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声音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刘波:拓展深化古籍保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博声音

清代诗人雷起瀛有诗云:“昔年常记万军屯,传说阳关与玉门。此日敦煌寻旧迹,唐碑汉碣许同伦。”用这首诗来描述我参加这次论坛的心情十分贴切。非常高兴在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宗旨,承担着全面搜集、妥善保护、系统整理、转化利用古籍资源的重任。国家图书馆始终积极开展古籍保护传承事业,开拓创新,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一、接力奋进,开展敦煌西域文献整理研究

国家图书馆是敦煌文献四大收藏机构之一,以写卷长度计,馆藏量位居世界首位。1910年敦煌文献入馆以来,几代国图人坚持不懈地从事敦煌文献整理、研究、保护、修复、数字化、文化推广等工作。110年间,国图编纂的馆藏敦煌文献目录八部,其中最新、最详细全面的,是2016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总目录·馆藏目录卷》。国图还在2012年完成146册的大型图录《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公布了全部馆藏敦煌文献的图版。

国图极其珍视馆藏敦煌文献,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广泛调研、严密论证,提出了一套理念先进、便于操作的修复方案,以之为指导大规模开展修复工作,使得大量严重残损敦煌文献的生命得以延续。由此提炼总结出的修复原则,也成为古籍修复行业的基本准则,深刻影响了行业发展。

国图多次举办敦煌文献展览,如2014年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时举办了“敦煌遗书”专题展,2023年2月到6月举行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中专设“敦煌遗书”展厅,让学者和公众可以观摩欣赏敦煌文献的原貌。

国图积极参与敦煌文献数字化国际合作。从2001年开始,我馆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开展国际敦煌项目(IDP)合作,数字化馆藏敦煌遗书并在IDP数据库中发布文献图像。截至目前,我馆发布的敦煌文献图像已达23万余幅,占IDP数据库发布图像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各合作机构中居于首位。

二、以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国图于2018年5月以古丝绸之路为切入点,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并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馆机构的大力支持。截至2023年7月,联盟现有成员机构41家,其中国内机构4家,国际机构37家。联盟自成立以来,通过举办专业学术论坛、馆员研修班等活动,积极探索在联盟框架下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图书馆之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和定期交流机制。同时,联盟着力打造“丝绸之路数字图书馆”,为联盟成员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图书馆交流与合作以及成员信息咨询发布及展示提供交流平台。

三、着力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2007年国家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由我馆牵头组织实施,联合全国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深入推进古籍保护修复、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等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30个省份基本完成汉文古籍普查工作,2861家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显著改善。国务院批准公布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3026部珍贵古籍和203家单位入选。全国100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库房条件,使2000万册件古籍得到良好保护。

古籍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依托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古籍修复工作,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85万叶。建设古籍保护科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推动纸张脱酸保护等多项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一批古籍影印出版成果影响重大。《中华再造善本》《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中华医藏》等项目取得成就,各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等级目录、图录、影印丛书、整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地方典籍丛书编纂出版蓬勃发展。

古籍数字化成就喜人。“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甲骨、敦煌、古籍、少数民族古籍、舆图、碑刻、老照片、年画等古籍特藏超过10.2万部3000多万叶。还联合全国39家单位发布古籍数字资源2.8万部。

海外古籍调查与合作成效显著。推进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推进日本、韩国藏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哈佛燕京图书馆、法藏敦煌文献、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永清文库等一批海外珍贵古籍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永乐大典》“湖”字册、日本永青文库汉籍实现实体回归。

古籍保护人才队伍规模和专业素质整体提升。探索建立培训基地、高等院校、传习所“三位一体”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全国30多所中高等院校建立古籍保护专业,12家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1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3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累计举办各类古籍保护培训班600余期,培训学员超过2万人次。古籍修复专业人员从不足百人增至千人。

古籍活化利用成为新时代娇子。在国家图书馆建立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图联合全国古籍收藏单位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建立“中华经典传习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展览、培训、教育、活动等,参与《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古韵新春》《国宝大会》等社会媒体的众多专题节目。

四、未来工作设想

首先,继续着力开展敦煌文献整理出版与揭示发布工作。近年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规划实施《永乐大典》、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研究出版工程,馆藏敦煌文献彩版图录的编辑出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目前,彩版图录已经进入出版流程,预计今年将出版30册。未来我们还将加快推进这个项目,为学界奉献一套全面展现敦煌文献细节的精品,推动敦煌文献研究的深入发展。

其三,以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建设为先导,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2020年以来,我馆发起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要求,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以古籍为先导。我们将联动全国古籍收藏单位,汇集全国各馆收藏的古籍,构建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与以往的古籍数据库,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古籍文献的细粒度标引与关联揭示,即应用语义网、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智能标引、深度知识挖掘、语义组织,构建网络知识图谱,提供更加精准多元的知识发现服务。

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试验性的项目。比如,与北京大学、字节跳动等合作开发《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生动展现《永乐大典》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及其流传历程;合作构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广阔地域分布和繁杂人物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图谱。

随着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推进,我们还将对包括古籍在内的各类数字资源进行统一揭示和集成管理,并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体验。

〔本文根据嘉宾在文化交流与合作论坛(2023)上的发言整理〕

THE END
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为做好北平图书馆旧址修缮工程,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西城区文津街7号)将自2024年4月2日(周二)起闭馆。闭馆期间,暂停普通古籍阅览室、家谱旧方志阅览室及办证处读者服务(如有捐赠、咨询等事宜请致电010-88003091/88545164)。后续将根据工程进度在总馆馆区恢复相关读者服务,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https://www.nlc.cn/web/dsb_zx/zxgg/20240320_2638314.shtml
2.全国财经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与会代表表示,财经高校图书馆要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应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深刻变化对图书馆工作的新挑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关于全民阅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把图书https://tsg.hbue.edu.cn/f1/9a/c5981a323994/page.htm
3.迎春读书清单:开启新年阅读之旅,收获知识与灵感国家图书馆《革命历史文献专题书目(1911—1949)》作者:国家图书馆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这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记录了1911至1949年间的革命历史图书,详尽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出版脉络,是研究相关历史的重要参考。 《四时之外》作者:朱良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探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与核心观念的形成,揭示了中国艺术https://cul.sohu.com/a/855460488_121956422
4.山海经(系列)归档.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格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清代考据之学大盛,出现了一批研究《山海经》的著作,其中成就最为突出者是郝懿行所著《山海经笺疏》。《山海经笺疏》自问世后即获得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成为乾嘉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阮元对郝懿行的学术欣赏有加,所以在《山海经笺疏》成书后特地为之作序,并于嘉庆十四年( 1809) 刊刻印行,是为阮氏https://www.shuge.org/ebook/shan-hai-jing/
5.南京图书馆鲍少游画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编 岭南美术出版社 978-7-5362-7070-1 1 淄博市图书馆志 刘玉湘 主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978-7-5034-4198-1 1 淄博市图书馆藏古籍目录暨珍贵古籍图录 淄博市图书馆 编 中华书局 978-7-101-15231-9 1 淄博市图书馆志2013-2022 姜艳平刘玉湘 主编 中国文联出版http://www.jslib.org.cn/qt/zcwm/dzjs/202501/t20250127_302086.html
6.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中国国家图书馆分为总馆南馆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1/a-XF9H6H83EA455A196861EB
7.老子两千五百多年前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典籍里的中国》问道继上一期节目带观众随“中国第一旅游博主”徐霞客感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侠客行”后,本期《典籍里的中国》将引领大家走进熟知的中国哲学鼻祖老子。你知道老子当过“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吗? 两千五百多年前,学成后的老子入守藏室为吏。如果按现在的说法,“守藏室”就是国家图书馆,老子可以被称作是“图书管理员”https://tv.cctv.com/v/a/ARTIHPF0VIs3LTj7DrdpdowL210912.html
8.我爱图书馆(十三)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由德国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设计,2008年9月开馆。这座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是世界最大的中文文献收藏基地,同时也是国内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服务基地。新馆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莫斯科图书馆的世界第三大图书馆。 https://m.douban.com/note/268304024/
9.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履行国内外图书文献收藏和保护的职责,指导协调全国文献保护工作;为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及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和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指导全国图书馆业务工作;对外履行有关文化交流职能,参加国际图联及相关国https://www.maigoo.com/citiao/142962.html
10.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和便捷的在线服务。该图书馆通过多种方式整合和管理其数字资源,包括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论文、古籍、工具书、音视频等。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官网网址:http://www.nlc.cn/ https://www.bgrdh.com/sites/5473.html
11.2025中国国家图书馆旅游攻略国家图书馆自助游1.中国国家图书馆景点照片景区介绍 旅游攻略 怎么去 门票 服务 天气 分享 景区简介: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称“国图”,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nlc.html
12.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往在黑白图录中难以辨识的朱点、朱笔文字、淡墨字迹,以及因纸色暗淡而不能清晰显示的字迹,在本书中将得到清晰呈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是《敦煌文献全集》的其中一种,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的原大高清彩色图录。本书的出版旨在将这批珍贵的文献化身千百,服务更多的研究者和读者。本书为第一八册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2257
13.学术相关最新整理!绝对不能错过的130个学术网站和26个科研工具6.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 http://netl.istic.ac.cn/netl/index.jsp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可检索该所馆藏的中外文期刊、国内学位论文、中文会议论文、外文科技报告和声像等数据库的内容。 7.sci-hub 实时更新地址的网站: https://tool.yovisun.com/scihub/ https://blog.csdn.net/fengdu78/article/details/12616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