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锃亮的皮鞋,一身笔挺的西装,黝黑的肤色,再加上与国内男性教师迥然不同的香水味,迎面走来的,就是骆驼街道务实学校当下最受学生欢迎的美国口语教师Dave(戴夫)。
在刚刚过去的教师节,在回办公室的路上,Dave被学生们陆续塞给自己的花束给弄懵了。
“因为今天是教师节。”记者提醒他。
“噢!”Dave恍然大悟。来中国仅一年的他被中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孩子们特别的心意感动了。
“我不知道,谢谢,非常感谢!”他用中文向每一个对自己打招呼的学生致意,有时,还弯下腰去抱抱他们。
“这里的学生很可爱,我的同事很好,他们需要我,所以我留在这里。”Dave说,看着这些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如此懂事,渴望知识,即使外界有更好的平台与诱惑,他也想陪伴他们更久一些。
新鲜:洋老师走进民办小学
2013年初,骆驼街道务实学校校长张后务受其他县市区兄弟学校启发,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构想——他想为学校引进一位英语外教,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和老师开阔眼界,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最重要的是,让民办学校的孩子们升学之后也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就这样,当年8月,28岁的Dave老师从首都北京来到了镇海。在此之前,他曾在北京的一所高中短期任教,但那里的空气和环境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好的印象。
“很干,灰尘多,车多,很堵,你知道的。”Dave比了个无奈的手势,用不太标准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还是浙江的气候好,自己的父亲已经在浙江工作4年,现在自己也来到浙江,从事自己最爱的教师职业,平时抽空还可以去帮帮父亲,所以很满足。
Dave来自美国纽约。在家乡,他曾是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后来,因为父亲来到中国义乌发展经商,孝顺的他辞去美国的工作,试着来到中国打开自己事业的新天地。
初到中国,Dave去过不少地方。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每一座城市都有其不同的性格,顿时刷新了Dave对中国的印象,让他爱上了这个古老神秘而又快速发展的东方国家。
这样好的家庭条件,为什么会想到来中国,甚至落脚于一所条件并不算太好的民办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呢?
“我们都知道他不是为了钱,我想他更看重的是一种体验和经历吧。”Dave的同事,务实学校英语组教师聂会芳说。
“他很喜欢我们这里的小孩子,平时总是跟学生打成一片,还常自己掏钱给他们买礼物。”Dave的好友,务实学校数学组张正春老师说。
记者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Dave,他想了想,说主要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中国,更重要的是,自己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喜欢在课堂上面对孩子们,教给他们需要的知识。
他告诉记者,自己来到中国后,看到这里的学校都很重视英语教育,但是很多学生的学习条件并不如意。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以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地教会更多中国孩子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徘徊:中西文化擦出“火花”
初到镇海,Dave是既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到新环境能认识新朋友和新学生;难过的是,因为见识水平和文化差异,许多当地居民和家长都对自己敬而远之,刚开始上课时,就连孩子们也没有办法与他好好配合。
同一组的英语教师聂会芳告诉记者,Dave初入学校时,中文不太熟练,而且总有不懂事的学生当面议论他的相貌和皮肤,而这些恰恰是黑人的忌讳,因此发生过不少误会。
有一次,学校一位老师因为前一天家中有事心情不好,下课回到办公室,随口抱怨了一句自己的某件物品怎么被人弄脏了。当然,只是发泄,并无它意。可Dave听了这话,非常重视,他不仅立刻帮助这位老师处理了脏污,还很执着地追问,这位老师为何要这样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好像在怀疑全办公室的同事对他有恶意一般,并当面指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回忆起当时双方尴尬无奈的情景,聂会芳笑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确实很大,但戴老师的到来也的确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改变。”
“嗨!你好,我要昨天那种面包。我是附近学校的老师,我也可以教你英文。”
Dave家附近超市的营业员告诉记者,每每这位洋老师来买东西,总是如此主动热情地跟自己打招呼,而她也早已习惯这位老外夸张的行为模式。
“一开始也挺怕的,我们这里很少有外国人出现,不知道他从哪儿来,脾气怎么样。后来熟悉了感觉挺好,觉得他挺文明也挺热情,对我们就像朋友一样,没有什么距离感。”
相对中国人的内敛中庸,Dave是非分明、热情坦白就像一阵清风,不仅给务实学校带去了活力,也让周边群众感受到了他对中国的友好和善意。
“以前,走在路上,没人理我,大家都离我很远,好像很害怕。现在,大家都对我很好。”Dave告诉记者,有一回,自己早上出门上班忘了带伞,结果中途大雨,一位素不相识的学生家长主动叫住了他,递给他一把伞,让他非常感动,“我对她说,下午一定还。后来伞还给了她,也认识了她的小孩,现在我们是朋友,我很开心。”
从一开始的被围观、被议论到后来的同事、学生交流顺畅、亲密无间,Dave挺过了磨合期与压力,为了自己,为了这里的外来务工孩子们,坚持了下来,并且挑起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坚守:不怕吃苦、乐意付出
在交流中,Dave告诉记者自己是1985年生人。按照中国的生肖来算,他属牛。
通过对他的采访和观察,记者感觉到,这位洋老师的性格也就像老黄牛一般,踏实、认真、努力、负责,认定一条路就坚持到底,付出总不太计较回报。
按照学校的安排,他平均一天四堂课。记者跟随他来到教室,上课前,他常会默默地把前一位老师忘记擦掉的板书擦得干干净净;下课时,再把自己的板书擦干净再走。
对一个吃汉堡、喝牛奶长大的人来说,要适应中餐特别是咸鲜油重的宁波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者陪Dave老师到学校的食堂吃了一顿便餐。只见当天的午餐是红烧鸡块、炒干丝和清炒白菜,Dave老师没有丝毫犹豫,和其他老师一样,端起餐盘就走。
整个用餐过程,他吃的最多的却是白菜。后来,记者问过才知道,原来他不太习惯吃油的,但在学校就要“入乡随俗”。所以,他并不介意每天吃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融入环境。
因为在中国没有什么朋友,平时,Dave很喜欢参加同事之间的聚餐或婚礼,从不在意规模或档次。参加中式婚礼时,他也会学着像其他中国人一样,随一点“份子钱”,表达自己的心意。
闲暇时,他还是个做饭小能手。“中餐,西餐,我都会做。我希望常有朋友到我家来做客,可惜,他们(同事们)都很忙,要回家,管小孩,我理解,我没关系。”
与去年年底见到Dave的印象相比,记者感觉他瘦了一些。
可是,上课时,他的精力又好得很。夸张的动作,中气十足的发音,鼓励的笑容,让班上的孩子很快活跃起来。下课了,他收拾好自己的教材、教具,回到办公室,翻开笔记,打开电脑,又开始忙里偷闲攻克中文,好似没有丝毫疲惫。
最近,务实学校新教学楼开建,受场地限制和部分办公楼拆迁影响,Dave和绝大多数老师一样,搬进了学校临时搭建的简易办公室内。一台电扇,简单的桌椅和电脑设备,地板踩上去还乒乓作响,四周的机器轰鸣声持续不绝。记者问Dave,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能受得了吗?他听懂问题后,用电脑的中英文翻译软件给了记者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没关系,因为学校在进行工程建设,不久的将来这里的环境会更好,暂时的困难能克服。”
“他是真的很用心在这里工作,跟我们相处。”校长张后务感慨地告诉记者,Dave老师背井离乡来到中国,一个人克服种种困难,十分不易,“我们为请到这样踏实负责的好老师而感到幸运,我相信,戴老师早已是我们中间的一份子了。”
成果:戴老师的精彩课堂
当口语老师了吗?他的教学水平究竟怎么样?
那么,跟随记者来看看平时Dave老师究竟是如何上课,如何与英语基础薄弱的外来娃们交流互动的吧。
上午10时,Dave老师走进三年级(3)班的教室。他放下教材,与同学们用英文简单问好,然后擦干净黑板,在上面写下了:Hello!/howareyou?/Iamfine,thankyou,andyou?几句常见英语会话。
整个班级显然与Dave老师已经很熟悉了。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着,按照Dave的指令,跟读并翻译这几句英文会话。Dave微笑着穿梭在整个教室内,不断点名孩子们起立并走到教室前方为全班进行示范交流。其中,如果有发音不准,他会立刻用中文进行解释纠正,随后,鼓励孩子们再来一次。如果有谁还不会,他便会耐心地再示范一次,教到大家记牢,明白为止。
会话和情景模拟结束后,Dave老师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教具,让更多孩子们上台进行趣味练习。穿插其中的,是他鼓励的微笑和鼓掌,有时候,看到粗心的学生鞋带散了,他会立刻蹲下帮助系牢,跟学生们融洽如朋友一般。
Dave老师的课堂节奏掌握得非常好。一节课内容将近结束,下课铃声正好响起。而他也绝对不多停留,放孩子们课间休息。课后,遇到大胆用英文与自己交流的学生,他会大声而用心地鼓励:“太棒了!”“你真聪明!”
“戴老师的课堂模式是典型的美式教学,非常开放活跃,师生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都很好,值得我们许多老师借鉴学习。”该校英语组教师聂会芳说。
而校长张后务也表示,学校名额有限,每年招生情况都很火爆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以外教为噱头去进行类似炒作。
“我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张校长说,“就跟我当初办学的目的一样,就是为了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能够在第二故乡有书读、读好书,让他们的父母能够安心在这里工作,为他们解决眼前的实际需求。”(记者曹阳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