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开展送书上门活动,让图书为社会服务
四、积极开展“志愿者行动”、“新书推介”活动
五、充分利用文化共享设施和文化资源
一、利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为少年儿童读者服务
二、利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
教育信息化为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创造了条件,也为网上德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目前,许多图书馆都建有电子阅览室,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里收集有益的、健康的信息呢
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从电子阅览室建立以来,我馆举办了青少年健康上网系列活动,免费为少年儿童读者提供上网条件,并针对个别网站传播不健康知识,首次提出了“绿色上网”网络主题概念。为广大未成件人读者提供丰富、美化、优化的网上信息资源,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活动。
三、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我馆加强了电子阅览室管理,净化网络资源,指导青少年上网学习,提供信息导航服务,坚决抵制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恐怖、残忍的游戏软件注入少年儿童图书馆,同时还教育青少年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和网络安全,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提高道德水平;教育青少年不输入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健康的有害的信息,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1.少年儿童图书馆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实行上网引导举办上网教你行、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上网、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2.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等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
关键词:网络阅读调查思考对策
2012年7月19日,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其中18岁以下的约占27.5%,而手机网民则达3.88亿,占网民总数的72%,手机更是成为了最大上网终端。
当我们还在为未成年人是否应该上网而喋喋不休地争论时,2001年2月,加拿大12岁的天才儿童凯斯佩里斯作为该国企业界代表,随同总理的访华团来到了中国,就网络教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4岁上网,6岁制作网页,10岁创办自己的公司,成为令全球大人咋舌的最年轻的CEO。
一、技校学生网络阅读调查
在“你何时开始上网”这一问题中,回答“小学时”占35%,“初中时”占60%,“技校时”占5%,“更小时候开始上网”比率则为0。由此可见,技校生触网年龄有偏早的趋势。因此网络阅读的指导应从小抓起,加强信息道德观念及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使其在上网伊始即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上网地点的调查中,选择网吧、家里、学校的比率分别是:22%、18%、60%。在家中上网,能让学生拥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环境,亦有利于家长的指导。此外,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随处上网”成为可能,这固然难能可贵,为他们的网络阅读提供了硬件保障。但无可否认,也正因此导致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家长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引成为了一个盲点。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语文老师堪忧的问题。
2.关于对网络阅读认识的调查
对“你为什么上网阅读?”一问的选择,占35%的学生选“上网可以赶上潮流、开阔眼界、知晓天下事”;占19%的学生选“寻找学习资料”;占9%的学生选择了“交朋友”;认为网上阅读可以“减轻压力,发泄心中苦闷”和“纯粹消遣而已”的比率分别为23%和14%。至于“网络阅读对自己有哪些影响?”,选择“学识渊博了”“开朗了,思维敏捷,聪明了”“多愁善感了”“孤僻了,心不在焉,精神恍惚了”“没变化”的比率依次为26%、20%、14%、4%、29%。以上数据表明,技校学生有通过网络阅读了解社会和人生,适应竞争形势,丰富自己学识的强烈愿望,他们一半以上的上网动机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只热衷于交友聊天或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久之则注意力涣散,进而变得偏执,不善与人交往,甚至酿成时见于报端的自杀、凶杀、盗窃等悲剧。对于这部分学生,广大语文教师应努力为他们提供网络阅读咨询,帮助他们强化人文素养,充实内心世界,增强正面的认知能力以杜绝悲剧的发生。
3.真真切切看网上阅读
面对青少年浩浩荡荡的上网大军,有些家长疾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些家长忧心忡忡:“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孩子根本离不开上网啊,这可怎么办?”其实,一切疑忌皆源于对网络阅读的不了解,唯有揭开网络阅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有发言权。
(3)“网络阅读对你生活的重要性是_______”。
二、对技校学生网络阅读的思考及对策
如何优化技校学生的网络阅读环境,开展网上阅读指导?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初步设想。
1.重视校园网建设
2.任务驱动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相结合
前者主要由语文老师根据大纲规定的阅读篇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引学生带着任务上网,有目的地去探究阅读对象。而老师则要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定期检查。后者则是要注意留给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的空间,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陈耀明.信息时代的富孩子[J].东南西北,2001(12).
[2]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网络科技时代,2012(01).
经过多年的艰苦实践与努力,我们找到了“远程加面授、主题式推进、一体化评价”的新对策,全面提升了远程培训的质量。
一、远程加面授
我们在远程教育实践中,融入传统的面授因素,实现远程、面授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远程培训的优势,又用传统面授的方式弥补远程培训施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因距离而产生的隔膜感,使远程培训有了“亲切感”。
1.组建面授专家团队
融合学科名师工作室,组建涵盖各个学科、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领域的面授专家团队,对所有参加远程教育的学员进行面授辅导。同时,以进修学校的培训者、教研员为主,省市县骨干教师为补充,组建的远程培训辅导员队伍。
2.撰写面授辅导报告
辅导员团队按照远程培训项目的课程计划,组织相应的面授专家团队,认真学习该项目所有的课程资源,对项目的课程资源进行研究,共同撰写每个课程的辅导报告。
3.进行面授教学
4.指导校本研修
现在的远程研修提倡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我们以此为契机,由辅导员团队组织,面授专家团队全体成员分片包干,充分运用国家培远程平台提供的资源,指导学员进行校本研修:一是组织全体参训学员召开开班动员会,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健全班级学习组织,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二是导师负责制,辅导员和面授专家团与全体学员见面并由学员自选导师,学员选定导师以后,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本组学员的情况,结合网上课程资源,指导学员制定研修计划,参与学员集体备课,负责指导磨课,为学员研修时提供理论指导。
二、主题式推进
远程培训提供的资源是丰富的,但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紧密,只有把这些资源整合成为一个一个的体系,才可能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基于此,在组织远程培训时,由辅导员团队和面授专家团队对这些资源进行序列化整理,将这些丰富的资源归纳为三个主题:校长思想治校、班主任文化治班、教师专业治教,这种“主题式推进”的方式,既使远程培训的主题明确,又使受训者能够系统地把握课程资源,大大提高了远程培训的针对性。
1.校长思想治校
我们在组织校长进行远程培训时,由专家团队对课程资源进行研究,将其整合为“思想治校”,分为如下三个序列: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的文化领导力、校长的行为领导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重在引领校长推进课程改革,文化领导力重在指导校长建设校园文化,行为领导力则要求校长办有个性化教育,办特色学校。这三个序列总起来就是要求校长要用一定的“思想”来治理学校。具体的培训程序是:校长网上远程研修辅导员团队、面授专家团队面授辅导异地高端集中研修校长论坛展示培训成果。
2.班主任文化治班
班主任远程培训则以“文化治班”为主题,辅导员和专家团队,对远程网上平台提供的各类资源从“文化治班”的角度进行整合,使我们的班主任远程培训主题更加鲜明。
我们知道,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必定会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传递给学生,传递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用“管理”的方式传递,也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第二种是“文化”的方式传递,就是以“文化”为“舟车”,引领学生到达顿悟的彼岸。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网上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确定“文化治班”的班主任远程培训主题,使参训学员多了一些“顿悟”,他们不再是对资源中提到的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停留在简单机械的“管理学”上的理解,而是将这些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内化为班主任的一种“文化”,从而达到“文化治班”的理想效果。
3.教师专业治教
用“专业治教”来统领学科教师远程培训,是我们远程培训的又一个特色。促“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培训永恒的主题,我们从这一主题出发,用“专业治教”的视线来审视学科教师的远程培训工作,大大的开阔了远程培训的视野。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智慧。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专业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追求和体现。
我们在分析教师专业化成长理论的同时,确定“专业治教”为主题的学科教师远程培训,将远程网上平台上提供的课程资源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内容进行整理,分学科组编写成五个面授辅导报告,到学科远程培训中心教研组进行面授辅导,促进了广大参培教师专业发展,引导参培教师树立“专业治教”的意识。
三、一体化评价
远程培训评价的远程性对学员们的约束力被弱化,激励性不强。如何运用评价的这一杠杆,有效地撬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构建“一体化”评价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所谓“一体化”评价,就是围绕远程培训项目,最大限度整合各种评价的资源,通过各种评价渠道对远程培训进行评价考核,形成一种“评价合力”。
1.利用媒体进行评价
远程培训网上平台对参培学员的情况进行统计公布,如果仅停留在网上,评价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区域内教育媒体对远程培训进行报道,发挥媒体对远程教育的评价功能。
2.将老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范畴
将中小学教师参加远程培训的情况纳入督导的范畴,并在每月进行一次教师远程培训教育督查通报。督导过程中,既督导学员参加培训完成研修任务的情况,又督导学员参加面授辅导活动的情况,同时还督导单位领导对教师参加远程培训的重视情况、成果运用情况等。
3.围绕远程教育培训项目整合各类活动,充分检测培训成果
我们根据不同的远程培训项目,围绕项目主题,整合各种活动,让参加远程培训的学员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培训成果,检验远程培训的效果。
一是教师竞赛活动。在实施项目时,根据项目主题,将各种教师竞赛活动作为载体,培训项目的主题作为竞赛的内容,开展各种教师竞赛活动。
二是名师工作室研讨、展示活动。名师工作室(包括学科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的首席名师和各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全部是远程培训面授专家团队成员,我们要求各工作室开展的研讨、展示活动,都要紧扣当前远程培训项目主题来进行。
三是设立班主任园地、校长论坛。围绕班主任文化治班、校长思想治校两个主题,在教师进修校设立校长论坛和班主任园地,这两个阵地分别围绕“校长思想治校”“班主任文化治班”两个主题开展活动,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活动,每一活动都围绕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开展研讨、辩论、经验交流等活动。
四是开展读书知识竞赛和业务考试。我们每年都开展教师读书知识竞赛和业务考试,业务考试安排在暑假进行,读书知识竞赛安排在年底进行,这两次活动的命题、现场展示、选题等方面,都紧紧围绕远程培训项目来进行。
徐磊和徐潇是上海知青的子女,哥哥徐磊,妹妹徐潇都在新疆长大。徐磊18岁考回同济大学,其后,父母用积蓄为小女儿在颛桥买了一间小房子,时值5万元,徐潇回沪,同时读书。
2002年,英语专业毕业的徐潇在一家美资软件公司工作。彼时的上海是什么样的中山公园地铁口的新楼盘开价7000元一平方米,人均50元可以在餐馆里吃得活蹦乱跳。白领徐潇白天上班,晚上在易趣网上开间小网店,主卖银饰,最贵的一款大约200元。而哥哥徐磊已经从同济大学珠宝鉴定专业毕业5年了。2000年,上海钻石交易中心开张,大批国外钻石商涌入国内,正需要徐磊这样的年轻专业人才为他们跑业务。于是徐磊从老牌银楼脱身,成为一名钻石批发商,在外滩附近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这里后来成为徐潇网购钻石小生意的首间“体验店”,也就是让想买便宜钻石的上海年轻人来“眼见为实”的地方。
徐潇当时想:eBay这么大的公司都没成功,看来不能把自己的生意押宝在任何一家网站上。徐磊也与妹妹开办了联合公司,开设独立网站。这是2004年,当时没有网购平台,到哪里去抓顾客徐潇找到了篱笆网。
当时的篱笆网是一个相当红火的装修论坛,徐潇觉得买房装修的人群,应该也有结婚买钻戒的需要。当她找上门去谈合作时,篱笆网很惊喜地告诉她,他们正打算开结婚频道,她是第一个送上门来的优质商户。
徐潇的目标是找到顾客。她每天泡在篱笆论坛上到半夜两三点,讲解钻石的知识,了解上海新婚夫妇的需求,说服他们来购买。后来,篱笆为他们做了一场“团购会”,预约的客人排成了长龙。当月,他们的销售额翻了好几倍。
后来,徐潇被称为“拥有找到并说服顾客的强大能力”。即使今天,那些与美国同学合伙在淘宝上开化妆品代购小店的白领,那些在微博上推荐自己手制小首饰的文艺青年,仍然面临着当年摆在徐潇面前的挑战:如何找到你的顾客,并且说服他们为你的货物付账呢
网络珠宝的百年大计
2007年,钻石小鸟拿到了风险投资,投资人是今日资本的徐新。当时只要在网上搜索“徐新”,铺天盖地都是大标题:“丁磊背后的女人”。
当时,钻石小鸟一年的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包括3家体验店和8名员工。钻石行业是一个高度资源垄断的行业,没有人脉,看货的顺序就越往后靠,好钻石也就越来越少――对于2009年刚刚开出钻石投资业务的钻石小鸟来说,如果没有在这一行泡了15年的徐磊,就不可能在2011年成交单颗800万元的钻石。“钻石行业掌握在犹太人和印度人手里,像HarryWinston这样的大珠宝商,顾客几乎都是为了保值的需要购买珠宝。”徐潇说,之前成交的那枚800万元的钻石重达7克拉,全定制设计,成品交给顾客后即销毁了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