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签发口岸签证84.6万证次,同比上升182.9%
近期,“中国游”在海内外社交媒体上受到热捧。受益于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扩大实施,“中国游”热度持续升温。
在8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公布:今年1~7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签发口岸签证84.6万证次,同比上升182.9%。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体验中国,“中国游”成为国际旅游市场新热潮。为何“中国游”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外国人来华旅游体验如何?未来入境游如何持续火热?一起来看看。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火”了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刘海涛表示,最近“Chi-naTravel中国游”火了,也把144小时过境免签等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政策措施带火了。这些年,国家移民管理局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扩大免签国家范围的同时,先后推出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可总结为“方便来”“多样来”“引进来”。
一是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外籍人员“方便来”。过境免签政策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适用的国家、实施口岸、停留期限、活动区域不断优化。今年以来,这一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成为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游中国的“流量密码”,也成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政策名片”。
二是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助力外籍游客“多样来”。国家移民管理局相继推出了港澳地区外国旅游团入境广东144小时免签、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广西桂林144小时免签、59国人员入境海南30天免签、沿海省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等一系列政策,近期又出台港澳地区外国旅游团入境海南144小时免签政策,惠及外籍游客590万多人。
三是创新口岸签证政策促进外商“引进来”。国家移民管理局进一步放宽口岸签证申办条件,对急需来华从事商贸、访问等活动的外籍人员,可以向全国73个城市的100个口岸签证机关申请办理口岸签证入境。
“这些政策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带来的效益是多方位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外国人来华数量快速增长。”刘海涛说。
此外,政策最显著的作用是直接带火了我国入境游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公开数据,来华旅游外国人日均消费金额为3459元,预计可以直接拉动的消费超1000亿元。
刘海涛表示,下一步,国家移民管理局将持续优化完善过境免签等政策措施,扩大活动范围、增加联动区域、优化开放布局,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含金量、吸引力,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提升外国人来华在华的便利度。
外国游客爱好“中国游”
“中国游”火热的背后,免签政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享受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54个国家游客,入境中国旅游订单环比增长28%。
定制化旅游产品持续上新
了“入乡随俗”旅游模式,跟随中国游客的旅游热点,感
受多元的当代中国:有的外国游客尝试中医推拿,也有外国游客热衷于体验少数民族风情,还有一些外国游客来到农村吃酒席,感受独特的中国乡村魅力,甚至“村BA”现场也有外国游客的身影。
不少旅游平台结合市场变化推出了定制化、个性化新款旅游产品,助力入境游市场进一步发展。据了解,今年以来,携程针对入境转机的国际旅客推出了“上海免费半日游”活动,游客可在等待中转期间游览豫园、外滩等地,感受当地文化与美景。截至目前,已有超500名外国游客参与该活动。
中青旅针对散客化趋势,结合144小时免签政策,以各个免签城市为中心点,设计并推出了1天至5天的各类旅游产品及单项旅游服务产品,方便客人进行自由组合,灵活安排行程。在北京,外国游客可以在1天至5天里,围绕代表性景点组合设计线路,还可以进行深度旅行,其中涵盖徒步、骑行以及体验民俗、非遗、美食等。
“我们接待的大部分外国游客是首次来中国,考虑到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并不深入,我们会在已有的文旅资源基础上向他们推荐新的景区、目的地以及体验项目。”孙鹏认为,中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基于此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空间。
让外国游客无障碍“游中国”
吴丽云表示,目前,旅游市场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有些景区仍然需要手机预约,然而却没有相应的英文预约界面;国人
已经习惯电子支付,但很多外国游客习惯用信用卡、现金支付,经常遇到没有POS机、现金找不开的问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会以一种异域文化视角,帮助完善国内旅游发展的短板。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海外推广,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今年我国入境游市场呈现出加速复苏的趋势。从2023年开始,单方面免签、支付便利化等入境游政策的推出向市场传递出了良好信号,增加了游客和市场主体的确定性。”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表示,未来入境游的配套政策和服务还应继续细化。如外国游客入境前如何得到权威性更高、参考价值更大的旅游参考信息,入境后如何解决语言困难、顺利参与各项文旅活动等,都是应进一步思考和优化的内容。
(综合新华网、中国文化报、南方新闻网等)整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刘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