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扒扒最适合青年阅读的“私书单”新闻频道

“世界读书日”来了,我们邀请到5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推荐他们青年时代读过的书,或解忧,或解惑,都是足不出户也可抵达的疆域。读书最好的状态,是进入一种很自由的境界,回归阅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去探寻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尹涛:

为读《红楼梦》买了一捆蜡烛纯粹的阅读是应该追求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尹涛与阅读有关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在1995年。当时,工作了3年的他决定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考前还剩一个月,该复习的都复习差不多了,复习资料那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了。于是,尹涛决定,那就看书吧,“如果考上了自然好;如果没考上,那就是人生中难得能专心读书的时光”。一个月读什么,他选择了《红楼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敦邦创作插图的版本。

这本磨脑子的书给他带来三个收获:一是让自己不再害怕读“难懂”的书,读完这本书,再去看西方哲学或者理论性较强的书,就会比较顺利;二是让自己能从客观理性的角度,来观察内心的活动;三是让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在面对复杂艰难的问题时,不只是换到对方立场思考,也习惯于“转念”。

无论是《红楼梦》还是《纯粹理性批判》,尹涛都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去阅读。在他看来,为了“解决问题”去读书是容易的,但“纯粹的阅读”是值得追求的。

和现在的年轻人聊天,尹涛有一个个人感受:高中阶段的孩子,整体阅读水平超越自己当时的同龄人;到了本科阶段,逐渐持平;到了硕博阶段,整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似乎就不及过去的同龄人了。

“现在年轻人普遍欠缺阅读经典的基本训练。”尹涛说。他曾经给编辑部新来的员工,郑重其事地推荐读全本的《左传》。他们中不少都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博士,“我极力‘鼓吹’,他们也都很优秀、很勤奋,但很遗憾,20多年来,没有一个能把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给读下来的,更不用说《左传注疏》了。”

尹涛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精力,或者说没有心情,去读一部一两百万字的经典,更别说读进去有所收获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处,但他很忧虑,“年轻人压力太大,论文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很难有一张平静的书桌”。

尹涛认为,年轻人在求学阶段可能是最适合读“大书”的时候。“要去读基本的经典,和你的专业没有关系,和你未来的职业也没有关系,但就是一定要在年轻时读这样的书,因为普通人生的经验远远比不上大书的深广度。”

尹涛觉得,自己就拥有了这样的幸福。

总编辑推荐书单:

《左传》

《资治通鉴》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撰

《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

康德“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

一本经典反复读八遍重读好书就像和老朋友聊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

学生时代的读书经历,对一个人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那个时候我把自己的奖学金、零花钱基本都用来买书,毕业的时候搬书就搬了好几大箱。那时候到北图买降价书,100元能够买一大包回来,挺开心的。我现在手里有很多经典图书,都是从北图图书展销会上淘回来的。”大学时扎实而厚重的阅读经历,令皮钧受益匪浅。

皮钧大学学习新闻专业,意大利著名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对他影响非常大。

“《风云人物采访记》的作者可以直面你想了解、希望采访的对象,那些改变世界的人鲜活地站在她面前,并愿意与之交流,这是我们那个年代非常向往的事情。很多人写作只是依赖于二手资料,见不到活生生的人,这就失去了记者采访的乐趣,以及了解世界的乐趣。能够见到世界上那些真正有本事、有创造力、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是我当时一个很大的梦想,因此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冲击力。”

法拉奇作为一个记者,会提出很多非常尖锐的问题,这令彼时作为新闻专业学子的皮钧受益良多。“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法拉奇在提问时,不仅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全球的角度,还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多方面去提问别人眼中的‘大人物’,甚至能把他们问得瞠目结舌,这点值得我们敬佩”。

法拉奇采访的都是一些在历史舞台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这为读者提供了直观了解鲜活历史的契机。

“后来我做记者很多年,一直以法拉奇为榜样,希望像她一样很好地感知世界,向世界提问,并从采访中受益。”

皮钧提到,数次“重读”好书,是他自己会坚持的阅读习惯。

“那本书我读了很多年。当你重读的时候,会发现它又不一样了。你当时的感受和你后来有阅历之后的感受完全不同。随着你对世界的了解变得深刻,随着你认知的提升和阅历的增长,你会有新的思考。所以我认为经典书要反复读”。

在皮钧看来,重读经典著作亦是一份乐趣。“这相当于跟老朋友不断见面,每次你会聊出新东西来”。

“从出版行业从业者角度来讲,我们更希望给这些青年做一些很好的引导工作。对于那些本身就很热爱读书的人,出版社应该给他们提供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出更多好书。”

皮钧认为,“书”和印刷品是两个概念。“书在中国古代叫典籍,‘抱群籍而孕万有’,必须要经典,而且是深刻完整地架构一套认知体系的内容,才值得被印成书。书应该是能够留在手中,能够留在架上、留在心中、留给子孙的财富。”

皮钧坦言,读书本身不仅仅是一个看书的行为,而是包含了你人生一部分的付出。

社长推荐书单:

《资本论》

《人类简史》

《人世间》

《觉醒与超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

视觉中国供图

文津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出版社副总编辑高立志:

逃课都逃去图书馆以问题或兴趣为导向去读书

1991年,高立志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先行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一年。因为一种自身身份的疑惑,他开始大量读书,目的就是揭开这个困惑,诸如我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这些近于哲学的命题。

到了北大校园后,高立志发现学校离市区很远,只有332路一条公交线,没什么可干的,就是读书,“连逃课都只能逃到图书馆里去”。高立志回忆,当时教语言学的王洪君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说,一门课能否吸引学生,主要是看老师讲得怎么样,不是靠点名,所以尽管有要求点名,但她绝不点名。于是从第二节课开始,不少学生都“心安理得”地逃课了,“在一个相对自由的气氛中,很多学生都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胡乱读书”。

那时年轻,年轻人有年轻的烦恼与困惑。哲学和心理学类的图书是答疑解惑的“主力”,像萨特、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威廉·詹姆斯、霭理士等人的著作都是大家抢着读的书。“当时老怕自己心理出问题,而且心理这个东西,身边的同龄人都是差不多的认知层次,给不了答案。和长辈不敢交流,只能自我诊断,寻找答案主要靠看书。例如,为了防止自己变态,就看了不少变态心理学方面的书。”

大学期间,高立志手头很不宽裕,买不起太多书,所以“书非借不能读”。北京大学图书馆有着极为丰富的藏书资源。高立志说:“但有时候一本书太抢手,得排队借,借书卡上有一个个借阅者和预约者的名字,碰到认识的,就直接跑去前一个借阅者的宿舍催还。”

高立志记得,当时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有两本书,一本是《人的选择》,作者提出人类在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时,如何创造出开放的选择;一本是《老子》,强调世界是变动的,强调功成弗居,“做事就做事,不要过多在意回报和别人的评价”。

除了北大图书馆,北大中文系还有一个研究生教师阅览室,这里的书只能读不外借,所以很全,“很多成套的好书被装上蓝皮硬壳,我们就一本一本、一架一架地读过去”。多年后回头再看,高立志觉得,当时没有明确目的、广泛撒网的阅读很有好处。“读书,如果不读够一定的量,你就不知道什么是好书,就很难作价值判断。”

有时候,稀缺的书还能成为朋友之间的最佳伴手礼。“本科期间,有一次去南京大学玩,发现学校边上的书店有很多《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南京出版社1991年版),这当时在北京几乎都买不着了。我还曾在徐州一家旧书店碰到《不吉祥的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即《恶之花》),都很便宜,所以买了很多本,回来送人特有面子。”

高立志认为,读书,最好以自主的问题为导向,或者以自我兴趣为导向,这样效果最好。如果你和作者正好在一个思考频道上,即使所谓“难读”的大作,读来也不会遇到太大问题。高立志略显“凡尔赛”地表示,像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自己虽然对数理逻辑粗知皮毛,但当初也没觉得有多难。“当你带着问题去读,和作者有共同的思考,也就是说在一定层次上能够‘交流’、能‘聊起来’,那就没有难读的书”。

近年来,高立志一直主持“大家小书”系列——学有专长的大学者为大众阅读撰写的经典小册子,其中包括朱自清、顾颉刚、王力、费孝通、启功、严家炎、袁行霈等大专家。“大家”写的“小书”,一点儿也不唬人,都平白如话,让读者十分容易进入,但又可以反复读,读者每读一遍都有自己新的收获,“就像程子说的,读书让人‘变化气质’。如果我们读一本书,读前和读后,自己没有什么变化,那读也是白读”。

《汉字知识》郭锡良著;

《写作常谈》叶圣陶著;

《经典常谈》朱自清著;

《语文漫话》吕叔湘著、张伯江编;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钱伟长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

学生时代的阅读兴趣非常庞杂阅读不是功利之事

韩卫东说,他大学的专业是历史,学生时代阅读兴趣是“非常庞杂”的,人文类和科学类的书都会读。体会较深的一点是,年轻人求知的欲望很强烈,一定要开阔阅读视野,多读全球范围内的经典原著和前沿新书。

“阅读的能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这种特殊的学习能全面提升一个人的素养,不应该被狭义地理解为一种功利的手段和工具。通过阅读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视野和思维。”回顾自己年少时候阅读的经历,韩卫东比较遗憾当时因为种种限制,未能读到很多外国优秀经典著作。

他希望今天的青年读者能利用好当下的良好条件,广泛选择、充分阅读,“我们不仅要读中国的书,也要读国外的书,去了解全世界的优秀文化”。译文出版社的编辑需要对世界范围内的出版风向具备敏锐的洞察和深度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译文出版社所做的工作是为读者选择世界上最值得被阅读和探讨的书籍。

谈到出版社在引领青年阅读方面的努力,韩卫东表示,上海译文出版社成立40周年时,全社一起讨论,概括出一个企业愿景——“有我世界更大”。“出版社的存在,就是要让我们的读者更多了解到一些世界优秀文化的结晶。”他认为,译文社希望做到传播世界优秀作品,创造优质的阅读价值,通过提供多形态的阅读产品为读者搭建足以使用一生的人文通识阅读体系。

“出版的图书要符合当代年轻人求新求知的要求,这一点永远不会过时。”韩卫东坦言,出版人的任务,就是让读者了解到这个世界上最经典最先进的文化知识,了解真正代表“真善美”的内容。

《克拉拉与太阳》

《疫苗的故事》

《人类的未来,AI的未来》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

?早期阅读让我爱上儿童文学创作多读经典才能有更博大的胸襟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是一位资深出版人,也是一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少年时代的阅读经历,决定了他后来人生的方向。

白冰回忆,他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正值特殊历史时期,大家没有什么机会读到太多书籍,全班同学手中只有少得可怜的几本书,阅读资源极度匮乏。

为了能读到更多书,同学之间会悄悄换书看。他曾用父亲的一套残缺不齐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去和其他同学换书。

白冰笑言,等他开始写作、发表一些作品后,母亲时常会和家中晚辈说:“你看他为什么能写点东西?就是因为小时候特别爱看书,龙灯会都不去看!”

在年少珍贵的阅读记忆中,金波先生的儿童诗《回声》、普希金的诗歌,还有一本俄罗斯童话集,对白冰影响很大,这使他后来爱上了儿童文学创作和少儿图书出版。

在这部俄罗斯童话集里,高尔基写的故事《丹柯的故事·燃烧的心》,深深触动了白冰。童话讲述了一个名叫丹柯的悲剧英雄的故事。丹柯是古老部族中的一个强壮英俊的青年,他和族人被敌人赶进了密林深处,在黑暗和饥饿让大家濒于死亡的时候,丹柯自告奋勇要带领大家走出密林。当人们在黑暗的密林中迷失了方向时,许多人责怪丹柯。丹柯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掏出一颗燃烧的心,把它当作火炬高高地举在头上,照亮了族人们前进的道路。当大家走出密林时,丹柯含笑死去。

“这样一个童话当时令我很震撼,念念不忘。”白冰认为,一个人早期的阅读体验对未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白冰想给大学生和青年读者们推荐的书包括:《万物简史(修订版)》、“周四推理俱乐部”系列、《六极物理》和“暮光之城”系列(全5种)。

其中,接力出版社推出的“周四推理俱乐部”系列,故事发生在英国乡间高档养老社区,四位平均年龄77.5岁的老人组成周四推理俱乐部,每周四聚会,研究警方多年未破的悬案、疑案。俱乐部刚成立不久,养老院就出现了一连串的案件,四位老人兴奋不已,各个拿出看家本领,帮助年轻警探们侦破一起又一起连环凶案。

白冰认为,这套书虽然是推理小说的写法,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写出了一种人类生存的智慧。作为新式推理小说(CozyMystery),“周四推理俱乐部”系列带领读者在破解罪案的同时,抚慰心灵,寻找人生的极乐与极智。语言既有诗性的优雅,又有英国人特有的幽默。作者着重刻画人物性格多面性,从主角到配角都有丰满的人物设定。思想意蕴深厚,向读者展现人生的复杂与多变。作为推理小说,该系列还具有鲜明的英国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特点,更强调推理小说启发人智、解除人生困惑的作用。这种风格是对百年前阿加莎等优秀作者的致敬,在当下被定义为“舒适推理”,该系列即是“舒适推理”的代表作。

白冰还推荐了接力出版社的“暮光之城”系列,他说:“暮光之城系列由《暮色》《新月》《月食》《破晓》《午夜阳光》五部作品组成,讲述了17岁的美国高中女生贝拉与非人类男孩爱德华之间危险又浪漫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若即若离的情感纠葛、瑰丽奇异的超凡想象和惊心动魄的冒险历程。系列同名电影在全球受到热烈追捧,成为一代浪漫爱情作品经典。其创作风格成为引领全球青春文学作品的风向标。”

白冰说,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现实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而精神的世界,我们是能够在阅读中构建的,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找到安放灵魂的地方。

“很多人读书还停留在好奇阅读、兴趣阅读或者知识阅读阶段,其实一旦上升到非功利的心灵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心灵的滋养,就能从阅读中得到无穷乐趣。心灵阅读能让自己安静下来,让心灵变得纯净。如果阅读这件事在你的生活中就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像空气一样让你根本无法离开,这就是一种很享受的阅读状态了。”

白冰表示,读书不仅是为了养眼、养身,更应该用来“养心”,如此,读书才能进入一种很自由的境界,回归阅读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对世界永远保持着童年时期才有的惊奇之心。”

白冰坦言,他不反对“时尚化”“碎片化”的阅读,也不反对出于兴趣和学习目的的“功利阅读”,但是我们必须要重视对经典书籍的阅读。只有多读经典,才能有更博大的胸襟,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万物简史(修订版)》

《六极物理》

“周四推理俱乐部”系列

“暮光之城”系列(全5种):《暮色》《新月》《月食》《破晓》《午夜阳光》

THE END
1.为什么大一学生要经常去图书馆1、读书气氛浓厚,在图书馆学习的氛围是非常厚重的,在此进行学习比在自习室和宿舍的效率高; 2、增加知识面,阅读各类书籍能增加阅读量,扩展知识面; 3、结交朋友,在图书馆可以结交许多新的朋友,可以得到有益的知识,也能宽阔自己的视野,甚至能得到一些值得深思的建议; 4、合理规划时间,经常去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中学https://edu.iask.sina.com.cn/jy/2JqTT67R6Mv.html
2."因为她喜欢读书,渴求知识,所以经常去图书馆。"的英文翻译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因为她喜欢读书,渴求知识,所以经常去图书馆。"的英文,"因为她喜欢读书,渴求知识,所以经常去图书馆。"翻译,"因为她喜欢读书,渴求知识,所以经常去图书馆。"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F%BC%82%E5%9B%A0%E4%B8%BA%E5%A5%B9%E5%96%9C%E6%AC%A2%E8%AF%BB%E4%B9%A6%EF%BC%8C%E6%B8%B4%E6%B1%82%E7%9F%A5%E8%AF%86%EF%BC%8C%E6%89%80%E4%BB%A5%E7%BB%8F%E5%B8%B8%E5%8E%BB%E5%9B%BE%E4%B9%A6%E9%A6%86%E3%80%82%EF%BC%82
3.我们为什么要去图书馆读书?而让孩子经常的出入图书馆和书店等环境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这种读书的氛围,在书籍的海洋中,让孩子深刻体会和感受到知识的神奇,从而对读书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心,让他们不由自主的产生想要多读书,读好书的感觉,最终爱上读书。 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还可以让孩子养成遵守公共秩序和自觉自律的习惯。 https://www.meipian.cn/19v39ecb
4.去图书馆看书的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去图书馆看书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去图书馆看书的作文1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写完了作业,就没事干了。 https://www.yuwenmi.com/zuowen/tuijian/3525436.html
5.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教你如何阅读一本书给孩子创造一个专门的“阅读区域”,想读书的时候就到阅读区,防止被打扰。在周末可以约小朋友到家里来,大家一起看书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孩子阅读的兴趣。 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者图书馆 书店和图书馆的同龄孩子比较多,阅读氛围也比较好,更重要的是书店或者图书馆的书籍类目多,能够开阔孩子的眼界,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https://www.maigoo.com/goomai/232378.html
6.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的8大好处社会新闻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更多地代替文字类的图书,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图书仍然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孩子除了在学校读书学习,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到图书馆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在图书馆不仅能接触到志趣相投的同伴,而且图书馆环境安静,没有手机、电脑和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对孩子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https://www.xiushui.gov.cn/zwzx_314/shxw/201811/t20181128_4009634.html
7.梦见去图书馆看书是什么预兆意思不同身份梦见去图书馆看书预示着什么? 读书的人梦见去图书馆看书,说明失败,对招聘人员的态度反应过度以及缺乏自信会影响你的工作。 待业的人梦见去图书馆看书,意味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耐心。 工作的人梦见去图书馆看书,表示状态一般,计划和行动受挫,想得很多,对不规范的解决方案比较感兴趣,但在实施中经常遇到很多困难https://m.jiemeng.tw/n/4918106/
8.您好医生,我经常在学校图书馆看书,可是我非常苦恼,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您好医生,我经常在学校图书馆看书,可是我非常苦恼,因为我总是担心周围的人会讲话,他们一嘀嘀咕咕我心里就会非常难受,神经紧张,完全看不进去书,还有旁边的人发出经常一些动静也会让我如此难受。我非常热爱读书,可因为这https://3g.club.xywy.com/wenda/38910413.htm
9.图书馆读书心得体会8篇图书馆读书心得体会8篇 1图书馆读书心得体会 今天,我怀着一颗兴奋又高兴的心情走在图书馆的路上去看书。 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图书馆,心情像踩了一朵幸福的云朵,憧憬着图书馆里花花绿绿的书。来到图书馆只见上面几个大字“新华书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银光闪闪的,里面人山人海,不过大家都沉默不语只是在默默地看书https://wenku.baidu.com/view/63b6a904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1.html
10.去图书馆看书范文日记.doc去图书馆看书范文日记去图书馆看书范文日记篇一今天闲来无事,我便和好朋友小A一起到图书馆来看书。图书馆的儿童阅览室是专门为18岁以下的同学设置的。这里非常宽敞明亮,藏书量也特别的大,除了有许多中外读物,也有课外练习之类的书籍。这儿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一侧是一排排摆满书的书柜,另一侧就是一排排整齐的桌椅https://m.renrendoc.com/paper/360667047.html
11.在英国必去的12个图书馆,热爱读书的你不要错过!图书馆 111人评论·460人收藏 赫里福德的铁链图书馆(Chained Library,Hereford) 赫里福德大教堂的铁链图书馆在现在的世界里十分独特,因为每一本书都被指头粗的铁链牢牢地拴在了书架上,这意味着人们想读书只能在图书馆里阅读!不过这种简陋的防盗窃手法在几百年前却十分流行,如果你是一名历史迷,这里值的一去。 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164788.html
12.去图书馆看书100字作文(通用15篇)我在书的世界里遨游,是书给了我知识,让我不断增加自己的.新知识,让我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 我爱书,因为有了它,我就可以天天增加自己的知识! 去图书馆看书100字作文 9 暑假开始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培养孩子聪明懂事的100个启发故事》。 https://www.ruiwen.com/zuowen/100zi/1278814.html
13.去图书馆的作文400字(通用59篇)而我只是没有学会打篮球就放弃,我应该学习故事里的老渔夫,不被失败和挫折所打败,以后,我经常去图书馆读书,感受了《青铜葵花》的大苦难和大幸福,领率了《地心游记》中教授的坚持不懈……我喜欢遨游在书海,我也需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http://zuowen.yjbys.com/400zi/1391765.html
14.图书馆看书作文(精选21篇)看到这么多的书别提多高兴了,有天天都惹小朋友开心的马小跳,有天天发生新鲜事情,又每天一起上学的米小圈。如果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书,那就来图书馆吧! 我们经常去图书馆读书的话,我们可以从书里学习很多知识,智慧多了。长大后一定会感谢小时候的你读了很多书。如果不去读书,长大后不会成才。爸爸妈妈会很生气,觉https://m.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10318231503_873030.html
15.图情动态信息(2018.2)信息服务黄淮学院互联网+图书馆+书店,助力推进全民阅读 中国“最美”图书馆走红日本,被日本网友称赞:太漂亮!中国有品味! 程焕文: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还需要纸质书吗 张岩:图书馆要主动“走出去” 全通教育推崇读书育人爱国精神,拟定开展阅读智能养成平台 公共图书馆跨区域合作推广阅读,首届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举行 http://cms.huanghuai.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6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