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感悟:孝敬之道

摘自《于丹〈论语〉感悟》,中华书局2008年3月版

我们今天已经远离了产生孝道的宗法社会,父子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跟君臣关系的对应,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孝”已经过时了?

是不是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

有一天,颜回、子路跟老师在一起聊天。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志向吧。”

子路说:“我的志向就是,衣服、车马这些好东西,与朋友一起享用,用坏了也没有什么抱怨。这就是我的愿望。”

颜回说:“我的愿望呢,就是一个人不经常夸耀自己,也不经常宣扬自己的功劳,能够做到很谦逊也就可以了。”

学生们发现老师还没有说话。子路就对老师说:“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淡淡地说出对自己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简单,就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就是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跟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平辈——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晚辈——自己的儿女。

在这里面,摆在第一位的是“老者安之”。让老人外在得安其身,内在得安其心,可能每一个儿女都有自己的做法,但真正能够做好却很不容易。

我们知道,不一定每一个孝子都有充足的钱财和很高的地位,能够按照他的梦想把爱折合成一种物质条件给他的父母。有时候一个很深刻的心愿,但是做起来却只是一件朴朴素素的小事,小到微乎其微。

对老人的这种安顿,也许我们可以有种种标准,比如买多大的房子,买什么样的车,带老人去什么地方旅游,让他穿什么样的衣裳,有什么样的饮食,但是这些能让老人真正心安吗?

很多学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做“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子游去问老师,什么叫做孝啊?老师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养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孔子接着反问,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了,但你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这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子夏问老师什么叫孝。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你看看今天的所谓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情,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干;在一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竟然可以算“孝”吗?

孔子的反问令人深思。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吗?

今天是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儿女们总是太忙太忙了。

面对父母,儿女应该问问自己:如何让老人因为有自己这个孩子而得到安顿。

孝敬是一种美德。但是,它不是一种本能。反过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人说过那是美德吗?没有,因为那是近乎本能。

这个世界上,生物之爱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很美好,但也近乎残酷:所有的爱都是下行的,也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对父母来说,儿女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父母怎么尽心都不为过。

我们看到很多故事,比如孩子得了病,父母守在手术室外面,说把我的肝脏移植给他吧,把我的肾脏移植给他吧。我想,如果能移植心脏,那可能十个妈妈里面有九个愿意。

但是,我们去找找儿女为父母做过什么的故事,可能远远不如父母对儿女做的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

这孩子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儿。

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

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

这孩子说,我现在成长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

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

他回到这棵树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

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

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

可是,真等到我们回到树根边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太多的遗憾了,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们已经错过去了。然而,父母跟我们很少计较。

同样是血缘,为什么下行的爱如此自觉,如此浓烈,而上行的爱有时候却显得牵强呢?

有一次,宰我跟老师说:“为父母守丧,一守就是三年,好像太长了。”

宰我走了以后老师就很感慨。孔子说:“宰我还是做不到仁啊!一个孩子出生以后,要三年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所以替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的通例啊。难道宰我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三年怀抱的爱护吗?”

一个小孩子出生以后,父母们都手里怀里抱着,呵护之至,抱到三岁,有的父母还很惆怅,说孩子要长大了,以后我就抱不着他了。很少有父母说抱到孩子一周岁就烦了,说我抱你什么时候到头,我还要抱你两年,太烦了吧。但是,孩子长大以后,为父母守丧守到一年就有人觉得挺烦了。

孔子对宰我的言行没有横加干涉,他只是推测宰我幼年的经历可能不完美。

只要父母在一天,孩子就不会不挂在他们的心里。但是,孩子经常跟父母说的话是什么呢?就是:“妈,我最近不回来看你,实在是太忙了。”

忙,有时候是可以忙忘的,但有时候忙是可以取舍的,取重而舍次。什么是重?人们往往觉得事业是重的,朋友的快乐是重的,在这种时候,父母往往是被忽略的。

在孩子这一生的成长中,尤其是长大以后,有时跟父母会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从小就有逆反心,父母孩子之间有代沟。

并不是天下父母做事都正确。那么,当父母做得不对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孔子有这样的建议:“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作为儿女,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有意见相左的地方,甚至你觉得父母有什么错的地方,可以委婉地去劝止。这叫做“几谏”,就是你一定要很克制地,很轻微地,能够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去劝说。

我们去说一个道理,道理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怎样用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把一个很好的道理说得通,这很重要。

我们经常会学习一些人际交往准则,跟同事要怎么说话,跟朋友要怎么说话,但几乎没有一本社交宝典上会教你跟父母怎么说话,因为大家都觉得,父母是亲人,跟父母说话还需要讲究方式吗?

孩子们老说,我在外面受了气,回家跟我妈说说怎么不行?跟我妈还不能发发脾气吗?跟我妈还不能撒撒怨气吗?但是,千万要注意,往往就是最亲的人成了自己的情绪垃圾桶,有时候还会因此而受伤。

孔子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你最亲的人是最伤不得的,好话要好好说。

孩子说了,有的父母会听,有的父母还坚持自己的做法,就是“见志不从”。没听你的怎么办?“又敬不违”,做孩子的还要心存尊敬,不要去顶撞他们。

你心中可能对这事继续担忧,但不能生出怨恨,这就叫“劳而不怨”。

什么叫做“又敬不违”?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孝顺”,孝顺孝顺,顺者为孝。很多时候,我们的孝心就在于不违背。当然,也有些儿女跟父母的冲突属于大是大非。但是,如果现在做个统计,父母、儿女之间所产生的冲突,究竟有多少是大是大非,关乎道德,关乎家国大义?这种事情毕竟很少。

绝大多数的冲突,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说都是鸡毛蒜皮,却弄得父母心里头不高兴,儿女心里头往往也委屈,因为两代人可能动机都是好的,但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我们做儿女的,很容易跟父母形成的冲突就是发生在生活习惯上。我们愿意让他们生活好,比如经常指着老妈说,你看你攒的这瓶瓶罐罐,你这剩菜剩饭都舍不得倒,你去买的全都是处理的菜和水果,咱们家生活还不至于这样呀!现在日子过好了,你还是过去的习惯,你就不能把日子过好一点吗?你不能改掉吗?

我们有时候也会指着老爸说,现在我带你去吃西餐,我带你外边去下馆子,你老舍不得吃,还老说吃不饱,非要回家来蹲在墙角吃你那碗面条,这都是你原来在农村时候的生活习惯,你就不能改掉,好适应现在的生活吗?

听着这些数落老人的话,能说儿女不孝吗?其实,这些都发自我们的内心。但是,孔子说了一句话,叫“又敬不违”,难道我们不能顺着点父母吗?

每一个人走到今天,都带着历史的烙印,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的习惯铸就的。如果没有老太太攒瓶瓶罐罐那段岁月,也许就没有儿女今天的生活;没有老爸蹲在墙角吃面条的那种节俭,也许你就不会从那个村庄走出来,就没有今天的楼房。

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习惯。这是真正的敬。心理上的这种“敬”,直接导出来的行为层面就是“不违”。

所以,我们不是说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都一定要做儿女的放弃原则,但是,在可以不计较的时候,儿女要对父母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过一种快乐的日子,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孝敬。

做晚辈的特别习惯于扶老人上下楼,这个动作有时候却招老人反感,老人经常把孩子甩开说,你觉得我现在就走不动道了?做儿女的这时候还真委屈。

其实,在物质生活大大丰富的今天,对于父母的心思做一些认真的揣测,按照他们的心意去做事,你可以做得更含蓄,更不外露,会让父母心里更自信,让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肯定。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每一个人从他自己那条路走来的时候,他就会带着历史上沟沟坎坎留下的许多痕迹。一个人走到老年的时候,他有很多隐忍不露的地方,他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对于老人来讲,有太多的东西不见得都愿意对儿女说明。他可以自己去忍过一生,那么这个时候,儿女就应该用心去想,我的父母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于孩子,父母有着太多的牵挂,比如怕他念书念得不好了,怕他为人不够正直了,惦记他没有钱买房子,惦记他的车不好被同事笑话了,惦记孩子的孩子要去受什么教育了……父母对儿女的牵挂不一而足。但是,做儿女的问问自己,我们该让父母操这么多心吗?

孟武伯曾经跟孔子问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了这样一句话:“处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什么叫孝顺?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应该只有一件事,就是儿女得病了,只有这件事可以让他们真正担忧。儿女都是父母心头肉,不管是儿女四十岁还是五十岁得了病,老爸老妈那也是心如刀绞,老人说还不如让我替你病呢。所以得病不让老人担忧,你是做不到的。

孔子的言外之意是说,别的事情你就不该让父母担忧,这才是孝敬的孩子。你的学习就应该让父母操心吗?做人正直不正直,总要让父母念叨吗?与朋友交往,自己买房子,做生意,干工作,这些事情做得好与不好,都得让父母不断操心吗?这些都不应该让父母担心。

我们都知道,人这一生步步行来,点点滴滴,父母能做的,往往是一些背后的小事。父母从来不会对儿女说嫌烦,父母也从来不在儿女面前表功。

但是,有几个儿女愿意点点滴滴为父母默默做点事呢?很多儿女做点事就要嚷嚷出来,要让父母知道,孩子是爱他们的。

他的朋友们很奇怪,问,拨第一遍占线啊?他说没有。朋友问,那为什么要拨两遍呢?

朋友们在一起要聊起父母对儿女的爱,大家可能随口说出一大把,我倒真希望这样的故事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发生在我们身边。

有一句话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记住的,那就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我们父母的生日是哪天,他们今年多大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说得很准确。我们有时候觉得,老人不像孩子爱过生日,孩子过生日都是成长,他高兴,而自己的生日老人有时候忘了就忘了,淡了就淡了,他觉得自己长一岁也没有什么好。

可以说,父母之年在我们的心里可能永远是惧大于喜的,因为我们能做的太少,父母能给的太多。所以,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至深的悲怆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真是到了那一天的话,我们就是捶胸顿足,涕泗滂沱,再三追悔,父母在的时候少顶一句嘴多好,多做一件事就来得及啊,但是一切都过去了,来不及了。

只要父母还在,就是儿女的福分。天下儿女心,就是在这个时候,想一想父母之年,以及在有限的岁月中,我们还来得及做什么,那么一切都有可能。

THE END
1.2019,挑战5218.《无字图书馆》【西】 【挑战52-45】《小学整本书阅读笔记》 骑象小学堂 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 【挑战52-44】 【挑战52-43】 【挑战52-42】 【挑战52-41】《希腊神话故事》海豚传媒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版 【挑战52-40】《中国神话故事》海豚传媒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版 https://www.meipian.cn/1whs6hqu
2.关于登山的感受简短一句话爬山的感悟经典一句话说说5、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爬山,一个人去练瑜伽,一个人去游泳,好像习惯了在热闹中享受孤独,多个人,反而累赘了。 6、爬山就像人生,会遇见太多的同行者,但能到达终点的却只会越来越少。 7、偶尔去爬上可以愉悦我们的身心,大家不妨多去爬山哦! 8、悲莫悲兮生别离,爬山临水送将归。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https://www.027art.com/fanwen/shuoshuo/13833583.html
3.读书心得感想(通用12篇)图书馆是学校大系统中的一环节,开展引导学生读书活动,要得到学校教务部门的认可,才能开展学分读书、课程教学;需要得到院系与管理单位的合作,让其也参加到宣传辅导的行列,并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时间;更需要教师的支持,教师课堂的一句话、一系列参考数目、主题读书书目、研究课题计划、论文写作等,实际就是图书馆读书计划宣讲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9bh4y5m.html
4.读书杂谈的感受(精选56篇)春节来了,这也预示着图书馆又要开启一段长假了。好不容易熬过了初三,又能重新感受读书,这超越一切的感觉了。 匆匆赶回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来不及小休片刻,就拿来车钥匙直抵图书馆了。 今日又生出了丝丝寒意,气温下降了,伴随而来的更有大风。逆风前行,风便以成倍的气势凶狠地朝我扑来,眼睛也不由自主迷成https://www.cnfla.com/duhougan/1152747.html
5.读胡先生文章有感5篇(全文)不管是名扬四海的四大名著,还是遭人诟病的社会闲书;不管是街边摆卖粗制滥造的盗版书籍,还是图书馆印刷精美的正版刊物;不管是长篇大部头的小说,还是短小精悍的短篇散文,我都大量阅读,像一块儿海绵碰到一盆清水一样,巴不得把那一盆水全部吸进去。那些年特别用功看书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我的视力下降了,眼睛近视了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s8pjc57.html
6.站在山顶上的心情说说关于一句话爬山感悟的说说短句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句子吧,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那什么样的句子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站在山顶上的心情说说 关于一句话爬山感悟的说说短句子,欢迎大家分享。https://www.oh100.com/juzi/7536211.html
7.一句话爬山感悟一句话爬山感悟有哪些一句话爬山感悟 一句话爬山感悟有哪些永远的蔷薇 精选回答 1、有些生命虽然短暂,却依然打动我们,就好比爬山,或许你很快,但你却容易很累,或许你很慢,那你就容易掉队,只有适度的节奏才能领略最美的风景。 2、爬山的过程就像人的生活一样,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要有勇气去挑战,只有毅力强的人,才能到达终点。 3https://m.edu.iask.sina.com.cn/jy/ij12e7Y2wp.html
8.学习感悟作文(精选50篇)学习感悟作文 15 现在已经是七点了,因为晚自习有课的原因,我们来上课,结束后,我和同学去图书馆学习。 本以为人会很少,没想到图书馆里的人和白天一样,每个人都在认真的看着书,我和同学找了几楼才有空闲的座位,这个时间是刚开学,学习的人依旧那么多。 https://m.unjs.com/zuowendaquan/xuexizuowen/4136812.html
9.关于读《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感(精选49篇)且一有时间就去听讲座、去图书馆。结婚后繁忙的家务、幼小的女儿和贫穷也无法阻挡玛丽亚对科学的探索、对知识的渴求。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钋,之后又发现了镭。 三年零九个月,玛丽亚终于从大量的沥青残渣中提取出了十分之一克镭,她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https://mip.ruiwen.com/duhougan/3126604.html
10.坚持是胜利的人生感悟(通用33篇)坚持是胜利的人生感悟 篇2 取得胜利,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就像一句话说的一样,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但凡胜利,总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实行;在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前进当中,才完成了这一个体系的工作,才能够迎来最终的胜利。 因此,坚持按照计划执行是胜利的前提。如果说,你连计划都要东改西改,一直拿不定一http://mip.yuwenmi.com/yulu/ganwu/1263633.html
11.图书馆工作的个人总结合集29篇学校图书馆虽然发挥了它应用的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不足,班级阅读量参差不齐,有班级班主任、语文老师不够重视,学生借书不够积极,还有学生不借书,有的学生不能够及时还书,希望今后班主任、语文老师能够重视学生借、还书工作,我们一起把工作做得更好。 少数学生不够爱惜图书,图书破损现象时有发生,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http://m.yueduku.com/work/gerenzongjie/910/91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