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问题:霹雳舞文化断层后为何又忽然崛起
2.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
以霹雳舞为代表的Hip-Hop文化在近二十年流行于我国,尤其是在内地掀起街舞时尚浪潮,许多学者也对霹雳舞文化展开了许多研究。如吴延年教授在总结Hip-Hop文化起源、发展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提取了影响中国Hip-Hop文化发展的五大因子主要是物质精神支持因子、内外交流因子、项目特征因子、政府立项因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并总结出街舞运动加油健心、健身、健美的价值。黄河等学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街舞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在对中国街舞发展历程划分为四大阶段的基础上,对中国街舞的政府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而陈瑞思等学者紧跟霹雳舞申奥成功的时代背景,通过文献研究法、录像观察法,对2011—2022年霹雳舞的十二大商业赛事及八大官方国际赛事的信息及金牌情况进行统计,并建立波士顿矩阵,为我国霹雳舞备战奥运会提出参考建议。
3.根源:政策、技术与文化
3.1文化导向:尊重平等与奥运精神
3.2技术导向:媒介传播与明星效应
3.3政策导向:申奥成功与体育支持
4.功能:国际交际与人才培养
4.1政府形象:文化大使与国际交流
第一,霹雳舞作为文化符号,通过互联网传播可以成为国家的文化大使,塑造积极、开放、多元的国家形象。在国际外交关系中,文化大使的角色逐渐凸显出对于塑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霹雳舞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有着成为国家文化大使的潜力。这一表达形式不仅仅是舞蹈,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符号,能够跨越语言和地域的界限,传递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在外交软实力方面,霹雳舞可以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符号,使得国家形象更具吸引力。其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国家塑造积极、开放、多元的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二,在互联网平台上推广霹雳舞,为政府提供了展示国家文化、价值观和创造力的国际性平台。通过互联网传播,国际社会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霹雳舞所代表的文化魅力,从而加深对国家的认知和了解。互联网作为全球性的信息传播平台,为国家提供了一个广泛而高效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在互联网上推广霹雳舞,政府有机会向世界展示国家独特的文化、深厚的历史和富有创造力的一面。这种国际性平台使得政府能够以更直接的方式与国际社会进行文化互动,加深其他国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4.2体育竞技:人才培养与国际声誉
4.3社会氛围:文化自由与尊重平等
5.动力:技术赋能与协同治理
5.1政府:文化支持与协同治理
多步流程模型是由社会学家PaulLazarsfeld和ElihuKatz在著作《个人沟通与社会变化》中提出的,该书对个体在社会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强调了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中的关键作用。政府、学校与协会在霹雳舞文化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作用,在互联网时代,霹雳舞的音乐、视频作品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影响创作者的利益及激励,并且,由于互联网传播的开放性,需要对其传播内容进行有效监督。政府应当积极制定明确的法规,以强化对霹雳舞创作者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与学校、协会打造合作机制,形成协同治理的文化传播格局,维护互联网传播的良性环境。加大对互联网覆盖的提升,以确保霹雳舞文化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以顺畅传播。
5.2学校:体育宣教与文化教育
5.3街舞协会:商业支持与信息互通
从商业背景看,体育赛事目前有商业大牌公司支持,能够将全世界高水平霹雳舞街舞运动员聚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建立明星队伍,在明星效应的影响下将霹雳舞文化传播更加广泛。据官方消息统计,目前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汕头等城市均成立了街舞协会,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锦鲲杯”全国霹雳舞锦标赛、第一届“学青会”青少年霹雳舞锦标赛、广东省大学生街舞锦标赛等赛事,但是部分街舞协会仍存在着信息壁垒与部门主义的问题。协会应积极与商业公司深度合作并制定长期的合作计划,共同推动霹雳舞文化商业化水平的提升,建立信息平台,加强比赛资讯的传播,给每位霹雳舞运动员公平参加代表队选拔及官方比赛的机会。
6.结论与讨论
在霹雳舞成功申奥的国际背景下,通过综艺节目、电影、短视频平台以及明星效应的传播,霹雳舞在街舞文化的传播中掀起了一波狂热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霹雳舞,国家也开始培养体育竞技人才及储备霹雳舞新生代。但是目前霹雳舞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仍存在过度商业化、信息壁垒以及人才断层的问题。文化传播离不开商业合作,但需要衡量商业利益和文化价值,避免霹雳舞成为纯粹的商业产品。互联网时代为霹雳舞文化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政府、学校与各大街舞协会应共同建立更为完善的合作机制,使霹雳舞在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找到平衡点,推动中国特色的霹雳舞文化在国际中实现更深层次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