加强亚洲国家应对巨灾能力建设研讨会。

2009年3月2日起,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活动方案

为认真做好全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和该校防汛救灾活动,有效增强全体师生防灾意识,不断提升应急能力,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委县府及县教委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该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校长负责、突出重点、快速反应、主动配合、有效防范”的原则,坚持宣传与演练并举、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强化宣传教育、预防控制、预案管理、应急处置、救援保障建设,完善网络、健全机制、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学校协调、军地结合、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预防控制能力、预案管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幅降低,全体师生财产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领导机构。该校成立“防灾减灾日”和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临小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县教委、镇党委、政府的各项指令,领导、指挥、部署、协调“防灾减灾日”和防汛救灾各项工作,落实宣传教育、应急预案、物资准备、隐患排查、演练开展等工作落实情况。该校决定成立“防灾减灾”和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一)指挥部:

主要职责:1、制定应急处置决策;2、调动应急队伍;3、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令;4、组织指挥应急救援行动;5、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6、总结事故应急处置经验教训;7、组织实施演练。

(二)综合协调组:

主要职责:1、传达指挥部的指令,协调各应急组的统一行动;2、及时了解掌握和报告事故救援抢险进展情况,当好指挥部参谋。

(三)情报信息组:

主要职责:及时收集掌握信息,将突发性灾害事故情况立即报告指挥部,并准确地作好记录,负责有关信息发布。

(四)抢险救援组:

主要职责:负责对现场受伤人员的救助,排除现场各种险情,组织抢修、控制和稳定事故现场。

(五)现场治安组:

(六)后勤保护组:

主要责任:负责保障救援人员的饮食安排及物资准备,做好现场救护工作。

(七)事故调查组:

主要职责: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经济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提交事故调查报告,送综合协调组报县教委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

(八)善后处理组:

主要职责:负责对受灾人员实施救助、安抚,妥善安置受灾人员,做好保险理赔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宣传教育。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宣传教育,加大对“防灾减灾日”和防汛救灾活动的宣传力度,在人员密集场所、街道和校园内设立宣传站点,印制、发放宣传资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同时加强对师生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的自护自救知识教育。

(二)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该校在副校长(分管负责人)的带领下,由杨祥明、冉启富、谭瑞林、各村校负责人组成隐患排查组,全面排查D、C级危房,校内设施设备疏散通道,凡居住在D级危房的人员,必须全部迁出并落实安置点进行妥善安置。校内设施和疏散通道隐患立即整改排除。每次隐患排查的结果必须有工作人员和排查负责人签字,排查出的隐患必须如实记入隐患台帐,整改措施必须及时有效,整改效果必须明显实在,排查资料必须完善齐全,并报县教委“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校安全监督科)”备案。

(四)积极开展应急演练。该校由校长负总责,从2011年4月12日~2011年5月12日,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月”活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全面演练,昼夜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织师生疏散演练、抢险救援演练、应急保障演练等。演练必须三次以上,演练时各校特别注意拥挤踩踏,严防踩踏伤亡事故发生。保证在2分钟以内,达到安全有序疏散为止。

四、有关工作要求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

2010年主题

2010年5月12日,我们迎来了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而2010年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

“减灾从社区做起”的意义:

防灾减灾离不开群众参与。将2010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定为“减灾从社区做起”,意义即在于此。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减灾从社区做起,以社区为平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有效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增强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在这方面,也是地震多发国家的日本,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

参考:日本“防灾日”实练,成效显著

为纪念关东大地震,唤醒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日本确定每年9月1日为“防灾日”。每到这一天,各地都要组织防灾训练,大大小小的消防单位或在购物中心的广场,或在公园空地搭起帐篷,里面放置模拟火灾和地震现场的设备,外面摆出一排灭火器。身手敏捷的消防员爬到一根细细的长竿顶上,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带领市民体验灾害来临时的情景。同时,上班族和学生这一天都要放假。家长会带着小孩去钻一下模拟火灾的“浓烟走廊”、感受“8级地震”的剧烈晃动,或者排队学爬云梯,防灾训练演习就像逛游乐园一样新鲜有趣。中央和地方政府则更是责无旁贷。

有备才能无患,防灾胜于救灾。正是因为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防灾救灾程序,防灾避灾意识深入人心,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的强度尽管与阪神大地震相当,却仅造成数十人死亡和上百人受伤。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是加固建筑、正确逃生共同创造的奇迹。

由此足见,“减灾从社区做起”绝不是一句空话。关键在于,警醒、帮助和鼓励、支持群众做好日常防灾准备,并不遗余力建设一个“耐灾”型特别是“耐震”型社会来抵御天灾。为此,需要做好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开展应急演练活动、组织排查灾害风险隐患等一系列工作。更重要的是,应将灾害预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从城建、行政、经济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紧急救援避险物资的必要配备,以及综合减灾基础设施的极大完善。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

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

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2011年主题

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减电〔20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2011年5月12日是中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的各项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日”主题开展工作

二、组织倡导公众开展“四个一”活动

三、大力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四、扎实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每年5月12日当天,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结合本地灾害风险、灾害特点,按照预案开展一次防灾减灾演练活动。演练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声势,扩大影响。玉树、舟曲、盈江等灾区要结合灾后重建工作,组织开展慰问受灾群众活动。

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2011年“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于5月30日前将总结报告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主题

2013年主题

201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为期一周的防灾减灾宣传周6日正式启动。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据了解,2013在5月6日至12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北京将举办城市暴雨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湖北将在十堰市举办10万人参加的大型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此外,安徽、山东、广西、新疆等地也将组织开展应急救灾演练,帮助居民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等。

国家减灾委要求各地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基地、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体验馆的宣传教育和警示作用,通过组织“体验式、参与式”防灾减灾活动,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农民工、工矿企业职工等普及逃生避险基本技能,提升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同时,国家减灾委要求,各地要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关口前移、主动防范,重点做好城市地铁、火车站、大型商场、影剧院、集市等人口密集场所以及学校、医院、居民区、政府机关、工矿企业、城市地下管网等重点部位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治理措施、消除隐患。

2014年主题

201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5月10日至16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

一、突出城镇化与减灾主题,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镇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各类灾害风险明显增多,城市安全设防问题日益突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城镇化与减灾”这一主题,充分认识城镇化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的新挑战,通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推动防灾减灾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应对气候变化相适应,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抗震、消防等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救援救助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灾害设防标准,切实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

三、加强灾害风险评估,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

四、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要针对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重点针对城市内涝、台风、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灾害以及煤气泄漏、火灾事故等,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进一步强化综合防御防范措施,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位。地震重点危险区所在地政府要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加强地震应对防范准备工作。

社区标准

一、基本条件

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二、基本要素

(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

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

(二)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采用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害风险排查工作。

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

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编制并知晓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害信息员,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监测制度,灾害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

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对应救助措施。

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

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

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九)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

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

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倡导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害保险工作等。

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中具有地方特色。

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评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定标准

满分分值

考核分数

1.组织管理机制

(10分)

1.1社区减灾领导机构(2分)

社区综合减灾运行、评估与改进领导机构健全(2分)

1.2社区减灾执行机构(3分)

社区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宣传教育、灾害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灾情上报等工作小组(3分)

1.3社区减灾工作制度(3分)

(1)领导工作制度(1分)

(2)执行工作制度(2分)

1.4减灾资金投入(2分)

(2)已经获取资金支持的社区综合减灾项目(1分)

2.灾害风险评估(15分)

2.1灾害危险隐患清单(4分)

(1)有针对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的清单(1分)

(2)有针对公共卫生隐患的清单(1分)

(3)有社区内各种交通、治安、社会安全隐患的清单(1分)

(4)有社区内潜在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或农业生产等各类生产事故的隐患(1分)

2.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3分)

(1)有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1.5分)

(2)有外来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清单等(1.5分)

2.3社区灾害脆弱住房清单(4分)

(1)有社区针对各类灾害的居民危房清单(2分)

(2)有社区内道路、广场、医院、学校等各种公共设施隐和公共建筑物隐患清单(2分)

2.4社区灾害风险地图(4分)

(1)用各种符号标示出了灾害危险类型、灾害危险点或危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等(2分)

3.灾害应急救助预案(15分)

3.1社区综合避难图(3分)

(1)有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灾人数等避灾能力信息等,有合理明晰的避难路线(2分)

(2)避难场明确标注了紧急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1分)

3.2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4分)

(1)预案结合了社区灾害隐患、社区脆弱人群、社区救灾队伍能力、社区救灾资源等多方实际情况特点(2分)

(2)明确协调指挥、预报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1分)

(3)符合社区自身灾害隐患特点的应急救助启动标准,标准简单明了,便于社区居民理解(1分)

(4)应急预案有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员的信息,以及对口帮扶救助责任分工(1分)

3.4社区应急救助演练活动(5分)

(1)演练活动密切联系预案,目标明确,指挥有序(1分)

(2)开展了针对各类脆弱人群或外来人员的演练(2分)

(3)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单位、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等多方广泛参与(2分)

3.5演练效果评估(3分)

(1)演练活动过程有文字、照片、录音或者录像记录(1分)

(2)演练活动效果有社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者调查(1分)

(3)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方案等(1分)

4.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10分)

4.1组织减灾宣传教育(2分)

(1)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栏、橱窗等组织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1分)

(2)利用喇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组织了宣传教育(每季度不少于1次)(1分)

4.2开展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在国家减灾日等期间开展防灾减灾活动(1分)

(2)利用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1分)

4.3印发防灾减灾材料(2分)

(2)印发符合社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材料(1分)

4.4参加防灾减灾培训(3分)

(1)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1分)

(3)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1分)

4.5与其他社区进行减灾交流(1分)

(1)组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经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经验的交流(1分)

5.防灾减灾基础设施(15分)

5.1建立灾害避难所(6分)

(1)建立了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3分)

(2)避难场所功能分区清晰,配备应急食品、水、电、通讯、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施(3分)

5.2明确应急疏散路径(3分)

(1)明确了应急疏散路径,指示标牌明确(1分)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配备了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2分)

5.3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场地和设施(3分)

(1)建立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活动的空间(1分)

(2)设置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设施(安全宣传栏、橱窗等)(2分)

5.4配备应急救助物资(3分)

(1)社区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通讯设备、照明工具、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等(2分)

(2)居民配备了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机、手电、哨子、常用药品等(1分)

6.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10分)

6.1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2分)

(1)居民清楚社区内安全隐患(1分)

(2)居民清楚社区内的高危险区和安全区(1分)

6.2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径(2分)

(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1分)

(2)居民知晓灾害应急疏散的行走路线(1分)

6.3掌握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3分)

(1)居民掌握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灾害来时的逃生方法(1分)

(2)居民掌握基本的互救方法(帮助脆弱人群、灾时受伤、被埋压、溺水等互救的方法)(1分)

(3)居民掌握基本的包扎方法(1分)

6.4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活动(3分)

(1)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宣传、培训、防灾演练活动(1分)

(2)居民参加社区安全隐患点的排查活动(1分)

(3)居民参加社区风险图的编制活动(1分)

7.社区减灾动员与参与(10分)

7.1社区主要机构参与防灾减灾活动(6分)

(2)学校能积极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2分)

(3)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2分)

7.2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志愿者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和培训等(1分)

(2)志愿者承担社区灾害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1分)

7.3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活动(2分)

8.管理考核(5分)

8.1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2分)

社区减灾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健全(2分)

8.2进行经常性的检查(2分)

(1)定期对社区的隐患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设施等进行检查(每季度1次)(1分)

(2)定期对社区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救助等工作进行检查(1分)

8.3具体改进措施(1分)

依据评审有具体改进的措施(1分)

9.档案(5分)

9.1减灾工作档案(4分)

建立了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2分)

9.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过程档案(1分)

综合减灾社区申报、审核、评估、颁发等过程档案(1分)

10.特色(5分)

10.1明显的地方特色(3分)

(1)在创建过程中有独特有效的调动居民、社区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1分)

(2)明显的针对各类脆弱人群的救助特色,有针对社区外来人口减灾特色等(1分)

(3)明显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特色(1分)

10.2可供借鉴的独到做法或经验(2分)

(1)明显的减灾工作创新,如利用本土知识或工具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等(1分)

(2)有可供推广的做法或经验,如建rewtgre减灾88站,购买了社区保险等(1分)

THE END
1.图书馆活动方案(精选20篇)为了确保活动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图书馆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图书馆活动方案 1 https://www.oh100.com/a/202301/5883848.html
2.图书馆活动方案(通用17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图书馆活动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图书馆活动方案 篇1 今年4月2日是第2个世界“读书日”。为迎接这一读书节日,进一步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图书馆定https://www.unjs.com/huodongfangan/202102/3138847.html
3.图书馆活动策划方案14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书馆活动策划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馆活动策划方案1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第十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之 增城图书馆活动策划书 https://www.cnfla.com/huodongfangan/3366890.html
4.图书馆活动方案(精选20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图书馆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馆活动方案 1 为更好地向全区少年儿童推介图书馆,提高本馆资源的使用率,为全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文明、有序的成长环境,寒假将https://www.ruiwen.com/fangan/7661244.html
5.图书馆活动方案20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书馆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书馆活动方案1 一、活动名称 XX图书馆“全国科普日”活动 二、活动主题 创新发展全民行动 三、活动时间 9月20日至26日活动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fangan/4222474.html
6.中小学校园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构建校园阅读生态系统校园智慧图书馆一切以读者需求出发,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极大方便读者。借助物联网rfid技术,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阅读体验 。校园智慧图书馆异于传统的图书馆,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多种服模式,可实现图书馆本馆自助化管理;也可以实现24小时全程的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实现阅读24小时不打烊。24小时的智慧图书馆可灵活部署,读者可https://www.jianshu.com/p/b4e8bcf664be
7.2018年台山工业新城“两新”党组织创建党建品牌活动工作方案品牌活动:党建引领 服务为本 打造24小时图书馆 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指引,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依托江门市联合图书馆的建设成果,整合资源,搭建覆盖园镇、服务全民的24小时党建图书馆,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全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 项目位置:位于台山市工业新城致富楼(核园三路11号之二首层113、114号商铺) http://www.cnts.gov.cn/zfgzbm/tssgyxcgwh/dwgk/content/post_753012.html
8.24小时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校园智能微型图书馆校园24小时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学校图书馆总馆之间实现信息实时交互并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24小时智能微型图书馆让学生就近借书、就近阅读,创造良好便利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需求,营造浓厚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 24小时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目录: 第1章 项目概述 https://blog.csdn.net/rfid_tags/article/details/129820947
9.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通用10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书馆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主题 “阅读的力量” 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2878861.html
10.读书策划方案活动主题精选20篇(全文)四是统计20__年到馆借阅读者阅读排行榜,给前十名读者颁发阅读达人奖品(图书)。 3.“书香秦安,码上同行”线上阅读活动 为满足广群众随时随地的阅读需求,值此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特推出“书香秦安.码上同行”线上阅读活动,为读者提供多种24小时线上数字资源服务,内容涵盖电子图书、数字期刊、视频、少儿绘本等海量数http://www.xiefangan.com/huodongfangan/62088.html
11.建设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方案(2)通过微信交流平台,推荐红色书籍,每周推荐10本。(其中包含24小时自助借还5本) (3)活动时间 2022年4月6日—5月5日 3.活动主题方案三: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之星评选活动 (1)评选标准 为了加强读书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图书馆流通部开展常态化读书学习活动,依据全年读者借还图书的册数、诚信文明借阅、爱http://www.zlxy.cn/m/info/1008/5869.htm
12.读书活动比赛征文方案(通用11篇)即日起至20xx年5月24日。 六、评比办法: 学校将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择优上送教办参评。 读书活动比赛征文方案 篇2 活动引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广大大学生情操,引导读者走进图书馆,培养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情,积极构建书香校园,我校图书馆与校团委联合举办“https://www.yjbys.com/zhengwen/2869691.html
13.第五届“书香伴成长”少儿阅读年系列活动方案活动咨询及报名: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宁莉 电话: 64852611 18537910355 报名邮箱:lystbgs@163.com 吉利区文化馆联系电话:66920163 邮箱:jlqwhg@163.com 精|彩|吉|利 中共洛阳市吉利区委新闻中心 权威发布 原标题:《第五届“书香伴成长”少儿阅读年系列活动方案》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040200
14.图书馆读书活动方案5篇10、推进24小时街区图书馆建设,打造图书馆文化服务新亮点。 时间:近期责任部门:信息技术部。 五、活动要求 1、各相关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筹备,协作协调,务求实效。 2、除第四项、第十项活动外,每一项活动要有保存图片资料和文字新闻,注重宣传,积极与新闻媒体加强沟通,扩大影响。 图书馆读书活动方案篇3 为创造全民https://wenku.baidu.com/view/178c6c5c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b.html
15.机关单位文化建设实施方案5篇观指导机关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2.机关文化建设要和日常业务工作相协调,合理安排业务工作时间和文化建设活动时间,使业务工作和机关文化建设活动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3.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各科室要在科长的带领下,在机关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认真执行方案,按时完成任务。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