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书变成生意,网红图书馆的浪潮什么时候才能过去?武汉巴尼藏书

上图是MVRDV的新设计的武汉图书馆新馆。

天津滨海之眼图书馆谷德设计网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2017年的设计经历对M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影响。因为直到7年后的现在,M能做的创新仅仅也只是将曲线修改为折线,并在两侧加了一些连廊和玻璃橱窗。

这让这个方案看起来有些尴尬。因为采用折线并不意味着低调和理性的回归(它看起来更像是加班到意识模糊的员工仅凭直觉所绘制的线条)。但如果是对于致力走网红老路的图书馆来说,它又显得过于风尘和喧嚣了。远比不上初代网红滨海之眼给人的冲击力大,甚至距离后来的模仿者Snhetta所设计的北京副中心图书馆来说也有不小差距。

北京副中心图书馆谷德设计网

因此,既当又懒得立牌坊的结果,是这座图书馆方案最终只能以一种彻彻底底的商业建筑的面貌展现:其空间模式与任何一座购物中心不能说相差无几,只能说一模一样。书架的畅销书在灯光下看起来像廉价的小商品;假意读书的看客成为了橱窗里最好的模特。

各类俗套的商业空间ArchDaily

尽管所有榜一大哥都明白清纯和高冷都需要付费观看,但这样直白地亮出付款码着实是让人有点接受无能。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当代的图书馆,到底怎么了?

01.

图书馆进化史

为了让现在的情况显得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有人将当代的图书馆命名为“第三代图书馆”。(该词在上海图书馆东馆的落成后变得更加流行,尽管对于这个方案来说,我觉得实在是言过其实)。

我觉得这个命名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因为它让我意识到我连第一代和第二代图书馆都没有进去过,而它们竟然就已经被淘汰了。但不管怎么说,为了理解这个横空出世的“第三代”究竟是什么,我们只好从第一代和第二代瞎编起。

第一代图书馆:藏书

巴尼拔图书馆和泥版图书百家号

这种以藏书为目的的图书馆,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它的职责主要以藏书为主,实行藏用分离。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存重要书籍资料,并向读者提供书刊资料。

如果你还有印象你会记得,在公共图书馆借书是不用花钱的。然而收集书,藏书,建造图书馆却是要花钱的。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位高权重的人为了一些目的,来兜底这些成本和支出。

比如前面说的亚述的巴尼拔图书馆,就是亚述国王巴尼拔建造的。而中国最早的藏书阁宁波天一阁,实际上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造的。他们之所以开这个先河的原因十分纯粹:爱看书,以及十分有钱。

因此我们追溯到了图书馆公共性的起点,所谓的公共,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有人需要付费和掏腰包的。

记住这个观点,这很重要。

第二代图书馆:看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发现仅仅以藏书和借阅为目的来建造图书馆,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狗屁文学家写书越写越多,图书馆也要越建越多,所花的财政支出也越来越多。当这笔费用上升到一定程度,缺口就出现了。

要弥补这部分公共开支,就需要从其他地方征税;要多征税,就要搞经济;要搞经济,就需要办企业;要办企业,就需要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而要高素质,就要多看书。

至此,逻辑闭环了。因此,第二代图书馆的核心目的便是以阅读为主。

当然,我们还管这种图书馆叫公共图书馆,但这种公共性对读者来说已经不是免费的了,而是一种投资(就像义务教育导向的是一种“义务劳动”一样)。尽管这种投资回报可能要数十年后才能出现。

因此,为了让更多人来读书,此时的图书馆空间设计不再以容纳书籍,而是以尽可能提高阅读舒适度为核心。比方说,开始提倡开架阅览,它的本质是资源从集中向共享的转变,以尽可能辐射更多人群。空间自然而然为此出现了开放化和灵活化的转变,提倡更多交流和讨论性的活动,促使有关知识的化学反应不断发生在原本贫瘠的大脑们之间。

西雅图图书馆:资源和空间的开放PhilippeRuault

02.

读书没有意思,做生意才是正途

综上所述,第一代图书馆和第二代图书馆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资回报方式的不同,也就是建设动机的不同。这导致了其所提供的服务的不同,最后导向了承载服务的空间的不同。

因此,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转变,没有道理不是这样的。

ALAArchitects

也许是政府终于发现差生文具多这么一个道理,天天起早贪黑挤图书馆的人,除了自我感动式学习,并不一定能为社会创造多少贡献。依靠数十年的放长线钓大鱼,其投资回报率实在太低——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短缺,提倡存量优化和开启网络阅读时代以后。

就算你是公共建筑,难道就可以啃老本,逃避市场的考验吗?显然不行。

因此,作为公共图书馆,政府急需寻找一种更加具有盈利性的图书馆运营模式,比方说——

整合一些可盈利的项目?

首当其冲的是商业,隔壁的西西弗书店已经将这套玩的十分明白了。商品为图书馆提供流量和收益,而书卷气则反过来为商品提供附加价值以让它们能够获得高于市场的单价。

当然,可盈利的项目除了卖东西,还可以提供一些有偿服务。比如许多图书馆都要求设立什么创意中心或者学习胶囊之类的,但它本质是出租会议间。它可能会收费三个小时150块钱,并允许6~8人共同在里面进行团队学习——或者打牌和聊天。

从这个思路出发你会发现,第三代图书馆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收费的多样性——餐饮、展览、讲座、租赁、培训、手作、影院等等——尽管它们可能将其称之为"功能的多元性"、或"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或"全方位的知识活动"、或其他什么狗屁名词。

当这种比例不断加重,图书馆的商业特性便不断加强。这倒逼着建筑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是设计一处让人变聪明的空间?亦或是相反?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选择前者的老派建筑师可能都被市场淘汰而中不了标,因此留下的顺应时势的建筑师都是会选择后者。

武汉图书馆设计方案CHAP+THUPDI

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白得的公共服务。动机和盈利方式的不同,促使服务的改变,进而促使空间的改变。

因此,藏书面积在不断压缩,直接或间接的付费比例在不断增加。功能的多样性产生了许多以往无法被定义的弹性空间,强化着空间的丰富度,做到极致便是对网红空间的刻意生产——因为读书不需要流量,做生意才需要。所以,它甚至最好是地方的标志性建筑,从而让所有人能够“为城市投资与地方政府财政之崛起而读书”。

徐家汇书院小红书网友

这便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公立图书馆当下会选择用外包模式引入专业的运营和策划团队,吸引一些拥有商业资源、对市场化机制更熟悉、能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的专业团队来操盘图书馆。

毕竟,读书没有意思,做生意才是正途。

图书馆的商业化与网红化之路,恐怕才刚刚开始。

阿那亚孤独图书馆网络

附录:

最后抒发两句正经的。显然,纯粹的批判对与错,都是盲目与非理性的。因此,区分好坏与对错的命题,便转变为顺应与权衡的命题。特别是作为建筑师而言,如何识破口号与幻觉,理解建筑生产的底层逻辑,才是在机会到来时做出准确预判和革新的前提。也许有些陈词滥调,但也仅供抛砖引玉,促进思考。

参考文献

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新需求与新突破——谢蓉/刘炜/朱雯晶

THE END
1.数字图书馆行业运营模式分析及前景趋势展望报告1.2 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2.1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行业管理体制 (2)行业相关政策 1.2.2 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2)居民收入水平 (3)居民文化消费情况 1.2.3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互联网的普及现状 (2)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5449509&efid=4Kbtl7uLvoE28ZDfCfBOow
2.智慧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智慧图书馆的现状与未来走向5. 文化推广与教育功能: 智慧图书馆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它还致力于文化的推广和教育功能的强化,举办各种线上线下的讲座、展览、工作坊等活动,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与形式。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深层次需求,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未来将呈现以下趋势: https://www.tianjuan.com.cn/zhtsgdxzhfzqszhtsgdxzywlzx.html
3.网上书店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9篇(全文)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意义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被广大的互联网用户所接受,网上书店系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有了迅速的发展。 网上书店是一种应用于图书销售领域的动态网站。近年来随电子商务在图书销售领域广泛应用,网上书店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迅速展开。与传统的书店相比,网上书店既可以避免书目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20r5fff.html
4.智能图书馆:探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智能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总结了智能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未来,我们期待智能图书馆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智莱科技的智能图书馆已经有了很多的实际应用案例,欢迎随时咨询。https://www.szzhilai.com/news_detail.php?id=2774
5.莱阳市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展望代码管理莱阳市图书馆最新发展规划旨在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以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规划内容包括扩建图书馆面积,增设现代化设施,如电子阅读区、多媒体学习室等,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将加强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资源平台的完善,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还将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文化素养。莱阳市图书馆的新规划将http://gitccc.com/post/7017.html
6.科普阅读促进科普创作的路径探讨——基于科普期刊荐读栏目的分析第六,传统纸刊阅读率逐年下滑[9],许多读者从纸质阅读转向了数字阅读,但期刊在数字出版、媒体融合上也面临技术、人才队伍、市场运作、资本投入、政策支撑等方面的挑战。第七,科普阅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如科普图书分类标准不一、科普书目及推荐书目待进一步研制、科普图书评论不发达、阅读指导和阅读效果评价缺乏等https://www.crsp.org.cn/kpcz/WZLB/art/2022/art_fc27e733ff0a44998bc2cb5be9b27cd7.html
7.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第十一讲:文化馆发展中的社会化问题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实现优势互补,最大程度整合利用好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做好线上线下文化服务,打造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高地”。 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例,近年来其积极整合社会力量,有效挖掘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充分对接各年龄段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大力搭建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了对文化艺术培训、非遗保护传播、文化艺术http://qf.pyswhg.cn/index.php?c=show&id=455
8.2025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调研:政策产业链现状与前景四、发展现状:数字化阅读渗透率提升 数字资源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省市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总量超2万TB,达21756TB。高校数字图书馆也在快速发展,形成专用数字图书馆体系。 网络文学影响:网络文学作为数字图书馆馆藏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三十年发展,已对文学生产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37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56/digital-library/1/10/6