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将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总体愿景。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均在抢占5G商用部署,争夺新一轮产业链的高地,国家间的激烈竞争,可不会只为了一个“噱头”。
同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到,5G的普及、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关于5G时代是否已经到来,我们无法用只言片语阐述清楚,而是应该寻求建立更加系统、客观的认知。
2019年5月17日是第50个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5G再次成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没有之一。纵览知乎平台上关于5G所有的讨论,小新梳理了4大类共16个热点问题,由浅至深、由认知至实践,分别是:
小新请教了通信类中央企业的权威技术专家,做(lei)了(dao)功(tu)课(xie),对于以上问题,今天打包进行解答。请放心,小新已经把高深的专业术语转化成了通俗、简洁的说法,每个问题不超过500字,保证各位看得懂、记得住。
一文在手,5G我有。即刻发车!
答:5G的愿景、需求以及性能评估、认证由ITU(国际电信联盟)负责,此外,ITU也负责全球范围内无线电频谱的分配与管理。
主要的技术标准认定由3GPP负责。如果将全球无线通讯比作一个村的话,那么3GPP组织就是这个村里的村长,它让你“耕什么地”你就得耕什么地,它让你的“庄稼”长多高你的庄稼必须长那么高,否则对不起,你不属于这代通讯技术的标准。
来做3GPP的成员都是全球各国在通讯领域有重要地位或作用的运营商,包括七位“大佬”:
另外需要说的是,作为国内的5G大佬组织,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推动成立。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国内运营商和以华为、中兴、中国信科为代表的国内设备商广泛参与到IMT-2020(5G)推进组的讨论中。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设备商的5G开发进度是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
答:当然会获利!
当然,如果你不求上进,就算你制定了标准,也保不住“长期饭票”。随着技术演进,在相同标准下,会有越来越好的版本、越来越多的专利陆续出现。追不上其他公司的脚步,这些后续收益也就与你无缘了。
答:ITU(国际电联)秘书长赵厚麟是这么说的:
具体有两层意义:
在5G标准制定上,中国已经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如今的领先者,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我国三大基础运营商积极参与5G标准制定,做出了极大贡献,华为更是获得5G短码的制定权。在全球各国争相部署5G的关键期,作为一个中国人,赵厚麟秘书长提出“缩小标准化差距”、倡导全球人民尽快拥抱5G时代,是完全底气的!
答:具体来看,几个方面的不同:
1)速度大幅提升
2)基站更加密集
4G采用基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铁塔”,可以实现数公里范围的覆盖。5G网络采用了毫米波的技术,因为频率更高,所以覆盖范围小、抗干扰能力弱。覆盖相同的区域,5G基站的数量将是4G基站的数十倍,小基站密集组网将成为5G中的主流(这也将带来高额的成本)。
3)更大规模的“天线阵列”
在4G网络中,每个基站最多8根天线。5G基站则使用了“天线阵列”,每个阵列分布了数百根天线。5G手机也会相应采用天线阵列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可提供更优、更好的覆盖,为用户提供4K超高清等新体验。
答:按照使用设备划分,5G芯片分为基站设备芯片、手机芯片等。和普通芯片相比,5G芯片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不仅支持6GHz以下低频段,还能延伸到26.5~300GHz的毫米波频段,这是最大的亮点。
需要说明的是,5G芯片对于设备和工艺的要求非常之高!真正的5G芯片,目前全球只有4家厂商发布,其中有3家是中国的——
答:4月下旬,2019年5G创新发展峰会刚刚在上海举办,不仅已经有华为、中兴、三星、小米、VIVO、OPPO等终端厂商的5G终端业务演示,而且还有在工业制造、车联网、无人机巡视等领域的应用演示,可以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目前,三大运营商已经在一线大城市进行5G建网,2019年底开始可以在少数城市慢慢商用。
如果只讨论我们普通用户的5G,照现在的国家规划,可以说5G近在眼前,估计在2020-2022年就会发展成熟。
如果考虑5G在垂直行业(比如自动驾驶、工业生产和公共交通方面)的应用,在以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努力下,我们已经可以一窥5G应用的端倪。当然,这些应用尚需反复迭代和试用,少不了在5G网络与其他领域结合的基础研究,可能会在3年、5年之后成熟。
答:不会。4G依然是必要的,而且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5G组网包括NSA(非独立组网)与SA(独立组网)两种架构。
在NSA(非独立组网)组网架构下,4G基站需要作为5G基站的锚点,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的5G,能实现的就是“上网更快更爽”。
而在SA(独立组网)组网架构下,5G“长大成人”了,就没有4G什么事儿了。5G自己“挑大梁”,我们将真正带来万物互联的时代。
每个通信时代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4G不会立刻退出,还是要给5G“扶上马送一程”(真高风亮节,值得鼓掌!)
答:第一个原因:不是5G慢了,而是中国快了。
4G时代,中国在等世界。全球的4G网络技术、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了,中国才大规模商用普及,因此看起来速度非常快。
而5G时代,世界在等中国。中国走在全球前列,网络建设、新技术研发、设备研发、终端研发都在同步进行,所以“看起来”慢了一些。
第二个原因:不是5G慢了,而是我们谨慎。
当年的4G刚上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不同规模的故障。但是现在,大家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不能容忍故障的存在。在5G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普及商用不敢太“激进”。
第三个原因:投资和成本确实很高。
5G由于采用高频信号,需要更多的站点、更高的基站发射信号、更多的天线,这些都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需要持续性发展。
答:华为的角色是多方面的:
首先,华为是5G标准的主导者之一,SEP(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估计)全球第二。
其次,华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设备商,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寻求5G设备商的领导地位。
第三,华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手机生产商,在5G时代已经有了领先优势。
华为、中国企业的进步,有利于形成较为均衡的全球竞争,对于技术提升是极大的利好!
答:天方夜谭。
来看看这些传闻:
乍一看仿佛6G迫在眉睫,但实际上还在遥遥无期。5G的成熟是6G发展的基础,美国直接从4G升级到6G的可行性不大。
首先从产业布局方面考虑,5G时代,美国的竞争力逐步丧失,在技术标准、专利领域的领先优势在下降,由于技术发展有延续性,美国想在6G时代超车也不是易事。
答:华为、中兴、OPPO、小米等已在2月底举办的世界通信大会上发布首款5G手机(包括折叠屏5G手机),苹果可能要等到2020年。
当前5G手机的优势:在正常5G网络环境下,速率一般可以达到200Mbps以上,甚至可以达到1Gbps,可以优先体验5G网络的高速。
当前5G手机的劣势:手机和网络的兼容性问题、散热和电池续航问题(目前均在解决中),另外价格比较贵,预计均会在8000元以上(土豪请随意)。
答:先上结论:“5G辐射更大”是鬼扯,大家请放心!
辐射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像太阳光及电视、电磁炉、电吹风等都会发出电磁辐射。我国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堪称世界最严,严格程度远远高于欧洲和美国现行标准。
具体来看,5G手机与现有的4GLTE、蓝牙和WiFi产品的安全标准相同,辐射均在安全范围以内,并无更大危害可言。
5G基站发射功率因为带宽的增加确实增大了,但是增大是有限的,5G基站对人体的辐射与4G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且基站的设置都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备案,辐射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换句话说,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答:不会。5G虽然容量高,但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很大,会有很多用户共享一个基站,人数、流量太多,一样会限速;而有线宽带的人数远小于共享5G基站的,在相同成本下,能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从网络稳定性、资费等方面考虑,在5G时代,有线宽带依然会有一席之地,与5G是互相补充的。
究其根本,是因为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已经开始或计划拍卖5G超高频频谱资源,包括24GHz、28GHz、37GHz、39GHz和47GHz等。其中,24GHz与观测气象的频段23.8GHz相邻接近,可能会干扰气象卫星,影响气象预测极端天气的能力。
所以,这个问题与5G本身无关,而是美国人的频段分配出了问题。这种分配一定要考虑相邻系统之间的“和平共处”,否则会相互干扰。
目前,我国给运营商分配的5G频段是3.5GHz频段,并不涉及以上问题。
答:目前看最靠谱的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应用于汽车身上。但是,智能科技对于数据通信支撑的要求相当高,特别是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举个例子:车在路上行驶,前方突然需要并道躲避;如果网速不给力,自动驾驶系统的反应慢了1秒钟,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5G网络可提供空口小于1ms时延的业务能力,运营商提供的无处不在的5G网络可以为自动驾驶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能力。所以,5G是自动驾驶的先决条件。
涉及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与车联网等5G行业产品及解决方案具有前景。随着5G的发展,一定会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会加速行业智能,这是一个大势所趋。在万物智能互联实现后,便有望真正颠覆各个行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