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范文

一、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古汉字,即指距今两千年至三千年前我国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等处于源头的汉字。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甲骨文和金文是象形汉字中最具文化审美特征的古文字,其中所具有的符号性意义与审美价值能大大地提高新媒体设计作品的质量。

二、象形汉字在新媒体中的设计原则

1.识别性原则新媒体设计要传达信息,即设计的可识别。多数以汉字为主题的新媒体设计都会涉及到识别性,无论是应用象形汉字的字义、字形还是笔画,都要确定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识别。对于观看者来说,象形汉字还是比较抽象的,让观众能够明确地识别出象形汉字元素,才能够帮助建立联想,了解具象的汉字,明确设计的意图,最后引申出观众的思考,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受象形汉字字库的限制,有些字比较相近,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取舍。象形汉字中的月、夕和肉,就只有线条曲折的区别,使用这种能指区别不太明显的字体,就要用笔画取舍以达到准确使用的效果。如在汉仪陈体甲骨文中这三个字的设计(图1),月字选取的是甲骨文中“月”字的写法,夕字是在甲骨文“月”字的基础上去掉一笔,因在甲骨文造字中“夕”代表不全的“月”,所以选取了金文中“月”字的结构,“肉”字则选取了篆文中的结构作为字形,形态上更像隶书中的“肉”字。在甲骨文书法中,已经在字形的处理上达成了共识,在不违反字体的基本结构和造字规律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借用和删减,对不太能区别的字型进行适当地变形,在符合造字规律的前提下增强艺术效果④。

2.交互性原则在可识别的基础上,如果想要受众对象形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可利用新媒体的特征,去设计交互行为,多交互的设计趣味性强,观看者能够直观体验和感受,会调动起来他们的参与感。交互设计里包括沉浸感的体验,利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器官感知一个创造者构建的环境中,增加观赏者的体验感和观赏乐趣。如的设计作品《地书》把参与者输入的汉字变为图形符号,利用计算机的整合把字变成图形,增加了作品的交互性。新媒体注重对接受信息的反馈,这种反馈就把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变为信息的互动传播,在象形汉字的设计运用中利用这种“交互”的联系,可以引导受众持续的参与互动。

3.审美性原则象形汉字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其字体结构都具有很强的艺术特征,在运用中要传承下去。但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中运用并不是拿来主义,照抄照搬,而是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做到把具有审美意蕴的象形汉字和现代化的形式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是为了使用而使用,造成元素的堆积,这样会使受众审美疲劳。在设计时要考虑作品的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从外形、结构、质地、色彩等多元的视觉要素来考虑其艺术性,从而带来观者审美的愉悦。

三、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2.象形汉字字形的应用象形汉字的字形具有鲜明艺术特点,字形在设计中多作为图案使用,可对字形进行重构、组合。因象形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和结构,会使设计通俗易懂,简洁明确。选取象形汉字的字形作元素的设计可对字义进行模糊使用,重视图案化的表达。陈楠设计师团队的《生肖甲骨文》表情包设计作品,充分运用了象形汉字的字形(图2),如“牛气冲冲”的设计就是把象形汉字中牛字的结构图案化变成一只“牛气冲冲”的牛头,强化了组合字的图形化和文字图形象征。另外,象形汉字因其载体的不同,字体的形态也有区别,甲骨文的笔画较细,多是生硬的直线,金文却有流畅的线条和笔触⑤。这种字形上的差异,在应用时具有创意空间。如北京奥运的系列标识设计就是以篆文为基本结构,兼具金文字体特征,通过现代图形的设计简化,使标识容易记忆、方便使用,通过特有形态达到形意统一。

3.象形汉字笔画的应用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是笔画,在设计中的应用也很多样,笔画多数是作为零件来组合使用,可以和其它字体相结合使用,进行变形和套用。如日本设计师井口浩太动态汉字的设计中,“布”字中间的笔画就变成了日本象征性的门帘,镜头推进一个个门帘后面。除了对笔画的变形外,还可以进行笔画的组合。如《我执》的字体设计动态海报,通过钢琴键的弹奏,掉落下一个个书法笔画,利用汉字的笔画和无声的钢琴键的演奏,创造出画面的节奏动感。象形汉字笔画的使用不能生搬硬套,太过浅显的使用会造成“貌合神离”,忽略对象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属性的设计,就像是无本之木,缺乏文化深度。

4.象形汉字载体的应用象形汉字的载体大致分为两种:龟甲、兽骨记录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记录的金文,这两种文字的载体,也是象形汉字中所包含的元素,它们很具有标志性,观众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该载体的文化寓意。如顾鹏的甲骨文海报设计,运用了甲骨的载体作为主体,此应用方法也出现在标志和会徽设计中,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把中国传统印章作为主设计元素,利用历史沉淀下来的形式进行新的创作。数字媒体设计可以借鉴这些优秀案例,应用象形汉字的载体进行创意。象形汉字的载体除了甲骨和器皿,甲骨的刻法和金文的铭文排列方式也都适用于新媒体艺术设计中。

5.象形汉字故事的应用象形汉字因其久远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具有一些传播已久的故事,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文字开始萌芽,天地神鬼为之震动。以及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里甲骨文被王懿荣在中药铺的药材里发现时,文化之火的重新复燃⑥。这些故事在新媒体设计中的应用较少。开发中国传说故事用作交互绘本或者游戏的背景,可以引出庞大的故事体系,如在传说中仓颉有四目,造字时引发奇观,故事保留下来的是寥寥数字,所以尚有许多未知可以创作。故事的应用能够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力。如何运用中国已有的故事进行创作和延伸才是输出文化的主要手段,如在妇好鼎上歌颂的女性形象“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统帅和女性政治家,她的故事正是象形汉字记录下来的。许多动人的故事在甲骨卜辞上,在青铜铸成的鼎器上被永远保存了下来,但是却在现代人的记忆中遗失。通过把传统的故事和新媒体艺术进行结合,能使这些动人的故事呈现给观者,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新媒体艺术设计才会更具丰厚地文化内涵。

四、象形汉字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那么对于在数字化技术下的传统媒体――广播媒体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一、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的含义

“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带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广播媒体中的个别环节或者某个领域采用数字技术;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个广播媒介领域,确切的名称为“全数字广播”。

就目前来看,各级广播中心系统数字化程度平均接近50%。广播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分配、接收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节目制作环节来看,MD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编辑系统、数字录音系统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在播出分配环节中自动播出系统、播出资料库也已实现了数字化……

数字广播是信息服务的新领域,被看做是继第一代音频广播(电台)、第二代视频广播(电视台)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业务类型,结合了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的特点,让用户利用已入户的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用户利用个人电脑或电视机,加装相应的接收设备,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多媒体信息服务。只要家里已接入了有线电视信号,拥有个人电脑,和一个数据广播的专门接收设备,就可以接受中国数据广播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分析,可以说广播媒体的数字化基本上是遵循先易后难、先部分后整体的策略推进的。由于选择路径的不同,各地区在广播节目的播出和传输系统的数字化方面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二、广播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曾几何时,当电视出现以后广播便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无数的广播人对于电视冲击下的广播应如何突围一时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广播并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预计的那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反而以全新的方式找到了适合当下情境的发展出路。接着互联网、手机……新媒体接踵而来,广播在经历过与电视的竞争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慢慢的摸索出了一条在新媒体环境中生存的道路。然而我们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必须要认清形势,看到广播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才能针对这些挑战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一)广播面临的挑战

2、其次,推陈出新的其他媒体的压力。相比较而言,广播与电视、互联网、手机在市场占有率、受众影响力、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电视的图画符号具有声情并茂、多姿多彩的优势,另外现代城市中地铁电视、车载电视的大量使用无疑更是对拥有流动性强的优势的广播一大打击。互联网这一第四代媒体的出现更是以它海量的信息、超强的互动性、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特别是青年受众的青睐。手机更是以其便携性的优势而且价格的低廉满足了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二)广播的发展机遇

一、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的图书馆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是服务于社会的或单位群体的一整套完备的文化设施。多少年以来,它一直承担着文献信息的整理、传递,履行着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储存、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机构,一直是传统信息环境下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因此,其服务也是传统的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是高技术的产物,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凡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压缩与传送技术、安全保密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等。数字图书馆的含义很广,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主页,而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广义来说,数字图书馆包括所有数字形式的图书馆资源,经过数字化转换的资料或本来就以数字化加工、数字内容存储管理和使用形式出版的资料等,或经过回溯性加工的资料;各类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参考工具书、专著、视频资料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大量存储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

数字图书馆是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据化、存储管理、查询和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数字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媒体技术,针对数字化图书馆中各种媒体的特性,在图像检索、视频点播和文献资料提出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检索方案。在当今数字图书馆作为一套完善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无疑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妥的环境,方便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众信息访问服务。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的中心和枢纽,数字化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二、进一步加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服务机构,无疑是服务业的一员。图书馆界已意识到信息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不断调整思想、改进技术,重塑图书馆在信息环境中的形象。

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特点是在自己拥有有限资源环境和条件下,向有限区域的用户提供有限的服务。网络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拥有资源的方式和数量。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拥有大量网站形成的庞大信息空间,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资源有限的局面。如何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新型服务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随着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和日益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向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而且要求其“新”而“快速”。

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以多媒体形式表达,读者将从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所表达的信息中获取知识。文献信息经过数字化后,利用计算机检索速度很快,不仅可以检索书目信息,也可以全文检索,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手工检索方式,加快了文献利用和信息的传递。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还不受复本的限制,可以同时供多个读者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文献利用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能够传输各种各样的数字信息,使异地信息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图书馆应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化资源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图书馆现有馆藏的基础上,将其中有价值、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字化;二是各种形式的电子出版物;三是网络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对数字图书馆来说,网络信息资源必将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主体。

一、引言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为社会生活交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传播平台,在艺术设计创作中,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使艺术创作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创作紧密的结合,创新了艺术创作形式,缩短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与商品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艺术的亲和力。

二、数字媒体技术的含义

三、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及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比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平台,操作更为方便,由于减少了传统传播下手工制作的步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传播的便捷高效性,使得数字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交互性更高,使得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共享的最大化。数字媒体技术也是一种能够呈现模拟画面,构建虚拟世界的技术,这让很多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设想、构思,能够获得一个具象化的途径。数字媒体技术还是一门具备较强综合性的技术,能够将图形、音频等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多彩的数字影像。

四、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促使艺术作品突破旧有的单一传播渠道,以一种更好的形式被大众所接受,要保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更为国际化的平台作为支撑,还需要打造好本土化的文化内涵。不再是单纯的抄袭,艺术创作者应该发挥文化产业的特点,同时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创造出富有内涵的艺术作品,不能是简单的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艺术创作变成流水线上平凡的产品。

五、数字媒体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数字媒体带来的多媒体影像处理技术,打破过去受限的表现形式,运用计算机程序将虚幻的场景、角色同现实有序的结合起来,能够更为直观的营造出虚幻的意境。虚拟设计实现的可能性,大大拓宽了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思维,能够更加自由的完成各种不受束缚的艺术创作,这无疑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设计感和可观赏性。

2、提高艺术创作的效率。艺术创作是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先冗长的人力输出逐渐被计算机取代,数字媒体技术也在不断缩短工作周期。原先需要一整个大团队耗时完成的任务,在现在有了数字媒体技术加入后,可能小团队且耗时不多便能得到解决。

3、增加艺术传播的互动性。艺术的传播在过去存在单一、不灵便的缺点,数字媒体技术有效的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增强了艺术创作的互动性,使艺术创作成为一种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可以与受众进行互动的一种艺术形态。数字媒体技术使艺术创作者能够利用数字化的语言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不受空间限制的双向交流,这都有助于现代艺术的传播和推广。

4、创新艺术创作。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内容,现代艺术创作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就是将艺术表现形式与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有效的结合起来,既体现了艺术感,又变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艺术创作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艺术形式之间相互独立的情况,突破了不同艺术类别之间的界限,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结合各种艺术形式的优点,创作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新形态。

5、对艺术创作的挑战。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存在两面性,在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时,面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可移植性与艺术创作的原创性之间的矛盾,数字媒体技术世界化与艺术创作本土化的矛盾,技术的刻板与艺术感性的矛盾,都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做出合理的调整,集众家之所长,融入文化内涵,最终达成艺术创作的新高度。

六、结言

科技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媒体技术无疑对促进艺术创作的突破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艺术作品具备自身的艺术性的同时,结合了商品属性。归根到底,艺术作品的商品性无法替代其自身的艺术性,艺术性作为艺术作品的作品属性,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与时俱进,运用最新技术帮助作品创作无可厚非,但只有深入研究以及了解了艺术的本质之后,才能够自由驾驭,使得科学技术真正为艺术创作服务。

THE END
1.移动阅读:电子书与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导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书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阅读的新选择,其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首先,电子书的普及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普及,电子书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下载和传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书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阅读的新选择,其普及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首先,电子书的普https://www.0577qiche.com.cn/html/yidong/sm/2024/1129/21457.html
2.数字阅读的乐趣无限电子杂志的奇妙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纸质媒体逐渐转向数字化。免费的电子杂志网站成为众多读者和出版商交流信息、分享知识的一种新方式。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取最新最全面的文章内容,同时也能体验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情感与视觉享受。 二、分类繁多,满足不同需求 https://www.wyppo.cn/pin-pai/517443.html
3.2025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调研:政策产业链现状与前景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技术处理与存储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形式,实质为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跨越区域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查询与传播。相较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其虚拟性、无围墙性、可扩展性、超大规模、分布式、易用性、无时空限制及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等优势,成为现代知识传播的重要平台。 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56/digital-library
4.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国际图书馆员协会和图书馆联合会(IFLA)最新简报的重点是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这一概念去年在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印度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领导下变得非常突出。简报列出了定义的关键部分,介绍了该领域当前工作重点的最新情况,并就图书馆如何参与其中提出了建议。 https://www.las.ac.cn/front/product/detail?id=46fb0b9f33d00f780531e53fb69ba97d
5.在贵州数字图书馆中,不能直接浏览全文时,通过提交电子邮箱等相关在贵州数字图书馆中,不能直接浏览全文时,通过提交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获取电子全文的方式的称为什么?() A. 文献互助 B. 文献传递 C. 文献邀请 D. 文献请求 题目标签:数字图书馆子全图书馆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图书馆知识竞赛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ede7fd2c57c4f69960e98ac5cf1e586.html?fm=bdbdsb92e1493a3271c498fc5ff1fba816505
6.数字图书馆的存在问题以及策略研究论文范文(精选9篇)社会信息逐步增长,人们需要储存和传播的信息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最初的提出仅仅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可以https://www.ruiwen.com/lunwen/1747432.html
7.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数字图书馆 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 作者姓名:胡春阳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作者专业:传播学 上海 ! 何谓“话语”?按我的理解,这个带点洋味的名词,合成了“说话” 的“话”和“言语”的“语”,其实就是指我们每个人都须臾不能离开的 语言(广义也包括非语言)传播行为及其产物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111/148269607.shtm
8.数字图书馆以我们使用基于BERT(一种流行的预训练模型)为例来判断两个句子是否语义相同。输入是两个句子,经过BERT得到每个句子的对应编码表示,我们可以简单地用预训练模型的第一个隐节点预测分类标记判断两个句子是同义句子的概率,同时需要额外加一个线性层和softmax计算得到分类标签的分布。预测损失可以反传给 BERT再对网络进行https://dl.caai.cn/home/Literature/details.html?id=48
9.为什么唐代书法的纸张品相至今仍这么好纸质文献的保护是当下中华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大问题,自1898年,梵蒂冈图书馆的馆长艾伦首次明确提出要把科学融入修复中去后,越来越多的人从科学的角度研究纸张,探索纸张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保存得最好。 对古字画有所浏览的人会发现古代书法的纸张往往要比古画干净,为什么? https://m.thepaper.cn/wap/v3/jsp/newsDetail_forward_1561383
10.广东碧桂园学校1.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数字资源(可以用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办理读者证,办证后可以阅览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博看期刊数据网、“读览天下”的电子图书报刊资源,享受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读秀知识库、维普期刊整合资源、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EBSCO等全文数据库查阅服务,拥有MET全民英语资源http://bgy.gd.cn/sztsg.html
11.朱永新:深化全民阅读工作的若干思考要闻信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阅读的对象和载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数字媒体阅读资源骤增,电子书、有声书、加码图书、元宇宙图书层出不穷,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电脑阅读等新媒体阅读成为日常重要阅读方式,微信、手机APP、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成为数字阅读主流平台。[23] https://www.nationalreading.gov.cn/xwzx/ywxx/202411/t20241111_873192_m.html
12.西安决策参考“中国基因+上海出品”数字文创催生全球爆款 上海立法推进城市更新 北京8处微空间焕新颜 民众家门口迎来美好生活 西安图书馆编 ----------------- 2021年第3期总第32期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45号邮编:710018电话:86521355-8202传真:86521358邮箱:xt_ckzx2012@163.comhttp://www.xalib.org.cn/info/72962.jspx
13.数英年度代理商洞察,一文读完广告业全年精华!2019的有门为品牌创造了无数优秀案例:陆金所x桃园眷村春节饼铺、苏大强银联62节生活哲学演绎、钉钉6位女boss地铁长图、百威四首城市音乐……其中还打造了一次流量以亿计算的爆款跨界:气味图书馆X大白兔的“来点孩子气”整合营销项目,以三条创意TVC、11个城市的抓糖机、线上+线下的话题传播,引发全民追忆童年热潮,喜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49507.html
14.湖南博物馆随着湖南省考古发现的增多,出土文物在早期湖南省博物馆馆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特别是马王堆汉墓发掘后,湖南省博物馆作为历史考古博物馆的性质和特点越来越明显。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也使早期的湖南省博物馆进入了一个发展壮大的新阶段,馆内的收藏和展览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73年,原湖南省博物馆新建仓库,建筑面积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207.html
15.未来图书馆的数字化7篇(全文)[1]张向宇.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1(8):105-106. 未来的数字地球 第2篇 未来的数字地球 摘要:数字地球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更多的领域.通过“数字地球”可以对我们所处的这个地球进行更加细致的监控,人类能够更加及时地得到有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任何变化,作出合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56xor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