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与创新中共抗战史研究的方向和可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课题组成员。

一、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之缘起与发展现状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御外侮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壮丽史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牺牲巨大、居功至伟,却默默无闻、不见经传,是西方人眼中“被遗忘的盟友”。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抗战史研究的薄弱有关。资料是制约中国抗战史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抗战时期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等文献材料星散于世界各地,保存与整理状况也十分堪忧。意愿、能力、技术、资金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中国抗战史学界的数据库建设落后于时代潮流。建立一个收集、整理、传播抗日战争历史文献的数据平台,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发表讲话,其中特别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6月,国家社科规划办专门设立了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批准成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及国家档案局牵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不仅如此,抗战文献数据平台还致力于海外所藏中共抗战史料的征集,依托近代史研究所的学术资源,成立了“海外珍稀文献征集委员会”,广泛邀请民国政要的后人和欧美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担任征集委员,协助征集散落海外的珍贵近代文献与档案。美国胡佛研究所收藏有大量反映20世纪中国、苏联与东欧各国的革命文献。美国著名汉学家芮玛丽(MaryClabaughWright)教授曾于1948年任职于胡佛研究所,在上海购买了一批胡宗南进攻延安时获取的各类中共文献,其中包括延安时期的出版物、内部印刷品、中共各级党政部门进行土改的各类调查报告。平台通过与胡佛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完成了对这批文献的数字化扫描制作,待完成著录信息后,将陆续对海内外学界开放。

截至2020年9月1日,平台已上线报纸1046种、期刊2343种、图书71071册。此外,平台还拥有档案、图片、音频、视频等类型资料,文献总量已突破2700万页。平台秉持公益、开放的学术理念,学者和大众均可到网站(www.modernhistory.org.cn)免费阅览,注册后还可免费下载。平台的目标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将文献资源总量提升至3500万页。

二、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有关中共抗战之史料概述

(一)图书

(二)报纸期刊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收集了抗战时期各根据地出版的红色报纸。由于战争的特殊环境,条件艰苦,因此平台收集的报纸呈现大报少、小报多,连贯出版的报纸少、间断出版的报纸多,印刷质量好的报纸少、印刷质量差的报纸多等特点。在红色期刊方面,平台收集的期刊基本覆盖了从中共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的所有时段,空间范围也基本遍及全国。以抗战时期为例,平台不仅收藏了各根据地出版的红色文献,而且收藏了孤岛时期的上海与国统区的红色文献(见表1、表2)。统览这些不同时空的史料,可以看到中共在不同地域的统一战线上均发挥着领导抗战、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三)冀中人民抗日斗争专题库

冀中人民抗日斗争专题库

“冀中人民抗日斗争专题库”是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上线的第一个以中共创建的根据地命名的专题库。为了推动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平台将陆续推出中共在抗战时期创建的19个抗日根据地专题库系列,汇集分散稀缺史料,深入系统研究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

(四)张林池陈舜玉抗战文献专题库

张林池陈舜玉抗战文献专题库

由于张林池记笔记基于工作需要,笔记内容对于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不加隐晦,如实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及其人民的风貌、观念,有助于研究者从社会史视角了解中共基层政权究竟做了什么,给基层社会带来了哪些改变。

八路军最初进入华北乡村,群众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抗战初期,日军在河北曲阳“扫荡”后,张林池在记录救灾工作时写道:有的民众未及逃出,向日军哀求,仍然被虐杀。张林池检讨此次“坚壁清野”做得不好,群众“太平观念”深,有侥幸心理,甚至觉得劳役过重。在具体救灾过程中,根据地政府开始只是慰问与调查,民众只说敌人的残暴,而后政府再说想办法救济,民众才肯说受灾情况与怎样修房子等。可见此地的民众,本来并不认为政府有帮助民众改善生活的义务,民族观念亦薄弱。此前还有许多民众埋怨八路军在村子驻军,张林池认为这是因为村干部没有做好解释工作,并未责怪民众国家观念淡漠。

到了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张林池则写道,因为八路军遵守群众纪律,帮助老百姓生产,“转变了群众观点,不怕带枪的人”,“在解放区改变了一个历史观点,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而参加八路军是无上光荣,人民都羡慕八路军”。之所以出现这一转变,前述张林池工作笔记已经提供了一些线索,如积极改善群众生活、认真反省工作中的不足等。其他史料亦可以与张林池所记述的互证,如在1939年的部分敌后地区,出现了边区政府下令八路军见到老百姓要敬礼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共为维护军民关系所做出的努力。

(五)台北国民党档案中的中共文献

台湾地区所藏的国民党档案尽管基本上是国民党政权中央机构或领袖人物的全宗,但是仍然有相当的地方史料,足以深化中共地方党史的研究。广西的中共革命史今天研究不太多见,与史料匮乏不无关系,而陈诚“副总统”文物中即有《对于广西现阶段的认识》《广西地方文化剪影》这两份报告,指出广西境内“中下级干部的主流是以留俄生、留日学生二大系做骨干”,“一般青年多喜读左翼译述”,若以广西大学为例,自白鹏飞任广西大学校长后,聘用李达、千家驹等人,于是该校“思想颇形左倾,唯物辩证法、马克斯经济学说如《资本论》等类的书籍,平日均采作教本”,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左翼思潮在广西的影响。

三、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推动中共抗战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打破史料壁垒,推动中共抗战史研究的均衡发展

目前,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数据库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其中不乏门槛高、收费贵、覆盖面小的弊端。有鉴于此,抗战文献数据平台自成立之初,就决定向全球研究者和公众免费开放浏览、下载。同时,平台也欢迎学术机构加入公益共享历史文献的队伍中。平台不仅可以将著录标准平台无偿提供给各学术机构,而且可以协助学术机构完成文献的电子化,导入本平台,免费开放给学界。

开放公益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公平与活力,这在党史研究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很多党史文献或因年代久远,留存有限;或是本身印数较少,外界难见;或是内部发行,少为人知。收藏机构往往还有阅览限制,让研究者不得其门而入。所有这些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党史研究的深入。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为了推动党史研究的发展,对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抗战时期的文献进行了重点收集,形成了数量庞大、种类齐全的红色文献数据库。这些红色文献打破了区域和机构的限制,特别是为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学校的师生提供了便利;对所有研究者平等开放,促进了学术公平;极大拉近了学者与史料的距离,激发了学术活力。

(二)突破“民国史观”“革命史观”的局限性,推动整体史视野下的全景式中共抗战史研究

长期以来,民国史的学科定位以研究民国时期的统治阶级为对象,有意与革命史、中共党史的研究范围相区隔。近些年来,一些学者致力于突破单一革命史或民国史研究视野的局限,在全面搜集国、共双方史料的基础上,会通国、共双方的视野,动态考察两支对立的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历史进程。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史料汇集与检索方式,进一步推动革命史与民国史的融会贯通,将“革命”放回到20世纪上半期中国政治和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将国、共、日、伪等多方政治势力置放于同一历史场域中展开探讨,以再现既复杂多变又关联互动的历史本相。平台坚持“汇多库于一”融合发展模式,涵盖档案、图书、报纸、期刊、图片、音频、视频、研究性著作等多类型史料,并有意避免在材料征集上自我设限,不拘泥于特定区域或特定主题,努力拓宽收集史料的范围。如需查阅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中国舆论情况,研究者就可以在抗战文献平台中同时打开《大公报》《时事新报》《新闻报》《中央日报》等三五种报纸,逐日对比阅读,浏览各地各派的不同反应。这样的阅读方式是以往在国家图书馆或上海图书馆调阅微缩胶卷的时代所完全无法想象的。

(三)突破单方面依靠中方史料的局限,推动国际视野下的多国史料互证的中共抗战史研究转向

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中日之间的军事对垒,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战的爆发、《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订立、《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苏德战争的爆发、珍珠港事件等国际事件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战略布局的核心,就是将中日战争国际化,通过国际联合阵线制裁并战胜日本。用蒋介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解决中倭问题唯有引起国际注意与各国干涉。”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批评“抛开自力更生的方针,而主要地寄其希望于外援”的错误观点,同时非常强调国际因素对中国抗战的影响,“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联成一体,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起来”。

长期以来,中共抗战史研究比较局限于中方史料与中国视角,缺乏与日方史料的相互印证,尤其缺少对反法西斯同盟国和轴心国的战略决策及其对中国和周边战场影响的深入研究。加强中日史料的相互比对与参证,显然是夯实中共抗战史研究基础的重要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保存了大批抗战时期的日本文献,包括日军战时宣传品、叙功记录、战史资料集、战争回忆录、战史研究著作以及反映日本社会战时情况的日文材料。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与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合作,完成首批约50万页史料的扫描和著录,于今年9月4日正式上线供读者免费阅览和下载。首批上线的日文资料有1500余种,包括日军基层联队战史资料、日军拍摄的战争照片、对华调查等珍贵史料,对于微观层面准确呈现日本侵华战争的战术运用、作战经过、作战效果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崔永元私人珍藏日文资料专题库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目前尚存在利用率不高、学者引用平台文献缺乏规范等问题,这是平台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是一座抗战史、党史研究有待开发的富矿,我们期待看到历史学界利用平台完成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团队致力于全景式展现中共在抗战时期领导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轨迹。而这一工作仅凭平台团队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希望学界同仁能够参与到平台建设当中,共同为抗战史、中共党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事业添砖加瓦。

本文原刊于《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6期,152~159页。感谢《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惠允转载。

THE END
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献检索试题预测(考试必看)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献检索》..http://www.91exam.org/exam/87-4559/4559566.html
2.中国十大知名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排第一10、四川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前身始建于1912年,翻新后重新开馆于2015年,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人民西路与西华门街东北夹角,新馆占地17亩,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馆内拥有古籍文献、民国文献和各种数字资源不少,设有21个部门,可见实力不一般。https://www.cx930.net/html/170/169806.html
3.读者云门户特色资源 馆藏目录 文津搜索 提供国家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检索及在线阅读服务,内容涵盖古籍、图书、论文、期刊、音视频、少儿资源等。 图书推荐 人气收藏 最受关注 猛将还乡 谷物的故事 碌碌有为 故园惊梦 书籍秘史 最后的观星人 昆虫记 创新者的世界 http://read.nlc.cn/menhu/user/index
4.2025年海南事业单位每日一练2025.2.141.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级共同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及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哪项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 A.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https://hi.huatu.com/2025/0205/1326525.html
5.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民国时期文献”是国家图书馆自建的数字化平台,包括民国图书、民国法律、民国期刊和民国报纸四个子库。其中民国图书资源库有民国图书96497种,民国法律资源库有8113条民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法规,民国期刊资源库有民国期刊5708种,民国报纸资源库报纸种类较少,仅有《益世报》《华北日报》《新华日报》和《大刚报》4种,但内https://eshistory.tjnu.edu.cn/info/1494/4761.htm
6.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原有的数据上增加了5550种,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价格不变。 目录[ 滚动 - 展开 ] “近代期刊数据库”是“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的子库。本数据库的文献来源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为主,其他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的馆藏为补充,得到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的指导,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普查成果。内容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2398
7.民国时期文献资源库(国图)“民国时期文献资源库”是国家图书馆建设的民国文献综合性数据资源库。包括民国图书(96439册)、民国法律(8113条)、民国期刊(5708种)、民国报纸(《益世报(1916-1948)》、《华北日报(1929-1949)》、《新华日报(1938-1947)》、《大刚报(1937-1951)》)四个子库,提供书名检索及全文在线阅览,不支持全文检索。https://www.ihns.ac.cn/njgsz/zcbm/lytsg/zydh/sjkdh/wwdj/202302/t20230223_6682092.html
8.2022年文化年终策划之遗产保护文化热点整理出版的部分出版物。国家图书馆供图(来源:中新网) 于2012年正式启动的“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十年后已建成东京审判资源库、日本细菌战资源库、革命历史文献资源库等专题特色资源库。“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研讨会”日前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在文献普查方面,“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https://www.huaxia.com/c/2022/12/19/1566545.shtml
9.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是中国国家总书库、书目中心、古籍保护中心,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现任党委书记陈樱。据2023年11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由古籍馆、总馆南区、总馆北区构成,总建筑面积28万https://baike.sogou.com/v64485395.htm
10.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书内容介绍)此汇编收录有名的《集古印谱》,《方元长印谱》,《承清馆印谱》、《甘氏印集》、《印存初集》、《赖古堂印谱》、《古斋古印谱》,《历代帝王传国玺谱》,《师古堂印谱》等五十余种,印谱是汇集中国古代玺印和篆刻家创作的图谱,是最珍稀原印钤盖。此汇编收录印谱的种类多、内容广,除供人观赏、借鉴、临写外更https://www.douban.com/note/461321440/
11.在很多数据库搜索引擎和图书馆的搜索结果中都有专有的导出国家科学图书馆 Endnote —— 最受欢迎的文献管理工 具 国家科学图书馆 Endnote 的介绍 ? Endnote工具应用广泛,是众多管理工具中的佼佼者,是 研究人员、分析人员们进行文献管理的专业助手。 ? Endnote工具可以直接在线链接数据库检索,在很多数据 库、搜索引擎和图书馆的搜索结果中都有专有的导出格式。 ? Endhttps://slideum.com/doc/5196299/eendnote%E2%80%94%E2%80%94%E6%9C%80%E5%8F%97%E6%AC%A2%E8%BF%8E%E7%9A%84%E6%96%87%E7%8C%AE%E7%AE%A1%E7%90%86%E5%B7%A5%E5%85%B7
12.网络中心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3.“岁月静好·读书论道”丨知识竞赛题型(三)20.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全文格式有PDF和(B)两种。 A、CAD B、CAJ C、PDG D、JPG 21.预约书到达读者选择的取书点后保留时间为多少天?(B) A. 2 B.3 C.5 D.7 22.在书目检索中找到所需书刊馆藏信息,下列哪个参数能帮助你在相应馆藏点最快的找到该本图书 (D) https://library.xujc.com/2018/0408/c4861a103636/page.htm
14.文献检索习题1.NSTL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简称。 2.(信息检索系统)是指由一定的设备和信息集合构成,具有一定存储、检索与传送技术设备,提供一定的存贮与检索方法及检索服务功能的工作系统。 3.体系分类表通常由(类目表、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类目索引)4个部分组成。 4. 正式出版的中文期刊在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中一般著录https://m.360docs.net/doc/261043263.html
1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明清史料及档案“概述–海交史由于历史原因,石刻文献大多分别散见于数以千计的文献之中,给研究者带来利用上的极大不便。编者查阅了现存的千余种金石志书(包括地方志中的金石志),经过认真对比去重,从中精心辑录出17000余篇石刻文字。每篇不仅有石刻原文,还有历代金石学家撰写的考释文字。另外,各书所用版本皆是编者从国家图书馆数以百万的藏书中https://haijiaoshi.com/archives/1243
16.为目标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CNKI数字图书馆具有夯实的文献一、CNKI简单介绍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 。 CNKI数字图书馆具有夯实的文献资源基础。目前共正式出版了22个数据库型电子期刊, 使CNKI数字图书馆所囊括的资源总量达到全国同类资源总量的80%以上。 CNKI中的https://www.animiz.cn/v-00031259.html?from=groupmessage
17.机器学习的医学数据甲状腺数据集这篇博客整理了多种医学数据集,包括医学影像数据、挑战/比赛数据、电子健康记录(EHR)数据、国家医疗保健数据、UCI数据集、生物医学文献以及医疗语音数据,用于机器学习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这些数据集涵盖了各种疾病如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结肠癌、肺部疾病等,并提供了多个公开数据库和挑战赛,促进医学成像分析、疾病诊断和https://blog.csdn.net/xiaoxixi1918/article/details/99212933
18.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澎湃号·政务2.投标课题要突出研究重点,体现有限目标,课题设计不宜过于宽泛,避免大而全,子课题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大型文献典籍整理、丛书编纂、数据库建设等规模较大的课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子课题数量。每个子课题只能确定一名负责人。 3.投标者要熟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前沿和动态,除必要的学术史梳理外,应着重对同类课题研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46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