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愈发普遍。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孩子们低头玩手机的身影。他们爱玩游戏、刷短视频、看动画片,手机似乎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种沉迷手机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对他们的视力、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一)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孩子一旦沉迷手机,注意力就会从学习上转移到手机上。上课时,他们可能会想着玩什么游戏、刷哪个视频,不自觉地走神,无法专心听讲。写作业时也会变得心不在焉,为了赶紧完成作业去玩手机,字迹潦草,很多问题都无法深入思考,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正如一位班主任所观察到的,手机使用的频度和考试成绩成反比,平时使用手机多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对成绩有影响。
(二)对视力的危害
(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对身体发育的影响
(五)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二、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
(一)在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
(二)没有其他兴趣爱好
(三)父母拿手机哄孩子
父母常常拿手机和电视去哄哭闹的孩子,让他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当父母上了一天班非常劳累,回到家之后孩子不停的哭闹纠缠自己,可能就有些烦了。这时就会拿出手机或者打开电视给他放一个动画片,让他在那里安安静静的待一会儿,孩子是不再去打扰你了,但是也会让他们沉迷于手机的坏习惯。例如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用手机和电视去哄他们,当孩子哭闹时,就用手机或电视来安抚,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依赖手机的习惯。
三、引导孩子少玩手机的方法
(一)设定合理规则
(二)鼓励参与户外活动
家长应积极鼓励孩子参加户外运动或其他兴趣爱好,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让他们在其他事情上找到乐趣,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比如,孩子可以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如爬山健行。爬山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体能,遇到陡坡难行的地方,还能考验孩子的肌力耐力,对小朋友来说是很棒的有氧运动。在爬山过程中,孩子还能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进行一次森林浴。
此外,还有骑自行车,这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感、耐力体能,提高敏捷性。美国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园,趁着早晨或傍晚凉爽时分,和孩子一块骑骑车,是不错的选择。
到了夏天,孩子可以尝试海滩水上活动,和家人一起玩沙玩水、踏浪游泳、捡贝壳、观察潮汐和生态环境变化、玩飞盘、打打沙滩排球等。
亲子户外运动还有皮划艇、独木舟、儿童马拉松、玩滑板、放风筝、滑草、各式球类运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孩子远离手机,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和成长。
(三)提供其他娱乐方式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阅读、绘画、音乐等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娱乐方式,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亲子阅读方面,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适合年龄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指读和让孩子跟读,而是尝试从“读”的层次延伸到“玩”的层次。比如,可以结合音乐和美术,将书不仅拿来“说”,还可以拿来“唱”,拿来“画”,甚至是拿来“玩”。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引导他们把图看透,学会看重点,不放过任何细小的角落。例如看到小水滴的内容,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用水来画画,或者延伸到油水分离等简单的画。对于稍大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为绘本设计儿歌,将熟悉的旋律与绘本内容相结合,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演”出故事,自制教具,将绘本变的更为立体。
在绘画方面,孩子可以从简单的简笔画或者漫画开始。家长可以购买一些入门书,让孩子在绘画中发挥无限想象,培养耐心和专注力。比如读《方格子老虎》绘本时,可以让孩子尝试用横线和竖线来画小老虎的花纹,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划线技能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在音乐方面,有条件的话可以为孩子买来钢琴或者电子琴等乐器让孩子玩。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指导孩子欣赏音乐或歌曲。音乐能够陶冶精神,是一种奢侈的盛宴。
(四)进行有效沟通
同时,家长要向孩子讲解沉迷手机的危害,如对视力、心理健康、身体发育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孩子明白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毁了他们大学和成年以后的生活。
总之,通过有效沟通,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手机,让他们明白沉迷手机的危害,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家长的榜样作用
家长自己要少玩手机,特别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不要玩手机,以免间接引导孩子玩手机。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榜样作用。当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若在一旁玩手机,会给孩子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首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本就处于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年龄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家长玩手机不管是有声还是无声状态,都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孩子的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从作业转移到家长身上,他们会好奇家长在玩什么,从而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久而久之,养成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在学校上课时也难以专注。其次,可能导致孩子做作业拖拉。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被玩手机的家长吸引,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能一心二用,作业进度就会停止不前。一旦家长不注意,孩子可能会盯着家长看或者偷偷干别的事情,慢慢养成写作业拖拉、磨蹭的坏习惯,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再者,会让孩子心理不平衡。孩子看到家长在玩手机,会产生“凭什么你可以玩手机,我却要写作业”的想法,做作业的热情和主动性就会减少,甚至故意不写作业或要求玩手机,打破内心的不平衡。
小学提出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不能玩手机的倡议是有充分理由的。家长不能仅仅做到身体陪伴孩子,更要明白孩子需要的是注意力与孩子一致、心思和孩子相同的陪伴。如果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玩手机,不如让孩子一个人安静地完成作业,否则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孩子一生。
为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家长应以身作则,在孩子做作业时放下手机。家长可以拿一本书坐在孩子旁边静静地看书,孩子看到家长在学习,也会效仿家长集中精力学习,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在陪孩子学习时,一定不要玩手机、看电视或做其他影响孩子学习的事情,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或者比赛学习,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善用工具督促
六、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一)探讨学习的意义
人过的是创造性的生活,而这种创造性源于学习。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大脑就是用来学习的,课堂学习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学习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满足个人成就感。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观点,从而开阔我们的视野。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充满自信地适应各种情况。同时,学习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如同吃饭、睡觉和休息一样重要。它帮助我们提升生命质量,拓展内心世界,培育情感人格,丰富志趣喜好,更好地传承和启迪。学习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它会帮助我们自信坚韧地成长。
(二)明确学习的用处
(三)应对学习的苦
让孩子明白苦是情绪,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学习有收获就有乐趣,比如课堂学习更能体现耕耘收获。面对学习上的苦累,父母不必过多心疼,但要注意效率是否有问题。读书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把书读好,下苦功是必需的。然而,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觉得累和苦,这时候家长不能过度担心和疼爱,只要是正常的学业,就要让孩子大胆地去接受训练和锻造。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沟通交流,对比一下孩子在学习作业上的效率如何,如果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效率慢,则要多在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效率上下功夫。
孩子觉得读书累和苦时,可以掌握一些学习模型并灵活运用。首先,拒绝自我感动式学习,不要欺骗自己,学了就是学了,没学就是没学。其次,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开始学习,通过听歌、练字、躺下发呆、散散步吹吹风、遛狗等方式放松冷静,以提高学习效率。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可以先学习他人的技巧,多尝试几个并运用之后,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习惯和技巧,经常总结、反思,以提高学习效率。
(四)正确看待他人成功
发财是特质决定的,小学没毕业活得辛苦的人更多,家长不要把功利的东西套在孩子身上。人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难免会看到他人的成功,面对他人的成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学习他人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不容易,为他人鼓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如果觉得某个人发展很差,资质普通,在自己困苦时还被当作安慰自己的对象,当得知他发展好了,变得富裕了,内心会不舒服。这是因为他的发展好,让自己感觉很无能,体会到自己的弱小,油然而生一种羞愧之心;双方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自己变成了弱势的一方,害怕遭到他的欺压;家庭的变故产生的不幸感更加强烈,觉得上天不公,而自己又无能为力。面对这种心理,我们要学习他人的经验,远方人的成功是榜样,身边人的成功更值得学习。他都能做,我们一定也可以。如果这条路也适合自己,就向他学习,也许我们就成功了。学会为他人鼓掌,看到别人的不容易。真心地为身边人的成功而鼓掌,明白他和我们一样属于同一阶层的人,也有自己的不容易,也面临着自己的缺陷。如此这般都能成功,更激励自己去奋斗,为他人鼓掌同时也是为自己加油。当他人向我们炫耀时,我们可以迎合他的炫耀,更加地夸他,夸得他都不好意思,我们依然很开心,然后悄悄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分析他人成功的方法,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他人的成功,可能就启发了我们,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事业。笨人也会有自己的成功,就像阿甘一样,专注做自己的事,把握自己的命运,把上帝给的恩赐发挥到极致。
职场上,有人习惯把别人成功的原因归结为领导的欣赏、偏爱,归结于资源好、有人脉等,却看不到别人成功背后是高远的理想、不屈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辛苦的付出。真正聪明的人都会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怀着欣赏和敬重,找寻自己的差距,见贤思齐,努力追赶。
有人认为别人的成功是靠老子、家庭条件好,看不到别人背后吃苦受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一个人若没有本事,再好的家业也能败光;一个人真有本事,白手也可起家。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就不会获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有人总喜欢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于运气好,赶上了“风口”,却不曾看到别人在等待机会到来之前超乎常人的付出,看不到别人前瞻性的眼界。机会不是单为哪一个人准备的,只有那些做足了充足准备的人才能抓住,从而走上成功之路。那些只把别人的成功视为“运气好”的人,永远看不到差距,也找不到自己未能成功的原因。
如果你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你也找不到自己未能成功的真正原因。平庸的人对别人的成功总有闲言碎语,因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糟糕、不那么不如人。聪明的人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清晰地认识自己,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的成功增添动力,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七、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观念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探索世界、增长智慧、帮助他人。对孩子提出努力学习、注重学习方法、保持好奇心等要求。
学习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它不仅能为孩子打开知识的大门,更能引领他们走向广阔的世界。首先,努力学习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孩子们应当明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获取宝贵的智慧。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需要一砖一瓦的积累,学习也需要孩子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而保持好奇心则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源泉。好奇心能驱使孩子们主动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发现新的知识。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比如,为孩子创设满足好奇心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可供探索的资源。家里的角落、户外的自然景观等,都可以成为引发孩子好奇心的场所。家长要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为孩子提供实践材料和工具,让他们自由探索。
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孩子。当孩子对落叶有独特的理解时,不要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提问,无论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要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鼓励孩子有更多非常规的玩法,当孩子尝试一些看似奇怪的行为时,不要急于干涉,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来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例如,对于对天文感兴趣的孩子,家长可以像安安的妈妈一样,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探索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为孩子准备天文望远镜,带他们参加天文馆的活动,制作星座图等,让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从而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育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竞争。通过讲述一些有关学习的故事和小常识,与孩子建立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同样不可或缺。家长和老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果时,给予他们正面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快乐。
八、总结
其次,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爬山、骑自行车、海滩水上活动、亲子户外运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让他们在其他事情上找到乐趣,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增进亲子关系。
此外,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阅读、绘画、音乐等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娱乐方式,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亲子阅读方面,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适合年龄的书籍,尝试从“读”的层次延伸到“玩”的层次。在绘画方面,孩子可以从简单的简笔画或者漫画开始,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在音乐方面,有条件的话可以为孩子买来钢琴或者电子琴等乐器让孩子玩,或者指导孩子欣赏音乐或歌曲。
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也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学习的意义,让孩子明白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拓展视野和思维方式,增强自信心,满足个人成就感。明确学习的用处,让孩子知道课堂学习训练思维,具有重要的用处,能够提高竞争力,发展智力,提供相互辅导协作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术表现能力和培养对课程的满足感,还照顾到了社会情感需求。应对学习的苦,让孩子明白苦是情绪,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掌握一些学习模型并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正确看待他人成功,学习他人的经验,为他人鼓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总之,引导孩子少玩手机、用心学习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取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