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知识创新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根本动力。图书室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在学校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中小学都设置了专门的图书室,但乡村中小学图书室存在盗版劣质、内容低俗、价值观不正面、宗教类、涉及恐怖、暴力、消极、甚至反动的图书现象,这些情况都严重阻滞了中小学图书室发挥其理想效能。
一、存在问题
1.对阅读作用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低。对图书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功能认识不到位。不少学校和师生家长存在“应试教育”思想,一味追求分数,忽视阅读对人终身影响地位的认识。部分中小学校的领导认为图书馆是辅助设施,更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图书馆只是用来迎接检查,在实际教学中可有可无,对图书馆的功能认识大多停留在图书保管室的基础上,没有提升到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的高度上,忽视了对图书内容的筛选。
2.乡村图书室建设资金不足,经费投入少。由于经费管理等局限性,目前大多数乡村中小学很少考虑将资金投入到看不见的图书室领域,经费不足导致图书质量不高。读者、机构捐赠是中小学图书馆获得图书资源的重要渠道,这就难免有盗版图书的流入,尤其是农村落后地区的中小学校。如黄土岗镇中心小学图书室以过去沿袭下来的陈旧图书与捐赠为主,这一类图书具有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内容相当陈旧,没有及时更新;二是可读性不强,一些图书基本上都属于课本读物,作为课本的补充读物相当少;三是质量难以把控,藏书内容与时代需求脱节,极可能存在盗版劣质、内容低俗等现象。
二、建议
2.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乡村中小学读物资源的经费投入力度。受经济因素和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村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因此,要改善小学生课外读物条件,在图书室等硬件设施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读物资源的投入力度,优惠政策向广大农村倾斜。
3.规范图书采购过程。一是严格控制更换图书比例,提高供应商配合开展阅读活动售后服务的要求,避免恶意低价竞标行为和诚信度低的供应商入围。二是采取多种采购方式,建立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的采购机制。采购图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学校提供书目、指定出版社、现场采购、网上选购等方式进行政府采购,提高图书的“精”与“新”。
4.加大对图书采购的监管力度。学校应公开采购书目,将中标图书的品种、价格、出版社、版次等信息和中标责任人全部网上公示,严把后期项目图书验收关,并对进校图书严格审核验收,避免不适宜图书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