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于2022年4月23日至11月27日在绿城花园展区和军械库展区正式向公众开放。本届双年展主题定为“梦想之乳”,由塞西莉亚·阿莱曼尼(CeciliaAlemani)担任总策展人,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伯托·西卡托(RobertoCicutto)主持。
其中,本届双年展中国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展览以“元境(Meta-Scape)”为主题,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助理策展人为孙冬冬,选择了4位(组)艺术家——刘佳玉、王郁洋、徐累、AT小组(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联合项目,AT小组艺术家成员为:李妍、陈治、管伊铭、陈厚闻、陆飞、彭家园、雷剑豪、刘一晨、闫亮亮)。
来自德国的艺术家卡特琳娜·弗里奇(KatharinaFritsch)和智利艺术家塞西莉亚·维纳(CeciliaVicua)获得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梦想之乳”金狮终身成就奖。今年首次参展的“乌干达馆”、以及“法国馆”共同获得特别提名国家馆奖,“英国馆”最终摘得“金狮奖最佳国家馆”桂冠。主题展最具潜力青年艺术家银狮奖由来自黎巴嫩的艺术家阿里·谢里(AliCherri)获得,主题展最佳国际参展金狮奖被授予非裔美国艺术家西蒙娜·利(SimoneLeigh),艺术家舒维奈·阿舒娜(ShuvinaiAshoona)和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HershmanLeeson)共同获得了本届双年展特别奖。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颁奖典礼现场报道,还有“凤凰艺术”威尼斯特约记者齐睿禾您带来的双年展现场报道续集,当然少不了美女小编祝明惠、蒿亚楠的精心编辑,最火热的威双系列报道,继续走起!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威尼斯双年展官网
金狮奖(GoldenLionAward)由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主办,是全球文化艺术界最具权威和影响的奖项之一。
本届金狮奖国际评审团于2022年4月18日(星期一)开始评审,颁奖仪式于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在威尼斯双年展总部朱斯蒂安宫(Ca’Giustinian)举办的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开幕式上举行。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颁奖现场,威尼斯双年展总部朱斯蒂安宫(Ca’Giustinian),2022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为“梦想之乳”,来自全世界58个国家的213位艺术家共计呈现近1500件作品,以及79个国家馆参与。其中,“喀麦隆共和国、纳米比亚、尼泊尔、阿曼苏丹国、乌干达”5个国家首次参展,“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次以本国展馆参加。
3位中国艺术家:郑波、陆扬和李爽参与“梦想之乳”主题展;中国馆展览主题为“元境”,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助理策展人为孙冬冬,4位(组)艺术家受邀参展,分别为刘佳玉、王郁洋、徐累、AT小组(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联合项目,AT小组艺术家成员为:李妍、陈治、管伊铭、陈厚闻、陆飞、彭家园、雷剑豪、刘一晨、闫亮亮)。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由现任纽约高线艺术(HighLineArt)总监兼首席策展人的塞西莉亚·阿莱马尼(CeciliaAlemani)统领,她也是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第3位女性独立总策展人(历史上有过男女组合的总策展人)。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颁奖现场。左: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马尼(CeciliaAlemani),右: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伯托·西库托(RobertoCicutto)在宣布获奖名单,威尼斯双年展总部朱斯蒂安宫(Ca’Giustinian),2022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评审团由评审团主席艾德丽安·爱德华兹(美国,AdrienneEdwards)、洛伦佐·朱斯蒂(意大利,LorenzoGiusti)、朱丽叶·冈萨雷斯(墨西哥,JulietaGonzález)、博纳文图尔·索贝亨·恩迪孔(喀麦隆,BonaventureSohBejengNdikung)和苏珊妮·普费弗(德国,SusannePfeffer)组成。
今年首次参展的“乌干达馆”和“法国馆”共同获得“特别提名国家馆奖”,“英国馆”最终摘得“金狮奖最佳国家馆”桂冠。主题展“最具潜力青年艺术家银狮奖”由来自黎巴嫩的艺术家阿里·谢里(AliCherri)获得。经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马尼(CeciliaAlemani)推荐,由罗伯托·西库托(RobertoCicutto)担任主席的威尼斯双年展董事会将今年的“终身成就金狮奖”授予了来自德国的艺术家卡特琳娜·弗里奇(KatharinaFritsch)和智利艺术家塞西莉亚·维纳(CeciliaVicua)两位女性艺术家。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颁奖现场,金狮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德国艺术家卡特琳娜·弗里奇(KatharinaFritsch)威尼斯双年展总部朱斯蒂安宫(Ca’Giustinian),2022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颁奖现场,金狮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智利艺术家塞西莉亚·维纳(CeciliaVicua),威尼斯双年展总部朱斯蒂安宫(Ca’Giustinian),2022
金狮最佳参展国家奖:
英国馆
“最佳国家参与金狮奖”由英国馆获得,本次英国馆展览主题为“索尼娅·博伊斯:感受她的方式/SoniaBoyce:FeelingHerWay”,由艾玛·里奇韦(EmmaRidgway)策展,呈现了艺术家索尼娅·博伊斯(SoniaBoyce)的作品。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颁奖现场,金狮最佳参展国家奖:英国馆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参展艺术家索尼娅·博伊斯(SoniaBoyce)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策展人艾玛·里奇韦(EmmaRidgway)
金狮特别提名国家馆奖:
法国馆&乌干达馆
荣获两项“特别提名国家馆奖”之一的法国馆本次参展主题为“无名之梦/Dreamshavenotitles”,由亚斯米娜·雷加德(YasminaReggad),山姆·巴道伊(SamBardaouil)和提尔·费勒斯(TillFellrath)三位联合策展,呈现了艺术家齐纳布·塞迪拉(ZinebSedira)的作品。
法国馆承认和感谢长期以来的思想交流和团结,尤其是在侨民中建立社区。展览还回顾了西方以外复杂的电影史以及艺术家作品中的多重抵抗历史。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威尼斯双年展官网
▲从左至右:法国馆策展人亚斯米娜·雷加德(YasminaReggad),山姆·巴道伊(SamBardaouil)和提尔·费勒斯(TillFellrath)
▲法国馆参展艺术家齐纳布·塞迪拉(ZinebSedira)
塞迪拉的电影装置电影装置调查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拍摄激进电影的动机,这是地中海两岸过去建立的文化伙伴关系的证明。塞迪拉将法国馆改造成电影工作室,模糊了虚构与现实、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界限。这位艺术家采用了重拍和深渊之境等电影过程,并在众多电影类型中找到了灵感。在背景中,她将焦点放在由意大利导演埃尼奥·洛伦兹尼(EnnioLorenzini)1964年执导的电影《自由》(Lesmainlires);为了这个项目,她找到并修复了第一部意大利和阿尔及利亚合作的电影。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法国艺术家,塞迪拉在跨越法国、英国和阿尔及利亚的个人旅程中构建了她的作品。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颁奖现场。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特别提名国家馆奖:乌干达馆,,威尼斯双年展总部朱斯蒂安宫(Ca’Giustinian),2022
作为首次参展便获得“特别提名国家馆奖”的“乌干达馆”,威尼斯双年展表示认同他们对艺术和为国家奋斗的远见、抱负和承诺。其中,参展艺术家阿卡耶·克鲁宁(AcayeKerunen)在选择像树皮拉菲亚这样的雕塑材料时,说明了可持续性是一种实践,而不仅仅是一种政策或概念。
▲右:艺术家阿卡耶·克鲁宁(AcayeKerunen)
▲艺术家阿卡耶·克鲁宁(AcayeKerunen)作品
主题展最佳国际参展金狮奖:
西蒙娜·利
“主题展最佳国际参展金狮奖”被授予非裔美籍艺术家西蒙娜·利(SimoneLeigh,1967年出生于芝加哥,现工作生活于美国纽约)。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最佳国际参展艺术家金狮奖获得者:艺术家西蒙娜·利(SimoneLeigh)
艺术家为军械库带来了经过严格研究、艺术实践和极具说服力的巨大雕塑,与BelkisAyón一起为许多想法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入口,情感和方法在整个展览中星罗棋布并充满活力。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西蒙娜·利(SimoneLeigh)作品,齐睿禾
银狮奖
阿里·切里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最具潜力青年艺术家银狮奖获得者:艺术家阿里·谢里(AliCherri)
阿里的作品有着跨学科和多层次的展示,将地球、火和水的冥想从建设性的角度带到神话维度,反映了《梦想之乳》的多元叙述。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最具潜力青年艺术家银狮奖获得者:艺术家阿里·谢里(AliCherri)作品
特别奖:
舒维奈·阿舒娜&林恩·赫什曼·利森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提名奖获得者:舒维奈·阿舒娜(ShuvinaiAshoona)
艺术家舒维奈·阿舒娜(ShuvinaiAshoona)和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HershmanLeeson,1941年出生于美国克利夫兰,现工作生活于美国旧金山)共同获得了本届双年展颁发的特别奖。
艺术家舒维奈·阿舒娜(ShuvinaiAshoona)是一名因纽特人,主要从事绘画创作。她以详尽描绘北方风景和当代因纽特人生活的钢笔和铅笔素描而闻名。
她的作品中揭示了土著因纽克人的宇宙起源。物种相互依存的存在,以及不受人类权力的殖民性影响。承认殖民企业的暴力行为,阿舒娜在她的作品中提出了通过倾听来逃离死胡同的可能性。
▲艺术家舒维奈·阿舒娜(ShuvinaiAshoona)作品
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HershmanLeeson)以一种富有启发性和强有力的方式对贯穿展览的控制论问题进行探索,其中还包括她早期实践中预见到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获得者:艺术家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HershmanLeeson)
▲艺术家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HershmanLeeson)作品
▲艺术家林恩·赫什曼`利森(LynnHershmanLeeson)作品,图中人物为演员陈冲叶甫纳
·一届“独一无二”的双年展·
由于持续两年多的新冠病毒大流行与不断升级的俄乌冲突,使得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在极具不稳定的2022年拉开帷幕,它已经以独一无二的姿态进入了史册。从历史上看,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是第二次被推迟的展览,而1944年的第一次则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对于隔离、社交距离、战争和焦虑的观众来说,“梦想之乳”是一场极具身体和想象力的展览,正如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曼尼(CeciliaAlemani)所言:威尼斯双年展的回归,不仅象征着正常生活回归的开始,也是集体努力创造的奇迹。
▲左: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马尼(CeciliaAlemani);右: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伯托·西库托(RobertoCicutto)在59届威尼斯双年展VIP预展现场
来自58个国家的213位艺术家的1500多件作品将在“梦想之乳”中展出,本次双年展的主要事项都是由阿莱曼尼在纽约的办公室远程策划的。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预展现场齐睿禾
谈及俄乌战事,阿莱曼尼表示,面对战争,思考艺术的意义更加困难。在参展团队撤离后,俄罗斯馆空无一人。乌克兰艺术家在威尼斯表示,“我们的命运将在前线决定,而不是在这里”,他们无法通过艺术获得和平,“我能做的就是卖掉我的作品,然后把钱交给军队。”本次乌克兰馆参展的作品《疲惫之泉》,“也是此时乌克兰社会的状况,因为他们没有准备好保护自己。”
双年展主席罗伯托·西卡托(RobertoCicutto)也提到了贾尔迪尼(Giardini)的中心作品“乌克兰广场”。在那里,在一排沙袋后面,将存放无法亲临现场的乌克兰艺术家的作品。
▲贾尔迪尼的“乌克兰广场”,照片:dpa
然而,在这样艰难的背景下,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却给予了观众一个巨大的惊喜!其呈现艺术家数量之多、地区之广、代际跨度之大都是空前的。策展人阿莱曼尼邀请了前所未有比例的女性艺术家。她在采访中用“最具才智的人”来描述她们。阿莱曼尼同时回顾了双年展的历史,指出女性艺术家一直是被忽视的重要群体,即使往届双年展有零星被邀参展的女性艺术家,也只局限在德国的女性艺术家的范围内。
▲策展人塞西莉亚·阿莱曼尼在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新闻发布会上在短笛军械库的舞台上;照片:dpa
·聚焦世界各地的女性艺术家·
作为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历史上第5位女性总策展人、以及首位担任该职位的意大利女性,在塞西莉亚·阿莱玛尼的统领下,参展的213位艺术家中女性艺术家占比90%,让2022年成为见证女性艺术力量的重要时刻。
Tourmaline
▲艺术家碧玺(Tourmaline)
作为一位美国活动家、电影制片人和作家,艺术家碧玺(Tourmaline)的作品呈现了黑人同性恋者和变性人及社区创造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她的作品直面黑人、同性恋和变性群体的历史性抹杀。她的电影将跨性别偶像玛莎·约翰逊(MarshaP.Johnson)和西尔维娅·里维拉(SylviaRivera)、传奇变装皇后埃及·拉贝亚(EgyptLabeija)、同性恋和跨性别解放活动家如格里芬·格蕾西少校(MissMajorGriffin-Gracy)等的肖像编织在一起,他们的故事讲述了纽约市的历史,他们的文化贡献常常被平淡化、病态化,或者被完全忽视。
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上,碧玺带来的影像作品《臭名昭著的玛丽》(MaryofIllFame,2020-2021)塑造了一个虚构的故事,主角玛丽·琼斯由罗文·阿蒙(RowinAmone)扮演,她是一名黑人变性妇女和性工作者,在19世纪30年代因偷窃一个男人的钱包被监禁。影片中的琼斯居住在塞内卡村(1825年建立,后因修建中央公园需占用塞内卡村)的所有土地,同年10月1日,最后一名居民被逐出塞内卡村,这个现已不复存在的由黑人、德意志、爱尔兰移民组成的纽约市自治社区,将琼斯在残酷监禁中的形象与塞内卡村优雅的、风景如画的住宅的形象拼接,艺术家建立了一个幻想中的权力、自由和快乐的空间。
▲演员罗文·阿蒙(RowinAmone)
ClaudeCahun
▲艺术家克劳德·卡恩(ClaudeCahun)
超现实主义法国摄影艺术家克劳德·卡恩(ClaudeCahun,1894-1954)以自身雌雄莫辨的形象以及通过摄影表现“双性同体”为名,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她的照片和书籍首次在阿尔伯塔·帕内画廊展出。作品《我欠你的》由克劳德·卡恩与同父异母的妹妹、同时也是人生伴侣的马塞尔·摩尔(MarcelMoore)共同创作,呈现二人对性别和身份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左:艺术家克劳德·卡恩(ClaudeCahun);右:马塞尔·摩尔(MarcelMoore)
NanGoldin
▲艺术家南·戈尔丁(NanGoldin)
1979年,戈尔丁著名的日记式摄影作品《性依赖的民谣》(1979-1986)是一部40分钟的幻灯片,包含700张照片,记载了她1980年代在纽约的生活。作品捕捉了爱、暴力等的亲密场景,这些都是艺术家自身生活经验的一部分。作为一名长期对毒品和药物上瘾的人,戈尔丁的作品从独特的视角捕捉到日常生活最朴素和真实的一面,建构起爱、性别和社会不稳定等中心主题,她说:“作品《海妖》是我对电影的颂歌。”同时,这部作品也献给世界上第一位黑人超模唐雅勒·卢娜(DonyaleLuna,1979年死于过量服用海洛因)。
▲超模唐雅勒·卢娜(DonyaleLuna)
GeorgianaHoughton
▲艺术家乔治安娜·霍顿(GeorgianaHoughton)
西班牙裔英国艺术家乔治安娜·霍顿(GeorgianaHoughton,1814-1884)是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活跃的灵媒主义者和灵媒艺术家,并成为该运动最知名的人物之一。她的水彩和水粉画多在无草稿的纯意识通灵状态下创作,早期主要为具象花卉图画,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她的视觉语言变得更抽象复杂,画面中精致丰富的色彩系统不仅与艺术家个人情绪有关,更将特定的基督教符号与个人信仰融汇其中,同时,与她那个时代的灵修派艺术家一样,绘画是对可见的物质世界和不可见的精神世界之间联系的重点阐释。
MónicadeMiranda
▲艺术家莫妮卡·德·米兰达(MónicadeMiranda)
作为一位跨学科的安哥拉裔葡萄牙艺术家,莫妮卡·德·米兰达(MónicadeMiranda)的作品以研究为基础,调查了政治、身份、性别、记忆和地点间的关联性,以及她在感情中建构身份的复杂性。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上,莫妮卡·德·米兰达呈现了名为“不再与记忆有关,而是与未来有关”的主题展览,展览由来自安哥拉的保拉·纳西门托(PaulaNascimento)策划,汇集了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在威尼斯圣卢多维科清唱剧展出至5月29日。
该展览围绕视频作品《通往星星之路》展开,作品从一首同名诗歌中获得灵感,并在安哥拉最长的河流宽扎河拍摄,讲述了女主人公从日出到日落的旅程,在微观视角下,提出了一种由重叠和互动的复杂传记构成的反叙事:过去的压迫和反殖民自由斗士,当下的动荡和对归属的渴望,对未来的预测和对与自然共生的渴望。在影片中,河流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力量就像身体和水、以及身体与历史关系之间的类比。展览反映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对历史痕迹的创造性参与,预测和想象新的未来,在人类面临各种挑战之时,如种族歧视、全球变暖、战争和生态灾难等,展览作为一个机会,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想象,与观众一起寻求未来的方向,同时引发我们对人与自然、环境、去中心化、后殖民主义等问题的思考。
·本届双年展中的多个“第一次”·
本届双年展除了女性参展艺术家是历届双年展中最多的之外,还有很多个“第一次”,必读圣马可广场上的一栋拥有500年历史的建筑部分首次向公众开放。
而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安尼施·卡普尔(AnishKapoor)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的作品是用人类造出的迄今最黑的物质“万塔黑(Vantablack)”制作的。在英文单词“黑(black)”之前的前缀“Vanta”其实是“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阵列”(VerticallyAlignedNanotubeArray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这种物质的制作技术由英国的萨里纳米系统公司(SurreyNanosystems)公司研发用于军用级隐形武器,因为它可以吸收99.965%的可见光,已经接近黑洞对光的吸收效果了。
卡普尔认为万塔黑并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项精密、复杂的技术,此次展出的作品体现出一种技术美学。而早在2016年,安尼施·卡普尔就获得了使用这项技术的专利,但是他的做法却引起了以艺术家斯图尔特·森普(StuartSemple)为代表的反对者,而后者声称“艺术家不应该去垄断一种材料”。所以此安尼施·卡普尔展出的作品就显得十分特别,这个曾备受争议的技术终于高调地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NFT在拍卖助推下成为艺术界热议的话题之后,数字艺术运动的先驱——现年98岁的薇拉·莫尔娜(VeraMolnar)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了威尼斯双年展上。前不久巴塞尔与瑞银集团合作发布的《环球艺术市场报告》中,预测今年NFT艺术市场将继续活跃。除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艺术创作层出不穷,NFT热潮无疑也唤起了我们对早期数字艺术运动与发展的兴趣。
VeraMolnár
作为计算机艺术和生成艺术先驱,莫尔纳1924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现在法国巴黎生活和工作。在计算机诞生前,她通过遵循一组预先设定的构图规则来创造图像,受柯布西耶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影响,她偏爱几何形状,尤其是正方形。她总是创造出色彩缤纷的抽象几何作品,1968年,她自学了Fortran的早期编程语言,开始创作算法绘画,现在她可以通过一台机器编写无穷无尽的算法变化。
莫尔纳对学习新材料、新技术永远保持热情,本次展览由弗兰西斯卡·弗朗哥(FrancescaFranco)策划,其中,作品《cone2020》是她80多年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件玻璃雕塑,作品首次将计算机艺术与威尼斯古老的玻璃制造传统联系起来,悬挂在天花板的部分是一块涂有金箔的厚玻璃正方形。因此,在艺术家莫尔纳的手中,艺术史发生了一种“倒退”:从计算机电子技术回溯古代玻璃制造技术。作品《cone2020》展现出了人类的智慧内核,一种严格、精确的遗产发掘工作。
▲艺术家薇拉·莫尔纳(VeraMolnár),《cone2020》
当然,很多作品从其制作地点来到了意大利威尼斯,都在展览中具有了新的意义。不论观众之前是否看过展出的作品,它们此时此刻都成为了“第一次”。
·值得一看的几个外国国家馆·
在德国馆,柏林艺术家玛利亚·艾希霍恩(MariaEichhorn)揭开了法西斯建筑的结构及其历史。法西斯建筑一直是艺术辩论的对象,在1993年的双年展上,汉斯·哈克(HansHaacke)就通过把地板砸得粉碎的方式诉说自己的艺术立场,白南准共同参与了该展馆的设计,它也荣获了国家最佳贡献金狮奖。格雷戈里·施耐德(GregorSchneider)、克里斯托夫·施林恩基夫于2011年获得此奖项,而最近的安妮·伊姆霍夫(AnneImhof)于2017年也获得了该奖项。
▲玛丽亚·艾希霍恩“重新安置一个结构”,2022年德国馆,第59届国际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2022年。照片:JensZiehe,MariaEichhorn/VGBild-Kunst
法国国家馆的展览以艺术家辛布·塞迪拉(ZinebSedira)最近的研究为基础,探索了阿尔及利亚激进电影对意大利和法国电影业所产生的影响。塞迪拉使用了一种易于理解的处理手法,挖掘了反殖民激进主义遗产的现实意义。
澳大利亚国家馆的墙壁“听起来”岌岌可危,艺术家马科·富西纳托(MarcoFusinato)震耳欲聋的声音装置DESASTRES可能是罪魁祸首。当音乐响起时,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书籍插图、抗议和燃烧建筑物的照片以及更抽象的图像在贯穿整个展馆的LED屏幕上出现,构成了艺术家所说的“乐谱”。
罗马尼亚国家馆展出的作品,是由来自罗马尼亚的青年女导演阿迪娜·平蒂列(AdinaPintilie)第68届柏林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熊奖处女作《不要碰我》(Touchmenot)进行了新的创作。她将影片原来的镜头分为两个视频装置,这种特殊的观看是在讨论残疾人和非异性恋者群体,在受访者和观众的对话中定义更广泛的亲密定义并扩展人类的同理心。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预展现场:罗马尼亚国家馆齐睿禾
巴西国家馆的入口是一个巨大的耳朵雕塑,观众进入之后会发现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物。艺术家乔纳萨斯·德·安德拉德(JonathasdeAndrade)利用250多种与身体有关的巴西惯用语,创建了一个有趣的展馆,标题为“心从嘴里出来(Comocoraosaindopelaboca)”,馆内的雕塑、影像和视频装置,对巴西的当代社会政治景观间接地进行了批评。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预展现场:巴西国家馆齐睿禾
葡萄牙国家馆被艺术家佩德罗·内维斯·马克斯(PedroNevesMarques)加入了恐怖和科幻的元素,展出了三部聚焦于星际旅行的电影。这些电影中的“尖牙”“X战警”实际上都指向了吸血鬼的形象,而这个隐喻就是:它们看起来像我们,但他们已经被边缘化,以至于他们不再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找到了生存之道。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预展现场:乌拉圭国家馆威尼斯双年展官网
北欧馆在2022年更名为“萨米人”(Sámen),而这一族群被人们认为是“欧洲最后的土著民族”。所以在展览中艺术家们的作品也探讨了关于北欧殖民主义对萨米人造成的屠杀问题,但对于问题的讨论并不是谴责,而是给出了带有希望的可能性。例如展出的一件萨米文化中驯鹿形象的雕塑带有两种气味:一种令人联想到恐惧,而另一种则是希望。离它不远的是一幅史诗般的画作,记录了瑞典通自过一项保护土著人民权利法律以来50年的激进主义。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预展现场:北欧馆威尼斯双年展官网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凤凰艺术”威尼斯特约记者齐睿禾的脚步,一起“云游”本届双年展的绿城花园展区现场,一睹这场独特而惊艳的艺术盛宴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